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个新的“天团”诞生了。
搅拌车担当“呕泥酱”,泵车担当“小红”,渣土车担当“小绿”,挖掘车担当“小蓝”、“大黄”和“小黄”,C位是小叉车“叉酱”。
图源:微博
这些特殊的成员来自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现场。自央视频上线“直播造医院”以来,超过七千万人次参与了这场“云监工”,并将他们的热情寄托在了忙碌的工程器械上。央视频也从善如流,认证了“挖掘机天团”的成立。
公众号“小声比比”如此解释人们对“挖掘机天团”的感情:“如果说冠状病毒是大自然在炫耀它的神力以及它对人类的震怒,那这叉车、铲车、挖掘机就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自然从不束手就擒,一定要反抗、活下去的不屈的象征。”
然而,很多人也对这种“猎奇行为”提出了质疑。这种诞生于苦痛和死亡的“不屈象征”,是否适合通过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更重要的是,官方在其中又该保持什么样的姿态?
“无聊又睡不着看直播造医院”
从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工地上横空出世的“挖掘机天团”,再一次证明了饭圈文化无处不在。
疫情爆发后,武汉参照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的模式,先后决定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计划在2月5日前后交付。
两个大工程在武汉市郊浩浩荡荡地展开了。此时,距离武汉宣布封城已经过去了48个小时。
图源:微博@人民日报
1月28日,央视频上线“疫情24小时”H5,除了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情况以外,还推出了“建设进行时”特别直播,24小时实时直播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两个建造工地各设有5个摄像头,以便观众全方位监督建设进度。
央视频于2019年11月20日正式上线,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是中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依托5G技术实现的移动直播功能,原本是为了重大活动而设计的,如今却为全国网民提供了远程监工的入口。
据央广网的数据, 截至1月29日中午12点,央视频多路“武汉建医院”直播的累计观看人数已近四千万。同时,“直播火神山”、“无聊又睡不着看直播造医院”、“火神山 雷神山”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围绕着“云监工”还诞生了大量衍生内容,主角就是出现在直播镜头里各式各样的挖掘机。
1月28日晚上,直播观众数刚过千万,网友就在微博上大开脑洞,为建筑工地上忙碌的工程设备取名:高层吊车被叫做“送高宗”,混凝土搅拌车被叫做“送灰宗”和“呕泥酱”;一台黄色挖掘机叫做“小黄”,另一台黄色的小型挖掘机则被叫做“小小黄”;一台蓝色的反向挖掘机原来叫做“小蓝”,后来又被网友称呼为“蓝忘机”……
小叉车 图源:微博
另外,工地上的摄像头叫做“摄政王”,照明灯则被叫做“光武帝”,开灯为“上朝”,关灯则为“退朝”。
粉丝将这些工程设备称为“挖掘机天团”,为它们设计了Q版图像,手快的网友还画了拟人图,产出了同人文。人气最高的小叉车“叉酱”在微博上有了官方后援会,“呕泥酱”也有了自己的反黑站。
图源:微博
1月29日,央视频上线了“助力榜”,将“叉酱”、“蓝忘机”、“呕泥酱”、“小小黄”等加入榜单,鼓励观众为它们“加油”。人民日报在1月30日上午发的一条有关“挖掘机天团”的微博,获得了超过27万次点赞。
微博也顺势在超话社区上加入了“云监工”一栏,截至1月31日,“小叉车”以超过6200条帖子和4万粉丝位列榜首,其次是“呕泥酱”和“小铲车”(即原蓝忘机)。同时,“小叉车”在“饭圈”类别下排名第三,超过了蔡徐坤和朱一龙的相关话题。
图源:微博
短短一天,“云监工”成了“足不出户”的特殊时期里,全民关注疫情的手段和消遣方式。
而打榜、产出、建站子的追星模式,也和所有饭圈文化一样,被很多网友所不解,并在这个特殊时期引起了舆论风波。
无伤大雅还是不合时宜?
回顾过去不平静的十天,更多的“饭圈化拟人”和疫情挂上了钩。
疫情爆发初期,有人在微博上将“冠状病毒”称呼为“阿冠”,将武汉称呼为“小笨蛋”,并脑补了一出“小笨蛋”和“阿冠”的“爱恨情仇”。大量段子被创造出来,还配上了相关的拟人漫画。
另一个例子是,有人在网上称云南医院接收的大多数病例是“野生菌中毒”,网友依此制作了一个表情包,图中“野生菌”对“新型冠状病毒”说:“云南是我的地盘。”
图源:微博
类似行为大多遭到了网友的不满,轻则被形容为“低龄”、“幼稚”,重则被批评为“弱智”、“恶心”。
在“挖掘机天团”的问题上,网友的观点分歧尤其明显。
1月30日,《奇葩说》辩手姜思达在微博上公开表示了对“挖掘机助力榜”的厌恶:“早上起床,吐得很凶”,并且表达了对“严肃媒体”此类“饭圈化”举动的不满。在姜思达看来,这些行为“非常不得体,看起来智商也不高”,网友的“萌点很土”、“不时尚”。
支持姜思达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在“天团”刚“成立”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疫情相关的严肃新闻不宜过度娱乐化。
另一边,很多人反驳说这不过是特殊时期的“苦中作乐”,并将矛头指向了姜思达:“无伤大雅的事都容忍不了,你是有多么斤斤计较和高贵,自娱自乐让你不舒坦了?”
遭到炮轰之后,姜思达不甘示弱,在微博上和网友进行了尺度颇大的对骂。他将自己的行为形容成“刷马桶”,毫不掩饰自己对部分网友的鄙夷,第二次引起了公众的愤怒。
截图来自姜思达微博
撇开“优越感”的因素不谈,这或许也是一种“圈层差异”。
即便是最原始的“饭圈文化”,在很多人看来都很没必要。他们无法理解粉丝为了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付出真情实感,更不用说是没有生命的“挖掘机”;而对于长期生活在饭圈的人来说,这一系列行为原本就是用来表达“喜爱”和“支持”的,只是在特殊时期被运用在了特定场合。
事实上,饭圈女孩也在对抗疫情的战役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疫情出现后,来自内地、港台和韩国娱乐圈的27个不同的粉丝团体组成了“666联盟”,为武汉医院捐赠了大量防护服、防护面罩、口罩等医疗用品。
图源:界面新闻
1月31日下午,央视频将“挖掘机助力榜”下线,但微博上的争论还没有停歇。
微博大V@祝佳音认为,拟人化和娱乐化没有问题,但是“除了关注拟人机械以外,如果还能关心一下劳动者就更好。”同时,他也指出了矛盾的重点:“把工程机械拟人化,却把工程机械里的活生生的人忽略掉,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怪怪的。”
平衡个人的情绪自由和对他人的共情能力,或许是疫情之下最难的事情。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说:“我们必须铭记,这些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
对于个体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在疫情之下既维持理智的思考,又保留感性的关怀。对官方来说,问题则没这么简单。
从“阿中哥哥”到“挖掘机天团”
“挖掘机天团”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是转型期间的传统媒体,如何正确地“接地气”。
一位网友转发姜思达的微博并写道:“打榜什么的是真的不合适,人家工人冒着感染风险牺牲掉陪伴家人的时间辛劳付出,别人看到的却是娱乐,尤其官方带头娱乐。”
最后一句或许道出了关键。
传统媒体的突破,人们有目共睹。前有央视系主持人的主动转型:康辉录Vlog,撒贝宁、张绍刚参加综艺节目,朱广权主持B站跨年晚会;后有官媒和机构的积极创新:人民日报入驻抖音,央视推出央视频,共青团中央则在B站上风生水起,和各个领域的Up主互动和合作。
共青团中央B站主页
而在这个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主流媒体的一贯风格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很多人看来,“挖掘机天团”就是央视频在放下身段的过程中,没有拿捏好度的表现。
直播的宗旨是保持信息的透明度,鼓励民众监督,同时增加人们对战胜疫情的信心;而“玩梗”的行为很容易中和掉人们对疫情的重视。在名为“疫情24小时”的专题下,进行娱乐向的引导,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事情,需要所有人都认同,不容易。
事实上,这不是“拟人文化”第一次参与社会事件,也不是第一次官方带头的“饭圈行为”。上一次带来的就是一个各方叫好的结果。
2019年8月,饭圈女孩曾经自发集结成军,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抵制不法言论。她们将中国称为“阿中”,口号是“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
8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微博,截图了饭圈女孩为“阿中”设计的控评文字,并带上了“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名字叫阿中”的话题。国庆期间,“人民日报”还在微博上发布了“阿中”的应援手幅,为祖国庆生。
图源:微博@人民日报
到了今天,“阿中哥”频繁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和新闻联播中,并成了饭圈文化的积极象征。
愿意包容和接受网友的“梗”,已经为融媒体的未来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如果加上正向引导,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智慧”被官方认证。
即使在“挖掘机天团”的背后,包含的也是人们对日以继夜的工人们的感激,以及对疫情的关心。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对疫情期间的社会心态进行了两轮调查,随着疫情形势加重和疫情防控升级,民众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其中非常关注的比例从79.1%增加到了81.6%,上涨了2.5%。在所有平台上,和疫情相关的新闻、求助、辟谣、捐赠信息都是传播得最快的。
“助力榜”取消后,央视频的直播间里依然热闹非凡。滚动弹幕一直没有停歇,传送着来自中国各地的“包工头”的祝福和鼓励。纸媒、新媒体、自媒体、微博、豆瓣小组……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竣工后,“挖掘机天团”或许面临解散,但是其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却都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社交网络组成的“天团”里保留了下来。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