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作者吴大郎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沉寂数月后,嘀嗒出行上市又传出了新消息。
1月14日,有报道称,嘀嗒出行寻求本月上市聆讯,在港筹约39亿港元。2020年10月,嘀嗒出行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对此,嘀嗒出行方面回应称,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为准,目前不方便置评。
回顾嘀嗒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它与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两个机会巧妙地相撞。
一个是2014年,出行领域的战争打得热火朝天,在这样的节点上,嘀嗒利用顺风车业务避免了与巨头的直接战争,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让嘀嗒成为了幸存者。
另一个是2018年,滴滴顺风车业务受安全事件影响,于当年8月暂停,直到2019年11月才重启。借助滴滴顺风车下线一年多的时间窗口,嘀嗒依靠顺风车完成了发展壮大,并且实现了盈利。嘀嗒2018年和2019年顺风车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
从嘀嗒的财务数据中找到这样的轨迹也并不困难。从2018年到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的GTV和收入数据增长迅速,GTV也从2017年的7亿增长到2018年的19亿、2019年的85亿,收入也从4900万元迅速增长到1.18亿元和5.81亿元人民币,并在2019年由巨额亏损转为盈利,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
要知道,顺风车是嘀嗒的主要收入来源,从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顺风车业务收益为2770万元、7790万元、5.3亿元、2.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益的56.6%、66.3%及91.9%、87.8%。不难发现,顺风车业务是嘀嗒出行的命脉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出租车为嘀嗒的第二大业务,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出租车业务带来的营收分别为630万及156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益的1.1%及5.0%。
除了顺风车、出租车业务,嘀嗒广告及其他服务为第三大业务,2020年上半年,该项业务贡献2240万元营收,占比为7.2%。
但是,从整个互联网出行的角度来看,嘀嗒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不仅很快会触到天花板,而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吃掉。这让嘀嗒未来的想象空间也变得极为有限。
那么,靠“捡漏”壮大的嘀嗒,上市后,CEO宋中杰能否保住顺风车这个「命根子」?
此外,作为资源整合式的顺风车比专车和其他业务更难管理,并且面临极大的监管不确定性,这也可能是嘀嗒最大的风险。
目前,顺风车业务仍是嘀嗒的核心业务。但外界所关注的合规问题,仍然是悬在嘀嗒出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个客观现实是,在顺风车业务这个市场,2019年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多次联合约谈网约车平台,要求堵住安全风险隐患,严格规范顺风车。
但嘀嗒出行再三触碰监管红线。
比如在2020年2月27日,嘀嗒出行就曾因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京顺风车业务”的要求,违规从事城际客运业务,被相关部门约谈。
后来,在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在对其检查中发现,“嘀嗒出行”平台公司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依规予以15万元的行政处罚,据媒体统计,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嘀嗒出行运营主体北京畅行公司存在64条行政处罚记录。
嘀嗒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指出,嘀嗒可能在中国乘车市场中面临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要求和限制以及安全和隐私等问题。
招股说明书显示,当前的法律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不能直接应用于嘀嗒的商业模式以及顺风车和智能出租车服务。
将来,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并且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可能会对嘀嗒的业务产生影响。
所以,即使嘀嗒出行顺利抢滩IPO,但“国内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光环下,仍然潜藏着无尽的隐忧,威胁既来自于枕戈待旦的对手,也来自于高悬在空中的监管利刃。
此外,嘀嗒还面临着出行巨头滴滴的战略进攻。
对嘀嗒来说,滴滴是个强劲的对手。从市场规模上看,滴滴出行(不含顺风车)的市场规模接近嘀嗒的10倍。
从用户体验上看,嘀嗒的客服态度冷漠、不能解决用户和司机遇到的问题,一直未改进。这也反应出嘀嗒在运营方面的缺陷。
从业务上看,2020年,滴滴推出一系列低价品牌,包括青菜拼车、花小猪。据了解,花小猪价格略高于顺风车价格,外界认为是在抢占顺风下沉车市场。
招股书显示,嘀嗒顺风车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3.7%、4.1%、6.3%、8.3%。这低于滴滴网约车19%平均提成率,但顺风车主要面向价格更敏感用户群,上涨空间有限。
相比之下,滴滴的执行力高出嘀嗒不是一点半点。从早期通过地推,一个司机一个司机的死磕到现在的全方位布局,无一不是程维强大执行力的展现,宋中杰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如何适应强监管环境,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如何平衡司机与乘客的利益,这些困扰过程维和柳青的问题,未来也同样会让宋中杰伤透脑筋。
只有当宋中杰将程维踩过的每一个坑都重新踩一遍之后,嘀嗒才拥有与滴滴一战的机会,当然前提是,那时嘀嗒还活着。
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曾表示,网约车市场将走向多元化,老二、老三也能活下去。但从目前来看,嘀嗒出行老二的地位并不稳固。
在网约车市场,滴滴仍旧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高德、美团代表的聚合平台,以及首汽约车、曹操出行为代表的整车厂,都在努力开拓更大的市场份额,顺风车和出租车更是各家必争之地。
2020年6月,滴滴顺风车宣布已经在全国300个城市上线开始进行试运营,高德也在2019年6月重启顺风车业务。
出租车市场亦有着相似的情况,2020年9月1日,滴滴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推出1亿元专项补贴,另外哈啰、高德在出租车市场亦有所布局。
从当初国内网约车市场生根发芽为伊始,直到今天战火仍然没有被平息,各路玩家依旧还在交战,平台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事,也暴露了出行领域难以构建坚固的壁垒。
所以,嘀嗒目前虽然号称已经拿下了出行市场第二的宝座,但并不安全,一旦某一家平台打算发力,现有的市场格局就会被轻易打破。
一家公司过于集中依赖某项业务时,往往意味着极高的风险。接下来这种格局被打破后,不知嘀嗒还有什么杀手锏可用,毕竟,顺手车才是宋中杰的「命根子」。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