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资本星球(ID:zibenxingqiu),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自今年3月10日Roblox上市引爆“元宇宙”概念后,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创业者对于“元宇宙”的兴趣和关切都骤然升温。
随后,英伟达CEO黄仁勋喊出“科幻小说中的元宇宙已经近了”;7月,扎克伯格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则直接宣布Facebook要在5年内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有这些顶级企业家“领路”,元宇宙的到来似乎势不可挡。
更有人指出“元宇宙”概念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曙光。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今天的元宇宙亦是如此。
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1992年,元宇宙最初作为科幻概念被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提出。他在著作《雪崩》中描述,人类可以通过数字分身(Avatar),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活,现实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数字化复制到这一空间,作者将这个人造空间称之为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并非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目前广义的认知是人们利用Avatar在时间依然只能单向流动的世界中进行同步实时交互,用共通协定的“货币”购买及出售由任何人/组织机构创建的物品(可以是内容、体验、服务等)。
目前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元宇宙的发展大概率会历经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超越真实世界,即真实世界中的公司借助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搭建“分布式”的虚拟世界/平台。第二阶段是,形成宇宙,分散的虚拟的世界/平台在一定机制下实现互通,被一套系统串联起来。
从技术层面来看,元宇宙是一个庞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核心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资料层:人、物、环境
·交互层:人与人的交互(社交)、人与物的交互(交易及经济)
·技术层:所有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场景(5G/AI/物联网/云/区块链等)
为什么元宇宙在一夜之间突然火了起来?主要是因为上述三个关键节点均有所突破。
首先,电影《头号玩家》给普罗大众带来了一个新的认知,从科普的层面把元宇宙描绘出来。随后《我的世界》、《堡垒之夜》,甚至《动物森友会》等游戏将线上线下打通,进一步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强化了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感知。
其次,技术成熟度的拐点似乎已经到来。元宇宙所需要的VR/AR/MR、AI、NLP、计算机视觉渲染、云端虚拟化、脑机接口等多种技术,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这为元宇宙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VR是实现元宇宙的重要一环,它有着自己的优势,从人工跟踪、面部跟踪、再到全身追踪,VR可以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里面的化身就是“我”,让个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一刻,用户才能真正严肃地对待、去拥抱这个新世界。
除了技术成熟度之外,元宇宙已经有了商业化的可能性。游戏、视频、直播,以及相融合的商业业态,都让行业在用户端直接获取成规模的收入有了可能。而电子商务的自主化,“付费”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分散、分布式和远程生产力技术的普及,也印证了一个具备社交、交易、远程社交功能的元宇宙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条件。
Roblox游戏截图
最后,部分代表公司的典型产品让我们看到了虚拟世界的雏形。比如Roblox,是一个儿童版“元宇宙”。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在上面创建他们的3D世界和游戏。公司于2021年3月10日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破400亿美元。而11个月前,公司的估值只有40亿美元,不到一年翻了10倍。
也许有一天,一个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虚拟世界中,那虚拟世界也就成了真实的世界。真正的元宇宙也将在那一刻到来。
大厂的资本游戏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在招股书里大书元宇宙概念,加上上市后的大涨,直接捧红了这个赛道。此后,元宇宙迎来了爆发性的关注。
今年4月,游戏《堡垒之夜》母公司Epic Games凭借元宇宙概念加持,获得新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创下“元宇宙”赛道最高融资纪录;7月,扎克伯克在电话会议宣称 " 希望在未来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Facebook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在元宇宙概念尚未确定是未来的巨大机会还是一次短暂的风口时,各大互联网科技公司和资本已经对其热情满满。他们切入的方向包括内容、硬件等方面,横跨AI、区块链、游戏、社交等众多领域。
以最贴近元宇宙世界的游戏为例,各大厂均在寻找相关标的。
腾讯表现得最为“饥渴”,早在2012年腾讯便有所布局,当时腾讯花费3.3亿美元购入Epic 40%的股份。目前,这部分股份的估值约为115亿美元,粗算下来账面收益超过35倍。
图片来源:安信证券
在游戏方面加大筹码的远不止腾讯一家。今年4月份,字节跳动斥资1亿元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8月又以90亿元人民币收购Pico入局VR领域。游戏行业新势力“上海四小龙”中的米哈游、莉莉丝今年也开启了在元宇宙领域的探索。
当然,拥有大量可沉浸内容版权和一定VR内容产出能力的爱奇艺、以及主打二次元且用户特性显著的哔哩哔哩,也有相当大的机会争得通往元宇宙的门票。
在硬件方面更是不乏全球顶级巨头身影,他们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从多角度切入元宇宙。
Facebook在收购Oculus后相继推出多款VR设备,其中Oculus Quest 2上线半年后销量超过此前所有产品总和,预测2021年销量为500-900万台。社交平台《Facebook Horizon》被视作Facebook志在社交的桥头堡,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苹果已有330多项公开可查的VR/AR关键专利。苹果还收购VR/AR直播企业Next VR、收购虚拟现实初创公司Spaces,现如今Apple TV+流媒体视频服务已经出现了VR/AR内容。
在巨头疯狂收购(并购)的同时,原本就有VR硬件的巨头也日益精进。
索尼第一代PSVR于2016年问世,截至2019年底共卖出500万套,第二代PSVR预计于2022年问世。HTC 2021年最新推出VR一体机VIVE Focus 3、PCVR VIVE Pro 2。其中HTC VIVE Pro 2具备高达5K的双眼分辨率、120度广阔视场角、亚毫米级追踪精度以及120Hz屏幕刷新率,也是首个支持显示流压缩技术的PCVR头显,可以在现有带宽下提供无损的视觉数据压缩,在全球处于突出地位。
另外,华为以XR硬件+OS+HMS为基础,打造了端云结合的开放XR生态,并与第三方开发者合作。阿里达摩院成立XG实验室,为VR/AR等场景研究符合5G时代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网络传输协议等且制定相关标准。
在大厂们积极布局元宇宙概念的同时,一级市场基金们也拿出了十足的热情。
经纬中国、真格基金、五源资本等一线基金先后入局。其中,五源资本较具备典型性,把元宇宙赛道的重点领域几乎全投了一遍:游戏引擎方面投资Bolygon,游戏领域投资了Party Animal团队等,虚拟AI方面投资了超参数和元象唯思等公司,在社交领域投资了绿洲VR。其他一些顶级资本也悄悄出手,如红杉领投游戏平台Rec Room12.5亿美元,顺为领投次世文化,高瓴参投元象唯思等。
或许在大厂和投资机构看来,2021年是投资元宇宙的最佳时期,而大厂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入场门票、追求第二增长曲线,顶级资本押注元宇宙也符合其追求超额回报的逻辑。
众人拾柴,进一步推高了元宇宙概念,也让与之相关的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小厂的资本“把戏”
梳理了以上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出,VR+游戏是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元宇宙破局入口。
但对于某些公司来说,元宇宙俨然已经成为继白酒、区块链后的又一棵股价“摇钱树”。
例如,游戏领域上市公司中青宝就被看作是本轮元宇宙游戏概念股的一个代表。9月6日,中青宝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撰文声称,公司正打造一款名为《酿酒大师》的新游戏。据介绍,这是一款“能够映射玩家内心世界到元宇宙”的模拟经营游戏,将虚拟世界的体验感做得更真实。
从6日起至13日收盘,中青宝股价已从8.2元/股涨至17.77元/股,一周时间翻了一倍有余。
中青宝股价走势
A股另外两家游戏公司也借着元宇宙放出相关研发进展。完美世界公告称,公司在2016年就曾经推出过VR游戏《深海迷航》,目前又开始“积极探索”和“在游戏研发中融入元宇宙相关元素”。世纪华通旗下点点互动自研的元宇宙游戏《Live Topia》自2021年4月28日上线Roblox平台,用户数已经超过一亿。从8月31日至昨日收盘,两家公司股价涨幅分别为26.08%和17.92%。
除了游戏企业,A股中包括恺英网络、奥飞娱乐、宝通科技、佳创视讯、安洁科技等均坐上了元宇宙“火箭”。从8月31日到9月13日的不足半个月里,上述几家股价涨幅分别为16.2%、9.19%、42.79%、14.33%、12.28%,平均涨幅超过两位数。
消息面带来的大幅拉升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开始质疑部分企业存在炒作之嫌。第一财经引用相关游戏人士的言论称“如果不是炒作,企业没有必要那么高调地宣布仍在研发中的游戏计划。元宇宙现在还是‘割韭菜’。”
影眸科技公司CTO张启煊也表示,现在很多宣称自己是“元宇宙”的游戏其实并不太“元宇宙”。“汤姆猫虽然可以视为一种虚拟宠物,但是我认为与元宇宙的关系并不大;《酿酒大师》也只是一款游戏,称不上是‘元宇宙’。”他说道。
中青宝也发出股价异常波动公告,对股价上涨情况进行说明,并表示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和模式,公司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触及概念相对较浅,对应产品尚在研发中,目前新游戏上线时间和地区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鉴于目前元宇宙仍然处于相当早期阶段,甚至很多大厂都没有想好究竟往哪个方向发展,所以目前市场的涨跌主要受到炒作的影响。
这也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每每提及元宇宙,大厂想的是VR游戏,小厂可能想的是资本“把戏”。
总结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曾说过,“但凡人能想象之事,必有人能将其实现。”
显然,构建元宇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需要高速率、低延迟、超大连结的通讯环境,海量的数据处理、云端实时渲染以及智能运算等等。而只有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演进到一定程度,以及部分企业的创新尝试推动,元宇宙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如今的元宇宙,跟上个世纪70、80年代“互联网”概念刚出现的时候一样,势必也要经历产业界和学术界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论证和梳理,才有可能逐渐搭建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行业标准以及监管审查制度。
就算是上帝,也无法一天之内创造出宇宙,更何况人类创造元宇宙。
参考资料:
易凯资本:《2021易凯资本元宇宙报告》
安信证券:《VR/AR是中场,Metaverse是终局》
连线Insight:《热钱涌入元宇宙,投资人究竟在投什么?》
第一财经:《游戏人评价元宇宙:雏形中的雏形,现在还是“割韭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