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资本许银川:AI投资回归理性,头部企业仍在赚钱

关注
创投
宁夏工具软件
创业者需要的平台
最近融资:|2019-02-27
我要联系
创业不仅是创造产品,更需要商业落地以及形成盈利模式。

图虫创意-261948260163518559.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光源资本,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谈到AI,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熟悉而陌生的朋友。从语言学习到刷脸支付,这一次次将生活改头换面的时刻背后,意味着一轮轮市场的快速反应和资本的涌入。

近几年,AI企业经历了如岩浆喷发般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风口的一拍即合,似乎打开了“AI+”的无限想象力。然而,越是攀到岩壁高处,每一步的迈出都越发需要谨慎,市场逐渐迎来一场理性的回归。

回溯AI行业的整个发展历程,到底了冷却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究竟什么是真正属于未来的?这些问题我们一直从未停止思考,我们邀请到光源资本副总裁许银川回答了关于AI产业发展问题,希望能与各位一起探索。

本文为我们分享了以下思考:

AI投资回归理性,头部企业仍在赚钱

三个最受关注细分赛道:软件、硬件、落地应用

今非昔比,AI投资更加聚焦“商业进展”

算法开源渐成趋势,核心在于上层技术而非底层

有人说,AI行业是个风口,不用三年就会冷却下来,有人说投资人正在逃离AI。你觉得目前国内的AI行业投融资真实状况是什么?

许银川:首先,我认为风口这个概念一直都是个伪命题。AI行业本质上是一场改变供给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供给,是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是一个长期的时代机遇,不能说是风口。

由于之前投资过热、资金供给量过大造成短时间的估值泡沫,但任何一个行业都遵循二八原则,只有20%的人能够赚到钱,现在的投融资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但并不能片面的当作是投资人在逃离AI,应该是在逐渐回归商业本质、回归估值理性。

在这样的资本环境下,大家在寻找真正能够落地、能够提升效率和改变科技的项目,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去投资。那些纯靠讲故事而没有强大的商业模式和造血能力,缺乏竞争壁垒的企业,可能在当前的资本环境里就不那么容易得到青睐;但那些细分行业的头部项目融资还是相对容易的,真正好的AI企业还是能够持续拿到钱,依然在稳健发展,并且由于自己的造血能力很强,反而不会受到短周期市场波动的影响。

目前哪些AI的细分赛道是行业关注的?能否举例说明这些细分赛道在落地应用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许银川:人工智能是光源资本持续深耕的领域,围绕行业热门赛道,我们从3个方向来布局这个领域:

第一是硬件类。硬件受关注是因为中国的硬件创业企业享受了国内的技术人才红利和市场红利,创造了一些突出世界的硬件产品投入全球市场,所以技术突出性和收入都起来了。比如激光雷达芯片等。

第二类就是软件类。软件需求是因为中国原来的软件供应商太传统,国外软件公司不够接地气,企业家对软件的理解和投资也提升了,另外,头部互联网公司也培养了大量有先进理念的技术人才,所以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收入也大幅增加。类似企业服务、财税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第三是AI+落地应用系列。AI的一些应用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供给侧改革,比原有的解决方案性价比高很多。比如AI在自动驾驶、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举例来说,聊天机器人就是一个大的赛道,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但经济增速又在出现下滑,尤其是在中国,企业面临很大的降本增效压力。机器人逐渐成熟,只要在严格的道德规范下,完全可以做到一些人工替代,给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它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比如微信公众号的交互,企业内部问题的交互,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另外L3、L4的自动驾驶也同样受到资本关注,因为它确实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了人开车的安全性,并且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很高的技术壁垒。但同时,自动驾驶现在也面临着落地时间太晚和不确定性的挑战,尤其是L4的真正落地可能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其中又涉及到需要政策的配合、技术的持续成熟以及监管的落地等。由于落地时间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融资面临挑战。

投资人在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判断标准上,前几年和现在是否有变化?

许银川:随着宏观调控,资金供给变少,资金更加回归理性,中国资本市场泡沫逐渐褪去,和前几年相比,有变化,也有始终没变的,总体来说投资人衡量AI企业的标准逐渐和海外资本市场趋于一致。

比如重点关注的赛道是不变的,对团队的评估方法是不变的,头部机构的估值体系是不变的。有所不同的是,近些年投资人更加关注商业进展,包括头部客户的认可程度、订单规模、客单价、毛利、商业模式、增长速度、销售能力、盈利能力等等。

现在受到资本青睐的AI企业大多都是那些——真正能够带来本质性供给改善,比如能实现成本优化、节省人工,或者能够完成一些人力不可及的事情;能提高行业效率;并且随着前些年的发展和积累,一些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到商业成熟期的企业。比如医疗、自动驾驶、语义理解等相关领域的企业。

目前国内的AI企业所使用的算法都是开源的,底层的核心技术仍然在发达国家手中,这是否会引发一些潜在的专利问题?

许银川:首先我想说开源是一个大趋势,中国有很大的应用时间和场景,开源软件的贡献和迭代速度是非常快的。而这种开源软件的贡献有国内的开发者,也有国外的开发者,还有各种社区,比如说中国的PingCAP就在做开源社区,而且做的很不错,贡献也很大。

将来,很多云架构上的底层软件都是开源的,核心并不在底层,反而是在一些上层技术,我们国家的技术并不输于国外,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和法规的配套,在一些细分赛道上我们的优势同样明显。

所以并不是说开源就会引发问题,这将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实际上目前国内的许多头部公司的技术都是原创研发的,那种简单套用复制的情况比较少见。

上半年来,企业服务热度很高,也成为资本最关注的行业之一,你如何看这个行业的投资形势?

许银川:我们持续看好这个行业的投资形势,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中国企业家的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SAAS和标准化软件持开放态度;第二是技术的成熟夯实了行业发展的底层源动力,特别是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本地化部署的软件可以实现在云端操作,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未来我们会持续重点关注三类细分领域:

第一类软件类的比如SAAS服务,我们认为这种能够标准化的软件服务未来将可能产生无限的增长空间。

第二类是云端的技术服务,随着这两年基础设施的变化,云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基于云端的新架构,产品和服务将可能对传统IT设施产生很大的冲击。

第三类当然就是5G,但是,目前应该还处在早期布局阶段,随着5G的整体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更大的机会将可能爆发出来。

今年你重点看了哪些项目,一个项目吸引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能否给创业者一些建议?

许银川:光源资本一直在持续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期积累了大量优质项目,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地、企业需求的明确以及技术的成熟,很多好项目就脱颖而出了。

比如我们现在重点关注的企业服务、硬科技和AI场景落地的方向,这些项目由于科技进步带来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对行业升级产生突破性的助力,成为吸引我们的关键因素。

创业不仅是创造产品,更需要商业落地以及形成盈利模式。不能只追求产品的技术突出性,不能只追求论文数量和一些竞赛的成绩,而是要更关注对场景和客户落地的适用性、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预算、实施的周期,是否可以让大量客户买单。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光源资本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