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字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当初冲着“白菜房”来到鹤岗的外地人,如今正在大批撤离。
八月底的鹤岗,空气中已经有了萧瑟的气息。落日退场不久,沿街商铺关了大半。招牌最亮的烤串店,无疑是夜晚最后的归宿。行人三三两两进入,辣椒面撒满肉串,浓烈的液体灌入胃肠。人们大声吆喝,以此消解或者激活自己。
在这座紧邻俄罗斯的边陲小城,小串一块五一串,“大香槟”六元一瓶,市区范围内打车,去哪儿都是六块钱起步价。与低物价相对应的,是人均不到2500的月收入。
作为黑龙江四大煤城之一,鹤岗因矿而兴,又因矿而衰。随着煤炭资源枯竭,日子变得像一卷被冻住的老式录影带,缓慢,迟滞。
| 鹤岗市中心(供图:蓝字计划)
产业转型困难,人口大量流出。疫情重创下,地方财政进一步收缩。去年年底,鹤岗市政府甚至因为财政重整,取消招聘基层公务人员。
铁饭碗尚且如此,实体劳动力市场的光景可想而知。有房住没钱花,低价买房的外地人不得不亏本卖房。
昔日荣光掩埋于矿井之下,房价带来的热度似乎并没有帮鹤岗找回重启的动力。
身处消费萧条的下沉年代,又是在这样一片被大众视为“末世废土”的地方,却偏偏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一家令人愕然的连锁商超——拥有50多家店面,总营业面积30多万平方米。在疫情冲击消费的大背景下,门店数量和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双增长,触角延伸至东三省十几个城市。
意料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家最早脱胎于一家6平方米的化妆品店的连锁商超,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登陆“中国连锁百强”。
要知道在去年,实现销售额与门店数连续两年实现“双10%”增长的,只有钱大妈、比优特、元初3家连锁超市。
当“鹤岗化正在全国蔓延”的悲观论调兴起,作为鹤岗本土企业却在一路高歌猛进,席卷南下。
巨大的反差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人生里甚少的变化
鹤岗的工作不好找,但这并不意味着鹤岗的人,愿意在一个岗位上长久做下去。
2008年,刚进入比优特超市工作的霞姐,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一路从理货员做到店长,一待就是14年。
理货员是个细心活,每天巡店身上斜跨一个小包,两个夹层塞两条毛巾,一条用来擦货品,另一条用来擦地。下水沟槽和水池边,任何可能藏污纳垢的角落都不能放过。
在岗位练兵的热潮下,她还掌握了快速打包鸡蛋、快速搓麻花、快速恢复盒装短裤,以及在两分钟内将45公斤香菜捆成标准为150克左右的小捆,且没有烂叶、黄叶的技能。
| 在超市工作,是个技术活(供图:蓝字计划)
所有工作事项中,最让她头疼的是平库。
为了查清虚库存,需要把商品的名称、条码、编码手工填写在一张单据上。条码数量长达13位,商品名称有时候也特别长,填起来非常耗时。填完之后还要找科长、店长、防损员层层审批签字,最后再递交微机员录入。
整个链条太长,效率极度低下。基层工作中常用以自我激励的“熟能生巧”,到了这儿完全失效。
繁琐的流程不断消磨着人的耐性,更加让她想像周边大部分人一样,离开鹤岗,到山海关以南闯一闯。但与此同时,公司高层推行的新举措,又似乎酝酿着改变的希望。
2008年,企业平台建立公司答疑的版块,员工有任何不满都可以在上面提出,而且不需要署名。每周六都会有问题负责的部门进行回复,对问题进行解释或解决。
2013年,公司专门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全员创新。员工提出的点子,哪怕只是优化了一个小流程,调整了一个小标准,都会给予奖励。
来比优特之前,霞姐打过散工、卖过女装、干过零售,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想过寻找外边的世界。
鹤岗是一个小地方,围绕着煤矿的工作早已所剩无几。有限的公家职位,也不是随便可以挤进去的。支柱产业煤炭衰竭以后,年轻人们惦记回家,却在家里找不到工作,便在零零散散的机会里不断变换工作,或者去往北京、大连,甚至南方。
霞姐周边的人,也都陆续地离开了鹤岗。鹤岗的房价,几万来块钱一套的,大多是因为挖矿而沉降的老城区旧单位房。在众多交易数据里进行比对,你会发现这城市的房子均价在2100元/平方米。朋友们都说,去北京工作两年,就可以回鹤岗全款买套房子了。但他们去了以后,再也没回鹤岗买房子。
| 在面积不大的主城区,鹤岗的房价并不是网传的“白菜”(供图:蓝字计划)
有时候她会觉得,留在这城市的就剩自己了。然而比优特这几年的变化,让她这个念头逐渐消散。她也觉得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2016年,这家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她所期待的变化正在到来。
那一年,董事长孟繁中注意到了刚刚上线的企业微信。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借此将生活与工作分离。但随着企业微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涌现出来。基于这个框架,公司内部研发团队又开发了很多定制功能。
悄然地,一场革命正在从门店运营开始。
一开始,老员工摆弄不明白手机。留在鹤岗工作的人,大多都是中年以上。即便是年轻人,也甚少有将工作与手机结合的经验。一点开企业微信,就迷失在操作界面的种种图标之间。于是每天的门店例会变成了培训会。店长,课长手把手教学。陆续学会以后,他们意识到,这个东西对工作效率的提升确实很大。
理货员平库,直接调用摄像头,一扫描,商品信息(条码、编码、名称)自动录入,输入需要调货的数量,直接提交,相应人员在软件上审批,审批完以后这些信息自动跑到ERP里面。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费时费力。
| 针对超市的经营流程,企业微信开发出一系列的功能
对于已经走上管理岗的霞姐而言,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之前手写单据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错漏,都会造成极大的信息偏差。而现在,商品一旦录入,就能全面连接融通。编码、条码、名称、进价、售价,是否破损,赔了多少钱、负毛利多少钱,全都一目了然,从上至下每个人都能看到明细。
此外,沟通的顺畅度也大大提升。
签字审批只需要在企业微信上点一下“同意”,再也不用员工满卖场找人,碰上她外出开会还得耽搁大半天才能递交上一级。
流程和数据化的协同,无形中驱动了门店的管理能力,并给营收带来了平稳持久的增长,连续五年,比优特销售额都增长20%。
被“优化”掉以后
在东北人的口口相传里,最讨厌的作品有两个。
一个是刘欢的歌《重头再来》;另一个是黄宏和巩汉林的素描《打气》。都是鼓励东北人接受下岗,重新开始人生的。但这些都被他们认为是在伤口上撒盐。毕竟,下岗的经历太过惨痛。
而因为煤炭缩减,而被清退式下岗的鹤岗人。由于事情发生得比较晚,也意味着没太多机会去适应与调整。
2018年8月,黑龙江省四煤城及龙煤集团发布《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关闭煤矿》的公告,关闭小煤矿共计239处。随后,鹤岗地区的煤矿关闭潮拉开了序幕。背后的原因,是煤基本上没剩下多少了。
| 煤炭,从张作霖时期,就是鹤岗的发动机(供图:蓝字计划)
围绕着煤矿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矿不是每个鹤岗人的工作,但煤矿是这个城市的发动机。经历失业以后,老金依旧记得那样的生活——不断地找工作,不断地不适应,不断地再找工作。“要不就是收入太低,都不如在矿上的三分之一。要不就是你根本不会的,就是泥水工,都还得有经验。你去当个环卫工是吧?那也都得有关系。”
老金最后租了辆出租车接客,扣掉租车费用之类的,一个月有个1800左右。这份工作,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适应。鹤岗没多少外来人,想要接到客并不至于亏钱,就得知道其中的门路。什么样的乘客,可以接受他多拼一单多点收入。两三年下来他基本都摸清了。
和老金一样,不少鹤岗人们,在下岗以后经历了两三年的迷乱期。经过各种尝试与吃尽苦头后,生活终于稳定了些许。但这样的事情,他们都不想再经历一次。
生产力的解放,必然带来岗位的优化。比优特的数字化升级,似乎要重现东北人梦魇里的“下岗潮”。但企业不去通过技术提高生产的效率,又会面临“末日衰退”,照样没了工作机会。
不过,这个悖论在比优特身上被打破了,或者说,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
比优特与互联网大厂降本增效下的“毕业潮”不大一样,他们并没直接辞退员工,而是通过兼并、转岗的方式“优化”人员。
当然,很多时候,很多企业的“优化”,不过是辞退的一个方式。但比优特的“优化”,并不在此列。
将工作流程和内容优化以后,比优特让这些需要被优化的员工,确实获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同时,他们从之前岗位解放出来,更好地去探索新的业务形态。
比如原本负责商品录入、返单、调拨单的微机员,逐渐转型做验货员/防损员,有些验货员又被调去干销售工作,或者调到科里头充当理货员。
在比优特工作13年的拣单员郝丽红,最近两年又多了一重身份——拼团购团长。
| 团长们为比优特带来巨大的增量收入(供图:蓝字计划)
早在疫情之前,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的兴起就让比优特意识到拓展销路的必要性。入驻第三方平台,刨除掉运费还要扣好几个点,于是总部抽调人力开发自己的线上购物——优特严选。
卖场门口的易拉宝,店内的柱子、货架、收银台……随处可见团长的企业微信二维码。为了将从前散落各处的客户连接起来,线下送鞋垫、毛巾、抽纸。线上也设置各种激励:邀请新粉丝进群,给团长朋友圈点赞,都有可能获得小礼品。
利用企业微信官方自带的裂变功能,用户扫描群活码可以直接进群,群人数达到上限会自动裂变下一个群。而且二维码不会过期,方便线下门店打印物料。
所以,即便人们都在说消费低迷,但比优特是不断获得增量的。
在情况最为极端的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从地区来看,长三角和东北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30%。但比优特却逆势增长,其中线上用户,成为了稳定的主体客流。
郝丽红平时管着6个社群,每个社群有三四百用户。得益于企业微信的嵌入,本职工作不断被数字化手段重塑。查库存扫一扫就能完成,不再需要找课长开权限,去电脑上的融通系统查询;破损商品销价也可以在手机上一键操作,填写商品状况,提交给防损员,直接电子审批。省去了手填单据,电脑调价,找人签字的环节。她因此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可以投入到团长的兼职当中。
每天早上乘公交车,午餐时间,还有晚上5点至7点,是郝丽红摸索出来的刷手机高峰期。她会往群里发优惠券、店内的促销商品信息,或者发起接龙,就下一次的拼团商品征集大家的需求。群里的人,是极为典型的鹤岗人。收支精细、强调性价比、总在独到之处节减成本。
每周三开团前,熟悉总部下发的拼团商品明细,然后在其中挑选自己认为性价比高的,编辑介绍文案。有着东北人典型的能说会道,顾客不喜欢太过官方,或者抖音带货式的低幼话术,她就直接用大白话跟他们唠。当顾客纠结东西到底划不划算,作为团长她会自己先下一单,然后截图发到群里面,“团长都已经买了,家人们快跟上”。如果其他人在群里晒单,她会及时送出一个“感谢晒单”的小红包。
“钱不多,但大家图个乐呵,抢起来也很积极。”
团购这项业务刚开始以到店自提为主,疫情期间顾客不便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来,就变成了供应商直接发货,包邮到家。商品签收以后,售后服务也得及时跟进。郝丽红习惯跟顾客私聊,询问使用体验,再把好评往群里发,带动其他顾客消费。
从霞姐的视角看,郝丽红做团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生性热情,自来熟,跟谁都能唠起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乐意在朋友圈分享。但团长干久了,郝丽红逐渐领悟到,要将客户真正留存下来,光靠热情还不够,得拿捏好度,不能狂轰滥炸式的“物料群发”,而是克制地、个性化地去“沟通”。为了更好地维护用户体验,“敏感词设置”也必不可少。一旦有发垃圾广告的人触犯,群机器人就会予以警告,或者直接将其踢出。比人工处理更及时。
社群成立两年多,沉淀下来不少忠实客户。
“比如像最近有个姐姐,想买冰箱除味剂,这东西也不是很便宜,将近200元。她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看了一圈下来,最后还是选择在我这里下单。”
| 持续为比优特引入顾客的企业微信群(供图:蓝字计划)
在ETC普及的时候,曾有不少高速收费站的收费员因此失业。由此,人们开始热烈菂讨论,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是不是说,这会让大量基层工作者被时代淘汰,失去了最基本的就业机会。比优特这样的变革,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些被优化的人,也在这个技术升级的过程里,去到了更合适,更能发挥价值的岗位。当社会舆论里不断地强调东北“失去了机会,人口终将全部流失”、“投资不过山海关”时,这些人“优化”过后的人们,反倒没了以前被人打上“守旧”、“落后”的颓然感,工作上带来的价值,让他们轻易就挣脱了环境带来的标签。
正如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所言:“人不应该被定义成流量,更不能被当作一个待割的韭菜。”
当企业微信的连接功能从内部扩展到外部,产生的价值并不能纯粹用数字概括。
利用企业微信带来的功能,提效、优化,从内部向市场端延伸。这也造就了比优特不断地成长、扩张。在这种逆势壮大的背后,不只是技术的支持,更多的是它的创新探索能力。
毕竟,消费卖场被互联网冲击的时代,更加固守传统的货品库存管理体系的商超大有人在。
在“2万块一套房”的城市里搞转型
2012年,鹤岗遭遇50年难得一遇的暴雪。
树木被大雪压断横卧在马路中间,整座城市几乎陷入瘫痪。
这场雪似乎为鹤岗今后的发展埋下了注脚。地方煤矿整顿,支柱产业坍塌,矿工工资开不出来,GDP和房价持续走低。
| 冰天雪地里,鹤岗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衰退期
形势严峻,孟繁中和公司其他高层商议后决定,下调明年的公司预算。
时间一晃过去十年,面对一个更加撕裂动荡的世界,比优特俨然已从数字化转型中获得了强大的免疫力。
埃森哲CEO朱莉·斯威特曾断言,“即使没有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现,2020年也是技术革新兑现新时代的开始,而疫情的暴发加速了这个过程。”
表面上看,企业微信嵌入门店运营系统以后,优化的都是一些诸如削价、审批、录入之类的小动作。但就拿审批流程来说,一张单据省个20分钟,整个超市一天单据起码七八百张,“700张×20分钟”,这就变成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总体业务流程提速相当显著。
而从人力成本的角度讲,原先做系统操作、录入的岗位逐渐被淘汰,但随着新的私域或者拼团购业态的兴起,又会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或者生产模式。被数字化手段解放出来的人力,可以转而探索能给公司带来更多价值的新业务。
目前比优特拥有团长200余名,通过企业微信连接粉丝近30万。大部分团长都像郝丽红一样,在本岗位的工作之外,兼职干团长。
这相当于给他们多开辟了一个收入渠道。
作为时代广场店业绩最好的团长,郝丽红每个月赚的团长佣金大概能占到本职工资的四分之一,相当于每个月比之前多了一千块的绩效工资。在人均月收入两千出头的鹤岗,这种跨越可称得上提神振气。
比优特数字化管理负责人曹亚林用“火车头”原理来解释比优特的转型思路。
“高铁能跑到300公里/小时,那是因为每一个车厢都有动能。对连锁超市而言,门店就相当于车厢,如果能够使门店快速高效地运营,那整个集团的发展能不好吗?”
在鹤岗这个被全民群嘲的没落之地,出现这种“正”得让人觉得是推广的话语,似乎显得有些怪异。但在这个“正在被遗弃”的城市,当所有人都在等着它下一个笑话出现的时候,比优特这样一个充满着闪光点的角色出现,却又显得很不可思议、难能可贵。
| 鹤岗的“CBD”(供图:蓝字计划)
十年前,当购物中心这一业态在二三线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当本土的超市龙头企业尚未伸出触角,名不见经传的比优特已经跨出了零售的安全区,砸下4亿元建起了8万平方米,涵盖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的比优特时代广场。极大地填补了鹤岗的商业空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鹤岗人地生活方式。
2014年,比优特走出鹤岗,从林甸县到五常、尚志,再到进驻省城哈尔滨,“变化”一词被提及更多。
而进入数实融合时代,这种适应变化的能力必然与积极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联系在一起。即便是被抽去发动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它依然能给消费、服务、生产、制造带来新的突破。
IDC(国际数据公司)对全球企业的研究显示,“实现了数字化的企业可以保持销售额年均10%以上的增长,年均利润实现12%以上的增长,而非数字化的企业则是持平或下降。”
数字化的核心,不仅仅只是数字技术,更要联接人和业务。
比优特目前针对外部所作的连接,主要是和顾客的连接。这带来了比优特滚雪球般的增长。但在曹亚林的规划中,后期还要和这个链条上的生态资源结合起来,包括上下游供应商,还有技术供应商。
也就是说,从消费端驱动,将高效地对接到生产端。比如当地人都喜欢喝的饮料“大香槟”,比优特随时就能与鹤岗的生产工厂严密对接,也将会直连鹤岗广袤的稻田。可以带动的,便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复兴与升级。
比优特和企业微信合作的开端,只是从非常简单的应用场景切入,而后期随着开发需求不断深入,倒逼企业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数字化研发能力,聚焦流程和数据化,从而实现真正的体系化升级。
从新商业规则来说,极致是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法则,因为产品的迭代周期、技术的变革周期,甚至的认知的变化周期,都比我们想象得要快。
在旧的时代里,这种企业早已破土突出。但进入了数字化的通道里,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