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视角」是创业邦推出的精品栏目,旨在通过行业专家的视角,分析和解读热点事件,帮助创业者、投资人在海量噪声中筛选出真正的信号。
本期话题为「“负油价”」,分享嘉宾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
整理 | 佐由理
受访专家 | 王建良
4月20日,5月WTI原油期货暴跌逾300%,当天收报每桶-37美元,为美油历史首次跌入负值。
成功预测了本次美油走向的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保罗•桑基(Paul Sankey)在本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一个月WTI原油价格可能跌至-100美元。
原油价格下跌还会持续多长时间?油价多久会重回60-70美元/桶这一水平?油价暴跌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现在是抄底原油的好时机吗?本次油价下跌对国民经济及就业有什么影响?《创业邦》就上述问题对话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
创业邦: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市场中有声音认为“美国原油产量将超过沙特、俄罗斯总和”,这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王建良:近些日子社会谈到的原油价格暴跌主要是指今年3月以来的油价暴跌。此次油价的下跌是供需双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首先从需求方面来看,自2020年中国爆发疫情以来,作为世界石油需求重要引擎之一的中国的石油需求就已经受到影响,但是由于疫情的恶化以及在全球的传播是一个过程,所以在3月前仅仅中国受到影响,其他国家受影响比较有限,但随着疫情全球蔓延及恶化,需求出现了大幅度的萎缩。
而与需求相比,供应近年来得益于美国的页岩油生产,一直在稳步增长。因此,市场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进入2020年后,随着需求的逐步萎缩,油价就开始逐步下跌,从年初的60-70美元/桶下降到3月初的50美元/桶左右。
当疫情恶化,需求大幅锐减之时,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沙特和俄罗斯构成的“OPEC+”减产联盟在3月初谈判失败,进而作为导火索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油价暴跌遂至。
因此,“需求萎靡”、“供应增加”的双重因素导致了此次油价的大幅暴跌的根本原因,而3月初的OPEC+谈判破裂只是一个导火索。4月初尽管出现了所谓的OPEC+重新达成减产协议,但显然此时的全球疫情更加恶劣,需求萎缩更加明显,且减产幅度并不能抵消需求萎缩程度,且美国页岩油生产仍无法控制,因此导致价格持续走低。
进一步,严格来说,美国的原油产量并没有超过沙特和俄罗斯之和,甚至距离二者之和还有很大距离,以2018年数据为例,美国当年石油产量大约6.7亿吨,而沙特和俄罗斯之和为10.3亿吨,因此差距还比较大。但是为什么说在此次油价暴跌中,美国国内的原油生产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呢?
这是因为当前的国际石油市场石油增量供给主要有美国、沙特、俄罗斯三方构成,而与沙特和俄罗斯不同,美国政府并不能控制其本国页岩油生产,而沙特和俄罗斯政府就可以干预本国生产,因此即使沙特和俄罗斯达成所谓的OPEC+协议,但没有美国的参与,在市场需求持续萎靡的情况下,是难以成功的。但美国参与的关键却不在政府手中,而在众多的小型页岩油生产商手中,这么多生产商达成一致协议的可能性很低。只能是市场手段下的生存、发展或死亡。
创业邦:如何看待近期原油期货结算价持续刷新新低,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
王建良:4月20日美国5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跌,不断突破大家的底线,0美元/桶都没有停住,最终以-37美元/桶结束,创造了历史之最,这可以看做是近期原油期货价格结算价持续下跌的最惨结果。对于这一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深层次原因,一个是技术原因。
深层次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供需失衡,这是根本原因,这才导致了油价下跌,而技术原因则导致了价格首次成为负值。这里的技术原因是指期货交易的技术操作,在供过于求导致的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一些市场非商业参与者感觉油价到了“探底”之时,因此在油价低位购入了大量期货,以便在油价回升之后获利,但是问题是疫情导致的经济低迷和市场需求萎缩仍在不断恶化,而4月21日合约就要到期,作为并没有真实需求的非商业参与者不愿意实际完成交割并支付大量的存储费用,进而引发集中抛售,最终导致价格技术性跌入负值范围。
创业邦:原油期货的大幅暴跌,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王建良:从今年原油价格变化趋势以及市场反应来看,其实最大的冲击还是3月初的第一轮,当时市场正在经历疫情导致的萎缩,市场整体比较焦虑,担忧很大,这个时候市场对于OPEC+谈判成功的期望最高,在这一心理背景下,谈判破裂导致市场价格暴跌,进而一定程度上诱发美股探底。
但是之后市场整体的判断在趋于一致,那就是疫情导致的经济和市场问题很难在短期结束,更多市场主体开始寻求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问题,而不在寄希望于某些单一事件来改变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4月份OPEC+达成协议后也没有对市场产生多大的改变,原因是大家都清楚,最根本的供过于求并没有发生变化。
除了上述之外,很多国家已经处于疫情的第一波至暗时刻中,进一步持续恶化的空间逐渐减小,而4月20日导致的负油价更多是技术性原因导致的。所以由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再次引起美股探底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至于其连锁反应,由于石油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性价值的国际性大宗商品,其价格走势不仅对石油市场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会对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能源市场、世界经济等产生多重多维度影响。因此,油价暴跌肯定会对其他产业和商品产生影响,例如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其他能源类产品价格下跌、有助于经济复苏等等。但是这里的原油价格暴跌,我们更多的是指3月份以来有结构性深层次供需原因导致的油价暴跌,并不是4月20日技术性原因诱发的负的价格。
4月20日的价格暴跌应该是有限的,看看6月份交割的原油价格以及英国Brent原油价格走势就可以得到印证。
创业邦:原油跌成负值,很多人准备抄底,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吗?
王建良:抄底是否是最佳时机不好说,但是肯定的是,当时买入而被逼在平仓前大规模抛售的参与者当时也觉得自己抄底了。
国际油价从中长期来看,大概率会回升,因为即使是10美元/桶,20美元/桶的价格对于整个市场而言都是极低的价格,对于生产而言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短期的问题是需求没了,即使生产者高呼10美元已经不能再低了,再低就没有生产了,也没有多少作用。所以短期操作都是有风险的。
创业邦:原油价格下跌还会持续多长时间?正常油价一般维持在60-70美元|桶,您预计多久会重回这一水平?未来走向如何?
王建良:原油价格下跌到底会持续多久,何时才能恢复到合理的六七十美元的水平,核心取决于供需疲软的状况何时能改变。
进一步,从供与需双方对油价回升所起作用大小来看,需求的影响无疑更大一些,因为需求的回升给大家的信心更强。对于需求而言,其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全球疫情结束的时间,根据多方预测,如果各国措施得当,疫情最早可能到6月得以控制,但也有不确定性。
而对于供给方而言,主要取决于“新三角”的行动。这里我们用“新三角”而没有用“OPEC+”的原因是按照目前以及历史的经验,单纯依靠沙特和俄罗斯构成的OPEC+已经难以实现供应侧的根本改变,即使OPEC+达成更加强有力的减产目标,但是根据以往经验,美国众多页岩油生产商并不会跟随OPEC+的行为,这些生产商完全是市场驱动的。所以“新三角”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沙特和俄罗斯,还包括了美国页岩油。
而从关键上来看,美国页岩油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只有其部分退出市场的情况下,再配合以OPEC+更强有力的减产,才有可能在需求不改善的情况下,短期内提振油价。但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太多,页岩油生产商到底能支撑多久,始终就是一个难解之答案。美国近期宣布的增加7500万桶的购买也只是短暂的,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变。基于此,至少在6月份前实现油价回升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全年的低油价或是大概率事件。
创业邦:2014年也经历了一次油价暴跌,当时的起因是否和这次一样?两者下跌程度有什么区别?当年国际油价恢复用了什么方法?同样的方法对今年这次是否有效?
王建良:2014年年中的油价暴跌和今年3月的油价暴跌在根本原因上有着重要的差别,2014年的油价暴跌主要是由供应过剩导致的,需求侧并没有发生显著的下降,而这一次是供应侧的持续过剩和需求侧的显著深度下降引起的,这是二者的最大差别。从下跌幅度上来讲,2014年年中油价由每桶100美元左右下跌到年底的50美元左右,50%的下跌用了半年时间。而今年3月以来的油价暴跌幅度显然已经大大超过了上述幅度,且用时仅仅1个月。
这也能看出需求消失对油价的影响显然超过供应过剩,这也再一次向石油市场警示,未来决定石油市场走势的更多的是需求,而不是供给。从应对方法上来讲,2014年年中的那一次油价下跌最终是由沙特和俄罗斯组成的“OPEC+”联合减产来实现的,但是根据我们前面分析的,这一次仅仅依靠OPEC+的联合减产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或者说已经失去了最佳解决的市场时机。
创业邦:我国制度下中国油价的走势和原因是什么?
王建良:原油暴跌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对生产国的影响更大,而对消费国而言则相对好一些;对石油上游生产者不利,但对下游炼化厂而言则相对好一些。
对于中国的油价而言,根据我国的原油和成品油定价机制,原油已经与国际油价接轨,因此,原油价格将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波动。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根据国际三地原油价格的波动而调整,且中间的时间间隔为10天,但是这一调整机制有上下限的限定,即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上调,即所谓之上限;但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下调,即所谓之下限。
因此,在定价机制不改革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将不会有大的调整,大家去加油站加油也是要花钱的,不能认为国际油价出现了负值,所有去加油站加油还希望加油站倒贴你。
创业邦: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本次油价下跌对国民经济及就业有什么影响?相关企业有何应对建议?
王建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由于石油是最重要的上游大宗商品,是众多工业品的燃料和原料,因此,石油价格降低无疑将有助于生产企业降低成本,有利于产品生产,这对于企业复工、物资运输、经济恢复都是利好的,而这些相关产业的恢复也有助于拉动就业。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的影响不一样,低油价将对与石油开采业相关的装备制造、煤炭开采、天然气开采、新能源产业发展等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交通运输业等则利好。
油价暴跌直接影响上游生产企业,因此,如何在低油价下生存是当前的重点任务。大幅收缩上游勘探开发支出、出售非核心资产、推迟新项目投产与项目维护、裁员降薪、资本市场风险对冲等是国际石油公司应对低油价的主要措施。但是对中国石油企业而言,由于多是国家石油公司,且产业链完整,其面临的压力要显著小于国际石油公司,但影响仍然不小,如何降本增效是关键,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分别提出了以提质增效、精细化管控降成本等多项措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金融专业研究生孙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