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IC Photo
编者按:本文来自DoNews,作者杨静,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滴滴走过的路,货拉拉还要再走一遍?
2月6日,长沙女孩在货拉拉上搬家从窗户跳下,2月24日,货拉拉才正式向社会公布对事件的道歉及处理公告,虽然这份姗姗来迟的致歉公告还算诚恳,但笔者想说数百亿美金估值,被称之为同城货运行业头部选手的货拉拉做的并不称职。
3月3日,警方通报涉事货拉拉司机被批捕,根据警方的通报内容,因为被害女孩拒绝了涉事司机搬运服务和其它额外收费,涉事司机为抢单下一单业务才更改路线,受害女孩虽在途中两次要求修正路线,但涉事司机未予理睬,最终酿成惨剧。虽然货拉拉再次致歉,但笔者认为,这绝不是简单道歉就可以了结的。
货拉拉定位的同城货运最早从B端市场发家,近两年才不断通过广告营销的方式进入C端市场,服务于消费者相对低频的搬家、货运服务。同时风险资本扶持的其它品牌还有快狗打车、且还有2020年高调入场的滴滴货运,同城货运这个赛道在资本的眼中已经是一个经历市场考验香饽饽。而货拉拉是被行业公认的头部品牌。根据官网披露的资料显示,货拉拉业务范围已覆盖352座中国大陆城市,平台月活司机48万,月活用户达720万;同时在资本扶持方面,货拉拉已经累计完成了8轮的融资,其中不乏各路明星风投资本。但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独角兽,其业务发展的安全风险控制却极为混乱。
2020年北京一用户搬家,采用货拉拉服务,不到两公里的路程收费高达5000元,在此之前,货拉拉的各种投诉已经是并不少见,投诉的大部分内容都聚焦于额外收费等大量服务问题之上。到此次惨案的发生能看出来,货拉拉在运营安全、管理漏洞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投入。这个问题也能从货拉拉平台的运营模式上看出端倪,货拉拉和平台司机之间在笔者看来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对司机的准入方面除了硬性条件之前,并未有深入的审查,成为平台服务的司机之后,司机如果不想被平台抽成那么每月还需缴纳几百元的会员服务费。尝到甜头的货拉拉似乎在会员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货拉拉一直在运营安全风险上未有较大的投入的原因是,同城货运行业从上到下,从内到位,都将自己定义为一个货物运输的公司,这也是为何在滴滴发生了两次安全事件后,都没有引起货拉拉重视的重要原因。但问题是,从纯B端的服务转向C端的同城货物服务,尤其是打出搬家、拉货这样直接面向C端用户营销的广告语时,货拉拉还能说自己是一家拉货企业吗?
网络上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名用户因打不上滴滴,而最终成功的打到货拉拉满足了自己当时的出行服务,虽然货拉拉官方否认了这样的行为,但是在没有摄像头、录音设备的情况下,平台又有什么办法可以管控呢?
在警方通报之前,这起货拉拉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有众多版本的猜测,对于那六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能知道。换个角度,如果当时录音录像二者只有其一,或许都可以快速的还原事件当时的原貌。
面向C端的搬家、拉货产品设计中,是否拉人成了用户选择的常规选项,但就是在双方以及行业都默认拉人的情况下,货拉拉并没有在这个方面有任何关于人的安全考虑。这家估值百亿美金的同城货运巨头恐怕需要一场从内到外彻底性的改变。对自己究竟是服务于人,还是服务于货物这两个并不矛盾的问题要做出一个绝对正确性的判断,否则付出的代价并不会比滴滴曾经的少。而最基本的还是最快速度补齐安全的空缺。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