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抛弃了火腿肠

关注
上新
北京电子商务
是一款专注快时尚服装批发的限时拼货平台
最近融资:A轮|数千万人民币|2015-10-19
我要联系
你有多久没吃火腿肠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巨潮WAVE(ID:WAVE-BIZ),作者:老鱼儿,编辑:杨旭然,创业邦经授权发布,头图来源摄图网

2021年对双汇发展相当不友好。

根据双汇发展最新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这家中国肉制品龙头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666.82亿元,同比下降9.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66亿元,同比下降22.21%。

对于营收和利润的双降,双汇解释是因为生鲜冻品的经营偏差导致。而关于我们最熟悉的双汇火腿肠,年报中几乎只字未提。

火腿肠已经被清晰定位为低端肉制品

双汇对于赖以起家的产品不再如以前那般重视。火腿肠还可以继续卖到大街小巷,但不会单独告诉资本市场卖了多少——资本不喜欢。

这也难怪,问你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吃过火腿肠了?我们会突然发现,火腿肠仿佛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渐渐地消失在我们日常的食谱之中。

火腿肠刚一推出,由于是新生物件,曾经被人误认为是“蜡烛”。为了打开销路,“中国火腿肠之父”、洛阳肉联厂厂长高风来花掉了一年的利润,在央视打了三个月的广告。从此,春都火腿肠一炮而红。

当年的春都火到什么程度?经销商想要提货,需提前几天住到洛阳排队。甚至有经销商住了一个月之后都没拿到货,到春都厂门口要扬言自杀。1994年,春都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利润超2亿元。而那一年,洛阳市的GDP为193.8亿元。

巨大红利之下,众多淘金者纷纷入局。1990年郑州肉联厂生产了“郑荣”火腿肠;1994年山东的“金锣”异军突起;90年代末,南京的“雨润”在南方扯起大旗……这期间甚至还出现了“少林”牌火腿肠,差点被少林高僧告上法庭。

群雄四起,品牌林立,江湖一片繁荣蓬勃。掐指算去,这距今不过三十余年。再抬眼望去现在的存量品牌除了双汇,已经寥寥无几。

这当中发生了什么?内因,是火腿肠企业纷纷以各种形式作妖,行业名声逐渐变坏。外因,则是随着消费升级的进行,火腿肠作为食品,不可避免地被鲜肉替代掉。

01 作妖往事之一:肉含量瘦身

春都员工都把自己厂的火腿肠叫“面棍”。

在中国火腿肠行业的兴衰浮沉中,一个名字必不可少,那就是——双汇。

双汇前身是漯河肉联厂。1984年,这个在当时默默无闻、连续 26 年亏损的国营小厂,迎来历史上第一位民主选举的厂长——万隆,一个在中国肉食品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

双汇早期生产线

万隆在1992年介入火腿肠生产,品牌叫做“双汇”,在当时属于全国第三家火腿肠生产企业。

初期,双汇完全模仿春都的营销做法。你在央视打广告,我也在央视打广告,用的还是娱乐圈的顶流“冯巩+葛优”;你推出虎王火腿肠,我就推出狮子造型的火腿肠;你在展销会打条幅,我就在展销会放热气球。由于当时行业市场空白处较多,双汇也占据了一些市场份额。

1995年开始,双汇和春都奉献了一场划时代的价格战,扰动了行业的一池春水。首先双汇把火腿肠的肉量从80%直降到70%。此招一出,各企业纷纷效仿,于是火腿肠的肉含量又从70%,逐渐降到60%、50%、30%......春都火腿肠据说一度降低到15%的含肉量,其他的都是淀粉。据新华社当年的报道,春都员工都把自己厂的火腿肠叫“面棍”。

价格战之后,整个行业元气大伤。以“郑荣”为代表的一批中小企业纷纷破产。

本身来讲,合理的市场竞争可以提升行业集中度。但可惜的是,消费者享受了火腿肠价格战的红利后,同时也逐渐给火腿肠盖上“无肉无营养裹腹食物”的红戳。

肉制品相对缺乏的年代,火腿肠作为突出代表,以其“速食”和“新潮”的属性获得了全国人们的心理认同,并赋予过它“高档食品”的标签。火腿肠行业本有机会按照这个标签的路径,进行高端化的升级,但这一切在价格战之后再无可能。

香肠在其他国家并没有类似的消费者印象

人们曾经对火腿肠的那些热爱,像火腿肠里的含肉量一样,再也回不去了。

02 作妖往事之二:频陷质量门

质量事件的频频发生逐渐拉低人们对火腿肠的价值预期。

价格战带来的副作用远不止含肉量的下降,在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地成本压缩下,火腿肠行业在质量这样的“底线问题”上频繁爆雷,屡屡贡献震惊全国的热点事件。

早在1993年,当时的春都发生火灾事故,有2600多吨猪肉被烧毁。按道理说,这批肉应该做报废处理。可春都坚信“这世上没有废掉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财富”,毅然把这批猪肉和其他的好肉混在一起二次利用。

这一批自带“烟熏妆”的火腿肠卖出之后,便收到很多问题反馈,甚至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个谣言:说春都和火葬场合作,用火葬场的肉类制作火腿肠。

谣言在当时对春都打击不小,也让当时和春都打得不可开交的双汇平白获益,趁机占领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当然了,双汇也是“质量门”内的常客。

2011年,央视新闻频道播出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中曝光了一些养猪户在饲料中掺加瘦肉精,养猪户称,添加瘦肉精能喂养出肥膘少、脂肪低的“健美猪”。而根据节目调查显示,部分猪肉最终流入双汇的工厂。

没多久,著名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因为吃了“双汇火腿肠导致兴奋剂检查没有通过,而被国际泳联停赛一年”的消息再度爆出,让双汇雪上加霜,很长一段时间,元气大伤。

宁泽涛一度成为火腿肠质量问题的受害者

在今年的315中,双汇又一次遭遇“质量门”。315前夕,有媒体曝光了南昌双汇生产线乱象,从曝光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双汇的生产车间中,员工工作服发黑发臭、生产消毒车间风淋系统损坏、多名员工未按操作流程消毒、猪排落地直接装袋入库、用浑水洗毛巾擦猪肉,画面触目惊心。

在质量问题上“不甘寂寞”的,还有另一个火腿肠头部企业:雨润。同样在2011年,雨润被曝出火腿肠肉里发现有塑料袋及金属扣,怀疑是掺加了“过期肉”。虽然雨润集团对此回应为自动化生产线出现故障,封口铝卡出现跳卡所致。但市场和舆论对此说法认可度不高。

如果说价格战只是把火腿肠打成了“低档”,那质量事件的频频发生则是逐渐拉低人们对火腿肠的价值预期。

03 作妖往事之三:盲目多元化

雨润并不是第一家死于盲目扩张的火腿肠企业。

相比双汇的下滑,另一个巨头有着更加悲惨的下场。2021年的最后一天,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了雨润的破产重组方案。

对,就是那个当年号称“北双汇、南雨润”、能与双汇南北对峙半壁江山、年销售一度接近1500亿元的雨润。

雨润食品的巅峰期市值接近600亿元

其实,雨润的隐患自2010年开始就已经埋下。从那个时候开始,雨润不断进行多元化策略,在许多不相干的领域盲目扩张。

我们在雨润的官网简介中可以看到,雨润是一家集食品、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等七大产业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南京,员工总数近13万人,下属子(分)公司300多家。而在进行破产重组时,涉及旗下7家企业及120家子公司之多。

雨润的多元化有一些行业见顶之后的“自救”意味。它不是第一家死于盲目扩张的火腿肠企业。上一个最醒目的例子,正是中国的第一家火腿肠企业,行业曾经的老大哥——春都。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春都在火腿肠领域大获成功并积累了足够的原始资本后,开始大幅度新增经营项目,也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选择了医药、茶饮料、房地产等许多非相关的产业进行经营,造成了巨大的经营负担。在春都兼并和收购的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亏损,近半数关门停产,不仅大量资金浪费在无用的投资上,而且逐渐造成亏损。

春都食品的破败厂区

此后,春都一度选择上市以自救,但最终无力回天。2007年,春都上市公司名称变更为“同力水泥”。

中国第一家火腿肠生产企业,也自那时起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04 衰落之路

火腿肠以往高光时刻中的消费场景,正在逐渐消失。

实际上除了企业自己作妖之外,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是更重要的因素。农牧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演进,都决定了火腿肠的衰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冷链冷藏技术的成熟,人们用更多猪牛羊肉去替代午餐肉、火腿肠、粉肠等各种“替代肉”。

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都在替代火腿肠的市场

随着生产技术不断突破,以巴氏杀菌为主的“低温肉制品”使肉的营养成分损失少,更符合人体健康需求,逐渐成为肉制品市场发展的另一个趋势。而以火腿肠为代表的“高温肉制品”市场则增长乏力,逐渐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根据双汇的年报显示,2013年至2016年,双汇高温肉制品营业收入连续四年下跌,分别为157亿元、156.74亿元、142.53亿元和140.44亿元,虽然之后三年又逐渐增长至161.7亿,但6年来年平均增长不足1%,成长性已是难以为继。

同时,高温肉制品营收占比也从2013年的35%降至2019年的26.81%,增长后劲缺失可见一斑。

随着冰箱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随时吃上新鲜的肉类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这也让冷鲜肉进入更多家庭,进而使火腿肠作为鲜肉的替代品功能也不复存在。

此外,竞争者不光仅仅有“肉联厂的兄弟们”,我们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火腿肠以往高光时刻中的消费场景,正在逐渐消失。例如以往在漫长的火车旅途中,不来一顿方便面配火腿肠,那旅途简直就是失去了灵魂。但现在,随着高铁的快速普及,人们的行程时间大大缩短,“方便面+火腿肠”这对曾经风靡全国的黄金搭档不再被欢迎。

火腿肠的消费场景正逐渐消失

另外,像加班、宅家等场景,原本也都是方便面和火腿肠的绝佳消费场景,但是随着外卖的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一被剥离出去。压垮火腿肠市场的稻草,早已经不止一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