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5年偶像应援史:被金钱浸染的「用爱发电」

关注
发展15年后,中国偶像应援成为高悬于偶像头顶的双刃剑。应援本是助力明星尤其偶像事业发展的傍身利器,但这份“爱的供养”日益商业化、妖魔化时,似乎无人能掌控它的未来走向。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娱乐产业(ID:yulechanye),作者菠萝菠萝包,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就在肖战发布「我不需要应援」声明的第二天,江苏宿迁市沭阳县教育局对“应援”老师做出了停职停课的处理。

在网上疯传的一则视频中,一群小学生在肖战新歌《光点》的背景音乐下喊加油口号,让人恍惚间回到数十年前搞偶像崇拜的年代。

粉丝应援方法千千万,号召学生为自己偶像打Call的并不在少数,甚至一度成为饭圈美谈。但作为顶级流量,肖战主动发声不认同类似过火行为,终于让饭圈以及大众意识到当应援超乎理性,不仅不会达到为偶像造势的效果,反而因为占用公共资源引发负面风评,让偶像深受其扰。

“肖战大概是被粉丝坑最多次的明星了,”有路人不禁感叹。

说来也是唏嘘,「应援」一词原指代战争中接受援助,作为为偶像加油助威的方式纯属舶来之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韩偶像文化兴盛,粉丝观看演唱会时身着统一服装、以统一口号为支持的艺人打气风靡一时。

在国内流行则始于2005年的超女选秀,不仅“玉米”、“凉粉”、“芝麻”、“雪梨”等粉丝名和组织应运而生,如今饭圈应援常见的打投、包场、抢占户外大屏等常见应援行为,在当年早有雏形。

应援本是助力明星尤其偶像事业发展的傍身利器,但这份“爱的供养”日益商业化、妖魔化时,似乎无人能掌控它的未来走向。

从发传单短信到卫星上天:应援姿势变迁的15年

“那年我12岁,每周都去西单给周笔畅拉票,每次去拉票的笔亲人数都在50人以上,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这么疯狂追星了。”

已为人父母的小A回忆往昔,依然心潮澎湃。如果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是现象级节目,与当年的“超女”总决赛直播的火爆程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大部分当时追星的粉丝还在上学,音乐课会为放李宇春的歌还是周笔畅的歌而吵起来,文具店里卖着选手们的印花笔,蒙牛酸酸乳的海报被哄抢一空,支持谁夺冠甚至成为一个人价值观与审美的判断标准。

当时的应援打投主阵地在线下,方式非常朴素和直给:粉丝们在大马路上聚集喊口号、发传单、拉路人帮忙投票,甚至打个出租车都要顺道拉拢司机师傅,颇有些像如今在地铁和商场门口促销的,只不过“您扫个码”在彼时是“您发条短信”。

“现在还记得一大群人在街上游行举牌,大喊李宇春的名字,我爸以为是包工头欠钱不还农民工讨债,”有网友感慨。

父辈们的惊讶,一定程度说明了当时粉丝经济以及应援尚属稀罕之物。但也正是从05年超女、07、08届好男儿开始,粉丝逐渐发展为强社交互动、具备生产和消费能力的规模化组织,内部制造话题和宣传文案,组织投票,引导舆论造势,组织饭圈活动等功能一应俱全,俨然分工明确的小型社会系统。

和日韩一样,应援的基础是形成社群标签,比如拥有代表性的应援色、应援服和应援口号,这类宛如宗教的仪式性行为在外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却是形成粉丝凝聚力、同理心以及保持对偶像热诚和信念感的关键。

资深吃瓜群众可能还记得2010年快男温州巡演的“十里长街送武艺”——没错,如今是芒果台综艺常客的武艺,当年可是不亚于吴亦凡鹿晗的顶流。由于武艺的应援色为银色,数千名粉丝穿着白衣、打着白伞在街边等待偶像到来的场面,让不明真相的路人恍惚以为谁遭遇了不测。

粉丝组织的强大不仅在于强化偶像的公众印象,还包括令任何经纪公司以及品牌无法忽视的消费能力。花钱给偶像买排面,属于粉丝情感和态度的外化显现——进入21世纪以来,由观众自己用脚投票选出的偶像更为亲民,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结不仅是偶像崇拜,还多了些许亲人的意味:给自家娃花钱总归不亏。

需求创造市场,娱乐产业率先嗅到了好生意的味道,2014、2015年左右,o!what、爱豆、超级星饭团、摩点等粉丝平台纷纷创立,为粉丝应援集资组织化、专业化提前铺好路径。

在2016到2018年,围绕TFBOYS三小只的应援可谓上天入地般轰轰烈烈。王源17岁生日时,粉丝送了88项应援大礼包,其中不乏在乡村建信号塔等公益行为;王俊凯在张艺谋电影《长城》中露脸不超过1分钟,却换来粉丝超过500场包场观影。

18岁成年礼,因为王俊凯曾经在微博提到想看看宇宙什么样,粉丝就把他的照片通过卫星发射到了太空,更不用提承包世界各地地标性商圈的LED大屏幕——这早已成为流量偶像的应援标配,地铁灯箱也无法承载大家的爱,易烊千玺18岁生日时,粉丝直接承包了18架飞机和1128条航线,豪华“空中应援”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世界太疯狂?看不懂年轻人在搞什么的前浪其实无需焦虑。谁还没年轻过呢?也只有年轻人才愿意疯狂一把,在经济、时间和情感方面都超常投入给偶像并不计回报,当然与之相应他们获得了个体社会愈发稀缺的群体归属感,而且通过创造一次又一次惊世骇俗的应援,一定程度也建构起了自己生活和存在的意义。

偶像选秀的春天:官方下场,应援成为经纪运作的一环

“您好,这是来自××家的小礼物,感谢您一直以来支持我们××!”

参加过明星出席的发布会的记者,应该都有过收到粉丝应援礼的体验。如果说早期的应援,更像是市场营销以及偶像形象提升的附属品,那么如今随着应援文化的出圈,应援的意义却反其道而行之,越发趋近于产业化运作——简言之由toC走向toB。

2018年以前如果你提到“打Call”,别人可能会以为你是二次元御宅族,对着AKB48挥动荧光棒喊口号的那种。但2018年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0》的横空出世,打Call成为年度流行语,粉丝应援不仅决定比赛结果,更是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偶像的前途发展与商业价值:市场偏好人气高、粉丝多、影响力广的所谓流量偶像,因此提升热度与知名度就等于给偶像撒钱。

于是,线上应援中的打榜刷数据成为饭圈组织的日常,品牌进而想到可以将这股热情直接转化为销量,比如在综艺选秀中购买冠名商爸爸的产品就可以增加投票名额,粉丝自然为“买奶”而疯狂。

出道本质是资本的博弈,因此也少不了官方下场,就拿《青春有你2》来说,觉醒东方、嘉行、华策以及老玩家乐华,今年都破天荒为旗下训练生买奶打投,应援的官方化,意味着偶像经纪产业链的完善和补全。

有消费的地方就有应援,从为出道买单到发新歌、电影上映、代言产品上市,偶像的每一次商业行为,对粉丝而言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役。

朱一龙“带货”的欧莱雅、TOM FORD、欧舒丹等产品直接断货,王一博《时装男士》杂志售出2500万,蔡徐坤专辑《YOUNG》销量突破6000万已是神话,但今年又被肖战新歌超越纪录.....让偶像断层碾压其他艺人,似乎成为了粉丝应援的终极目标与成就感来源。

当然,泛化的粉丝应援还包括做公益,比如今年疫情期间的明星捐款捐物,在饭圈也形成了规模化的公益应援行为。追星平台FUNJI专门推出了粉丝团抗疫行动纪录,短短一个多月就收集到227位艺人超过500家后援会的683万饭圈集资,大部分资金流向疫情重灾区的医院与慈善机构。

相比商业行为的应援,公益应援是提升偶像美誉度和公众影响力的最佳方式之一。都说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粉丝的正能量行为同样能反哺到偶像身上,比如吴亦凡梦想行走团的成立,连续多年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为没有球场的学校建篮球馆,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室等,为偶像带来不少路人好感。

肖战粉丝公益项目组今年3月正式成立,前两天肖战做客人民网《湖北重振 人民行动》公益直播间带货,粉丝们也一呼百应纷纷捧场,他亲自设计的公益文化衫义卖一日就销售超过700万,除生产成本之外的全部利润都将捐赠给相关公益组织。这种身体力行的行为,也许比肖战本人替粉丝出面道歉100次还实在。

“危险”的粉丝应援

说到底,粉丝经济的“原罪”不在于应援,而在于失控。

还记得2018年,《创造101》粉丝集资4000万,组织者却卷款跑路还喜提海景房的旧闻么?至今关于粉丝集资的走向也没有下文。在良性的应援环境下,应援项目发布时披露数额、用款计划,应援结束后披露资金使用情况都是发起人的义务。

但目前的状况是粉丝应援集资的平台没有强化资质审核,对后续集资款项的使用情况也不承担监督和信息公开义务,整个应援过程又缺乏专业的第三方监管,这就让涉及众筹资金的粉丝应援很容易变成非法集资。

比这个高明一些的发起人会正常做应援,但应援项目真实价格与粉丝获知的价格存在差异,方便发起人甚至合作的艺人经纪公司从中牟利。粉丝不是傻子,自然很快通晓其中的猫腻,但架不住“韭菜”一茬一茬地涨,更年轻粉丝的用爱发电,换来的是老玩家的喜提海景房。

比起把应援做成赤裸裸的生意,也有一些应援则要背上“政治不正确”的骂名。前段时间颇火的泰剧《假偶天成》本周末收官在即,中国粉丝为主演之一的WIN在曼谷多地户外打起了大屏应援,很快另一位主演Bright的粉丝也联合起来效仿,但因为后者的女朋友曾身陷“辱华”争议,导致应援大战变成粉丝骂站,网友批评Bright的中粉歪屁股、不爱国。

更早之前韩流席卷亚洲时,韩国偶像服兵役应援一度成为流行。去年都暻秀入伍,中饭竟然联系到韩国军方,送出包括润唇膏、护手霜、营养品在内的冬季物资大礼包——不止给都暻秀艺人,他几十位战友人手一份。

“绝了,这些粉丝对自己父母的关爱可能都没这么精细吧!”有网友吐槽道。更有网友直言,既然有这份心,怎么不去支援一下守卫边疆的中国兵哥哥们?

尽管都说粉丝与偶像唇亡齿寒,没有粉丝的应援,就没有偶像的今天,但当应援丧失基本的理智走向疯癫,作为偶像的艺人有必要站出来引导舆论。2019年腾讯视频烎潮音发布夜现场,尽管多次提示不要随意点亮灯牌,还是有很多粉丝顶风作案。王源出场后号召粉丝关掉灯牌,尊重接下来前辈歌手的表演,临场处理能力令人点赞。

作为演员的胡歌,更是几年前就提醒粉丝不要给自己做生日应援,“熟悉我的胡椒都知道我连礼物都不收,所以任何花钱为我庆祝生日的事情,我一律不赞成......也恳请大家不要以为我庆生的目的来集资行善,这实在有违我的初衷。”

再到如今肖战直言“我不需要应援”,这些制止并不是要让粉丝的爱无的放矢,而是奉劝大家保持基本的理智,在不影响他人和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况下与偶像互动。但在粉丝低龄化、民众情绪易煽动的当下,粉丝应援早已超脱它应有的范围,沦为资本角力以及别有用心之人整垮对家的武器。

于是发展15年后,中国偶像应援成为高悬于偶像头顶的双刃剑。贸然“拔剑”不是什么好对策,粉丝经济是谁都想啃下的大蛋糕,而如何让这把“利刃”为我所用,将是经纪公司与艺人团队需要长期思考和解决的命题,路漫漫其修远兮。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