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周天财经。
院线开业尚无期,热钱退场,不少影视相关公司注销……疫情之下,中国影视行业在 2020 年的上半年陷入非常低迷期。
下半年第一天,行业总算等来了个好消息。
7 月 1 日,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主旋律大片《1921》,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宣布开机,印象中,这似乎也是疫情以来,第一个举办开机活动的影片。电影由腾讯影业、上影集团、三次元影业、阅文共同出品,由黄建新监制兼执导,郑大圣任联合导演。
消息公布之后,《1921》的一众优秀青年演员阵容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而行业的关注点在于,互联网公司走向影视行业核心,影片出品方的首位是腾讯影业,这在主旋律电影出品阵容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无独有偶。上个月,腾讯影业放出了一批招聘岗位,职位包括剧本编审,制作人等十余个,主要集中在制作领域。与此同时,福布斯「2020 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单出炉,在「大文娱」板块,5 家公司上榜,其中就有腾讯影业,上榜理由是 IP 开发维度上的创新实践。
这一系列消息串联在一起,释放的信号比较明显了——成立 5 年的腾讯影业正在加码自制和主投主控,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内容制作能力。
01 互联网企业成为行业恢复的中坚力量
互联网企业,在本轮影视行业的恢复过程中,表现的愈发活跃。
受疫情影响,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影视行业似乎放慢了脚步,但从行业变化上来看,改革的脚步正在加速。
以腾讯为例,4 月底,阅文进行管理团队调整,由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 CEO 程武兼任阅文 CEO;一个多月后,猫眼娱乐发布公告宣布程武出任猫眼非执行董事。
业内人士评论称,这一人事变动,从影视产业的视角来说,对于腾讯影业打通内外部资源,深度连接产业上下游,在整个产业链上获得生态输血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这之前,去年上海电影节,腾讯影业和猫眼娱乐就官宣了「腾猫联盟」,双方希望可以互补互助,实现生态资源优化。
而这样的「影视 + 互联网」的融合,并不止于腾讯影业一家。
年初,《囧妈》《大赢家》《春潮》等影片直接登录抖音、西瓜视频、爱奇艺;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首部作品《彷徨之刃》开机,开拓互联网影业全资投资、院线 + 网络发行的创新商业模式,腾讯视频升级了纪录片分账规则,让受疫情影响的影视行业缓解对传统发行的过度依赖,增加更多线上分账收入。传统影视公司也将入局网剧、网络电影纳入战略规划,寻找多元变现的途径。
除了发行渠道的深度合作,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传统影业与新兴内容平台还构建更丰富的内容生态。阿里影业收购银河酷娱 60% 股权,进一步强化综艺制作业务,包含优酷、阿里影业、阿里体育、大麦、阿里互娱等在内的阿里大文娱整合旗下内容与渠道资源,形成背靠阿里大生态的泛娱乐产业闭环。而 4 月底华谊兄弟发布 22.9 亿定增方案,增股名单也出现了腾讯与阿里影业的身影。
中国有句老话说,祸兮福所倚。困境重重的中国电影业,或许会因为这样的一个契机,迎来变革和向上的力量。
互联网企业的跃跃欲试的背后,代表着中国影视行业正在迎来新的一轮成长周期,同时也正在勇于刺穿流量泡沫,回归内容本质。
02 影视公司的护城河:主投主控能力
郎有情,妾有意,但要结秦晋之好,却需要时间和功力。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能否跨越内容制作这条影视行业最坚固的护城河,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入局影视赛道要面对的一场大考。因为不同于其他产业,文创产业天然自带护城河。
过去几年里,随着初始 IP 泡沫破裂,热钱资本开始退潮,整个产业链关注的点从内容到生态都从「快」转向了「质」。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像是到了一个岔路口。在这个岔路口上,无论中国影企做怎样的选择,都绕不开一个事实,那就是——内容,好内容。
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人群以几何数在爆炸增长的时候,中国电影业的创意和内容制作,似乎并未完全跟上市场增长的节奏。尤其是,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影视业的脆弱又坚强的两个矛盾面向。
在这个影视寒冬里,超 10000 家影视公司选择注销,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多家影视基地一度闭园。A 股影视龙头上市公司也纷纷进入了「赔钱赚吆喝」的地步,部分公司甚至连续三年亏损几十亿。
互联网影企先天然有资金和资源优势,然而相比老牌影视公司,它们缺乏制作经验,常被形容为「缺乏内容 DNA」。所以,最开始,互联网影企多以「联合出品方」的身份出现在项目中。
与此同时,前几年影视行业泡沫四起,好内容太少,一旦出现一个好题材,大家都想参与进来,或者是资本更倾向于选择有成功作品的班底。于是,「抱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2014 年,韩寒拍摄《后会无期》时,有两家出品方,四家联合出品方,到了 2019 年的《飞驰人生》,出品方就有四家,联合出品更是高达十三家——同档期上映的《流浪地球》,出品与联合出品更是多达 27 家。
从投资视角来看,为了分散风险,筹集资金,电影公司扎堆「抱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联合出品无可厚非,但这会使得电影制作花费大量精力放在「码盘子」上,同时,内容也要满足越来越多「金主」的诉求,这可能导致不少项目宣发即巅峰,品质不似预期。
如此一来,就变相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资金愈发「抱团」,导致题材和创意也愈发「单调」,最后导致资本能选择的余地更少。一个行业,开始回避风险,才是最可怕的现象。
互联网企业似乎有意做行业破冰者。长远来看,掌握优质的自制,及主投主控能力是影企长久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互联网影企真正站稳脚跟的必要条件。
03 主投主控是腾讯影业下一座城池
要把「联合」去掉,成为真正主投主控的出品方,深度参与制片、创作等环节,这被看做是一道鸿沟,因为这需要人才储备,需要文化积淀,行业伙伴的认可,而且影视是个慢工程,与互联网产品「小步试错,快速迭代」的思维方式并不相容。
以腾讯影业为例,腾讯影业刚诞生的时候,被看做是腾讯泛娱乐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影视内容是内容中的顶端形态,可以短时间内聚拢大量的观众,放大内容价值。而且,腾讯影业向上衔接阅文、腾讯动漫,为上游版权打开影视开发渠道;向下承接游戏及衍生品开发,极具上下游商业想象力。
对于腾讯而言,靠影视「赚快钱」绝非第一目的。因此,这样的版图一经建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意识到在泛娱乐生态及其之后的新文创生态中,腾讯影业需要承担「IP 放大器」的角色,而要承担好这个角色,就要求它有专业的自制和主投主控能力。
主投主控是行业发展到这一步的必然趋势。
在业内,主投主控项目的品质往往也是衡量影视公司核心价值的关键,无论万达、华谊、光线、博纳等传统民营五大,还是北京文化、坏猴子、真乐道等影视新锐,都是依靠精准把握观众审美与内容判断,生产出了高质量影片,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才在行业逐渐树立起厂牌声誉。
另一方面,主投主控体现了电影公司对内容的自信。影视行业内容为王,主投主控更体现了电影公司对观众口味的精准把握、在内容层面的杀伐果断,一旦「押中」爆款,也意味着更大的项目收益和可观的资本市场回报,坏猴子、北京文化、开心麻花等新型民营影企,无不是仰仗主控项目的出色表现扶摇而上。
培育内容 DNA 是一项长期目标,很难在朝夕间完成。对于成立不足 5 年的腾讯影业而言,今后,加大主投主控,拥有更多的代表作,无疑非常重要。于内,这是腾讯构建新文创生态完整价值链条的关键;于外,这也是影视产业放弃追逐资本和人口红利驱动的思路,回归内容生产初心的必然。
如今,一方面,随着新文创生态的联动深化及扩容,腾讯体系内文学、动漫、影视等业务的融合已变得更加高效、畅通,在上游,程武新近接棒的阅文拥有庞大的 IP 积累,阅文旗下新丽传媒则有着丰富的内容开发经验;下游腾讯影业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发行和宣传渠道,同时连接猫眼。
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开发经验的不断积累,腾讯影业内容的 DNA 正在养成,《庆余年》、《从前有座灵剑山》项目的成功,担任《1921》第一出品方等等,也让外部看到腾讯影业在内容生产上的成长。
IP 开发和内容运营的成功合围,就像是练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旦任督二脉打通,生产更多的代表作,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