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许多实体商业面临经营困难与关店歇业的时局。
与此同时,线上经济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外卖、网购、生鲜电商、上门服务,扩展到移动直播、短视频等领域,多家企业纷纷下注,加紧布局。
“线上经济的繁荣,或将反向倒推线下实体经济的改革。这意味着,欠高效、欠优化的线下经济将加速迎来更新与调整。”台球行业升级解决方案提供商「响袋」创始人张洋告诉创业邦。
对市场的敏感源于张洋此前近20年的行业经验:10年从事销售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工作经验,有过6年自营台球厅经历,曾任暴风魔镜VR事业部合伙人。
在张洋看来,整个体育娱乐产业链中,台球行业远不及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活跃,但却是体育娱乐类用户量最庞大的,门店总量可达数万级别,整个体量接近国内网吧的体量,总用户量约8000万人,行业整体产值将近200亿元,市场前景可观。
当然,台球行业也区别于网吧行业,用户消费能力更强,社交属性明确,且基于用户对线下实操、对战的需求,使得整个行业对于台球厅的依赖性尤为强烈,这是响袋科技的机会所在。
2017年,他所创办的响袋科技正式落地北京,主要以“科技感+优体验”的共享球杆为切入点,将传统的台球行业推向个性化、智能化,从而建立台球行业数据化平台。
张洋坦言,台球行业是一个特别传统的行业,从未有过互联网等相关尝试,想要升级转型困难重重。而台球杆却是球房的刚需,如果能用软件连接起硬件设备,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向。
一方面,硬件可以保证现金流充裕,支持公司正常运营所需,另一方面,通过软件端的用户数据积累,团队能快速响应需求,便于后期团队在看比赛、约球等其他台球垂直场景试水,拓宽业务链条。
“台球场景相比于大部分餐饮或游乐场景的平均停留时间更长,因此消费者更注重消费体验。”张洋告诉创业邦。
以往,90%的用户使用着成本仅为50元/支的公用杆,消费着30元/小时的台费,体验感较差,与此同时,台球房商家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定期维护和管理球杆。
响袋科技共享球杆产品的出现,恰好解决了以上问题,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手感佳、个性化的球杆分时租赁服务,还减轻了B端球房的运维负担,大幅提升了服务质量。
现阶段,响袋科技主要服务于客流量较大的中高端台球厅,以免费入驻,30%分成给台球房的模式合作。
不过,台球行业集中度较低,国内有10万家台球房,连锁品牌却只是少数且规模有限,最多拥有10~20家连锁店,在这种情况下,响袋科技如何铺开市场?
张洋表示,在扩张过程中,响袋科技首先会从线上调研全国各地的球房、台球行业现状,再通过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确认客流情况,紧接着以地推形式实际考核,平均每周可以考察一个城市。
在落地优先级方面,响袋科技主要围绕一、二、三线城市推进,如今,团队已考察了50多个城市,可覆盖球房3000家~5000家。不过受疫情影响,市场覆盖方面稍有影响,但也已顺利入驻天津、合肥、北京、杭州、南京、郑州等城市内的200多家球房。
而谈及单店模型,张洋告诉创业邦,结合球房客户对公杆替代情况的比例不同,响袋科技可为其提供2~6台球租赁柜,公司最新2.0版本租赁柜可容纳6根球杆,平均每个球杆成本为一千元到几千元不等。基于与国内知名球杆工厂合作分成模式,在球杆方面,团队几乎零成本,整个设备成本为7千元。
目前,响袋科技付费用户量已有1.3万人,复购率为34%(高于ofo 21%的复购率),平均每名用户每月可消费4~5次(2.5小时),按5元/小时~10元/小时计费。核算下来,每套设备的回本周期平均为6~10个月左右。公司已于2019年实现盈利。
从整个台球市场来看,该市场可被划分为线上球赛模式和产业大数据平台模式,前者有乔氏,后者有阿里体育。
作为细分垂直领域的后入局者,响袋科技的打法略显谨慎:前期靠个别城市布点打磨商业模式;中期凭借团队优势在全国范围扩张迅速扩张,抢占市场先机;后期,响袋科技将推出计费系统,使其与共享球杆相互打通,切入台球场景主入口,并开启线下C端约球平台,把二、三线现有的闲散球手签约进来,以代打、派单形式增加球房流量。
据了解,年初,响袋科技刚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资方均为产业上下游球杆生产及连锁台球厅背景,在保证研发迭代基础上,助力响袋科技更快速的扩张至全国。同时,响袋还正在与阿里体育台球业务板块沟通具体合作事宜。
未来,响袋科技志在成为一家台球行业智能化服务平台。该项目正在寻求新一轮千万级别融资,主要用于产品打磨和市场拓展。
文章图片来源于图虫、响袋科技,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