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微博热搜的互联网世界,有变得更好吗?

关注
“你会如何评价现在的微博热搜?”

编者按:本文转自全媒派,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如果微博是一个信息集散地,那么热搜榜就是它的传播枢纽;如果微博是一个名利场,那么热搜榜就是这个名利场中最魔幻的元素。

6月17日下午3点,停更一周后的微博热搜榜重新回归。它的短暂离场,曾引起全网关注;它的悄然上线,也带起阵阵喧哗。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将浅析用户对微博热搜榜的复杂情感;梳理热搜停更一周期间的舆论反馈;并探讨其停更对互联网信息交流产生的影响。

网友苦热搜久矣

“你会如何评价现在的微博热搜?”

如果将这个问题抛给用户,大概率会获得褒贬不一、两极分化的答案。在微博的内容和商业生态中,热搜已然占据核心地位。它即时更新,灵敏高效,无时无刻不反映和牵引着广大网友的兴趣焦点和情绪涨落(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也是人们发现热点、获取信息并参与讨论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娱乐营销产业的利益驱动下,微博热搜榜或正成为一些网络红人和流量明星的必争之地,成为泛娱乐内容传播和商品营销的主战场。排行榜的过度商业化,让热搜榜沦为了批评者口中的“明星的秀场”“黑产的天堂”。

它还能按照客观的事件热度进行排序吗?它还是一个优质的公共讨论空间吗?类似的诘问越来越多。

在红星新闻的一篇报道中,多位业内人士直接指出,微博热搜是可以花钱买到的。当然,即便没有主流媒体的调查,这对于旁观者而言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早有一些价目表流传甚广:热搜榜前3名报价在5万6万元,前5名报价约4.5万5.5万元,前10名约4万5万元,前20名报价约3.5万4.5万元……

也有网友如此形容自己对热搜的不满:“(热搜)榜单上充斥着娱乐明星们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讨论度挺高的一些时事、商业热点话题却上不了热搜或莫名消失。”

例如,名不见经传的网红分手,屡屡登上热搜榜前列;声名显赫的互联网企业总裁被曝出轨,却被悄悄下移乃至“下架”。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违背信息传播规律和内容消费特点的现象,让热搜榜积累了比较多的坏名声。

热搜榜本质上是排行榜,微博对于这个榜单的定义是:最新鲜、最热门、最有料。那么,什么话题是新鲜、热门和有料的?不同用户会有不同看法,但总体上应该是存在共识的。如今许多用户出现反感心理,或许并不在于微博通过热搜赚了多少钱,而在于热搜榜单表现出的诸多不合理性,形成了事实上的误导与捉弄。人为的制造热搜和撤掉热搜,暴露了资本和平台在按需设置议程、随意引导舆论。

微博热搜停更,网友怎么看?

微博2020年Q1财报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月活用户已达5.5亿,同比增长8500万,日活跃用户为2.41亿。作为一个经营多年的社交媒体,微博仍保持着对年轻人的旺盛吸引力。有事没事刷刷微博热搜,是当代年轻人的网络社交常态。

6月10日,微博热搜榜暂停更新一周的消息传开,时间自6月10日15时至6月17日15时。由于微博热搜的受众面很广,此事引来许多媒体的关注。数据显示,6月10日零点至6月16日16点,全网相关文章量超过5万条。停更期间,在百度和知乎分别检索“微博热搜”,热门词条多与更新、买热搜等词汇相关。

这一事件也确实引起了不少用户的感慨:“微博没有热搜好无聊,都不知道看什么了”;“没有热搜的微博仿佛失去了灵魂”;“没有热搜的日子,感觉与外界脱节了”……类似的留言反映出部分网友对于微博热搜的依赖。

在一个“你期待微博尽快恢复热搜吗”的投票中,有78%的参投者选择了“期待”;在另一个“如果没有热搜你是不是就不玩微博了”的微博投票中,有65%的参投者选择了“是”。由此可见,对于微博用户来说,刷热搜确已成为其习惯性的日常。热搜突然停更,网友“心中不免空落落的”。

微信指数上的数据则显示,“微博热搜”这个关键词的指数在6月10至11日间突然到达峰值,最高指数为12392661,而后迅速下滑到16日的687303。以同时期的爆款话题“乘风破浪的姐姐”为对照,其热度在播出后的第二天(6月13日)到达峰值,最高指数为13018994,而后保持相对平稳的滑落,到16日依然有7105392的指数,比“微博热搜”高了近10倍。

微信指数反映的热度情况,来源于对微信搜索、公众号内容、视频号内容的热度情况的综合分析。根据这些数据对比可判断,微博热搜停更事件,在媒体行业、互联网行业和部分用户群体形成了可观的讨论声量,但并未大面积出圈,也不足以构成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焦点话题。

而相较于感慨失去热搜后的无聊,关于此事的另一种舆论意见也值得关注——反思。例如,在知乎问答“如何评价新浪微博热搜榜被停更一周事件?”的相关讨论中,有1800余条回答,其中绝大部分回答指出了微博热搜存在的问题,并期望平台能够以此为戒,“希望恢复更新之后的微博热搜真的能够有所改变”。

专业的媒体研究者甚至帮微博想好了要反思什么,例如平台隐匿的议程设置、资本炮制的意见领袖、粉丝经济助推的娱乐化等,而这些也正是引发用户不满的顽疾。

热搜停更的日子里,感觉还好吗?

尽管微博热搜的机制已经招来不少吐槽,但其的确已由一个单纯的社交产品功能演变为一种网络文化载体。正如“10W+”之于公众号,“上热搜”成为了微博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证明任一事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说“这件事很火”和说“这件事上热搜了”,传递出的信息是一样的。

时至今日,微博仍是对热点反馈最为灵敏的平台之一,信息轻量,扩散快,热搜榜被称为“新鲜事和热点的策源地”一点都不为过。

很多热点事件也都是先在微博发酵,登上热搜榜之后,才进一步有其它平台的接力传播和持续跟进。因此,微博热搜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热点探测触角的功能,其公共性不言而喻。

这也能够解释,当其在人们的资讯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重,其商业价值也就愈发显著,公共性与趋利性之间的冲突早晚会浮出水面。在某种程度上,此次热搜榜停更,也源于平台内部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种矛盾。

那么,既然微博热搜这么重要,当它停更之后,互联网信息传播有变得不一样吗?

实际上,没有热搜榜的这七天里,该热的事件依然很热,该火的节目依然很火,该炒作的明星依然在炒作。叮叮叮的手机Push弹窗依然在快速提醒着人们关注紧要的社会动态;各大新闻客户端的实时话题榜依然有条不紊地更新着;知乎上的热榜,也在承接微博热搜榜的一部分功能……

一位网友表示:“没了热搜,少了一个看新闻、热点、八卦的渠道,仅此而已。”在这类用户眼中,社交平台、话题榜单归根结底都是大家获取信息来源的渠道,热搜榜只是这些渠道中的佼佼者,但并非不可替代。

当然,对微博热搜认可度较高的用户也会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讨论:如果热搜不停更,某某话题一定会冲到榜首,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周杰伦发布新歌#等。

于是,当17日下午热搜恢复更新后,#热搜回来了#立马上了热搜,弥补了7天前#热搜停更了#没法上热搜的遗憾。

“没有热搜的日子里,我就像一个山顶洞人”;“热搜终于回来了,家里的网终于修好了”;“7天过得好慢啊,感觉错过了很多大新闻”……在这个话题里,许多微博网友毫不吝啬地展现了自己对于热搜的强需求。表明热搜的停更,的确影响到了一部分受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至于那些对微博热搜深恶痛绝的网友,似乎也只是感觉“没了热搜世界清净不少”。整个互联网世界,并没有因为热搜的停更而迅速变好或变糟糕,网络信息空间或许会因此而清冷些许,会少了一个充满褒奖同时又充满躁动的地方,但却一刻都不会停下。在资讯渠道如此丰富的当下,一个产品或一个产品功能的暂停、消亡,会迅速引来其它竞品的补位,这是不争的残酷事实。

没有哪家产品不可被取代,如日中天的微博热搜也不例外,随时警惕着其他平台的竞争,这也是互联网世界的“黑暗森林法则”。最后,回到微博热搜停更这一事件本身,作为平台方,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营机制的同时,也要珍惜用户的信任与期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全媒派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