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顺丰,终于“分家”

关注
6月30日晚间,顺丰控股旗下的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同城”)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书乐(ID: zsl13973399819),作者张书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6月30日晚间,顺丰控股旗下的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同城”)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据了解,从推出同城即时物流业务到品牌的独立运营,顺丰用了三年时间。

而品牌独立才20个月,顺丰同城就已经准备分拆上市。

在已上市的快递企业中,顺丰是最早布局同城即时配送业务的。

而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的即时配送业务,现在已经“失声”。

顺丰最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同城即时物流业务。

2019年,顺丰成立了新业务实体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以“顺丰同城急送”的品牌独立运行。

顺丰同城提供的业务,也从最初针对C端用户需求的服务,逐渐扩展至B端的中小企业客户。

目前其覆盖的配送场景主要包括四大类: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服务(包括个人跑腿、企业服务、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近场电商(数码3C、服饰鞋包等)。

根据招股书内容,顺丰同城在近三年的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1亿元、48.4亿元。

但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净亏损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7.6亿元,亏损额在逐年扩大。

为何此刻匆忙谋求上市?

而且是在盈利问题尚难以解决的当下。

对此,《财经天下》记者杨俏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同城快递目前处于野蛮生长和无固定模式阶段,需要小规模试错和大规模推进并举。

这既是一个对资本市场可以讲的故事(无须现阶段盈利),也是一个急需资本市场输血的状态。

因此IPO成为了一个解决方案,也成为了顺丰同城的一个刚性需求。

尽管故事有了,但故事也难以回避残酷的现实。

即时配送领域都无法避免盈利难题,尤其是在骑手成本支出方面,达达、顺丰同城等未来此方面的支出还将要继续增加。

顶“即时配送第一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达达集团,也同样被骑手成本所“拖累”,至今未实现盈利。2020年,达达也花费了47亿元在物流和骑手成本方面。

怎么破?顺丰同城一旦上市成功,后续怎么给资本市场一个交代?

答案在渠道。

降低成本的核心还是在于如何扁平化渠道,找到激发用户将即时配送从低频模式变成高频状态,且在各个垂直领域如文件、鲜花等不同场景下进行深耕和找到盈利点。

一旦即时配送的市场空间和用户需求被释放,这就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量市场,盈利难题也将得到一定的缓解甚至是解决。

反而,所谓现在在即时配送市场上的割据势力,却无须畏惧。

表面上,顺丰同城在即时配送领域除了面对上市的达达,还有闪送、UU跑腿等企业之外,还需要应对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平台的狙击。

实际上,如果线下配送能力和垂直体验足够丰富,则即可成为平台,拥有用户的平台,不会缺少商家特别是提供本地生活服务的商家入驻的。

现在,核心还是地面服务能否找到创新点和消费热情的激活点。

而且参战各方其实都有自己的门槛可以依靠、。当然,只是门槛,不构成护城河。

目前的门槛,是拥有在单一城市里强大的配送能力和服务网点的能力。

这一点快递物流巨头可以依靠自身既有的快递网络达成有效同步,而且可以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完成“复制粘贴”。

相对而言,创业过程中的即时配送企业则缺乏这种集成的快递网络,但也可以在单点爆发,快速完成全国模式复制,而且还可以避免快递巨头在同城和异地配送“两条赛道、一班人马”的协调过程中那种功能性紊乱。

因此,在目前同城配送的整体模式还无定势的情况下,所谓优劣点,也不过各有千秋、各自发力的探索罢了。

同理,如若顺丰同城上市成功,其实暂时不会给即时配送市场的格局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唯有模式才会带来格局改变,而不是简单地引入资本和补贴大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