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娱观察(ID: wldygc2016),作者贝波,封面图来源图虫,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只要生活继续,文艺创作的题材就不会匮乏。
曾几何时,爱情剧市场进入增速放缓的变革期,被观众贴上“寒冬”标签。
而今年5月,都市爱情剧又迎来井喷态势。《我的漂亮朋友》《一不小心捡到爱》《月光变奏曲》3部作品分别以“乡村女孩破茧成蝶”“霸道总裁爱上我”“菜鸟编辑与大神作家共同成长”的三剧三态,给市场呈现了多样可能,后又因“内容缺乏厚度”“不够平民化”等问题形格势禁。
纵观近年同类型题材剧,《司藤》围绕帅气多金的设计师秦放唤醒异界女王司藤而展开,《下一站是幸福》讲述职场女精英的爱情成长故事,《谈判官》全剧充斥着华服、跑车、奢侈品,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华而不实,披着现实主义题材外衣的套路偶像剧” 。
前有80年代末的伤时感事,中有90年代的小资情调,进入21世纪,反映真实平民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少。放眼行业,现代剧剧本的人物故事背景多以精英、中产阶级展开,逐渐将普通老百姓的身影吞没,平民题材影视剧陷入失声状态。
放不下台偶,脱得下“三观”
2001年,《流星花园》的出现一度让偶像剧题材成为电视剧市场主流,4年后《王子变青蛙》以平均7.09,最高8.05的收视率,刷新《流星花园》收视记录,剧中霸道总裁,车祸失忆,重唤真爱等剧情成为国内偶像剧固定模式,屡试不爽。
而后,全国热播的爱情剧《爱情睡醒了》曾因融合《海豚湾恋人》《王子变青蛙》《放羊的星星》等台剧元素和故事套路被观众“讨伐”。《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被指出与《恶作剧之吻》框架神似,口碑受损,但收视数据毫无影响,依旧为当时市场人气作品,两部剧的意外成功更使诸多剧方产生侥幸心理。
集台湾偶像剧元素之大成,网剧《一不小心捡到爱》中,霸道总裁凌越走路及行为处事表现浮夸,为生活奔波的快递员顾安心,住房宽敞明亮,工作时面容精致,轻装上阵。该剧对车祸失忆、主仆协议等元素的融合不尴不尬,剧情设定、表现手法脱离生活。单靠“IP+流量”的外壳效应,显然无法获得市场和观众青睐。
当下,诸多都市爱情剧渴望复制《蜗居》《欢乐颂》的盛世,只顾其剧情“爽点”,枉顾内容深度和逻辑三观,不够深入生活,视角偏狭,一味在写实或者风格化等层面炫技。
《我的前半生》以女主角罗子君遭遇离婚为开端,展现其感情和职场方面的人生蜕变,结局却令人唏嘘。也许编剧是想表达婚姻和现实的残酷,但处理方式也使该剧陷入逻辑怪圈,难以自圆。
对于现代剧来说,市场刚需永远存在。大众娱乐化时代,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面前,影像的传播力量不同已往,目前影视剧的文化领地逐渐被精英所占据,传播对阶级、金钱的崇拜,平民阶级的声音渐渐消失。其次,因为立场问题,创作者的平民化“转换”也难以引起广泛共鸣,平民题材剧落地不能。
“内容共情”变“贩卖情怀”
所谓“平民”者,乃是指无官之人。
平民题材最重要在于“共情”。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平凡人推动的,将镜头对焦真实自然的百姓生活,以“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表现瞬间张力,引发共鸣,也更容易成为不褪色的时代经典。
上世纪末,《我爱我家》和《东北一家人》采用系列剧形式,以普通百姓为画面主角,描写平民市井生活和家长里短,用幽默寓言的方式展现真实的市井人性,同时表达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思考,以及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反映社会百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然而,时代不同,一切不可同日而语。主流群体的需求改变了影视剧市场发展方向。
目前的影视市场,视频网站占主导地位,市场口味相对集中。受众年轻化注定“平民题材”要被流量话题性的内容取代。
其次,速食快餐时代,创作者心态浮躁。而客观上,主创班底文化底蕴也大多不足以支撑足够的优质平民题材剧产出。
再次,现实题材难免涉及敏感话题,尺度难以把握。以《刘老根》系列为例,其前两部之所以脍炙人口,发人深思,反面角色的作用至关重要,胡言利用权力寻租支持不正当竞争,冯乡长、胡科吃拿卡要等人物和情节很难再现。
而后,《刘老根》《乡村爱情》系列后半作品,转为通过利益冲突展现小人物的复杂和挣扎,人物形象与剧情过于扁平化,从最初的内容共情,变成贩卖情怀,逐渐向市场需求妥协。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一类题材停留在简单再现层面,注定难以提升大众的精神品格,无法制作出更具质感,易共情,具有现实映射价值的影视作品。
把握市场需求和观众趣向,平民题材一样有春天
比年,韩剧借鉴抄袭国产剧现象频出。早前,国剧热门剧集多借鉴欧美日韩而来,大多空有内容框架,无法做到根据本土国情实现平民化视角转换,致使大多买下版权的改编剧不伦不类。
去年的大热改编剧《棋魂》后期脱离集英社把控后,人物、剧情走向迷惑式发展。改编自日剧的都市情感网络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中,郭晓冬因所处环境不同,选择用“木讷妈宝男”演绎尼特族欧阳宇飞,生搬硬套,剧中其他角色过于悬浮,最终该剧因扦格难通隐匿于市场。另一边,《青春最好时》因借鉴《学校2015》要素过多,无法自融,逐渐无人问津。
情节梦幻,不代表脱离实际生活。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能够启发人们正视现实,反思社会。而脱离了现实生活,艺术家的创作便成为无源之水,其创作也会流于空洞苍白。
2010年,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拉开了大剧回归平民现实生活的大幕,以朴实的情感、富有质感的细节和深刻的主题利益打动了亿万观众。收官后热度不减,观众纷纷撰写续集,深度分析人物性格及代表的社会典型现状。今年年初,《山海情》以个体缩影为叙事基点,讲述时代变迁,抒发家国之志,通过“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创作方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证明平民题材依旧适应市场需求。
如今,现代剧市场平民题材优质作品稀缺,甜宠、霸总、奇幻、婚恋、婆媳题材扎堆,同质内卷日益严重,某方面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趋于行业发展形势,制作方和投资方逐渐忘记,市场和观众的趣向由创作者所引导。创作者和表演者应该深入观察、体验,而非以精神理念说教者身份俯视表现对象。只要创作出值得欣赏的优质作品,平民题材一样有春天。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