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的“冰与火之歌”

关注
少儿编程
北京教育培训
面向6~8岁、8~12岁、12~17岁的少儿编程
最近融资:|2014-06-13
我要联系
可以说少儿编程不仅 是一门好生意,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计算机从娃娃抓起”也成为一种必然。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科技新知,作者商陆。

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展览馆,13岁的李劲坐在计算机前等待着“一个特殊人物”的到来。为了迎接这位特别重要的人物,李劲一遍又一遍向其他人演示他所写的程序,以保证在正式演示时不会出任何纰漏。

当时上海举办了微电子技术应用汇报展览会,李劲作为青少年代表为这个特别重要的人演示自己做的计算机动画小程序和下棋游戏。

他们原本计划只在展台前停留1分钟,最后却停留了6分钟。

“你叫什么名字?”

“李劲”

“多大了?”

“13岁”

随后,这个特别重要的人摸着李劲的头对周围的人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1

k12领域最后的黄金

李劲在高一结束后就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开始了计算机的系统性专业学习,两年就读完了五年的本科课程。1994年6月1日,23岁的李劲在儿童节那天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博士。

从娃娃时期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的李劲,成为了当时中国在计算机领域最年轻的专家,现在李劲在美国的微软研究院工作。

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但是在那个计算机尚属稀罕物的年代,“计算机从娃娃抓起”的范围也只能局限于局部地点和少数人之中。

直到最近几年,“从娃娃抓起”才突飞猛进。

这其中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第一个是政策方面的利好。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提出要在中小学设置编程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2018年初,浙江、上海确定把编程作为高考科目正常对待,与理综科目平齐。南京、天津等地也紧随其后,将编程纳入中考特招范围,有编程特长的孩子都会被认定为科技特长生。

而在国外,以色列早在2010年就要求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学习编程;2016年美国政府宣布计划投入40亿美元推广少儿编程教育,强制要求高中毕业生必修计算机编程学分,时任总统奥巴马也鼓励自己的女儿学习编程;欧盟中已经有九个国家在小学设立了编程课程;日本文部科学省也在《学习指导纲要》中提出,将在2020年从小学开始设置编程课程。

可以说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在政策上都对少儿编程持支持态度,此前不温不火的少儿编程行业被瞬间点燃。

第二个因素是大批资本不断涌入,少儿编程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从2017年政策表现出利好之后便开始逐年递增,并在2018年迎来爆发。

据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少儿编程领域就发生了50余起融资,超过了2016、2017两年该领域融资活动的总和。自2017年以来,少儿编程领域已披露融资金额总数约12.38亿元,投资者中不乏红杉资本、经纬创投、高瓴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除了政策利好之外,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情况也是吸引资本出手的原因之一。松禾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冯泓曾表示:“其实是大家发现某些投资过的企业在营收上已经上规模了。也就是说,以前少儿编程只是在讲故事,但是现在少儿编程是可以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在商业模式上出现了变现的可能,所以资本也就涌进来。”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少儿编程市场是K12领域最后的黄金。

第三个因素就是国内的少儿编程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少儿编程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30-40亿元,活跃用户规模约1550万。行业的未来增速会很快,2019年市场规模将翻倍,可达100亿元。未来5年,预测可达300亿元的市场规模,成为仅次于少儿英语的第二大素质教育品类。

而与美国儿童编程市场60%的渗透率和英国接近100%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的渗透率仅为1.5%左右,可见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政策利好、行业发展空间大、大批资本涌入,少儿编程行业俨然已经成为了下一个风口。

2

少儿编程需要再“编程”

政策的利好和行业的美好前景,也吸引了很多创业者纷纷入局。

目前行业内的玩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编程猫还有最近完成5000美元B轮融资的核桃编程为代表的的“空降兵”。

第二类则是一些深耕教育行业多年的教育机构,比如成人IT教育机构达内推出童程童美,新东方则以投资的方式入局(极客晨星),近几年势头猛的好未来则推出了两款产品,摩比和学而思少儿编程。

第三类则是互联网巨头,一向热衷于教育赛道的网易推出了极客笔记和网易卡塔,以社区、平台、课程等业务发力编程行业,腾讯也推出了面向9至18岁的中小学生推出的编程教育平台“扣叮”。

另外,一些硬件厂商也盯上了少儿编程市场,比如索尼就在2017年推出了 KOOV 机器人套件,大疆、乐高等硬件厂商也采用了推出编程机器人硬件的方式进入市场。

教学方式和其他科目类似,既有线下课程也有线上课程。

但不管入局者是否有教育行业经验,采用哪种模式,它们在推动少儿编程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都要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

首先,与英语、成人IT培训等领域消费者的付费目的多来自于提升能力的需求,希望借助培训来应试或加薪,在付费上有明确且意愿较强的特点相比,现阶段付费者们对少儿编程的付费意愿没有前者强,而付费理由也有些模糊。

目前促使家长们为少儿编程领域买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因为自从少儿编程领域出现政策利好之后,一些政府把计算机技术纳入到升学加分的考虑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家长们为此付费的原因其实和给孩子报奥数班一样——加分。

但是随着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宣布停办,正在准备竞赛的学生家长们和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们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家长们的想法是,原本希望通过获得竞赛拿奖,从而获得加分的途径可能走不通了。

以NOIP为例,它的一等奖可以为获得者带来高考20分左右的加分,这在全国任何一个省都是巨大的优势,而且NOIP的省一等奖获奖概率要大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几个竞赛(后者参赛人数远远多于NOIP)。

另外,当将培训与升学挂钩的家长们眼看着加分无望时,还会继续为此而付费吗?

除了升学加分之外,家长们另一个主要付费原因是希望少儿编程能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在很多少儿编程培训机构的宣传上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包括核桃编程和编程猫等头部机构在内的企业在宣传时都强调,“少儿编程不是敲代码,而是通过编程锻炼思维能力。”

但是锻炼思维能力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只有编程这一种,此前风靡全国的奥数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思维方式的优化也很难给家长们带来能看到的固化成果,所以家长们在未来还会不会为了这并不唯一的方式而付费,还需要打个问号。

另外也有一些家长表示,这几年政策一直在给孩子减负,但少儿编程本质上和其他科目的课外培训没什么区别,都会加大孩子的负担。减负减负越减越重,自己对是否为孩子报个编程持保留意见。

如果说家长们对少儿编程的种种顾虑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那行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无疑加大了家长们的顾虑。

其中教师的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中国有大量程序员,但编程高手≠编程老师,程序员们转做老师有一定的门槛,而普通教师想转行也存在一定难度。

这就导致少儿编程这一新兴行业,师资力量这一培训行业的关键因素上遇到了供需矛盾。

此外,一些机构对少儿编程老师的要求似乎也没什么标准,在一些招聘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对此类职位在经验方面没有过多限制,甚至只需要对编程语言有一定理解就可以,学历上大专即可,而且薪资水平明显低于程序员。而且由于大家采用的编程语言说来说去一共只有这么几种,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教师数量的供需矛盾,入行门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行业内出现教师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

随着资本的助推一些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这也对一些机构的教学质量产生了冲击。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从上文中NOIP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少儿编程并不是家长们给孩子加分的唯一选择。也就是说对家长来讲,少儿编程相当于新开创了一个科目,而且与理化相比还不是刚需。

所以与传统的科目相比,非刚需的少儿编程如何转变家长的观念,引发用户需求也是少儿编程培训机构们应该和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看,既有政策支持也有资本助力的少儿编程行业无疑是门好生意,但目前国内少儿编程行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行业发展方向和教训用户的初期阶段,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3

结语

如果说蒸汽机是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钥匙,计算机是我们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船票;那编程写下的一个又一个程序则是我们通向未来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少儿编程不仅 是一门好生意,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计算机从娃娃抓起”也成为一种必然。

但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生,打出“未来不会编程的孩子,就像现在不会英语的孩子一样让人焦虑”这种收割焦虑式的宣传语,对行业不仅无益,还会让原本有希望推动社会发展的行业被认为是收割消费者的镰刀。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