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8周年:我对微信公众平台未来的4个判断

关注
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呈现观点和思想的平台,更成为了吃饭的家伙。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丁道师。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2020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迎来8岁生日。

这两年,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人说“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行了”。听到这种声音,我总是和听到“周杰伦过气了”“金庸小说没人看了”一样的态度,一笑了之。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需要为之辩驳,事实胜于一切。

有朋友抓着不放,问我什么时候微信公众号才算影响力不行,我说除非有一天,甲方说“老师,文章先在头条号上给我预览下”,那么微信公号才算真正“不行了”。

这两年我注意到,在我周围,说微信公号影响力降低的大部分是做号党,真正持续坚持原创尤其是深度原创的人,反而在自己的媒体发布列表里提升了微信公号的权重。

当然,在微信公众平台8岁生日来临之际,我并不想就这个问题继续纠缠下去,我更想基于我这些年来在微信平台的创作经验(超过1200篇原创),和大家一起展望下微信公众平台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大概有以下4点。

第一:再过8年,微信公众平台依然是第一自媒体/新媒体平台

从辩证唯物的思维来看,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一个诞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微信公众平台自然不例外。

同样,从辩证唯物思维来看,只要与时俱进、采取必要的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命线。 相比其他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在不断自我进化,过去多年升级了原创保护、赞赏、广告、商品推广、小程序管理等等功能,不断的自我迭代升级,给创作者更多满足感和获得感。

我自己每天坚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创作原创文章,深感的感受到这个平台的自我裂变之积极和深刻,绝非国内任何一个平台可以比拟。

第二:个人自媒体的权重强化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然而就发展到今天来看,个体创作者影响力远不及机构。新榜最新的微信公众号科技榜单,榜单上几乎清一色机构媒体账号,个人自媒体账号难觅其踪。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绝大部分的媒体曝光量和广告主的订单都被机构媒体账号拿走,留给个人自媒体的部分极少,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这种发展态势显然与微信的初衷相违背。微信官方应该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今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赋能个人自媒体的举措,强化了个人自媒体的权重。前不久,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大规模的邀请开通个人认证,在完成认证后,在头像的右下方会加一个黄色的V标识,为了推动自媒体的个人认证工作,腾讯甚至把认证所需要的300元费用也免了。

第三:平台生态更健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两年,微信公众平台的 “谣言”“洗稿”“抄袭”等乌烟瘴气乱象大幅度减少,微信生态越来越健康。

2020年6月29日,在我的这个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达到1195篇后,接到了微信公众平台加入“洗稿投诉合议小组”的邀请。 我加入合议小组后,原想每天肯定有大量的“洗稿”争议内容要合议,没想到直到今天,一次也没有接到微信发来的处理要求。我想这是平台规则不断健全,形成了“不想洗、不敢洗”的风气,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这几年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几次整顿之后,微信平台和其他各大新媒体平台其实都比以前要更健康、更有序发展,这对于那些做号党来说失去了生存空间,但对于真正坚持做内容的人来说则拥有了更为公平、和谐的创作环境,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些平台。“良币驱除劣币”的态势已经形成,一个更健康的微信生态正在形成。

第四:创作者的盈利方式更多元

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呈现观点和思想的平台,更成为了吃饭的家伙。

程苓峰是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批盈利的作者,彼时软文和广告几乎是仅有的盈利模式。此后随着多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到了今天我所知道的微信公号作者盈利方式除了软文和广告,还有游戏、电子商务、内容付费、培训、公关服务、会务等等不下十种,将来还会出现更新的无法预知的盈利模式,我对此充满了信心。

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并不是特别鼓励创作者的商业化,但一个繁荣的生态,离不开参与者的有利可图,只有让创作者有尊严生存而不仅仅为了兴趣和情怀创作,创作才能真正坚持下去,平台也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