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贺
编辑|潘磊
图源丨耀途资本Glory Ventures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来中东寻找石油,那么你可以忽略以色列。如果你是在寻找智慧,那么请聚焦于此。
以色列人口只有926万人,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面积也才2.5万平方公里。
但这个中东小国却诞生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占诺贝尔奖总数的20%,其科技对GDP的贡献率甚至高达90%以上。
以色列外交部驻中国上海领事馆官方微博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以色列人均创业风险投资额世界最高,是美国的2.5倍,是中国的80倍,创业存活率高达60%。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中,以色列贡献了147个上市公司,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超过欧洲所有公司的总和。
OECD(经合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研发强度排名中,以色列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4.9%,高居榜首,而美国和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2.2%。
更让人意外的是,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开始受到中国资本的青睐。
近年来,任正非、马云、杨元庆、周鸿祎等企业大佬纷纷前往以色列考察创业项目。
2018年,67岁的王石前往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犹太文化研究和希伯来文学习。
不久前,以色列交通调度软件运营商Optibus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腾讯等参投。2018年,阿里也曾参与投资。
此前,以色列自动驾驶远程操作平台运营商Ottopia也获得了耀途资本的天使轮融资,并在后续轮获得了现代汽车的加持。耀途2017年在以色列投资的激光雷达厂商Innoviz(INVZ)也收获了多家中国资本的青睐,包括招商局资本、深创投、联新资本、高榕资本等,并于2022年初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另一家耀途2017年在以色列投资的4D毫米波雷达厂商Vayyar,于近日宣布完成由Koch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KDT) 领投的1.08 亿美元 E 轮融资,成为独角兽。加上之前融资的1.88亿,公司的总融资额接近3亿美元。
“以色列的创业是非常活跃的,这与它的文化有关,非常鼓励颠覆式创新。”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告诉创业邦。
活跃的融资体系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南沿岸,与美国加州的地中海气候一样,既温暖又炎热。
以色列的创业氛围也与加州相似,在2021年全球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报告(GSER)中,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位列清洁能源技术生态系统全球第二,仅次于加州硅谷。
以色列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在特拉维夫,而且非常集中。在特拉维夫周边,每二、三十公里就有一个创新集聚区域,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在附近。
以色列知名创业公司、同时也是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公司的Mobileye总部则在宗教文化中心耶路撒冷,Mobileye创始人Amnon Shashua原是希伯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在学校旁边创立了Mobileye,是为数不多的在耶路撒冷的创业公司。
在杨光眼中,以色列的融资体系非常活跃,第一类是欧美的VC,可以看到BVP、Battery Ventures、Insight Partners等欧美老牌VC的身影。
很多以色列公司在研发出产品后,创始人就把公司搬到美国做市场推广,所以这类公司可能在天使轮、A轮的时候看着是个以色列公司,然后到了B轮、C轮更像个美国公司了。
不少欧美投资人希望更早找到这些创始人,所以就跑到以色列,在他们创业早期的时候就去投。当然现在以色列本土也涌现出很多C轮、D轮的公司,一般如果是下游客户比较集中比如数据中心等云厂商、汽车和Tier 1,总部放在以色列全球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就可以,如果下游是客户比较分散的比如企业服务的软件行业,总部放到美国就会更有利于做扩张。
杨光说,“在美国可以找到不少以色列创始人。”
除了欧美老牌VC,产业资本在以色列也非常活跃。
此前,与耀途资本合作较多的三星、戴尔、思科等企业,投资也非常积极。一方面做很多早期投资,主要以投资前沿技术为主。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以色列做了很多并购,遇到有潜力的好公司时,可能在先投一两轮后就直接并购。
杨光还指出,世界500强公司里有300多家在以色列都有非常活跃的投资、收购。
“所以产业资本在以色列是非常强的一个群体,就像英特尔买了非常多的公司,包括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
2017年,英特尔曾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并计划2022年年中上市,估值超500亿美元。2022年,英特尔先是以5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芯片制造商Tower Semiconductor,又用6.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计算技术初创公司Granulate。
英伟达也曾以70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高性能网络技术龙头Mellanox,还收购了以色列高性能存储企业Excelero,进军硬盘领域。Excelero成立之初就是NVIDIA的合作伙伴,收购完成后,Excelero的全部工程团队都加入了NVIDIA。
“所以从产业资本来讲,我觉得以色列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杨光表示。
把创业当作职业
事实上,从整个地缘政治环境来讲,1948年建国之后,以色列一切都是从零做起。
由于周围都是敌对的国家,以色列不得不依靠高壁垒的技术创新。
“做一些低附加值的东西,本土没有市场,毕竟才900万人口,周边都是阿拉伯国家,也没有市场。所以以色列很早就发展高精尖科技。”杨光表示,只有壁垒很高,突出同行一两年,才可以把技术、产品卖到全球。
在他看来,以色列人创业的时候,会选择那种看得比较长远,技术壁垒比较高,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方向。
当然,这种方向会带来比较大的创业风险,毕竟技术壁垒很高。但以色列整个文化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很高,在以色列创业失败一点也不丢人。
以色列文化大力倡导平等观念,不仅给予以色列人敢想敢做的创新动力,更使得他们用平常心对待失败,能够把创业当作职业。
“以色列是创业的国度,创业的文化氛围特别好。”杨光说。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以色列人很喜欢去创业。在欧美500强企业里,很多人都把以色列说成第二个硅谷,大家也愿意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招聘很多聪明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的用工成本还比硅谷略低,欧美500强企业经常会在收购一些有潜力的公司后,将核心的研发都放在了以色列。
“这些年轻人接触的技术都是最前沿的,如果觉得公司哪些真实需求没有被满足,就出去创业做一家公司。只要技术做出来,一方面因为前瞻性的看到了技术趋势有可能做得很大,另一方面也有一定概率可以被老东家并购。”杨光表示。
相较而言,中国的技术人才培养,包括对最前沿课题的关注在早年并不如以色列。过去,500强外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很多时候并不会把最核心的研发工作放在中国。
因此,杨光认为,人才培养是以色列创业者能够吸引资本的一大优势。
前瞻性的方向,良好的心态,再加上人才优势,使得以色列创业的成功率较高。
此外,杨光还指出一个客观因素,以色列To C的创业公司非常少,大部分都是To B的。因为以色列本土市场狭小,不擅长面向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To C的创业。而To B的死亡率没有To C那么高,放眼全世界皆是如此,所以以色列大部分创业者的存活率较高。
同时,以色列人创业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天花板在哪里。
To B的创新分为两个阶段:从0到1的技术创新;从1到N的全球商业化推广。后者需要依靠全球化的营销和运营。很多以色列公司创始人认为,全球扩张、营销落地不是自己的优势,不如干脆卖给美国公司或欧洲公司,让他们把技术打包到一起去做全球推广。
因此不少以色列创业者会选择并购退出,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
最好的高中生都去了精英部队
如果对以色列公司的创新技术进行溯源,很大一部分源自以色列的教育体系和军队建设。
由于以色列的全民兵役制度,以色列的高中生毕业之后要先去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再读大学。
在服兵役的过程中,以色列最好的高中生们会选择前往8100和8200部队,开发很多前沿技术,比如研发铁穹防空导弹系统拦截哈马斯的火箭弹,要去做最低成本的拦截,而且这些技术要能落地。
以色列8200部队是一支每年有50余名“电脑专家”加入、汇集了电脑精英的小部队。以色列安防行业推出的新技术和软件多出自他们之手,包括防火墙。
服役完毕后,高中生们可以选择加入高科技公司,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相当于最优秀的高中生先去了军队,然后接触最前沿的军事技术,之后如果感兴趣,就可以继续学习相关专业。比如喜欢芯片设计就会去读微电子专业,喜欢软件就会读计算机。”杨光说。
服兵役的经历会让这些高中生变得非常成熟,一方面在18岁到20岁的时候,他们就经历过考验,去过前线,还在军队里面接触了最前沿的技术。
之后选专业的时候,这些高中生已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读完大学以后,很多人就会去大公司做技术工程师。
也有一些人直接创业了,使得以色列过去的很多创新都成为了军用技术转民用技术的案例。
比如以色列最有名的胶囊内镜,胶囊里面包含闪光灯、摄像头,以及一个WiFi模组。
2001年,以色列的Given Imaging生产了名为M2A的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式内窥镜,引起巨大反响。
当人们把胶囊吞下去的时候,胶囊内镜通过借助胃肠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移动,并利用其前端的镜头拍摄图像,图像通过传感器传输到受试者随身携带的一个记录装置上,医生通过查看这些图像,了解受试者的整个消化道的病变情况。
杨光表示,胶囊内镜技术的发明人是以色列的一个导弹制导工程师,这位工程师认为,导弹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下都可以精确指导,胃镜也可以用更创新的方式去做。
不过,这些直接创业的人并不局限于单一赛道,会更多地进行跨赛道创业。
以色列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医疗等领域,有很多连续创业者。这些连续创业者在一个领域里面做出成绩,把公司卖掉或者退出了之后,不会再在相同领域做一家同一技术路线的公司。
以色列鼓励非同质化的创新。如果有第一个人做了MEMS激光雷达,第二个人再做激光雷达,一定换个技术路线。
“以色列创业者第一次创业做得很成功,二次创业的时候往往会换个赛道,所以以色列有很多跨界的创新。”杨光说。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