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资源、杠杆、职场形象和机会成本

关注
ee
北京移动互联网
面向女生的新一代场景社交
最近融资:|2016-01-06
我要联系
把自己当成资产,更多的去增值创造。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刘言飞语(ID:liufeinotes),作者:刘言飞语,编辑:言尽海 & 耳朵山,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目录:

01 职场积累的经验不一定能成为个人资产

02 把自己当成资产,更多的是增值创造

03 没有完全的睡后收入,关键在于杠杆

04 写作输出是种打造资产的低成本杠杆

05 短内容成就平台,长内容成就作者

06 把自己作为资产,保持内在增值并匹配市场需求

07 人生并非有迹可循,没有任何解法可以包治百病

嘉宾:戴某DEMO & 苏杰

01 职场积累的经验不一定能成为个人资产

戴某DEMO:对于年轻人来说,什么是资产?

刘飞:我先抛砖引个玉。我有一个产品经理的朋友去了一家新加坡的外企,因为国内很多公司开始有一些组织内耗,上升通道也关闭了。去新加坡初期确实和 Ta 预期的一样,有一定的空间和收益,但是很快这个收益又被组织卷起来了,导致 Ta 整个人的状态又变差了。后来 Ta 就在思考,我们这些产品经理其实是没有资产的,说到底还是个无产阶级,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完成老板分配的任务,所掌握的技能不能复用在其他的地方。

苏杰:听起来感觉是,Ta 觉得为公司打工做的事情都沉淀在了公司,而不是沉淀在了自己身上,所以认为这些东西不算资产。

刘飞:可能也是因为环境变化,早期产品经理的这些方法论在前十年是相对有用的,但是环境真的变得太快了,我们这些方法论也很难复用在其他行业,尤其是现在大家做得越来越细。

苏杰:可能有点像物理上的搬砖,搬一天砖结一天钱,这些搬砖的能力其实谈不上什么资产,最后那栋大楼变成了资产,但跟你没啥关系。

戴某DEMO:是一个挺有共性的现象。我们这一代没有身处窗口期的职场人,在公司里会明显感觉到越来越觉得积累不了什么,尤其是在后期这种感觉很明显,公司业务逐渐成熟之后个体岗位螺丝钉化。同时,还牵引出另外一个话题,我们在职场经历中积累的东西哪些是资产,哪些不是,比如刚刚提到的某种阶段性的知识可能就不一定是资产。

刘飞:对。这里面涉及到的资产可能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杠杆,你还是要付出劳动或者其他成本才能变成收益的;还有一类是能被动产生收益的。我们所谓的知识方法论肯定是前一种,现在更多人在追求后一种。因为方法论的复用性较低,所以慢慢的更不像资产了。

苏杰:是不是和这几年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关系,如果是在一个不太变化的行业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的话,感觉会更容易沉淀一点。

刘飞:那么如果是一个传统行业,类似于外企或央企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往上爬的环境中,履历算是资产吗?

戴DEMO:在那个规则环境里可能工龄就是一种资产。

刘飞:现在互联网行业是不是越来越趋向于工龄是资产的行业了?

戴DEMO:在阿里工龄某种程度上是负资产,除非你爬到一定的位置。工龄是资产的例子,比如老东北工业基地,在那个年代工龄在国企里面很明显是一个有加成的资产,代表着某种资历。另外一类职业就是医生、律师等等。

刘飞:这里我觉得有一个很特殊的点,医生和律师是靠手艺的,是强依赖知识或者经验的。而对于一个外企或者央企职能部门的人来说,公司有严格的要求说多少年才能升一级,但实际上你早就看明白 20 年后你该做什么,而且这个事你现在就能做,但是因为有严格的升迁体系,所以你要熬到这个工龄你才能往上升,它不依赖你的知识和经验。这种情况下工龄的确是资产,但是你的方法和经验不一定是资产。

苏杰:所以什么是资产,其实跟你所处的环境也有关系。

戴DEMO:举个例子,如果在一个厂里待了 20 年,你更了解厂里的业务历史,不一定意味着你能力强,但是你有足够的声誉,可能声誉是更重要的底层资产。在更广义的职场里,我们可以理解成资产的底层是声誉,声誉拆解成你的作品。那作为产品经理,你做过什么样的产品?作为运营或业务人员,你拿下过什么 case 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写一本书,像苏老师影响了一代产品经理,这种作品和你的经历共同构成了你的声誉。声誉这个资产最终是可以产生一部分被动收入的,还有一部分仍需自己努力,把它作为杠杆来撬动其他生意。

刘飞:这里面还可以再分两种,一种就是你做职业经理人的声誉,你需要通过组织和平台这个杠杆去产生,你在这个公司里做了一个好项目,所以别的公司需要你去给它再做一个好的项目。还有一种就是你有足够的声誉能自己做一些事情。这两个我觉得还是差别挺大的。后者比如说你有人脉和资源,你之前是淘宝小二,现在出去做个淘客,自己能成立一家公司做一摊生意。前者你是要通过公司的杠杆把事做成的。我觉得这两类是挺泾渭分明的。

苏杰:有相似性但确实也有差异,可能要看你积累的资产或者能力对外部的依赖性有多强。如果你必须在一个大公司里面做,就像宫廷里的厨师只会做调料,对环境依赖很强,宫廷里的厨师和一个能直接自己开一家餐馆的厨师就完全不一样。

刘飞:对的,苏杰老师这个总结是我想探讨的,相对安全的资产对环境的依赖性也较弱。

02 把自己当成资产,更多的是增值创造

刘飞:咱们接下来可以聊聊另一种可能更有价值的资产,也是《纳瓦尔宝典》讲的,用什么杠杆能让你有睡后收入?睡觉之后还能产生收入。

我认识很多做自媒体的朋友,他们会分成两种,一种像我这种个体户,自己做也是手停口停;另外有一些朋友我很佩服,他们是提前把这件事情流程化了,变成一个工作室的模式。他们慢慢退居幕后,把下面的整个流程和逻辑搭起来,让工作室去做内容就行了。

苏杰:这个有点像是打造出了一个资产。

戴DEMO:把自己当成资产,更多的是增值创造。你要去创造更多东西,而不是被动的接活。在创造的过程中你会拥有自己的作品,这个作品不局限于形式。例如,我没有写书但不代表没有作品,可能我参加的每一场直播、每一次播客,甚至我和苏老师之间的每一次聊天。

苏杰:我理解了,其实干活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输出,啥也没留下,纯肢体劳动和时间去换得一些收益;另外一种就是创造一些东西。

戴DEMO:我举个例子,一个基金经理被大家认可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是因为 Ta 持续地创造超额的回报,证明了自己投资能力,胜率比常人可能高 五个百分点,这五个百分点就足以撬动社会上的资源。如果有一个判断失误形成了大的回撤或波动,整体生意下降后,Ta 积蓄社会资源的能力就迅速下降。这是基金行业里边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那回过头来,现在如果我们是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咱们能积累什么资产?

刘飞:我现在给新入行朋友的建议都是你在大厂待的这几年就是重要资产,认识职场、认识大平台运转逻辑、认识一些人。我最早几份工作认识的同事和前辈现在联系还特别多,而且这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资源。我觉得这些可能是早期能积累的一些东西,反而早期的时候钱不是杠杆比较高的资产。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我刚工作第二年的时候,天天刷什么值得买就想刷个优惠券便宜几块钱,我们合伙的学长就跟我说别把你的时间精力花在这。

戴DEMO:其实年轻的职场人在还没有形成职业选择的决策模型时,最大的抓手就是薪资。它其实有点像一个短期的证明,如果你把自己理解成资产,这个薪资是一个短期的波动。如果你真的了解投资,真的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资产,你应该知道这个短期的波动不代表你的真实的价值。而薪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你所拥有的能力、你的声誉、你的作品和你所处的这个岗位在市场上的机会成本共同作用决定的。

我们其实希望年轻一代的职场人能够早一些建立自己的一套逻辑去理解在职场如何选择该积累什么。哪怕说你今天听完只是突然意识到不仅仅是薪资,还可以有其他权重项也挺好的,慢慢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决策模型。

苏杰:所以把薪资比作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你一直去研究那个短期价格的话,你就会发现可能更长期和更重要的资产增值的要点没有被你注意到。所以回应你刚才的总结,薪资很重要,但薪资不是唯一的因素。

03 没有完全的睡后收入,关键在于杠杆

苏杰:如果我们想把手停口停的资产变成可以躺赚的资产,有哪几种方法?

刘飞:到底有哪些方法,每种之间是不是有转化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努力让资产变得更有价值。

苏杰:刚才刘飞举了一个自媒体的例子,靠自己写或者建一个小工作室形成一套流水线。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其实只要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去选题做一些指导,然后其他人就可以做工业化生产了。那这个其实就是一个转变。另外,我刚才举的一个更加通俗的例子,一个理发师开始收徒弟了,其实这也是一个转变。

刘飞:对,这里面观念和意识的调整还挺重要的。

像我提到的做游戏的朋友,Ta 现在的精力几乎都不在 ToC 而在 ToB。因为它的商业化模式在于我怎么跟游戏厂商建立好关系,拿到他们的预算,只要保证这个预算是给我的,剩下的就都好说了,初入行的员工可能很难意识到还有这种业态。

刚才提到的理发师也是一样的,一个理发店的核心竞争力不一定在你的手艺或者其他员工的手艺,反而可能在这个商业化模式上,在于你怎么把你的商业模型做得更结构化。

苏杰:最容易想到的躺赚方法可能是在你手停口停阶段积累下来一些钱,然后拿一部分钱去做投资。

戴DEMO:还是挺难的。假如我现在挣了几千万,我做了一些配置,实际上市场的波动、我的再平衡、我的持有体验还是在不断消耗我的精力。

刘飞:只是变了一个工种,成本不太一样。

戴DEMO:我能想象的睡后收入就是写书,如果有一天真的著作等身就什么都不用干了,版权收入不断的来。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你都要付出心力或其他成本,只是付出的角度和方式不太一样。有可能随着职业经历的发展,你的时间自由度高一些,但心理上不一定。

苏杰:如果这么理解,那确实没有完全可以躺赚的事情,其实版权也有一个很明显的衰减期。可能我今年写了一本书,明年我的收入是符合我的预期,后年可能就直接减半了,然后很快就衰减掉了。所以你还要再去写下一本或者做一些其他动作。

刘飞: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成本和半衰期的。

苏杰:嗯,关键应该是杠杆,你可以把钱当做杠杆,可以把团队当做杠杆,也可以把产品或者作品当做杠杆。

04 写作输出是一种打造资产的低成本杠杆

苏杰:职场中哪些是资产?举个特别具体的例子,比如我刚做产品的时候会觉得当时整个公司其实没有特别标准的规范,包括一些流程文档。然后我在做产品的过程中,除了把我的事儿做好以外,我会渐渐地把我做的事情整理成文档和模板。先是团队自己用然后别的团队也接受了,之后变成公司统一的,最后再推广到业界。这个模板本身是带着我的名字的,那我觉得这个是可以成为我的资产,相当于影响力。

戴DEMO:当年我在阿里内网留下来做会员体系的经历,现在还会有人看并且循着过来,包括外部的创业机会邀请我去帮忙参谋一下。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是还在带来收益。

苏杰:包括我那个时候写淘宝案例的那本书的时候,其实书里有部分内容是在内网上连载的,我离职很多年以后,我发现还是不停的会有人回应。感觉像一个化石在那儿,虽然那个人没有见过你,但它天然能形成一个信任和亲近感,谈什么事你会感觉好像相对容易达成合作。

戴DEMO:对。咨询公司有一个讲法,它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叫资产就是它的案例。所以咨询公司特别挑客户,你这客户我救不了,我也不跟你合作,包括律师也是这样。

另外,其实咱们仨很典型,咱们聊到职场积累资产的时候,最容易联想的就是咱们都有写作习惯,尤其是两位。

刘飞:纳瓦尔觉得当代最主要的两个杠杆,一个是做内容写东西,一个就是写代码。这两种东西都是能持续产生价值的,即便有半衰期,它也是个非常长尾的东西。只要有价值,就能通过互联网被大家发现。

我经常跟别人举例子,你如果去 social 跟人去咖啡馆聊天,你一次能跟三个人对话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如果你写东西,相当于异步的、跨时空的跟非常多人对话,你在跟成千上万的人对话。

戴DEMO:我就是刘飞说的笨办法,就我一次可能跟两三个人交流。我也写东西,但是没有两位写得多。内容有一个天然筛选的过程,我是那种看了内网的好内容,我会主动去联系和结交,很真诚地去请教一些问题。这个是很笨的筛选办法,但是如果你持之以恒的做,你会发现同样是在阿里待一段时间,有些人就很垂直只认识自己身边的人,但我这种就会横向认识几乎所有部门的人,通过自己的宣讲表达和主动地请教的方式过了一遍筛子。

苏杰:其实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写内容或以外,你所积累的这种真正的人脉其实也是资产。

戴DEMO:我其实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人脉”这个词,所以我说的很少。

刘飞:有一个词儿叫个人品牌。品牌就是这样的,我想到一个东西时能联想到你。

05短内容成就平台,长内容成就作者

刘飞:我最近在思考,内容不一定能成为品牌,有的内容就是内容,有的内容代表的是品牌。比如短视频,我觉得短视频就没有品牌,哪怕它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产生个人品牌。

戴DEMO:为什么?

刘飞:如果这个内容很优质,大家会对抖音越来越认可,会对视频号越来越认可,因为这是平台的内容。

苏杰:平台的燃料。

刘飞:对,是平台内容分发得厉害。

苏杰:挺有意思的,我一直觉得视频内容很像平台燃料,感觉大家是在成就平台。但是文字内容好像更容易绑在作者身上。这个是为什么?

刘飞:我觉得不是视频和文字的区别,是长内容和短内容的区别。比如说微博短文字,最后成就的还是平台为主。长文字公众号,那就是成就个人多一点。然后长视频是成就 up 主多一点,短视频是成就平台多一点。 虽然 B 站现在很穷,但是 B 站 up 主赚得盆满钵满。

我会觉得播客是一个做品牌的好地方,别人听你的声音听了一个多小时,这得是一个多么重的连接。有情感的表达,能听出更立体的人格,比文字更加立体,所以更接近品牌。

我之前觉得抖音会替代掉所有的线下广告,分众可能会被抖音打趴下。后来和朋友聊觉得 Ta 说的很有道理,就是抖音里广告多到大家已经记不住广告了,你一个忠实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刷两个小时刷到二三十个广告,你记不住的。

苏杰:我偶尔刷抖音会刷那种几分钟说电影的,现在记不住任何一个说电影的 up 主。

刘飞:对,但是如果你在电梯里看广告,同一个广告看一个星期多少会有点印象,因为你总看到。反而在这种情况下,分众效果还好一点,它更接近品牌。

苏杰:还是那个链接的方式、强弱和时间长短。

戴DEMO:我们家电梯里面的广告每换一次我都记得非常清楚,是谁哪个明星什么品牌。你在那个封闭空间里,从 5 楼到 1 楼没事可干就看广告。

刘飞:对,所以你看内容它有两种,一种是流量是曝光逻辑,一种是品牌是连接逻辑。其中曝光逻辑的带货效果很好,比如我最近在抖音给我家猫买了个宠物玩具,这个玩具品牌我之前完全不知道,但是它的内容拍的很好玩,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就顺手下个单。这种基于内容的带货逻辑效率非常高,但是你可能根本记不住这个牌子。

苏杰:这个是不是有点像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区别。

刘飞:是的,它很适合效果广告,但品宣广告其实在抖音里效果不一定好。所以你会发现抖音的广告慢慢地也变成那种很有噱头的好玩的内容。

苏杰:所以如果我们切回今天的话题,偏效果类的或者偏流量类的内容,它是一种资产。然后那个偏品牌类的是另一种资产。

刘飞:后者很明确的是你个人资产,但前者要分情况,前者如果你卷不过,那还是平台资产。按和菜头的话说叫“赛博佃农”,你是给地主打工的,明天地主不给你分土地,你就没有土地了。因为它是平台算法分发,你内容做得不好,我就开除你了。但是如果你变成一个工业化运作,你能持续生产不错的内容,但这类例子现在越来越少。比较难看到说工业化生产内容流量还能保持一个很高昂的状态。我刷抖音视频号这些,我很少能看到一个创作者能持续的出现在我时间流里,非常少。

戴DEMO:跟内容的需求端和内容生产的逻辑应该是有一些关系,如果你个人生产内容,不可能一直保持超强输出,有波动很正常。很多作家和作曲家也都是会有波动。

刘飞:对,所以你个体户必须走品牌逻辑,如果你有波动的时候,你的忠实受众还不受太大影响,这样最安全。

戴DEMO:你如果变成叫工业化的内容生产,内容水准稳定性好了,但是天花板低了。我理解的内容产业无论是文字还是音乐,还是大文娱类的电影之类的,如果想工业化生产上限就是较低的,但是它的稳定性就会有保障,比如好莱坞的娱乐片。反过来,你很难想象那些绝对的、知名的艺术大作是被工业化生产,很少。

06把自己作为资产,保持内在增值并匹配市场需求

苏杰:那么可以成为资产的有某些形式的内容,另外刚才 DEMO 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刘飞总结成个人品牌。还有什么呢?这些好像这个都是外在的,我想到一些内在的能力。

戴DEMO:韧性,皮实。

刘飞:我们说把自己作为资产,那这个肯定是算的,你保持自己是一个向上的状态。

苏杰:它很难量化,感觉我像刚才说的那个外显的东西,好像更能够想象出来。

刘飞:我觉得很难定性,但是其实是比较好检验的,你去对比半年前的自己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

戴DEMO:这个能力是不是比较难被市场定价。

刘飞:对,这也是我想说的,你自己保持内在增值不代表它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资产。很有可能你在哲学上想得很通透了,它不代表这个可以变成一个对外部有收益的资产。

戴DEMO:可能还是要外显出来,因为资产听起来是要和别人去交易的东西。

刘飞:对,我举个例子,我是真心觉得现在的年轻产品经理比我当年厉害的,他们得到的训练和接触到的方法论比我们更充分。

苏杰:从知识、信息、认知和方法论 N 多层面上,他们的起步非常高。

刘飞:对,但是他们拿不到事。他们之所以能拿到这些信息,是因为这些平台都搭起来了,这些产品都做出来了,他们看到的是结果上的东西。

戴DEMO:内在的东西要转化成外部资产才能被市场定价。

刘飞:说的功利世俗一点,最好是外部资产去牵引着你形成内部资产,当然你可以有一块自己的精神家园。

戴DEMO:我想到一个定义,你内生的学习能力、韧性等等这些我都看不到。但你内生的这些东西转化成外部的显性的,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你的作品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只要市场有需求,我通过这个来标识你,我认可这些东西我可以给你定价。定价高低取决于你这个东西的稀缺性,就是机会成本。

刘飞:这就相当于你在一个市场里把自己当成一个资产。

戴DEMO:对,假如你卖东西大家是大家的强需求,又没有什么竞争,价格就很高,这个资产就很值钱。

刘飞:对,我觉得这个视角挺好的,从供需视角先看市场需要什么,另外就看自己有什么,你去做匹配,匹配的过程之中提高杠杆。说到现在又说到经济学原理的那几个要素,研究明白供给、需求、交易成本。内容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的决策成本,别人跟你之间产生关系、连接的时候成本更低。内容和代码这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最后还是经济学。

戴DEMO:对,因为我们谈聊到资产,要通过这个市场变现的问题,那肯定离不开供需的基本原理。我们先确定了一点,想完全的撒手获得睡后收入这个奔头比较狭窄,极难的。更多的是在不同的阶段,你转化成一个让自己更轻松、更合适、更匹配自己的一种从社会中换取价值的方式,利用好你的资产。

07 人生并非有迹可循,没有任何解法可以包治百病

刘飞:我觉得还有一个挺值得讨论的话题,就是机会成本或者机会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你不能追求同一种资产,不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我是很羡慕做工业化内容的,我很羡慕但是我做不了。我的内容形式和方式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做流量就必须做大众。这里面和我之前掌握的一些技能完全不匹配,就不是一个技能树。

苏杰:我觉得这是两种能力,可能一种是专业能力,还有一种是管理能力。有一些人是更具匠心的,乐于去钻研手艺的。还有一些人是更善于经营的,就可以去用这种工业化的方式。

刘飞:这个也有一个说法,就是劳动力杠杆。不是你自己的劳动力,而是利用其他人的劳动力作为杠杆。这也是一种杠杆。我们可能把内容作为杠杆,让内容持续地产生影响力。有些人的杠杆是一个团队,把团队带起来,能让团队实现目标。

戴DEMO:这个组织就是 Ta 的作品。

刘飞:对。而且不光是管人,这中间你还要保证输出结果或者你对内容的认知也很重要。如果做一个这种流量型自媒体,工业化生产的话还是挺复杂的,比想象中难很多。不是说你振臂一呼,大家愿意来跟着你玩就完成了。同样需要内容洞察,只不过你自己不是输出内容的人,你是判断内容的人,你是攒局的人,你是管理流程的人,这是另一套技能树。

戴DEMO:殊途同归,根上都是一样的东西。我跟苏老师做顾问也是两种形式,他一对多我一对一,他面向团队我面向 CEO。但根上都是一方面提供专业技能方面的辅导,一方面提供情绪价值,都是要洞察需求和解决问题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包括你刚刚提到的攒局的那些人,只是他们的手艺和传统的做一把家具的手艺不一样。我跟潘乱也聊过这个话题,就是有些人天生就擅长或者天赋就在于屠龙术,如果你要让他去种个庄稼能饿死他,但是要让他给一个大老板当个师爷,能当得很好。

刘飞:时局,三国时期的那些人要是在和平时代是很麻烦的。我最近在看史实记载,刘备脾气也不好的,但是在乱世的时候能称帝。

戴DEMO:时也,命也。

刘飞:最后又会说到纳瓦尔,我觉得纳瓦尔已经把这个说得挺透了。你还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或者说你自己能力上杠杆比别人高的地方。

苏杰:到最后其实还是认识自己,自己哪方面更强,喜欢什么,可以放弃什么。

刘飞:对,我觉得机会很重要,甚至我觉得内在的能力有时候都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关键。有可能大家觉得是我的性格内向外向决定了我能不能做这件事,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有可能就是因为你之前做了这些事,别人更认可你接下去做这个事,不然社会不可能给大家任何机会,你从新手重新开始做。

戴DEMO:顺着刘飞刚刚讲那个话题,回想起来我最早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因为一次热心的帮忙攒了一个局,人家达成了很好的结果,可能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你就是捎带手的事,但是你得到很大的正反馈,这是不是一个机缘?如果那次我没有得到正反馈,后续的成长道路就不一样了。

苏杰:对,这个真的是机缘。你说我当年入行的时候,我那个为什么拿到 offer 然后给的那个岗位,后来进去以后实际干的事儿其实都不是自己选的,其实都是被动的。然后我就一条路子往下走。

刘飞:有点历史虚无了,但是我觉得确实还是个机会选择的问题。很多人想象的是我接下来该学什么或者该往哪条路走,每个人都有一个技能树板,我随便挑想成为法师还是刺客,但是实际上不是的,每个人的选择面都不同,未来也是未知的。

苏杰:对,大家想象中的都是明牌,但其实是暗牌。

戴DEMO:对,所以我其实也挺质疑经常听到的一些言之凿凿的建议。所以我挺认可孟岩在做的事,他更多的是给输出一些基本的底层的东西,具体的情况你自己去看你吃透到什么程度。如果天天售卖我这万能神药,包治百病,反而我认为是有种卖大力丸的感觉,挺误导听众的。所以我自己其实也挺谨慎的去给一些确定性的答案,所以听上去聊了半天老戴在聊这个片汤话好像没什么用,但是有些人听进去了会觉得有启发。

刘飞:你就是说给一小撮人听的。我觉得这点也很重要,就是你不要有妄念说你要说给所有人听,如果你要说给所有人听,你就得变成另一种说法了。

苏杰:卖药的才会说自己的药包治百病,如果你是一个医生的话,一定会有一个诊疗的过程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