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免费活动比居委会大姨积极”,抢不到夜校的打工人快把迪卡侬们玩成大学社团了

关注
日渐松散疏离的人际关系和对群体认同难以磨灭的本能渴望的矛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作者:大稚,编辑:橘总,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5年的第一波减肥潮,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上个月,国家卫健委宣布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转眼间,各种有奖减脂挑战赛遍布大街小巷。

京东发起“减重得现金”活动,先在北京试点,于是北京的京东大药房最近人满为患,排长队只为上秤称重;各地商场、企业、社区也加入战局,又是送钱又是送电瓶车的。

图片

图源:抖音@浙江之声

在这股赘肉甩卖的浪潮中,以“运动界迪士尼”著称的迪卡侬,也在积极承办着“超级减肥王”。不过奖品不是钱,主要是一定面额的代金券或者直接送店里的商品,属于你甩赘肉它甩货。

既能减肥还能免费拿奖品,这样的好事让人摩拳擦掌也让人心生疑惑:开门做生意的运动品牌,为啥要赔本督促我减肥啊,难不成是因为他善吗?

01运动品牌门店,打工人新的社区活动中心

“迪卡侬减重”这个词条在小红书上已经有超过7万条相关帖子。从2024年就在办“减重挑战赛”的迪卡侬,终于在群英荟萃的减肥商战元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有如此人气,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迪卡侬门店够多,此为一胜。

商场、地产搞减肥挑战赛都是单兵作战,大厂京东也只在北京试点,而迪卡侬在全国各地门店击鼓传花。哪怕没这活动的地区,面对网友的热切询问,也得听劝一回。

外地的减肥活动奖池再大也只能望洋兴叹,楼下的迪卡侬还是可以浅尝。

图片

老公你说句话呀

在此基础上,门槛不高、得奖不难,此为二胜。

虽说迪卡侬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店的规则不尽相同,但报名都不花钱,只需打开小程序注册个会员,有的门店要求50“燃值”(迪卡侬积分),这也不难赚,我玩了一个H5小游戏“燃值”就到600了。

至于奖励,有的是连续4个周末到店里打卡称重,每次体重下降超过0.5公斤,即可提供梯度奖励,最高在100元内迪卡侬产品中任选一件;

有的以2个月为一个阶段,每阶段减重大于等于1公斤算完成,拿下一个阶段送50元商品,连续两个阶段送99.9元商品,最高到连续完成五个阶段,送666元商品。

当然,在社交平台上声量那么高的关键原因,恐怕是多发小红书额外发奖,此为三胜。只要你带话题打卡,发帖数或点赞数达到一定要求就有额外礼品。

图片

其他减肥活动也常把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作为考核指标,比如京东办的那个。商战之所以为商战,小心思图穷匕见,看似赔本,实则要赚吆喝。

而迪卡侬的算盘早在你起心动念上小程序报名的时刻就哗啦啦响了。

这个名为“迪卡侬运动连”的小程序,首页是“圈子”,用来建立社交关系网,第二页是“活动”,方便规划运动时间表。

图片

减肥原来只是芸芸众活动中比较能引流的一个,办减肥大赛的好处原来还在于让更多人成为会员、加入社群。

“社群”泛指某种层面上的同道中人聚在一起,如今也是被运动品牌玩出花儿来了。

创立伊始就走“大众性价比”路线的迪卡侬,做门店要做成各种器材随便试用的运动版迪士尼,搞社群也主打量大管饱,各种活动应有尽有。

对每周挠破头皮琢磨带孩子干点啥才好的父母来说,迪子可以是一箭三雕的少儿兴趣班,又让娃有事做,又让娃学到了点什么,还让娃强身健体。体能、轮滑、篮球,迪子都开班,连跑酷也有所涉猎。

图片

对健康焦虑愈发严重的打工人来说,迪子可以是器材齐全、项目丰富且价格公道的运动俱乐部。从羽毛球、乒乓球等国民运动,到网球、匹克球等中产新贵,从徒步到游泳,从滑板到滑雪,都能在这儿练,省了自己找搭子订场地,要是新手还有领队教你。

图片

甚至你心血来潮想来个短途游,除了吭哧吭哧搜索“打工人周末极限出行攻略”,也可以找迪子碰碰运气,没准儿就有到城郊或临近城市露营或骑行的行程,上海去舟山,北京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Rainie,原本只觉得迪卡侬是个“不太好看、主打实用的运动品牌”,去年4月偶然跟朋友参加了一次免费京郊徒步之后,渐渐成了忠实社群用户,有感兴趣且时间合适的活动就会参加。

Rainie告诉我,参加这种大公司举办的活动“省心省力还省钱”。就拿徒步来说,路线规划不用愁,安全性和专业度也比她参加过的其他社团更高。“领队会非常关注每个人的状况,确保没有人掉队或落单。”在Rainie的体验里,商业意味反而不是很强,不会强制要求穿戴品牌商品,不过因为集合地点在门店,她顺手就在店里买了装备。

对Rainie来说,户外社群现在差不多是看电影、逛街、剧本杀的平替,具备闲暇放松和交友约会功能。有情侣周末一起徒步就当约会,她还遇见有男生走着走着开始大谈自己的运动知识,“有点那种开屏的感觉”。

几次社群活动下来,Rainie也交到了一些朋友,几个人另外建了一个小群。

图片

图源:小红书@迪卡侬徒步俱乐部?北京站

众所周知,想把运动和学习做成生意,首先要过的是“人性”这一关,毕竟好逸恶劳是一种本能,微劳而获是终极渴望。多邻国的解法是把学习变成游戏、把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变成似密友类主仆(不是)的依恋,运动品牌们也在通过“社群”拉高运动中“快乐”的占比。

这边迪卡侬走全面发展路线,想让全年龄段运动爱好者都不白来,那边昂跑专注跑步。晨跑、夜跑、每周例跑,长跑、短跑、围着城市经典建筑跑,跑出风采、跑出疗愈、跑出都市中的松弛感。

图片

昂跑这个品牌这几年风头正盛,跻身“中产标配”,社群活动虽然来来回回就是跑步,但人家的卖点是跑出社交谈资、跑出情绪价值。

任职于运动品牌公司的小雪,上个月参加了昂跑为推介新款软底跑鞋举办的“柔软跑”活动。一来本身就想运动,而昂跑那次的路线设计得很合她意,绕着新天地、“巨福长”一大块上海核心街区;二来老板和身边同事都穿昂跑,她也想感受一下——这次活动提供新款鞋免费试穿。

昂跑是懂 “怎么用胡萝卜压制惰性”的,在沿途多个地标设置了打卡点,全程有摄影师帮参与者美美出片。

还联动沿街商家,跑到花店那儿能收到鲜花,跑到“南翔馒头殿”能收到联名定胜糕,整得跟马里奥似的一路都在收集金币。“我真的就是去玩了一趟,享受了一下9公里的跑步,跑下来挺轻松。”小雪说。

图片

图源:公众号“上海黄浦”

还有的品牌剑走偏锋,要的是一种曲高和寡的风味,社群追求硬核户外。比如要把公司捐给地球本球的Patagonia,冬天组团攀冰,夏天搭伙飞钓,偶尔城中骑行,一骑一个下午。

和边徒步边约会聊天、边跑边打卡出片的路数不同,小红书用户@Iris林小西 参加过Patagonia骑行活动,她告诉我,老P家的活动“没什么仪式感”——没有活动介绍,没有破冰环节,咔咔就是骑。

图片

图源:小红书@Iris林小西??

但这种“没有仪式”,似乎恰恰能给品牌拥趸提供他们最想获得的仪式感。

本职做市场营销的@Iris林小西 表示Patagonia对自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理念和故事,不太营销、主张环保,给人一种简单纯粹的观感。这种高端小众的定位让其社群活动也“比较硬核”,“因为知道粉丝、用户有很多人就是特别硬核的”。

可大众可小众,可放松可拉练,可社交可出片,运动品牌门店已经宛如一个个党群服务中心。

02户外品牌,恨不得在门店里建个公园

正如Rainie所说,对很多人而言,借由运动品牌建立的社群,以及在这些社群获得的体验,已经和逛街、看电影差不多。

周末想活动活动筋骨,翻翻小程序有没有合适的项目;找到了合适的项目,分享给上次刚认识的朋友,问这次要不要一起去;去了不仅能锻炼,还经常能拿到奖牌之类的纪念品,托Keep奖牌营销大法的福,现在奖牌的设计感和系列性也是越来越卷了,召唤着你多参加、多集邮。

图片

迪卡侬奖牌

全天下的运动品牌如今好像都誓要把社群做大做强。想培养运动习惯的人有福了,现在买装备附送企业微信号和用户群,晨昏定省推送最新社群活动。

活动参加着参加着,没准儿你就从消费者变成了粉丝,多次复购还帮忙拉新促活的那种。

图片

亚瑟士、HOKA、NIKE的社群活动

迪卡侬中国执行副总裁肖路2024年1月向媒体透露,迪卡侬企业微信私域里的粉丝已经超过了一千多万,并且“私域里的客单价比普通会员高出3倍,甚至私域用户还会撬动他周边亲朋好友的连带购买”。遍布全国的私域社群一年内举办了上万场活动,吸引几十万人次参与。

昂跑2021年发布的招股书则显示,基于强大的全球社群,其客户净推值(Net Promoter Score,一种顾客忠诚度分析指标)达到66,其中43%的品牌消费者会进行复购,75%消费者向别人推荐过昂跑跑鞋。

为了美妙的“高粘性”“复购率”,品牌们都致力于从生理和心理层面,两路包抄向你示好:一边用门店里免费试用的器材和眼花缭乱的社群活动,给你创造新体验;一边拉来KOL、KOC、各种“大使”,借其人格魅力和业界口碑对你进行心灵的感召。

制造体验这事儿,迪卡侬熟。

迪子出了名的要把门店做成运动场, 昵称从“直男天堂”升级为“穷鬼乐园”。据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是门店必须保留15%的面积作为用户体验区。一家店常常外面配备免费开放的篮球场、网球场,里面围出轮滑场、羽毛球体验区,地面专门做得抗压耐磨,方便顾客踢球、骑车、轮滑。

前有比邻盒马的“盒区房”,现在再多一个“迪区房”,如果小区附近有家迪卡侬,“恭喜,你的业余生活将非常丰富”。 运动器材是免费的、环境是室内还有空调的。

图片

图源:抖音@极致玩家-阿爽

把自己打造成社区活动中心不只迪卡侬在做。算是竞品的迪克体育公司最近在美国推出占地1万平的新概念门店,店里有10米高的一整面攀岩墙、高尔夫模拟场、棒球笼、一条跑道和整片草坪,等闲体育场都没这么设施齐备。

为了“把门店体验延伸到生活中”,2021年,迪卡侬开始布局私域。按照地区和运动兴趣,分门别类建微信群、构建“圈子”,无论跑步、骑行,还是浆板、路冲,乃至亲子互动都有群。

为了往消费者生活里渗得更深,迪卡侬鼓励门店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定制专属活动。

据《南方周末》报道,迪卡侬每个门店“运动大使”(店员兼私域群群主)的企业微信里,都有一个资料库,方便他们根据当地运动潮流自行定制营销物料。比如在刚办完马拉松赛事的无锡组织长跑,在海南带领冲浪,在沈阳推广钓鱼,在哈尔滨上山滑雪。

图片

图源:公众号“南方周末”

“运动大使”在社群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得好的话能形成很强的号召力。Rainie就有一个比较信任的大使,“一般想参加活动我都会挑那个领队的去”。成为哪项运动的大使通常也由店员自身的运动爱好和经验决定。

建设强体验性的门店,选拔有号召力的社群领头羊,又借助这些意见领袖将门店体验延伸至社群,类似模式昂跑做起来同样娴熟。

2024财年,昂跑的直营收入占比高达41%,“直营店”被认为是昂跑在中国市场的关键武器。店内往往有很多可以互动和体验的环节,店员也被鼓励不以“销售”为唯一导向,喜欢跟你唠点文化和爱好。

2024年10月底,昂跑在上海黄浦江边开出国内首家“跑者基地”,近七成空间用于举办活动、体验和休息,前厅甚至不摆货架,而是设置三层大台阶和多媒体区,方便社群集结或跑者休息充电。

图片

图源:界面新闻

昂跑联席CEO、CFO马丁·霍夫曼向媒体表示,昂跑三年前在中国开设的店铺集中在100平方米左右,现在扩展到200甚至300平方米,今年4月在成都开设的中国首家旗舰店则超过500平方米。

大店其实没有小店那么方便购买,但方便把门店干脆变成“社区活动中心”。

昂跑社群中,同样不缺少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邀请跑圈KOL参加直营店举办的跑步活动,和悦跑圈、Keep等运动平台合作扩大在跑者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是基本操作了。

迪卡侬2021年开始布局私域,昂跑2024年加大力度打造直营门店的体验属性、社群属性,lululemon作为搞社群的一代宗师,从2000年开出第一家门店起,这事儿已经做了二十多年。

当时,运动品牌流行的营销方式还是签下运动巨星、拍摄震撼广告,而lululemon和当地瑜伽教练合作,把门店做成瑜伽爱好者的社交场和教室,靠温哥华有钱又有闲、爱运动也爱时尚的“super girls”们口口相传,获取精准客流。

图片

第一个周边包袋上印着第一位瑜伽大使的剪影

后来lululemon把这一套发扬光大,每到一个地方先把当地最红的20位瑜伽老师搜罗起来,提供免费服装邀请他们教学,还在店里挂上海报帮他们拓展客源。店员也不叫店员了,叫“教育家”(educator)。

再后来,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私域经济”越来越成体系成规模,把话语权平等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社交平台成为主要传播渠道,运动品牌们纷纷赶上了领先同行20年的lululemon,通过社群营造认同感和归属感——穿上这个品牌的东西,即是拥有了某种身份象征,加入这个品牌的社群,即是进入了一个舒适的圈子。

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个时代无一例外将转化成销售额。

“运动大使”“教育家”出现在各大运动品牌的每个门店;想丰富业余生活、想健身锻炼、想探索户外的人,开始学会通过不同调性的品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又通过喜欢的运动,进入某个圈层,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好比马拉松变成“中产生活方式符号”,是自律与精神追求的象征;羽毛球被认为是体制内职员的必备技能;没扔过飞盘的不够潮流,还在扔飞盘的也不够潮流。

日渐松散疏离的人际关系、对群体认同难以磨灭的本能渴望,这当代生活中的一组张力,让运动品牌找到了可乘之机。

从很多年前开始,工作的“单位”和居住的“院里”就都是承接团体活动需求的中介。氢商业美编胖兔说自己是在第一家单位学会了打乒乓球,领导亲授的那种;而如果去奥森跑圈,很可能会听到前后左右都是附近工作的字节员工在拉通对齐。

现在,运动品牌分包了一部分需求,逐渐活出了团建(无领导同事版)的模样。

让你在锻炼中获得奖品、交上朋友、建立圈子,这就是运动品牌把逆人性的劳累变得顺人性的方法。

参考资料:

1. 商业弧光,《昂跑凶猛》,2025.04

2. 南方周末,《迪卡侬成功背后:一个私域社群就是一家运动俱乐部》,2024.01

3. 数英DIGITALING,《迪卡侬,一个我们爱逛的大众品牌》,2023.09

4. 界面新闻,《On昂跑为什么要在黄浦江边开一家社群店?》,2024.11

5. 品牌猿,《折叠人群—lululemon(露露柠檬)「新社群」破局之道》,2021.11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