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松果财经,作者叶小安,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安踏,到底能不能从一个“草根”完美蜕变为“国际明星”?
成立早期,安踏以“草根”形象在李宁、特步等国产品牌背后猥琐发育,挖掘下沉市场。
到如今,安踏这个低调“小弟”已赶超“老大哥”李宁,位居中国运动品牌市值第一;并在近日超越了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
那么,安踏究竟是如何逆袭的?
同样多年来走大众平民化路线,让安踏难以摆脱“平价”、“土味”等标签。如今公司大举向海外进军,并努力由经销商模式转型直营模式,但国际化的梦想真能实现吗?安踏能成为世界的安踏吗?
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全球第二
安踏,是运动鞋服界的“茅台”。
在本月中旬,安踏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至少为36亿元,同比上涨55%,归母净利润(不考虑Amer合营公司影响)同比增长不少于65%。6月18日港股收盘,安踏体育股价涨幅为6.41%,市值达到4758亿港元。
截图来自:富途牛牛
6月18日,安踏在天猫618期间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9%,销售额超过5亿元,成为国货、品牌销量第一。
不断利好的消息推高安踏的股价,截止目前,安踏市值达到5033.6亿港元,较去年11月中旬,总市值首次突破3000亿港元,达到3012亿港元来计算。七个多月时间,安踏体育的总市值累计上涨了2021.6亿港元。
再将时间线拉长,自2012年6月以来,安踏体育股价从最低6.9港元/股涨到了最高的189.7港元/股,涨幅高达2649%。
况且,如今达到5033.60亿港元市值的安踏,也已经远远超越了6月27日收盘市值达624亿美元(约合4843亿港元)的阿迪达斯。此外,去年安踏的净利润达到51.62亿元,同样超过了净利润达33.14亿元的阿迪达斯。
但往年来看,不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国内的运动鞋服市场内,一直是耐克、阿迪达斯等欧美品牌霸占着龙头位置。如今,安踏不单超越了国产品牌“老大哥”李宁、特步等,还超越一直以来位列全球第二的阿迪达斯。那么,安踏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如何绕过李宁逆袭的?
如今可称之为运动鞋服界的“茅台”的安踏,曾经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作坊。
1987年,17岁的丁世忠从福建晋江批发到600双鞋,开始北上赚取第一桶创业金的艰辛道路。挨家挨户卖鞋辛苦攒下20万元后,丁世忠1991年回到晋江,同父兄一起创立了安踏。
彼时,福建的晋江已经可以称为中国鞋都了,361°、特步、匹克、贵人鸟、李宁等国产鞋服品牌都已诞生,当时刚成立的安踏与成立才一年的李宁都只是行业内的小老弟。
但那时的李宁有“体操王子”这类超级IP做支撑,只有20万元启动资金的安踏似乎并不具备优势。
安踏由此选择走大众运动鞋服差异化路线来切入市场,其以高性价比率先攻占三四线的城市,同时公司专心铺设分销网络以及接外贸订单来打开销量,另外不断赞助体育赛事来进行品牌建设。
而在北京奥运会后大火的李宁,却选择了高端化的发展路线,与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高大上”形象的耐克、阿迪达斯竞争。但最后结果是,后继乏力败下阵来。
这时的安踏,却有了突破契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各大运动鞋服加快建厂加制运动服饰,这导致库存积压成山。安踏则开始大力削减库存,关闭了超千家线下门店。
但库存压力却致使李宁的业绩在2011年开始下滑,2012年出现上市8年来首次亏损的财报。财报显示,2012年李宁营收为67.39亿元,同比减少24.5%;亏损额达19.79亿元。
由此,率先摆脱库存压力、走性价比路线及不断进行品牌建设的安踏得以慢慢超越李宁。
但推动安踏爆发性增长及超越阿迪达斯的动机是,公司系列“买买买”的动作。据《松果财经》了解,安踏通过收购拥有的子品牌超30多个,其中典型的是2009年在百丽手中收购的FILA(斐乐),这是安踏高端市场上的背书,也是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财报显示,2019年,主品牌安踏和FILA两个品牌占比分别为51.4%和43.5%,是营收贡献的主力军。2020年,FILA营收贡献率就已经反超了主品牌安踏,达到49.1%,主品牌安踏为44.3%;在经营利润方面,FILA达到44.94亿元,主品牌安踏为44.49亿元。
在收购FILA后,安踏后续还收购了SPRANDI(斯潘迪)和KINGKOW(小笑牛)、始祖鸟、萨洛蒙、威尔逊等中高端知名户外运动品牌,2021年,有消息称安踏还将竞标全球前五的锐步。
不断扩充的队伍,让安踏的经营利润不断上涨。同样也让安踏成为了一家sku定位横跨低中高端,主打时尚休闲和专业运动品牌一应俱全的企业。
但不论怎么讲,收购众多品牌背后,是安踏国际化的野望。创始人丁世忠曾表示过,“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但是,安踏的国际化梦想真的能实现吗?
能成为世界的安踏吗?光靠性价比与收购还不够
安踏正为成为“世界的安踏”做努力。
5月份,有媒体称阿迪达斯将出售锐步品牌,安踏和李宁都可能在竞标队列。可见,安踏在国际品牌上“买买买”的动作还在持续。
此外,安踏也正努力打造年轻人IP,走向大众专业运动品牌路线。前不久,公司签约了王一博,并成为国内各大体育赛事的赞助商。
同时,在今年年初,安踏宣布向DTC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转型,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大力发展电商,另一个是线下门店的分销转直营,为的是打开主品牌的第二增长点。
但这些努力,真的可以帮助安踏走向世界吗?
目前来看,安踏是国内很有潜力的运动品牌,但要走向国际化光靠性价比和收购还远远不够。
首先是持续收购动作给公司主品牌带来的隐患。目前公司一半业绩来自斐乐,这让市场质疑斐乐到底是“安踏的斐乐,还是斐乐的安踏。”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安踏主品牌营收157.49亿元,同比下滑9.7%;FILA营收则达到174.50亿元,同比增长18.1%。此外,FILA总营收占比达49.1%,已经超越安踏主品牌的44.3%。
这也侧面透露出,子品牌的增势迅猛导致主品牌发展倍显疲态。
在今年年初,安踏创始人丁世忠给公司设定的三条增长曲线,其中一条便是以安踏为代表,科技引领“大众专业运动”定位的创新增长曲线。
如今,子品牌FILA都已经超越了主品牌,公司又何以打通这条增长曲线。
由此,2020财报发布后,安踏才确立了要向DTC模式转型,来挽救主品牌的疲态。
做好DTC模式的转型,确实能够提升触达客户率,掌握客户需求,在人、货、场的管理上实现高效快速统一。同样可以去中心化,促使品牌运营效率得到极大地改良,促进多品牌运营效率的叠加。
但分销代运营转直营,也意味着原有的低毛利的批发模式转向高毛利的零售模式。对安踏主品牌毛利润并不友善。
其次,安踏一直走的大众性价比的路线,然而性价比的品牌一直以来都难引领国际运动鞋服的潮流。据观测,安踏目前是赞助了许多国内体育赛事,但赞助的国际体育赛事却屈指可数,还主要是耐克及阿迪达斯作为赞助商。
另外,是定位与设计上的问题。安踏由于长期走性价比路线,导致公司一直是“平价、土味”的代名词。目前,李宁因“国潮”出圈,还登陆了巴黎时装周在全球掀起了“国潮热”,2021年同时在巴黎时装周发布的最新春夏系列,分为“地、水、火、风”四个色系。
李宁的出圈,对安踏的威胁可不算小。但两家的问题在于,看似国潮是能出圈,但引领国际潮流靠的是品牌,即研发实力。
近几年,安踏主品牌推出了近百款IP跨界产品,包括NASA系列、雪碧联名鞋、龙珠超联名系列,限量款国旗星标系列产品,但均未有出圈的爆款。可见,其的设计在市场上并未激起很大的浪花。
侧面透露出,安踏的研发能力还得提升。
总的看,在国际市场这条高手如云的赛道,要想光靠性价比以及收购别家大牌来走向国际,安踏还任重而道远。但是,安踏的成功也同样表露出草根企业也能走向全国甚至世界,未来安踏究竟能不能成为国际化的大牌,就让时间来见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