科创板上市委第一批过会企业,为何花落这三家?

关注
科创板,确实需要名副其实。

fcc1dab867dae8c7f8bbdbb1012fdd68.jpg

编者按:本文转自华商韬略,作者张津京,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5月27日上交所发布通告,科创板上市委第一次股票发行审核的合议会将于6月5日下午召开。

惹人关注的是,此次成功晋级上市委合议会审核的三家申请企业苏州天准、安集微电子、微芯生物,既不是科创板申请开闸时就抢先报名的9家,也不是众人皆知的科创板申请明星企业。

但如果仔细研读这三家相关的申请材料会发现,这个结果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最快走完程序

众所周知,科创板的股票发行跟A股、创业板都不同,采用的是注册制。

为降低风险,实施注册制,要求审核前由交易所进行2-4轮大范围的IPO材料审核问询。如果企业业务或股权较为复杂,问询的轮次可能还会增加。

科创板的注册审核证监会也首次交由上交所负责,可以想见,第一批次的科创板股票收到的注册前问询定会更加严格。

这点也在陆续披露出来的各家申请企业收到的问询函件中得到了验证。有的申请企业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问题超过61项,而相关企业做出的回复也超过100页。

这就意味着,如果上交所在企业IPO文件中发现的模糊地方和问题愈多,企业回复的问题就越多,时间就越长。

苏州天准、安集微电子、微芯生物这三家企业接到的问询函件中问题较少,并且上交所关心的科创板IPO核心标准,三家企业都完全满足。

从目前IPO材料和企业对上交所问询回函来看,三家企业的股权结构、研发占比、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大客户情况等,都属于健康可监控范围。

这带来的就是流程上的提速。

这三家企业从IPO材料提交、受理到上会,分别用时55天、59天、61天。

而且,三家企业递交材料的申请时间还并不相同。

这意味着,科创板作为注册制的股票发行审核过程中,申请企业的信息披露做到充分、一致、可理解,远比递交材料的次序更为重要。

科创板以研发为先

三家第一批走完问询流程进入上市审核合议的企业,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非常高。

三家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15%。

作为医药企业过会的微芯生物,在三家首批过会企业中研发投入占比是最高的,其2016年至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60.52%、62.01%以及55.85%。

这一标准远超同行业不到15%的标准,微芯生物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表示,这样高的研发投入,是因为公司属于发展创新药的企业,在现阶段高度重视新药研发。

而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下,作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国内领军企业,安集科技此次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安集科技是国内少数几家在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一直注重科技研发。2016-2018年三年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都在21%左右,其科技研发能力可见一斑。

而另一家上会的苏州天准,虽然科研投入占比没有其余两家高,但2016-2018年投入研发费用在同期收入的占比也达到26.22%、18.66%和15.66%。

而且,由于苏州天准是目前科创板唯一一个采用上市标准三申报的企业,其实际上的研发投入金额在三家中水平最高,三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金额为4742.16万元、5956.22万元和7959.89万元。

如果横向比较,这三家的科研投入也在已申请科创板的110多家企业中排名前列。

因此,我们可以判定,上交所放行科创板IPO申请入上市委,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科研投入和能力。

毕竟,科创板确实需要名副其实。

基本面向好

首批过会的科创板IPO三家企业名单出炉,也意味着经过了上交所的精心挑选。

这三家企业,一个是新兴生物医药企业,一个是半导体产业链上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还有一个是目前唯一选择标准三申报、并且主做工业3.0智能化的企业。

这三家企业的挑选,即照顾到各方关切,又凸显了当下国家对重点行业的发展支持。

况且,三家企业发展前景非常不错。

第一家微芯生物,其主要产品是西达本胺片,这是我国突破性的新药。2015年才核准上市,是治疗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核心药物。

近三年,微芯生物来自西达本胺片的销售收入占比递增,同期分别为65.33%、83.88%、92.57%。

可以想见,在当下国内药企缩减研发投入的情况下,以创新药研发为目的上市融资的微芯生物,在已经有成功新药研发案例的基础上,会得到上交所的大力支持。

第二家安集科技,由于客户基本上囊括台积电、中芯、英特尔等芯片生产和研发的核心企业,其在递交IPO申请时就备受关注。

况且,安集科技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其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自主供应能力。

因此,在当下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背景下,安集科技成功闯入科创板上市委审核会显得很正常。

第三家苏州天准,是一家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通过精密测量、智能检测、无人物流车等技术产品,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发展的企业。

通过这些产品,苏州天准累计服务近3000家工业客户,包括苹果公司、三星集团、富士康、欣旺达、德赛集团、博世集团、法雷奥集团、协鑫光伏、菜鸟物流等企业。

而招股书显示,苹果公司是天准科技的第一大客户,占2018年营业收入28.51%,但由于苏州天准的产品技术突出不好替代,双方的合作粘性很大,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此次首批三家企业过会,有券商保荐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时间推算,5月27日上交所发出上市委会议通知,6月5日召开首次发审会,这就意味着6月底科创板正式亮相在理论上已不可能。按时间推算,科创板上市开板大概率在7月份落地。

而根据首批过会企业情况来看,不少券商表示,科创板出来之后,企业的估值分化会进一步加剧,有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明显的局面。

严加审核和挑选,是投行对科创板落地后上交所对选择上市企业的普遍看法。

对此,上海某头部券商投资银行部一位保代日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创板长远来看还是要回归科技与创新。所以我们觉得科创板一开始不能大水漫灌,什么样的企业都能来上市。”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华商韬略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