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友究竟是不是餐饮公司?

关注
超级文和友的复合经营模式,更像是商业地产模式。

图片3.pn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十二不惑(shierbuhuo),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长沙近几年成为二线城市中的网红,与美食密不可分。

提到长沙的美食,不得不提到“文和友”,亚洲最大的龙虾馆、中国美食界的“迪士尼”、餐饮界的司马迁、长沙的美食地标、餐饮业的超级新物种等等,都是它的标签。

超级文和友在长沙几乎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圣地。

不过,仔细观察发现,文和友并不像一家餐饮公司,反而像一家文化公司,或是商业地产公司。

靠餐饮起家

2010年夏季,22岁的文宾辞去了汽车公司的工作,在长沙坡子街摆路边摊开始创业。

创业的启动资金是5000元,每天下午5点半出摊,凌晨4点收摊,一天的营业额有1千元左右。时常要陪客人喝酒,如果不陪喝,营业额就会大打折扣。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就没有做了,因为摆摊实在太累。

2011年,文宾在坡子街附近的人民路6号开了一家店,这个店80平方,一共5个人。文和友品牌应运而生,这个店一年的净利润达50万元。

2012年,开起了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属于社区店。为了做出美味的小龙虾,文宾带领团队,以社区为原点,花了4个月的时间,去江西、湖北各地学习。之后店里每天排队一两个小时,再后来,排到了五六个小时。

当时由于生意太好,炒到了社区的邻居,于是就搬到了湘江中路72号,生意异常火爆。这个店是原来的造纸厂,面积非常大,最高峰的时候可以摆放150个桌子,一天的营业额达二三十万。

文和友龙虾馆杜甫江阁店当时创造了夜宵和饭店的奇迹,然而做了不到三年,就接到了征收和关店的通知。

于是文宾找离原店500米的地方又开了一家店。两家店都排队,生意非常好。

杜甫江阁店没办法继续经营后,遇到了一个好机会,进入了长沙海信广场,这个店共有七层。

为了做的独具特色,文宾团队跟业主商量,希望把小时候生活过的街巷搬到这栋楼里面。

一开始业主不理解,也不支持。

不过,文宾团队坚持将这个事情做到了,并说服了业主,也得到了区政府和市政府的支持。

将小时候的历史还原,主要是做成小时候生活过的社区的样子。把小时候用的东西,例如电视机、收音机、椅子、花瓶、衣服、明星海报等都收起来,储存起来,用出来。

并把这些物件做成了一个有趣的画册,将它还原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面,也就是超级文和友的雏形。

在超级文和友里面,有一条街叫永远街,这里有很多长沙市有名的老的市井小吃。

就这样,文和友慢慢成为了长沙的“网红”。

与此同时,文和友还在深圳、广州等地开店,随着店越来越多,知名度大大提高。这些店依旧需要排队,生意非常火爆。

像文化公司

任何公司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文和友的商业模式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第一,文和友的商业模式,很像迪士尼,而且他们的创始团队在公开场合已经说过很多次。

通过生产文化内容来获取流量,来赚取全产业链的钱。包括超级文和友的直营店利润,各类子品牌加盟费,文创周边的利润,以及线上商城的利润。

第二,超级文和友是一种多点复合经营的商业模式。通过文创内容吸引人流量,赚消费者的钱,还赚物业租金的钱。

超级文和友就是一个大IP,只是这个IP让它看起来像一家文化公司。

以80年代的市井文化场景为主题,以两万平的超级文和友旗舰店为框架主体。通过自建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馆、文和友文化艺术馆等,以及不断整合区域内外的文化社团、艺术社团、文化从业者等,达到通过输出文化内容,来引发传播,从而提升品牌势能。

再衍生出各种周边文创作品,包括文和友香肠、文和友臭豆腐、文和友油炸社和妈妈茶等小吃子品牌,从而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很多城市都有几百上千年的文化沉淀,如果什么都想表达出来,就等于什么都表达不了。

文和友截取的是长沙80年代的市井文化,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和那些清代风、民国风相比,80年代的市井场景让消费者更有记忆沉淀,他们是当下餐饮主流消费群体,能够唤起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而产生共鸣。

如今,中国各阶层的佼佼者基本都是踩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崛起,这代人基本都在80年代的市井文化里生活过,奋斗过。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进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市井的场景离人们已经越来越远。但它依然沉淀在当代人的记忆里。

当文和友把这些场景还原出来,里面的一景一物,各类小吃,便能够让你一见如故,激发人们体验和消费的欲望。

似商业地产

超级文和友的复合经营模式,更像是商业地产模式。

在超级文和友里面,分布着各类子品牌,这些子品牌加盟商需要给文和友加盟费,还有店租。好比一个服装品牌入驻万达广场,不仅要缴纳物业管理等费用,也要缴纳店铺租金。

在选址上,超级文和友要求必须以老城城中心为原点,以步行距离画圆寻找落脚处。开业不久的超级文和友广州太古店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超级文和友和当下店中店的存在形式,没有暴露自身短板,但随着店面面积越开越大,能满足超级文和友胃口的商业地产公司势必非常稀少。如果要搬离商业地产自立门户,超级文和友也会面临引流问题。

由此可见,文和友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地产的二房东本质别无两样。但在经营能力的要求上,却远高于万达广场的物业持有模式。他们需要兼顾诸如拿地、物业管理、招租等传统地产商业公司所要做的功课,团队能力是否跟得上还充满不确定性。

如果独立搬迁出去,以营业面积更大、业态更为丰富的购物中心作为对手,文和友对顾客的吸引力是否更有优势?

以正在装修的文和友北京盈科中心店为例,其与附近的太古汇直线距离不过百米,而后者同样以创意和时尚而闻名。届时一旦开张营业,就得直面问题。

而且,在实体商业业态被电商冲击的大背景下,超级文和友这种复合型商业地产模式也会受到影响。

写在最后

文和友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餐饮公司,更像是一家文化公司,或商业地产公司。虽然靠餐饮起家,但是慢慢变了味。

甚至在口味上,有网友表示,“味道一般,价格还不便宜”。

当一个以餐饮起家的公司,慢慢失去餐饮的属性,失去了对美味的执着与坚持,而选择多元化扩张是较为危险的。

那么,你眼中的文和友究竟是餐饮公司,文化公司,还是地产公司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