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李显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想做好个人品牌,但是不知道该发什么内容?
我研究完吴晓波、罗振宇、雷军这三位大IP,给你总结了他们的内容策略,以及策略背后的深度思考。
我总结的这些规律,你都可以直接复制。如果你想真正去做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期内容建议你一字不落看完。
这期内容,来回答,我们做个人品牌时,怎么去规划发布的内容。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内容,才有利于做个人品牌。
我研究完吴晓波、罗振宇、雷军这三位大IP后,总结了一些规律,并且我会告诉你,这些“关于发什么样”的内容背后的思考。
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白,做个人品牌的目的。
在我看来就两个:
1、有人买我东西
2、有人传我美名
有人,这个“有人”,就是粉丝,就是潜在客户。
做个人品牌的内容背后逻辑:
1、利用内容抢占“用户注意力资源”。
2、抢占“流量主权”或者“发言权”。
这两句话,就像是牛顿定律一样,放在四海皆可验证。所以,建议你“硬背下来”,这是一切知识变现背后的底层逻辑。
接下来,说说我研究完吴晓波、罗振宇、雷军等人后的规律,他们是如何做内容的。
1、账号分离。不管是吴晓波、罗振宇,个人账号和媒体账号分开。吴晓波的媒体,就是吴晓波频道,付费平台是“8090新商学”;罗振宇的媒体,就是逻辑思维,付费平台得到;雷军的媒体,就是小米的自媒体矩阵,付费平台就是电商平台。
所以,所有的个人品牌背后,都必须做好自媒体。而自媒体在“人设”上,个人和官方必须分开。不能“自证言辞”,就会失去权威,这是背后的逻辑。
做自媒体的背后,本质就是,获得“流量主权”或者“发言权”,同时抢占粉丝的注意力资源。
2、自媒体更新频率及策略。吴晓波和罗振宇的策略,基本一致,他们的重心都在付费平台。权重关系:付费平台>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微博。
这就是他们对这几个平台的理解。逻辑是:目标是付费,只有付费的才是粉丝。其次,他们两个,都是公众号的受益者,付费用户都沉淀在了公众号,自然公众号日更不停。微博上,罗振宇和吴晓波,都不发文章,原因是文章没人转发,所以只发短内容或者视频,而且微博的频次很低。抖音、头条号作为外围媒体,目前吴晓波在头条更新文章的频次很高,原因为头条确实适合发深度内容,而罗振宇仅仅发一些活动预告内容。雷军的微博很活跃,是因为他们有成熟的矩阵,所以微博是雷军持续获得影响力的阵地,策略上也是根据自身优势来执行的。
所以,自媒体更新的策略,就是“公司的战略”,他们知道哪里发力,哪里弱化,集中兵力打打仗。
3、内容规划上。但凡是做个人品牌,内容都必须“是自己的”。不蹭热,不随大流,不凑热闹,这是基本素养。所以在内容上,罗振宇和吴晓波,都是有策略的分发,每个平台都不一样,但是重点往付费平台倒。内容=深度观察+视频采访+固定活动。
吴晓波=图书出版+名人采访+活动出席+音频节目+视频节目+行业报告+主题直播+年终秀。吴晓波的人设,是财经作家,是观察者,嘴上的关键词:中国经济、中国消费、新国货、新中产、新消费、新技术...他就是财经的观察者。罗振宇=得到课程+启发俱乐部线下活动+采访+年终秀...他就是知识的搬运工。
所以,人设决定内容方向,决定内容形式。如果说,个人品牌是大厦的话,那么这些内容模块,就是支撑这座大厦的柱子。
4、发声方式。除了道歉,是创始人站出来,其他形式都是官方自媒体发声,代表官方。吴晓波频道,逻辑思维这两个来发声。
好处在于,降低创始人“连带责任”,其次,传播上更加权威。
5、内容团队。不管是吴晓波、雷军、罗振宇,背后都有一个内容团队,吴晓波频道,逻辑思维等,基本都是产出大佬们的内容,而不是这个两个IP来产出,包括雷军的公众号,其实都是给小米打广告,很多都不是关于自己的。
所以,一切皆是内容,内容好不好,就决定有没有“流量主权”,长期持久的内容输出,是个人品牌背后的支撑。
6、人设上。吴晓波是巴九灵,雷军是雷布斯,罗振宇是罗胖。口号,吴晓波的是“每天听见吴晓波”,罗振宇“每天60秒”。
好处在于,用人设来说话,显得不是很生硬,亲和度高。其次,口号的目的,在于反复强化品牌。
最后的总结:
不管是罗振宇、雷军、吴晓波,所有行为都只为终极目标服务,就是卖东西,核心在于抢占消费者注意力资源,抢占流量主权。
这些人,都是“长期观察者和长期思考者”,他们扮演的是记者的角色,作家的角色,自媒体的角色。他们随时在记录、观察、洞察、总结领域的变化。
他们的优势,都能写,都能说,都能讲,都能演,这些都是他们的硬本事,还要你也可以习得。
他们从来,不去追八卦、蹭热点、搞评论、他们都只做与自己生意有关的动作。所以,个人品牌的自媒体,不是传统意义的自媒体,为了舆论而舆论,克制是个人品牌形成的关键。
内容上,他们根据场景,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都在往内容娱乐化、趣味化、故事化方向靠近。
他们的成功,都是战略的成功。他们知道,如何去规划内容,如何去传播内容,如何去扩大名气,如何“成为行业第一”。
作为营销界的长期观察者、深度思考者,我通过分析他们在内容上的规划,帮你去看清楚,这些成功的个人品牌,是如何思考和践行的。期待这些内容对你有用。
本文作者,西方红战略营销创始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