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NEXTTECH,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04 年 9 月 8 日上海金茂大厦宴会厅里人头攒动,全国媒体汇聚于此,等待着一场号称中国手机行业“9 月兵变”的发布会。
随着“嘣”的一声,一只奥克斯手机从金茂大厦的二楼窗口坠落地面。
在记者们的长枪短炮的包围圈里,时任奥克斯集团通讯事业部副经理的郑宏伟捡起了手机,淡定地给上海永乐家电副总沈朱伟拨了通电话:“我是奥克斯手机郑宏伟,现在与你通话用的是我们从金茂大厦二楼扔下来的奥克斯手机。”
被扔下去的手机,是最新款的 X28 真彩宽屏手机,售价 1098 元,实打实的“白菜价”,比当时主流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便宜了至少一半。
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消费者们显然被这场秀征服了,据说发布会后,奥克斯一天卖出的手机比之前一个月都多。
热烈的市场反馈是预期中的效果,但奥克斯董事长郑坚江万万没料到的是,扔手机会成为检验质量的标杆维度。
知道十多年后,2016 年 7 月 30 日的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上,董明珠当着一众企业家的面,把格力手机从手里扔了出去。
同样是从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同样是喜欢剑走偏锋的营销鬼才,董明珠与郑坚江的“战火”一烧就是 20 年,从空调到手机、造车、电商,再回归空调,不知道是否在某个时刻,俩人曾恍惚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董明珠习惯拿质量来开战,而郑坚江则喜欢用价格做武器。
2004 年,没有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更谈不上所谓的“边际效应”,当家电厂商只能靠提升价格来挣钱时,奥克斯就丢出了“价格战”的炸弹。
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机发布会上,奥克斯喊出的一句口号,“手机就当白菜卖,上市不到1000块”。奥克斯高管甚至公开发表言论,称中国手机市场是畸形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厂商虚抬售价,而奥克斯的则将承担起“救世主”的角色,坚持将手机的利润控制在 3%—5% 之间。
“买个手机交朋友”,现在被互联网大佬们挂在嘴边的情怀营销,奥克斯十年前就玩腻了。
郑坚江坚信低价能赢得市场,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1986 年,还是一名汽车修理工的郑坚江决定创业,承包了一家乡办钟表零件厂。当时,正好碰上国家推行新型电表改造,郑坚江想了很多办法,但厂里 3 万只老式电表始终没有销路。
万般无奈之下,郑坚江决定将电表价格从 30 元调到了 20 元,谁也没想到,10 块钱的差价竟一下子吸引来了大批客户,摊位上的电表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光没。
这批便宜了 10 块钱的电表,让郑坚江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 50 万,也成功帮助工厂度过了难关,郑坚江开始扩大产品线,市面上什么火就做什么,“录音机、电视机拉杆天线、电表罩壳、电表整机全都做个遍”。
就这样,到了 1993 年底,曾经濒临破产的小厂,已经发展成了有 300 多员工,年收入超10 亿的大企业。
这段创业经历构建了郑坚江的两个认知:消费者永远会为低价买单,以及多样化的业务路线,企业不能在一个业务上吊死。
1994 年,郑坚江奔波于全国做调研,南方夏季炎热的天气让他嗅到了一块了巨大的市场,他立刻建立了奥克斯品牌,进军空调行业。
不过,国内的空调市场已被瓜分殆尽,格力的年销售量就达到 50 万台,董小姐个人销售业绩达到恐怖的 3650 万元,如果拿不出足够的竞争力,整个奥克斯的销售额恐怕都拼不过董小姐一人。
没法从技术上打开市场裂缝,郑坚江又想到了拼价格,奥克斯空调只有 10% 的利润率,远低于当时其他厂商的 40%。
之后,奥克斯空调的销量逐年走高,但却始终等不到爆发的机会。怎样迅速打响品牌名称?郑坚江想到了一出碰瓷式营销。
2003 年,赶在空调销售旺季到来前,奥克斯一口气推出了 6 本“行业报告”,从技术、健康、成本角度,对空调行业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其详尽程度,几乎相当于把空调行业扒光了,展现给消费者。
《空调成本白皮书》更是引发了所有厂商的不满,“一台 1.5P 的冷暖型空调的生产成本为1378 元,销售费用 370 元,商家 80 元,厂家利润 52 元,市场零售价应该是1880元”,而”友商“的定价却高达 3000 到 4000 元。
这波营销成功帮奥克斯撬开了市场,第二年,奥克斯空调的年销量就大涨 60%。
再之后的故事里,格力和奥克斯都开始了多元化业务的扩展。董小姐做过“世界第二”的智能手机;为收购新能源汽车,和董事会拍过桌子;也豪砸了 30 亿投资造芯野心。另一边的奥克斯也从多产业并行发展的道路中铩羽而归。
时间来到 2019 年时 ,空调依旧是这两家公司最大的营收支柱。
区别是,曾经和格力不在同一梯队的奥克斯已经步步紧逼,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 年,奥克斯已经从销售量和销售额两方面超越格力和美的,稳居电商渠道的头把交椅。
低价策略也在挤压“友商”们的利润,美的、海尔的均价都已大幅下滑,线上产品的平均售价在 3000 元左右,差距几乎已被拉平。
只有格力还维持着近 4000 元的“高价”。
一方面是出于对质量近乎偏执的重视,在董小姐的产品观念中,产品卖不出去只有一个原因:质量不行。让质量为性价比让路,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格力的处境确实很尴尬。众所周知,格力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庞大的线下渠道和销售队伍,但随着消费者从线下门店迁移至电商平台,这部分成本却成了格力难以摆脱的负担。
如果阴谋论一点,选择在 618 到来前夕发难,很难说董小姐是否感受到了来自后方的压力,但选择用一纸战书向“友商”和行业宣战,冥冥之中,俩人似乎又完成了一次时空交错的“致敬”。
互联网从来不缺挑战的故事,电商颠覆传统零售,新生力量取代传统巨头,有搅局者才有发展,只是想要变革行业格局,除了性价比,奥克斯还需要更多的硬核力量。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