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无忌,作者无锈钵,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我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有功之人还是有罪之人。”
镜头之下,曹德旺罕见地露出了疲态。身处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这两年的种种遭遇令他感到痛苦——当地政府对于福耀玻璃厂的欢迎、资金支持和不依不饶的工会组织、工人福利条件之间构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矛盾感。
而这些矛盾感最终都被影视公司奈飞(Netflix)以镜头的方式一一记录下来,并最终组成了那部饱受争议的纪录片《美国工厂》。
同样是在异乡的土地上创办工厂,埃隆·马斯克的命运则与曹德旺截然不同。
四天前的股东大会上,志得意满的他当众放出豪言:
“未来,我们希望每年都能生产2000万辆车。”
这差不多等同于奔驰、宝马、大众、丰田四家车企全年产能的总和。
而对于埃隆来说,这个近乎于天文数字的理想并非遥不可及,如果他可以拥有20家像上海那样的“超级工厂”。后者始建于2018年底,预计年产能近百万两,从施工到竣工却只耗费了正常工厂三分之一的时间。
激动不已的埃隆除了在推特上为中国人的效率连连惊叹,还多次专程现身中国街头,借品尝当地小吃来“宣表忠心”。
两座同样的“超级工厂”,遭遇的差异背后,更多是工业历史上普遍存在的“效率与尊严”的矛盾。
时至今日,这些矛盾,透过长三角、珠三角密集的厂房,透过两代超级工厂的迷惘,依然清晰可见。
自镀金时代,装配线颠覆了生产模式,那些在流水线上负责拧紧螺丝、移动金属器件的工人,就一直迷失于现代工业飞速迭代的浪潮之中。
另一边,内循环时代,消费领域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也在越过品牌,直接对工厂提出需求。
曾经,崛起的中国工厂借助于劳动力红利,在市场激烈的搏杀中确立了自己的优势,而未来,面对这一红利的逐步淡去,属于工厂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01 中国制造离“柔性时代”还有多远?
答案或许隐藏于“柔性制造”的变革风潮中。
不妨先看一个案例。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疫情期间,中国一个月验放出口的口罩超过了130亿只,防护服超过6000万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3500万人份,呼吸机2.5万台。
庞大的数据的背后,除了原有厂家密集排产之外,通过柔性方式实现跨界转产的力量贡献巨大。
这之中,既有比亚迪、中石化之类的大型企业厂房,也有位于长珠三角的家电、服装企业。
面对疫情带来的国民经济大考,这些工厂借助于对生产线的灵活切换,交出了一份制造业变革的出色答卷,并展现了中国工厂在困境和挑战面前的“柔韧性”。
这便是中国制造由刚转柔的一大体现,作为工业4.0重要命题之一,柔性制造的核心就在于,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精准适应并实现客户的需求。
客观来说,这一进化过程无疑是艰难的。
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国制造起步晚、身处劳动力资源的红利之下,对于变革的方向往往并不敏感。
更何况,制造业整体转向柔性的两个关键词:需求和技术,均是当前工厂面临的痛点。
在此基础上,内循环时代迫近的脚步,还在不断催促着制造业整体的前行。
幸运的是,这一行业最终还是迎来了变革的曙光。
9月17日,阿里内贸批发平台1688宣布,将全面打通淘宝特价版,为全国670万制造企业带来融合加工定制、批发分销和零售三大数字化平台,帮助产业带工厂跨赛道发展。
02 谁来“打通”中国工厂的价值迷
曾经,中国制造业还是高度出口导向的代名词,然而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形式的不确定性凸显了内地市场的优渥地位.
随之而来的,则是原先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一系列平台的赋能之下,开始了向着内地市场的战略转型。
从“外销”到“内销”,一字之变并不简单,背后是从品牌、渠道、营销的多维革命,它意味着对企业过往痛点的祓除,和对未来方向的转变。
中国工厂的集中痛点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一方面是物质层面上的“需求与技术”,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维度上的“效率与尊严”。
这场先于内循坏时代的制造业矛盾,看似水火不容,但并非无法中和,有时候往往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而对于行业来说,这一契机的出现可能并不惊天动地,有时候可能只是一款产品的出现,一次管理的进步,亦或是一场姗姗来迟的合作。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1688对淘宝特价版的“打通”,不可不谓之意义深远。
二者之间,一方是国内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链接着670万制造工厂,另一方则是国内最大的C2M零售平台,链接着近4000万的月活,双方彼此的融合打通无疑将释放出巨大的产业红利。
这之中,1688先是借助于此次同淘宝特价版的打通,将产业带工厂资源与C端消费市场紧密链接起来,通过C2M模式拓展内需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宽度三个层面的生意增量。
随后,为了实现对于工厂需求端痛点的解决,双方还进一步推出“订单、批发和零售”三大数字化升级方案平台,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推动制造业迈入数字化订单贸易、数字化批发贸易以及数字化零售贸易的流程升级。让大生意对大订单、流通生意对批发订单,零售生意对淘宝特价版,从而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并进一步带来产能和效率的飞跃。
除此以外,为了加速工厂的数字化升级,1688还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以下三大扶持策略:
第一,建立1000个产业带直播中心,在工厂就可以直连消费者。
第二,打造100个本地化教育中心,为工厂培养新一代电商人才。
第三,打造超过30个本地化服务中心,作为工厂门口的生意管家。
纵观此次1688同淘宝特价版的“打通”,数字化的升级带来了技术和效率的变革,客户的精准对接带来了需求和尊严的提升。
痛点的祓除背后,制造业也将有望在内循环时代,收获更多应对挑战的底气。
03 一场面向全体网民的消费升级
抛开这一场合作为行业带来的“蝴蝶效应”。
在那之外,我们不禁还要追问,1688选择同淘宝特价版“打通”的关键考量是什么?
答案或许不外乎两点,一是1688相信,C2M将成为整个未来商业模式的主流形态并深刻影响商业模式的变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对消费市场的趋势与需求判断,绝大多数来自多层级贸易商。不打破与消费者层层阻隔的传统贸易模式,没有完成转型的可能。
要想打破这一传统贸易模式,“人、货、场”仍然是最核心的竞争要素。
在此基础上,作为电商领域里近年来新兴的供应链模式,C2M本质上就是电商平台利用自身积累的消费者大数据,在消费市场与生产制造商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一个过程。
借助于这一模式,B端与C端过往的贸易壁垒将被打通,随之而来的则是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整个链条的价值提升。
除此以外,另一个促使1688打通淘宝特价版的思考,则是对制造这一业态的前景展望。
未来,1688相信,以工厂为代表生产模式的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驱动贸易变革、消费升级的核心。
两个考量之中,后者虽不起眼,却是隐匿于这一场变革背后的深层意义。
它宣告着,白牌商品并不会在未来消亡,而是将伴随着更多工厂的崛起,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让消费升级的概念正在被逐步用滥。
然而,隐匿于一掷千金的奢华背后,消费主义的热潮正在逐步抹去这一概念的原本意义。
中国有14亿人口,有人喜欢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自然也有人喜欢大众化定位、价格亲民的产品。
而内循环时代的新贸易规则,就是要充分拉近消费者同商品,乃至同工厂之间的直接距离,从而借助于市场的引导,完成制造业的柔性升级,并最终实现制造——消费这一贸易链条两端的同频共振。
刨去这些,消费升级并不仅仅是品牌溢价的提升,并不仅仅是消费者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产品,同样也包含着让更多人享受到工业时代的红利。
这也正是白牌商品存在的意义。
当一线城市的消费市场逐步由蓝海变向红海,中国制造的未来,仍然清晰闪现在远方的土地上,闪现在12亿微信月活减去8亿淘宝用户之后的这部分群体之中。
对于他们来说,借助于1688和淘宝特价版的这一次打通,670万工厂迎来效率与尊严的背后,内循环时代已经并不在是遥远的市场趋势,同样也是落地在他们身边的消费升级。
相较于过往的概念,这场消费升级没有门槛、没有附加条件,它的推进,展现的是制造业发展下的惠民成果,同样也是独属于中国这一辽阔市场的战略纵深。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