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商业评论(ID: tide-biz),作者杨旭然,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牛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引爆了沉寂已久的院线生意,《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成了热度最高的名词。
直观观察,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字:大年初一总票房破记录17.36亿元;相比此前更高的票价(平均涨到了50.2元);单部电影票房最快破10亿元、15亿元记录;3454万的中国影史单日观影人数新纪录等等。
而在此之前,电影、院线、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股票,已经连续多年跑出了惨不忍睹的市场表现。
头部企业万达电影(SZ:002739)自2015年12月21日创出92.53元股价、市值2000多亿元的天价后,就开始了连续不断的下跌,最大跌幅超过了80%;
万达电影股价表现(2015年12月至今)
另外一家曾经优秀的影视公司华谊兄弟(SZ:300027),已经彻底告别了曾经的“王座”,成了中国电影史乃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中数得上的负面代表;
就连行业内的国家队——中国电影、上海电影,股价也在上市之后跌跌不休,不是在破发,就是在破发的路上。
苦大仇深的院线和影视企业,经历了泡沫的破灭、政策的挤压与疫情的冲击,太需要酣畅的大胜来一扫颓势。
01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院线原本是影视产业链中盈利确定性最强的一个环节。
至少我们能够确信的是,经过2021牛年春节档的火爆后,人们终将回归电影院,像疫情之前一样追最新的进口大片,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国产电影。
不同于影视制作公司必须为每部电影进行投入,并承担风险,院线公司是整条产业链中最具盈利确定性的部分,能够强势获得拍片权与大比例的票房分成,因此被看作是影视产业链条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但除了疫情这样前所未有、几乎是为院线量身定做的最惨黑天鹅之外,院线行业本身同样问题重重。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证的是一门好生意是怎么从“门庭若市”变成了“门可罗雀”。
1月底,横店影视(SH:603103)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全年业绩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5亿元至4.9亿元。而2019年横店影视的净利润是3.01亿元。
如果观察横店影视的历史行情表现就可以发现,自2017年上市以来,其股价表现就一直不振,到春节前,仍然在破发价位置徘徊。
股价低迷背后是并不好看的财务数据。自2015年盈利3.44亿元之后,其每年净利润就停留在了3亿元级别,扣非之后的净利润则在2019年下降至2.25亿元。
这意味着在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横店影视失去了成长性。
另外一家中型院线公司幸福蓝海(SZ:300528)的情况也是类似,2015-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07亿元、1.12亿元、1.12亿元、-5.32亿元,657万元。
相比之下,万达电影的净利润从2015年的11.9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1亿元,但是扣非净利润却同样是停滞多年,2018年与2015年的表现几无区别。
2015年全年,国内票房总额达到了440亿元,同比2014年上涨了33%。与此同时,院线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大量院线公司从那时开始排队冲击IPO,谋求资本的支持,以进一步扩大屏幕数量规模。
以横店影视为例,IPO之前其坐拥243家影院,上市募资了29.86亿元,用于新建220家影院;
幸福蓝海上市之前开业142家影院,上市募资5亿元,除了投一部分进行影视制作之外,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在全国29个城市新建34座影城。
地产商、互联网公司受到高速成长中市场的刺激,也纷纷染指院线,包括泰禾、保利、恒大等地产公司纷纷入局,完美世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也以不同形式收购或投资了院线资产。
然而与此同时,全国总票房收入的增速却出现了大幅放缓。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457.1亿元,仅比2015年微涨3.73%,增速大幅度下滑。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2015-2020年之间,全国票房总收入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同比增速放缓明显。与此同时,在行业扩张、资本介入的状态下,院线数量却出现了迅猛增长。
供需增长之间的不平衡,最终反映在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上。停滞的净利润增长背后,是越来越激烈的院线竞争。
02 人祸与天灾
一场被利益驱使造成的泡沫破灭的人祸,看起来却有了种“遭天灾”的悲壮感觉。
看似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这一切,但实际上,院线生意的恶化,始于更早的2018年。
院线是一个资本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房租、装修、设备等成本价格高昂,造价动辄以千万甚至亿元为单位计算。
2016年进入到院线建设的热潮期之后,院线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大资本之间的角力,借助融资、上市与各类产业资本的力量,新型的品牌化、资本化院线大规模扩张,挤压传统院线的生存空间。
2018年,在竞争面前日趋没落的老牌院线星美影院(HK:02366)开始大规模闭店。2018年年底,星美发布公告称,该集团于中国经营约320家影院,其中约140家停业,约11家有可能将于不久后因集团不能支付租金而失去赎回权。
随后被爆出的星美财务情况,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星美控股对雇员工资尚未支付总额约为1.08亿港元,对租赁物业的租金尚未支付总额约为2.01亿港元,对上映电影的供应商尚未支付相关版权费总额约为人民币1.5亿元。”
而资本对于星美经营的颓势认识很清楚。在2008年达到巅峰期之后,港股上市平台星美文化旅游就跌成了仙股,即便在2015年左右影视产业的热潮中也毫无起色。
另外,上市公司完美世界在2016年9月收购今典院线,获得217家影院之后,最终在2018年将其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今典的院线数量不增反降,减少了21家。
传媒自媒体《壹娱观察》曾经爆料,完美世界接手今典之后,发现这些影院资产的经营质量和预估的情况相差较大,期间“所有关于院线扩张的计划全部被否定。”
同样是在2018年,长期位列万达之后、行业规模第二位的大地院线,选择从新三板摘牌退市。背后的原因,也被猜测与经营业绩不佳有关系:其2018上半年毛利率仅有3.78%,并一度拖欠加盟影院的分账费用。
星美、今典院线业务的溃败,和大量企业经营情况的恶化,与企业自身经营问题有关,更与日趋变差的行业大环境息息相关。
2018年是院线产业的分水岭,整体盈利问题日趋严峻。如果用扣非净利润来观察头部院线公司,可以发现其经营状态已经非常堪忧。
其中万达院线扣非净利润出现了8.95%的负增长,横店影视出现11.50%的负增长,幸福蓝海更是直接出现净利润为正、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局面。
拓普智库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单店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城有1635家,占比达到了17.52%;而到了2018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城有1633家,占比仅达到15.78%。
到2019年,行业低迷的情况毫无改观,国内院线的盈利问题扩大为全行业的经营问题。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曾经表示,“2019年院线电影遇到了困难,中国大陆电影票房增长的平台期到了。”
这一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头部院线公司也开始认清现实,万达院线、横店影视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压缩撤店。
过度竞争造成的行业危机,本来即将上演大规模“出清”,但没想到的是,2020年开年之后疫情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行业基本面出现的问题。一场被利益驱使造成的泡沫破灭的人祸,看起来有了种“遭天灾”的悲壮感觉。
03 到线上去
院线是一门千亿级的生意,但流媒体是万亿级的市场。
股灾之后院线的惨状,本文就不再赘述。但是当所有观众涌向影院观看《唐探3》和《李焕英》的时候,院线与影视行业在短线的利好振奋之后,长线是否可以持续高景气度?
从行业的供需关系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上看,答案却并没有那么乐观。
供需的角度看,经过疫情的肆虐,大量院线公司破产、闭店、注销,行业的供给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拾起看电影的爱好和习惯,院线面对的需求侧将会快速恢复。
今年春节,供给与需求的错位最终形成了电影票价高昂的局面。更少的院线和恢复的观影人群数量,对于院线上市公司是有利的,这也必然会在资本市场中得到良好的反馈。
2月16日,香港证券交易所率先恢复交易,影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暴涨,其中阿里影业(HK:01060)股价暴涨34.58%,IMAXCHINA(HK:01970)大涨31.14%,猫眼娱乐(HK:01896)上涨9.55%,全天最高涨幅接近25%。
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规律上来看,院线却仍要继续面对那个绕不开的话题:流媒体对于院线生意的侵蚀一直在持续,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疫情期间人们更多宅在家中,使用网络平台观看影视内容的需求大增。芒果超媒(SZ:300413)成了两市最大的明星股之一,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持续增长,全年股价累计涨幅翻倍。
芒果超媒股价表现(2019年1月至今)
美股上市的爱奇艺增长势头更为迅猛。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毛利增长分别为347.28%、205.83%,毛利率转正并提升至两位数,毛利润也实现了转正。
另外一家热门视频企业哔哩哔哩,则是从2019年四季度开始,就保持了三位数的毛利增长,股价大涨5倍。
这样的数据和表现,与各家颓废的院线影视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便如此,国内几家流媒体巨头与美国流媒体巨头奈飞相比仍然相形见绌。这家美国规模体量最大的流媒体企业,已经成长为市值2500亿美元的巨头企业,2020年全年净利润达到了27.61亿美元。
与之相对比的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院线企业AMC,在经过一轮美国散户的爆炒之后,市值仍然只有不到20亿美元,不及奈飞市值的零头。
从流媒体巨头卓越的市场表现,以及和国内几家头部企业与奈飞的市值差异来看,中国市场仍然处在快速发展的状态,并且充分受益于疫情实现了进一步的增长。
作为线下体验式消费的作用,院线仍然有千亿级的市场空间,但消费明显低频。相比之下,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更加高频的流媒体模式,配合着各类互联网广告,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总的来看,线下的院线生意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体量,但整个行业向线上转移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因为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成为了悬在每一个院线企业投资者头上的天花板。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