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系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逸,文章首发于澎湃新闻,创业邦经作者授权转载,图源摄图网。
当我在去年写《汽车正在演变为有着四个轮子的手机》(2021-02-18,澎湃商学院)和《汽车将成为家之外的第二大私人空间》(2021-04-07,澎湃商学院)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把智能网联汽车看作是一个电子产品,但并没有把这些制造智能汽车的公司看作是一个软件公司。如果要做分类选择题的时候,让我在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这四个公司选一个不同项,我还是会选特斯拉;让我在华为、海尔、小米、蔚来这四个公司选一个不同项,我还是会选蔚来。
不过,如果今日让我来选,我可能会有些为难,这一年来,汽车的角色发生了两大变化,它正在从交通出行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正在从机械化场景下的交通工具,转型为未来数字化场景下的生活伙伴。智能汽车正企图成为一条金线,串联起智慧生活、工作、健康、消费、饮食、娱乐等全场景。汽车的价值也不再局限于日常出行或驾驶中,而是蔓延到了家居办公、学习休闲、娱乐社交等新空间,继而成为生活空间的延续。
车企,有传统造车势力,如一汽、上汽等,也有造车新势力,如“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现在,又多了新造车势力,华为、小米、百度、腾讯、海尔、创维、联想等等,这些白色家电、互联网巨头企业争相入局,吹响了变革号角。二十多年前,当李书福进入汽车制造业时,曾放下豪言:“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吗?”而如今,智能网联汽车更像是四个轮子加上一台超级计算机。
为什么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始从机械能力转向软件服务能力?为什么那些互联网企业或软件企业,都要争先恐后地成为汽车制造商?为什么传统车企也顺势而起,紧随其后,借助软件订阅和按需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我想,答案也许是:他们都不想做一锤子买卖,他们都想最大限度地挖掘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或者说,谋求为用户提供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可能。这符合全球制造业服务与制造融合的总体趋势,也符合制造企业“基于产品的服务延伸”和“基于制造的服务整合”的发展方向。
我先以车载操作系统为例,回顾一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让汽车电气化、软件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最初的汽车,只有AM/FM+盒式磁带+CD,后来就有了音频解码芯片,解决了车载 MP3音质问题。旋钮的数字化也是一大进步,可触摸液晶屏取代了传统的控制旋钮或开关。之后,屏幕上又集成了行驶信息、导航、音乐、视频、蓝牙电话、倒车影像等功能。
最近,借助语音识别技术的加速落地,车内的司机行为监测系统(DMS:Driver Monitor System)和乘客监控系统(OMS),一再更新迭代;驾驶舱内的交互模式,已由平面且各模块相对独立的交互模式,向立体大融合的交互模式切换。简而言之,就是屏幕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按键数量越来越少。比如特斯拉Model S的一体化水平中控屏,就取消了转向柱及换挡拨杆;威马M7的交互设计,强调了“零按键”理念(仅保留车窗实体按键)。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理念的变化,汽车产业正围绕着软件定义汽车(SDV),在开展一系列的转型升级。汽车的机械硬件价值将慢慢地弱于软件价值,软件订阅、服务按需收费这类在手机上频繁运用的商业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车企应用在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领域。汽车企业的角色,由硬件(汽车)销售商逐步转向软件及订阅收费服务商,利润中心也软硬兼顾,并逐步由硬及软。
以特斯拉公司的自动驾驶系统为例,据专家研判,这一系统正逐步成长为该公司的核心盈利点,预计到2025年,该系统将创造近70亿美元的营收,占业务收入的9%,并将贡献25%的毛利。
写到这里,我必须要提一项技术——OTA。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翻译成中文,就是空中升级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通过系统版本推送,用户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比如晚上手机充电时),在手机设置中点击在线升级,完成系统更新。而在汽车领域,这项技术同样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实现整车全域的软硬件远程更新下载,诸如续航里程提升、提高最高车速等功能,从而提高车辆各方面的性能。在OTA应用于汽车行业前,用户需将车辆开到4S店通过近端诊断仪对车辆软件进行更新。我还记得,我单位以前车辆的导航系统每年要去指定4S店缴费并更新,而司机往往没有时间,或嫌麻烦而不愿去更新系统。
在没有OTA技术的传统燃油车时代,一辆汽车的迭代速度完全取决于硬件进化,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改是客观规律。而有了OTA技术,汽车可以随时增加新功能并完善现有功能。现阶段,中国乘用车总体OAT渗透率已突破50%,还在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各大车企报告OTA升级351次,较2020年同期上升了55%,涉及到的车辆达到3424万辆,较2020年同期激增307%。
有了OTA等新技术的加持,汽车交易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汽车交付意味着“服务终结”,而现在卖车只是开始,软件服务收费才是汽车行业未来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交付的那一刻,变成了“服务开始”。为此,有专家大胆预测:到2025年,许多汽车企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汽车,然后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并获利。单纯的一次性买卖,付钱提车走人将转向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数据及其背后可挖掘的隐藏价值,才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利润的核心。这一点,和现在的智能手机是多么相似啊。
我们还是以特斯拉为例,来看看它是如何实现软件服务收费的。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选装包(Autopilot FSD)对于车主而言,是一个不断在涨价的产品。目前该套软件的价格高达12000美元(国内价格是64000元/套)。从9月5日开始,FSD北美售价又将上调25%,从1.2万美元提高到1.5万美元。埃隆.马斯克宣称:FSD只会越卖越贵,因为“特斯拉是一个增值产品”。
如果车主不想一下子购买如此贵的FSD,车主也可以像在手机应用商店购买单项应用一样,购买功能包。典型产品之一就是百公里加速性能升级包(Acceleration Boost),Model Y车型车主只要付费2000美元,加速时间就可以比以前提升0.8秒,从原来的5秒提升至4.2秒。
除了一次性购买软件,特斯拉高级车载娱乐服务包订阅费用还可以按月收取,价格为每月9.99元,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的收费模式?没错,蔚来也推出了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完整功能“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服务订阅模式,服务费为每月680元。
现在,汽车软件付费的按需服务五花八门,大到上面提到的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中到车与家居互联、车载娱乐等,小到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也许,会有车主吐槽:我付了几十万元的购车费用,为什么每年还要再交几千元才能使用车上本来就有的设备,这太不合理了!就拿座椅加热来说吧,难道不应该是车辆的应有之义吗?为什么一定要拿个性化需求,柔性化定义来变着法儿赚钱呢?我辛辛苦苦买到了一辆整车,你们用软件定义汽车一句话,就把我的车整成了一件半成品,这不是坑人吗?
没错,软件定义汽车,并不一定是好事。原来一辆家庭用车,夫妇两人共用是很常见的。现在软件化之后,汽车会借助人脸识别技术,根据独一无二的车主ID,为车主匹配自我喜好和习惯的用户体验。当然,这些都是收费的。原来,买一辆车,只付一辆车的钱,现在买一辆车,要付两个人的软件使用费。
我最近还在想:无人驾驶的商业模式,会不会形成“游戏机+游戏卡”的模式?你光买特斯拉、蔚来、理想这些智能车辆还不够,还要购买无锡到上海的沪宁智能高速路的自动驾驶脚本。然后,在这段路上,你就可以享用全自动驾驶,其他未开发或未购买路段,还是手动驾驶。而无人驾驶路段,也可以按照服务等级来配置收费金额。比如,有些路段可以预定无人机送餐服务,当车辆到达预定的地点和时间,自动开启天窗,无人机完成送餐服务,车主在车内享用,而不影响车辆继续向目的地出发。
欧盟委员会在《通往自动化出行之路:欧盟未来出行战略》提出,2030年,欧盟步入完全自动驾驶社会的远景目标。该战略认为,当自动驾驶的部署完全融入到整个运输系统中,将会为实现“2050年,欧洲道路交通事故死伤人数为零的愿景”作出重大贡献。智能汽车的最终理想就是不再有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但是,真能做到吗?如果行驶时,汽车软件系统死机,仪表盘和中控盘都黑屏怎么办?驾驶员无法有效控制车辆速度怎么办?如果系统出错,整车如手机出错,直接“变砖”怎么办?会不是无法打开车门导致孩童被锁车中?
OTA为用户带来体验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操作习惯、甚至驾驶方式的改变。车主能够准确理解OTA给车辆带来什么变化吗?就像手机系统升级后,有些人会找不到原有的功能键一样。可是,汽车系统如果发生巨变,司机很可能会不习惯,遇到紧急情况会手忙脚乱,导致事故发生。
车辆的软件化程度越高,搜集的用户数据越多,如何确保大数据时代的车主隐私保护?如何避免智能汽车像互联网中的计算机和手机一样,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互联网与软件安全的问题,已经从电脑、手机端,扩散到了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为此,2021年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车企需保障车联网数据的合法利用,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针对泄露问题及时处理,提升数据安全保障。
在车企看来,未来完整的汽车产品制造,不仅要打造一辆物理意义上的实体汽车,还要打造一辆数据化的虚拟汽车。从智能汽车到智能交通,从智能交通到智能城市,车企正在把智能汽车打造成一个虚实融合的智能生活空间,并在其中挖掘价值机会。在这一趋势下,软件及服务能力将必然成为汽车行业展开竞赛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也许大多数人还是不太相信我写的这些,或者说,不太愿意为汽车的软件服务埋单。但是,软件定义汽车,对车企而言,绝对是一场利大于弊的革命。
文章最后,我给大家说一个笑话吧。有一天,道路上出了一起车祸,警察问车主:“车祸是怎么发生的?”车主答:“我开到一半时,刹车的订阅到期了。”
(作者胡逸为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