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自立门户,5年比肩巴菲特,她是正被全世界追捧的新股神

关注
寻找颠覆者,成为颠覆者。

编者按:本文来自华商韬略,作者三川,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1年第一周,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以近 2000亿美元身价成为新晋全球首富。首富换位的同时,背后的资本推手也在华尔街风光无限,这是另一个暴打华尔街空头的故事。

1、锋芒毕露

与特斯拉一起狂欢的,除了马斯克和股民,还有一位美国基金投资经理。

过去一年,特斯拉股价上涨了8倍,市值也从不到1000亿美元冲至8000多亿美元,成为全球历史上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且远超排在第二位的传统汽车大厂丰田。如果把时间拉长至10年,特斯拉从上市至今股价翻了60倍,超过苹果、亚马逊等任何一家科技大公司的涨幅。

图片

业内普遍认为,特斯拉暴涨的原因除了电动汽车产业前景越来越被看好外,还与空头助攻有关。特斯拉是全球被做空最多的股票,当股价持续上涨,空头机构做空失败时会不断高价买入平仓,这一操作反而推动股价继续大涨。

如此几轮押注后,看空者损失惨重,坚定看多者则收获颇丰。

据美国金融数据机构S3 Partners的数据,去年1-12月,做空机构因做空特斯拉共计损失了350亿美元。而基金投资经理凯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因重仓特斯拉,封神为“女版巴菲特”。她创办的诺亚方舟投资公司(ARK)旗下最大一支基金ARKK,去年暴涨170%,该基金还超过摩根大通旗下基金,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主动管理型ETF(交易型开放指数基金)。

凯瑟琳是特斯拉的长期看好者,四年前特斯拉股价还不到50美元时,她就大幅建仓,此后在跌宕起伏的行情中,她从来没有摇摆过。

2018年特斯拉曾面临破产危机,公司账面亏损翻倍,现金流最多只能支撑10 周,每周量产5000辆Model 3的目标一拖再拖,市场对其烧钱也换不来增长的质疑甚嚣尘上。马斯克几度情绪失控,在采访中抽大麻,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怼分析师,为了逃避压力,他甚至想把公司私有化。


此时,凯瑟琳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力挺马斯克,并坚决反对退市。

她给马斯克写公开信,用激烈又诚恳的措辞表示,特斯拉极具增长潜力,市值会在5年内达到4000亿美元,让他别被短视的资本困扰,并称特斯拉迟早会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她还在接受多个媒体采访时,将其与苹果公司做对比,说特斯拉在研制出AI 芯片后,会提升利润率,缓解成本压力,并夸赞特斯拉在电池效能和软件系统方面的行业突出优势。

这样赤诚又坚定的支持,最终影响了马斯克的决定,放弃退市。

特斯拉之后的发展不仅超出凯瑟琳的预期,还助力她和她的公司走上了巅峰。

除ARKK外,诺亚方舟还有两只基金因持仓特斯拉收益翻倍。在2020年优秀业绩的拉动下,诺亚方舟过去5年基金净值年化增长率达41.59%,不仅超过标普指数不到14%的表现,也是巴菲特过往平均水平的两倍。

一周前(2月14日),诺亚方舟基金总规模突破500亿美元(约3233亿人民币),较上一年翻了近 20 倍。

命中特斯拉让凯瑟琳一战成名,但这不是偶然事件。凯瑟琳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投资逻辑和公司运营方式,在她的投资组合中,都是类似特斯拉这样的成长股,她将这些公司定义为“行业破坏者”。具有颠覆式创新和改变世界的能力,也是她衡量一家公司值不值得入手的核心标准。

2、狂赌颠覆式创新

“行业破坏者”或“颠覆式创新”并不是新词,在全球宏观经济策略和股票市场研究中出现得很早,但极少有人像凯瑟琳这样只押注这类公司。

“人们害怕创新,害怕波动。”凯瑟琳说,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刚兴起时)人们喜欢这样,现在大家都觉得波动只会在市场下行时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市场上行时也会发生波动。

在凯瑟琳看来,现在正处于颠覆性创新的时代,这意味着收益率曲线持平或倒挂是常态,但创新成本会随着时间增长而降低。

诺亚方舟总结出五个已经存在“行业破坏者”的领域,即能源存储、DNA测序、机器人技术、深度学习和区块链。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当下的关键创新领域,这些领域中也都存在着容易被低估的股票。

行业方向确定后,凯瑟琳会和同事在不参考任何指数和行情的情况下,去研究和评估存在的细分市场机会,一旦锁定目标股票,他们会对这些股票进行一系列完整地预测评估,包括撰写投资简报、投资报告、预期回报率、关键财务指标、公司组织管理文化和进入壁垒等,公司内部有一套由这些指标组成的打分体系。

除特斯拉外,诺亚方舟通过这套体系选出来的公司,还有北美最大在线流媒体平台ROKU、半导体公司NVIDIA、3D打印公司Stratasys、生物科技公司 Illumina等,近期还建仓了腾讯、百度、虎牙等中概股。他们还是比特币的早期持有者,当比特币价格只有250美元时,就以成立投资信托的方式买入。

图片

2020年疫情发生后,各行各业都受到打击,而这些创新型公司正在帮助解决或改善行业问题与困境,因此受到市场追捧,股票大涨。

在不停寻找和押注颠覆者的同时,凯瑟琳自己也成为了行业颠覆者。

大多数投资人或基金经理都不愿公开分享自己的选股策略,调仓往往也是滞后公布的。凯瑟琳反其道而行之,她认为公司越透明越好,不但向大众免费开放公司的研究成果,还实时发布调仓情况,要把诺亚方舟做成第一家资产管理领域的“共享经济”公司。

凯瑟琳和其团队成员不仅频繁出现在CNBC和彭博社的视频报道平台上,还个个都是自媒体大师。他们活跃在Twitter、Facebook和Medium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分享对市场的看法和研究报告,为公司和个人积攒人气,吸引更多理财投资者购买他们的基金产品。

凯瑟琳在Twitter上有近340万粉丝,诺亚方舟官号也有235万粉丝。凯瑟琳对外表示,诺亚方舟现在的成功与他们运营社交媒体有关。

此外,凯瑟琳每个月都会开一场长达1小时的网络公开研讨会,任何人都可以旁听、提问和参与讨论。

这种运营风格在业内引发震动。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内特·格拉奇(Nate Geraci)表示,诺亚方舟的成功对业内同类型基金传统操作方式是一种打击,凯瑟琳证明了投资机构通过公开透明的运营方式也能做出出色的业绩。

凯瑟琳只招具有行业背景人士的习惯,也与大部分投资公司不同。在她看来,教一个资深行业人士金融知识和建模,比教一个MBA容易得多。

现在她是华尔街的风云人物,人人都在讨论她是如何成功的,尝试拆解她的投资逻辑,甚至等着看她落败的那一天,但事实上,金字塔不是一天建成的。

3、40年长跑

在创办诺亚方舟前,凯瑟琳虽籍籍无名,但她一直保持着专注和努力,在投资行业摸爬滚打了40年,在不断前进中找到了自己要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方向和问题思考体系。

1976年,凯瑟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加大金融系。大学期间,她曾师承于美国知名经济学家阿瑟·拉弗(Arthur Laffer),并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实习了三年。

1981年大学毕业后,凯瑟琳进入美国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保德信资产管理公司(Jennison Associates)的投资部成为了一名经济学分析师。刚入职不久,凭借以往的学习和实习经历,她察觉到美联储将利率从15%提至22%会引发债务危机,提醒公司应该注意通胀和利率已达历史峰值,却遭到上级领导的白眼。

但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1982年,以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为开端,拉美地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两年后,美国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债务转换、债务资本化等措施,让危机得以缓解,但拉美国家仍然因财政拮据引发失业率升高和人均收入急剧下降,深化社会矛盾的同时,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停滞了十年。

这一经历,让她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出现反大众共识的想法时。

之后,凯瑟琳晋升为该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并同时担任投资经理。老板告诉她,公司的投资经理都是终身只专注一个领域,大家都有自己的市场盘子,也从不互相越界,让凯瑟琳也要找到自己的小宇宙。

在这份长达18年的职业经历中,最初她像一只寻找残渣剩饭的流浪狗一样,去捡别人看不上的股票。后来她慢慢摸索出了规律,很多人不看好、一些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东西,如果仔细研究下,就会从中发现宝贝。

离开保德信,凯瑟琳在一家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做了三年合伙人,之后她入职联博资产管理公司(AllianceBernstein)担任投资总监,一干又是十多年。这两份工作让她确定了以研究和操作主题股票型基金为主的工作方向。

2014年,凯瑟琳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但周围的人并不支持她。

过去二十多年,美国基金市场中规模、增速最快的基金类型,是以特定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对象的被动型基金,靠基金经理自身判断选股的主动型基金越来越不被投资者看好。

图片

当凯瑟琳说要创办一家以主动型基金为主的公司时,身边大多数朋友认为她一定是疯了,甚至有一位密友说这是个狂妄自大的想法。

她一度因这些看法产生困惑,但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坚定,要做出成绩证明这些人都错了。她认为以老公司汇编的标普指数属于“向后看”的逻辑,忽视了正在兴起的新兴技术。

诺亚方舟成立后的前三年发展得并不顺利,一直靠凯瑟琳自己的积蓄维持运转,砸进去500多万美元后,公司才实现收支平衡。现在,诺亚方舟是全球发展最快、业绩最好的投资机构之一。

创办诺亚方舟时,凯瑟琳已经58岁了,远高于美国创业者平均42岁的年龄。现在她64岁了,依然对未来乐观,且干劲不减,她坚信公司未来5年收益率会至少翻一倍。

相比之下,当今社会“中年危机”情绪蔓延,许多人在30岁、35岁时就陷入困境,凯瑟琳或许可以是一个学习样本。

凯瑟琳也是当代创业女性中的标杆式人物。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一直女性婚后要面对的难题,凯瑟琳做到了完美兼顾,她在不同人生阶段实现了她认为该完成的事,并做得很优秀。

凯瑟琳的一位导师在她四十几岁时就劝她创业,但她当时想着要照顾家庭,直到最小的孩子年满15岁不再需要依赖她,她开始重新考虑把重心放在事业上,想要孕育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孩子”,而不是继续打工。

全球创业研究机构(GEM)的资料显示,各个年龄段创办一家新公司的男性比例都高于女性。投行又是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华尔街超过80%的从业者为男性,在这样一个行业里获得成功并不容易。

凯瑟琳深知这种不易,成功后尝试帮助更多女性进入创新行业。她在洛杉矶的一所中学开了个培训中心,以教育和鼓励年轻女性,并计划在美国更多地方推广这一计划。

4、是不是下一个巴菲特

凯瑟琳的成长与巴菲特有相似之处。巴菲特的封神之路,也是从投资了一家被低估的公司开始的。

1987年,美国股灾发生后,恐慌中的投资者在不考虑市场基本面的情况下大面积抛售股票,可口可乐是被抛售最多的公司之一,股价大跌,巴菲特看到了机会,开始疯狂买入,跌得越多他就买得越多。

大胆买入的原因很简单,巴菲特研究了可口可乐的财报发现,这家卖糖水的公司,毛利率高达80%,这意味着只要能卖出越来越多的可乐,公司就会持续赚钱,而这家公司的销量也始终是连年增加的,所以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巴菲特自己也是可口可乐的重度消费者,每天都要喝5罐。

1990年,市场恢复,可口可乐股价一路上扬。到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押注在可口可乐上的股票收益率飙升至近10倍,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投资者眼中的股神,他的价值投资理念也成为了备受全球投资者推崇的圣经。

凯瑟琳也将诺亚方舟比作是“深层价值管理者”,她认为虽然他们押注的股票是大多数人不看好的,但如果把时间拉长至5年,就会发现他们是在进行深层价值管理。

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是保守谨慎的,虽然从不投资科技股的巴菲特近几年也开始改变,但投资逻辑始终没变。他认为,每次科技浪潮都会出现许多新公司,但拼个十年,最后可能只剩下三家,所以他倾向于竞争格局稳定后,找机会三选一,而不会一开始就去冒险。

凯瑟琳则显得较为激进,更倾向于在行业还处在变化时就押注。

后疫情时代,旧有生活方式被打破,各行业旧有产业模式受到冲击,这一切发生时,创新成为了全人类社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凯瑟琳无疑是提前押对这一趋势的人,在变革中押注变革,比过去更主动拥抱变革,一定程度上是在提前参与和投资未来。

现在全世界投资人都更关注凯瑟琳的投资逻辑和对未来的判断。在时代背景下,凯瑟琳今年关于科技发展趋势的预测中,又新增了数据处理中心再发明、航空航天、虚拟世界、细胞免疫疗法四个新领域,这些都是在未来有成倍增长潜力的市场。

不过,如何能保持收益率,才是神话能否维持的关键。巴菲特过去60年一直保持着年均20%的收益率,比标普指数高出一倍,历史上鲜有基金经理能维持这样的收益率。

一份研究了1995-2012年间晨星(Morning Star)所有年度基金经理的学术报告显示,这些基金经理上榜后,会有大量的投资者开始跟随他们,大量资金涌入后他们的表现却变差了。另据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研究,2015年业绩排名靠前的美国股票型基金中,在之后的四年中只有0.18%维持了业绩。

在美国基金史上,也不乏一炮而红后损失惨重的投资经理。基金公司Janus在1998-2000年间,因为押注了当时的前沿科技公司思科和美国在线(AOL),从第二十大共同基金公司晋升至第五大共同基金公司,后随着科技泡沫破灭,他的基金至少亏损了2/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凯瑟琳也不完全是个疯狂的赌徒,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仓。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她正在加速减持特斯拉,她也曾在比特币升值至2万美元时选择减持,因此躲过了之后的下跌。她说自己以往能避开危机,是“运气多过实力”。

在今天,巴菲特不仅是当代资本市场的神话,还是一种定义。

每当有市场玩家获得超出大众预期的收益时,这个人就会被认为是“下一个巴菲特”。几十年过去,巴菲特们换了好几轮,凯瑟琳无疑是最新的一个版本。

资本的盛宴是流动的,很少有人能一直坐在餐桌上,但凯瑟琳也已经创造了历史,诺亚方舟突破天际的增长不仅在创造纪录,也在颠覆美国基金行业。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