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亿剂之后,国产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率低于“常规接种疫苗”

关注
当然
广东电子商务
一个移动端的服饰社交电商
最近融资:|2016-01-28
我要联系

文|张羽岐

编辑|杨中旭

制图|张羽岐

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新冠疫苗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如果疫苗的有效性是公众的第一着眼点,那么安全性与之同等重要。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国内接种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最新监测数据,数据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5月30日,国内接种新冠疫苗超33.8亿剂次,不良事件238215例,总报告发生率70.45/100万。也就是说,一万人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还不到一人。

这并非第一次报告。

2021年5月28日(报告日期2020年12月15日-2021年4月30日),CDC首次公布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数据显示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共接种新冠疫苗2.65亿剂次,不良反应31434例,报告发生率11.86/10万剂次。即一万人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为1.19人。

不良反应包含一般不良反应、异常不良反应,此前报告主要症状高热、红肿、硬结、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急性严重过敏等。

即在合格剂量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从1.19到0.7,不良反应降幅不小。7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已完成国产新冠疫苗接种。

01

摆事实,用数据讲话

本次报告公布了哪些不良反应数据?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现场报告,本次不良反应监测截至2022年5月30日,除了报告接种剂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还提供了细分数据,诸如一般反应(红肿、疼痛、硬结、发热等)、异常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偶合症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案例。

据CDC官网显示,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这种疾病发作,与预防接种仅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但并无实质关联。

除此以外,有4例怀疑有接种差错导致的相关反应,在案例中,2例违反接种禁忌、其他为未签署知情同意书、3天内接种2剂。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子健提到,在国内,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报告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不良反应报告率;国际上,大规模使用我国新冠疫苗的国家暂未发现疫苗安全等问题。

事实上,国内已有科兴、国药、康希诺3款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紧急使用清单,土耳其、塞尔维亚、柬埔寨、菲律宾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批准使用中国生产的疫苗,国内、国际等多国领导人带头接种科兴、国药等新冠疫苗。对公众来说,在疫苗接种中或增持部分接种者的信心。

除了真实世界数据的公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现场做了更细节的解惑。

02

真实世界数据

不良反应≠不能打

灭活疫苗或能引起白血病、糖尿病?

数月以前,接种新冠疫苗诱发白血病的帖子在舆论的风波中发酵,公众深感担忧,新冠疫苗具备不良反应,接种新冠疫苗是不是有害?

在发布会现场,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做了解答“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王福生解释道,从原料上,灭活疫苗的病毒抗原、重组蛋白、铝佐剂等成分不能导致疾病;从工艺上,灭活疫苗工艺由来已久,此前已经有成型的疫苗从实验室进入产业化(甲肝疫苗等);在数据上,疫情前后,糖尿病、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差别不大,如白血病2019年住院次数占比0.14%,2021年住院次数占比0.13%。

也就是说,偶合性大于必然性。

疫苗接种遇到的状况不在少数,辉瑞疫苗就曾陷入“不良反应的风波中”。

今年2月,“辉瑞败诉,被迫公开9页不良反应报告”也在国内发酵,“辉瑞mRNA新冠疫苗副作用剧烈”“辉瑞不能打”,此起彼伏的声音在线上、线下传开。

早有行业人士辟谣,首先,公众对于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疫苗不良事件: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之后的任何时间所出现的任何身体上的不良情况)的界限就不清晰;其次,不良事件,在临床上常有发生,诸如老人跌倒,在合理的跌倒评分内,医务人员需及时解决并报备。

不良反应≠不能打,也不意味着这款疫苗不好。

此前在接受《财健道》采访时,新药研发从业者周叶斌提到,任何一个药物上市之后都需要跟踪它的药物安全性,因此需要记录个体本身所有的事情,哪怕患者打完疫苗,被车撞了,导致去世,也要去追踪,但这不是疫苗引起的。

行业人士也用临床的例子进一步佐证。如果将辉瑞疫苗的III期实验分为疫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5万人,III期临床中,疫苗组有4个面瘫,安慰剂组无面瘫,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两者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科学研究一般认为与疫苗注射关系不大,更有可能是抽样误差,那么注射辉瑞mRNA导致面瘫发生率无限接近于0。在接种疫苗时,副反应症状在所难免,不良事件也不可能是0。

数据备受关注,公布了总比不公布来得真实、可靠。

当然,在技术专家看来,数据是阶段性的,效果是长期性的,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并非一时一刻,还需持续性的观察,即便新冠疫苗的风口正在后撤,但疫苗的落地与检验仍需更长的时间窗口去探索。

新冠疫苗的各项数据数据监测亦有助于应对病毒的变异。

尽管全球多款应对新冠的疫苗仍旧有效,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疫苗研发也在同步进行,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作者系《财经》研究员)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