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 quanmeipai),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营收下滑、开支缩减,使得媒体的正式岗位越来越少,曾经的机构内记者和编辑,逐渐趋向于选择成为自由撰稿人。
自由职业似乎确有诱人之处:不用穿工作服,不用忍受长时间通勤,背后不会忽然传来老板的呼吸声,在创作上受到的约束相对少一些……然而,成为自由撰稿人的门槛其实很高,得做好独自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准备。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伦理判断是困难的集中表现。当新闻和公关的边界日益模糊,自由职业者如何处理规范守则与职业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机构记者相比,自由撰稿人会面临怎样的困境?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聚焦自由撰稿人在新闻实践中的伦理难题,带你一探自由撰稿人的工作状态。
时刻注意商业主义对专业主义的冲击
新闻是专业的操作理念和操作规范的产物。其中,职业伦理是新闻业建构自身边界和进行管理的重要因素。媒介生态的变革使得新闻业边界不断液化,也给诚信、独立、公正和避免角色冲突等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价值带来新挑战。这在自由职业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需要自行权衡专业与商业之间的矛盾。
挪威学者Ladendorf研究发现,自由职业者往往以新闻理想指导行动并进行道德考量。按照新闻伦理准则的要求,新闻与公关活动应当分开,避免混淆两者界限。然而,自由职业者遵循的伦理规范与他们的职业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自由职业者从事的并非传统新闻活动,很多时候都徘徊在记者与公关之间的模糊地带。
在新闻理想与商业需求之间,自由职业者的伦理抉择更为孤立和艰难:作为自己的老板,他们所作出的道德判断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收益。挪威学者Mathisen将自由职业者分为“理想主义者”和“企业家”两种类型。
“理想主义者”会拒绝此类性质模糊的工作,以保护专业标准。但“企业家”更倾向于商业考量,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直接利益的驱动和市场环境的压力,都可能诱使自由职业者打破道德界限。“如果仅从事纯粹的新闻工作,自由职业者将很难生存。”
图片来源:remotebliss.com
当然,媒体机构对自由职业者的报道规范也有相应要求。以《纽约时报》为例,自由撰稿人在接受任务分配前也必须签订合同。由于读者不能区分自由职业者和正式员工撰写的文章,自由撰稿人需要尽可能遵循与正式员工相同的报道伦理准则。
比如,不能接受来自当前或潜在新闻来源的免费交通、免费住宿、礼物、酬金和任务等。如果自由撰稿人违反了这些规定,将取消之后的合作。此外,自由撰稿人还有报道频率限制:除非《纽约时报》批准,在14天之内,自由职业者不得在竞争性出版物中发表任何类似的文章。
不难发现,《纽约时报》对于自由撰稿人的限制还是比较强的,但并非所有媒体都拥有这么大的话语权,商业主义统合导致专业主义离场的事情,在很多约稿机制下时有发生。
“内外交困”中的道德判断困境
道德判断是新闻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新闻编辑室里,道德判断往往是在合议讨论中作出的。然而,许多自由撰稿人过着相当孤独的职业生活,与同行和编辑的联系极为有限,只能依靠自己作出判断。承受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自由撰稿人是否更容易做出主动或被动的伦理让步?
被迫接受采访对象或机构提出的条件
如果将采访视为记者与受访者之间协商控制权的过程,没有专业机构背书、缺乏编辑支持的自由职业者,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当面对大型企业等有权势的机构时,缺乏支持的自由撰稿人很难应付。
当采访对象开出过分的条件,大型新闻编辑室可能永远不会接受,然而自由职业者却可能不得不接受。自由撰稿人一旦作出妥协,则会损害独立、客观等重要的新闻伦理准则。
难以与同行保持交流
对于许多自由职业者而言,最困难的是难以与新闻共同体保持密切联系。机构记者在选题操作的每一步都可以集思广益,在日常讨论中不断巩固专业价值观、判断力和道德标准;然而自由职业者却只能单枪匹马,虽然遇到重大问题可以找编辑协商解决,但却无法在日常互动中得到持续性的咨询参考,其中的沟通成本更高。
图片来源:remotebliss.com
缺乏编辑和雇主的支持
机构记者可以将报道规范等问题丢给编辑,然而自由撰稿人却不能。对于自己与雇主(新闻机构)、编辑之间的关系,自由撰稿人Gritters如此形容:“新闻机构准备为下一个新闻或任务雇用的,是好相处、不惹是生非,能够准时上交清样稿的人。”
有时为避免带来麻烦,经验丰富的编辑还会和自由撰稿人的伦理困境保持距离。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编辑和雇主通常认为,机构记者比自由撰稿人更有价值。大多时候,自由撰稿人只能选择自己斗智斗勇。
有时,编辑还会把一些报社不方便做的敏感选题抛给自由撰稿人,或利用自由撰稿人进行内容营销。这样做可以与机构划清界限。而自由撰稿人在稿件编辑和出版过程中的缺席,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敢冒险向编辑提出抗议。
不少自由撰稿人都曾抱怨,编辑或机构会在作品发表前进行修改,修改所造成的失实或扭曲可能影响他们的声誉,从而损害潜在的工作机会,甚至是他们的职业前途。
独自工作带来的孤独和脆弱
需要支持和互动是人类的天性,持续的孤独会把人拖垮。研究发现,自由撰稿人在日常工作中更容易感到孤独,而这让他们更难做出道德判断。如前所述,缺乏支持是自由撰稿人的常态。
于是,许多自由撰稿人会经常拨打美国职业记者协会的伦理困境咨询热线,因为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没有人能与他们讨论这些问题。
与正式员工不同,自由撰稿人通常是按稿件而非工作时间获得报酬。遗憾的是,高质量的工作往往代表着较低的获利能力。
“如果一个正式职员在一篇新闻上花费两个月,他将获得两个月的薪水;然而如果我在一篇新闻上耗两个月,我仍然只能得到一篇新闻的报酬。”德国的自由撰稿人Benjamin Moscovici这样说道。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特写报道比一般新闻报道的稿酬更高,而调查新闻等硬新闻不仅操作起来更复杂,还很难找到市场。当自由撰稿人在媒体中所占的比重增加,机构需要关注这一群体的工作环境、心态给媒体所承载的使命和功能带来的影响。
还有这些挑战需要克服
除了面对伦理困境,自由撰稿人的冲关路上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从个人的时间管理、自我营销,到如何处理和媒体、客户的关系……自由撰稿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靠天吃饭”的工作节奏
没有固定工资带来的安全和保障,自由撰稿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如果你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寻找项目、预约客户等活动,都将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有时候即便你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客户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就失踪了,你只能不厌其烦地去寻找下一位雇主。对于许多自由撰稿人来说,这种遭遇有点“靠天吃饭”的感觉。
另一方面,自由职业者也可能陷入过量的任务——即使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自由职业者也很难谢绝工作。毕竟,这种情况要好过没有活干,拒绝甲方的邀请,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
图片来源:remotebliss.com
成为工作“万金油”
以个人为单位的自由职业者,不仅需要完成任务和项目,还需要同时应付其他的业务活动。从获取客户、追讨工资,到自我营销、管理财务等等,不胜枚举。自由撰稿人既是老板,也兼任着品牌经理、财务主管、IT人员。这样的生活或许充实,却需要独自承担大量工作。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可能把时间都浪费在杂务上,错过稿件的截止日期。
图片来源:freepik.com
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
自由撰稿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甲方,也更容易受到客户的“摆布”:有些人并不确定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提出的要求含糊不清;有些人虽然要求明确,却会不断插手每个细节。有时候,还可能遇到不可靠的客户,或者与客户沟通不畅,这些都会令人感到沮丧。此外,自由撰稿人得到的报酬可能远低于劳动应得,或者不能按时得到报酬。毕竟很多媒体雇用他们的一个目的可能就是省钱。
现在,从事新闻写作的自由撰稿人的规模正在扩大,这已经成为新闻业发展的趋势。然而,自由撰稿人这个身份,距离理想中的样子仍有一定差距,在你确定要变得更“自由”之前,得想清楚这个新职业会不会比待在媒体机构里更适合自己。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