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车企特斯拉,硅谷门徒马斯克

关注
ee
北京移动互联网
面向女生的新一代场景社交
最近融资:|2016-01-06
我要联系
马斯克又要忙好一阵儿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产业(ID:xinchanye2021),作者:山竹,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这几日,第二十届上海车展让上海这座城市再次热闹起来。

有数据显示,这次车展参展企业超1000家,1500辆整车亮相,150辆新车全球首发。

就连还在紧张筹备自家智能汽车的雷军,也到车展现场逛展,引得众人围观。

然而,将工厂设在上海的特斯拉,这次却没有参展,“特斯拉没参展”一时也成了新闻,热度甚至不亚于“雷军逛展”。

关于特斯拉没参展的原因,特斯拉相关负责人曾给出过这样一个解释——特斯拉不把自己归类为车企

实际上,马斯克也曾一再强调,“特斯拉不是要成为一家车企,现在已经有很多车企,大家也不需要另外一家车企。”

但是,大家都需要新能源,马斯克是想要“特斯拉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出现。”

当然,特斯拉首先依然是一家车企,一家单个季度卖出42万台新能源汽车的车企。

马斯克也确实颠覆了汽车产业。

650万买下的造车想法

“智能汽车就是给一部大号手机装上了四个轮子。”

这个说法因雷军官宣小米造车时的一时提及而广为流传,雷军在科技圈一直有着雷布斯的名号,在产品设计风格和市场营销能力上也有些许当年乔布斯的风范。

不过这句话却并非雷军原创,而是雷军在造车前期走访调研中听到的一个说法。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句话其实出自生命科学领域大名鼎鼎的Craig Venter之口。

Craig Venter是第一位破译了人类DNA的科学家,同时也有收集各种跑车的爱好。在他的私人车库里,长期停放着数十辆跑车,其中就包括一辆红色的Model S。

他曾说,“It changes everything about transportation. It's a computer on wheels."

Venter这里提及的那辆车,正是他颇为喜欢的座驾Model S,作为Model S早期车主,Venter切身体会过这款汽车早期在出现故障后,通过软件更新一夜之间恢复如初的神奇经历。

这是2013年特斯拉为汽车行业带来的改变,从那一刻起,特斯拉成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公敌。

不过,特斯拉的故事开篇要更早,至少要再往回倒退十年。

彼时,31岁的马斯克已经通过PayPal项目创收了2.5亿美元(税后1.8亿美元),妥妥地实现了财富自由,也是在这时,两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找到马斯克,问他能不能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创业项目投一笔钱

马斯克是一位天生的创业者,当时赚到了亿万身家的他并没有让自己过上悠闲的生活,充裕的资金倒是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将PayPal出售给eBay后,马斯克马不停蹄地开始思考新的创业项目,这次新的创业项目更疯狂——他想要造火箭、造飞船,甚至移民火星。

不过,这些是马斯克的长期目标,短期内,马斯克还想搞搞清洁能源,或者再颠覆一个什么产业,比如汽车产业。

2004年,当这两位中年男人拿着自己的电动汽车创业项目找到马斯克时,马斯克已经看过另一个电动汽车项目——AC Propulsion,对电动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时机不凑巧,马斯克并没能参与到AC Propulsion的电动汽车项目中。

于是,当看到这个对于电动汽车制造思路同样完备的组合时,马斯克心动了。

在之后的两周里,经过反复几轮沟通后,马斯克决定为这个团队投资650万美元。通过这笔投资,马斯克成了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并接下了董事长的职位。

实际上,在迎来马斯克这位新董事长之前,这个团队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特斯拉。

只不过,当时的特斯拉还是一个只有满腔热血,连一辆原型车都拿不出来的造车团队,在当时电动汽车圈子里也没什么名气。

由于马斯克是一位个人IP很强、也很喜欢对外树立个人IP的人,迎来马斯克后,很少有人再提及,最初特斯拉其实是由Martin Eberhard、Marc Tarpenning两位硅谷连续创业者拉起的项目。

而当时他们在找到两家机构投资者,还缺一位领投方来填补700万美元的融资额,以为他们提供资金来研发原型车时,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位当时在硅谷科技圈已经颇具知名度的亿万富翁。

后来的变故对于这两位创始人,难说是好是坏,只是当事后提及此事,Eberhard表示:“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这么选。

在完成这轮融资后,特斯拉第一辆原型车依旧按照两位创始人最初的想法继续推进:参照AC Propulsion高端原型车Tzero的动力系统、套用莲花Elise跑车底盘,然后再由锂离子电池为整车提供动能。

马斯克的加入,为特斯拉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在当时大家都还觉得电动汽车不是性感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时,马斯克先后多次为特斯拉注资,同时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也为特斯拉拉来了不少外部融资。

更重要的是,马斯克为特斯拉带来了大批优秀工程师,以及他独有的个人光环和营销能力,而提及特斯拉为汽车行业带来最重要的奇思妙想,应该是将18650电池组用到了汽车上,并最终让它成功驱动电动汽车跑出了320公里的续航里程。

实际上,用18650电池组驱动电动汽车的点子来自另一位天才工程师JB Straubel

作为动力系统领域的专家,Straubel也是马斯克最先拉到特斯拉团队的自己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特斯拉团队如何调整,也无论内部发生怎样的争斗,Straubel一直稳坐特斯拉CTO的位置上,直到2019年出走创业。

2008年2月,特斯拉首量纯电动汽车RoadSter完成交付,马斯克毫无悬念地成了RoadSter第一位车主。

虽然特斯拉第一辆汽车交付时间比马斯克预想的还是晚了几年,但面对当时跑得更慢的竞争对手,一切都还来得及。

纯电也能做高端?

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到了冬天或遇到极端天气掉电更快,再加上早期基础设施不完善、充电难,国内甚至出现过假日高峰期排队四小时在高速服务区为电动车充电的新闻,这让想要将纯电动动汽车做成高端汽车售卖给国人的车企备受质疑。

然而,在美国,尤其在硅谷,有一群像马斯克一样靠互联网创业发家致富的极客、科学家和投资人,如果要给这批人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义的话,那应该是科技富豪。这些不缺钱的科技富豪更在乎的是新技术带来的新奇体验。

作为他们之中最疯狂的一员,马斯克自然知道如何引起他们的注意。

由于没有历史包袱,特斯拉第一代纯电动汽车Roadster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推翻重来。锂电池安全性不过关,他们就重新设计了电池系统;变速系统安全性不过关,他们又重新设计了变速系统……

最终,Roadster被设计成了一辆由6831块18650电池供电、百公里加速只需4秒的两座敞篷跑车。

2006年7月,马斯克在硅谷一场邀请制的线下聚会中向大众展示了红黑两辆Roadster原型车,并邀请了众多科技富豪前来试驾。

据后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仅是在试驾现场,特斯拉就拿下了30位Roadster的意向客户,彼时,Roadster的定价为9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算,约72万元)。

这30人具体都有谁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后来Roadster量产时搞出了一个“创始人系列”,分别给了谷歌的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ebay的杰夫·斯科尔在内的七位特斯拉的早期投资人,而特斯拉的早期用户,也大都是科技富豪。

这也是特斯拉后来进入国内后,一度被视为都市精英一族御用车型的原因之一。

之后两年里,特斯拉Roadster在继续研发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尤其在马斯克对于汽车舒适性和智能程度提出的各种吹毛求疵的想法逼迫下,Roadster发售时间一再跳票,Roadster的成本也一度超预算。

当Roadster在2009年终于推向市场时,马斯克不得不将这款汽车的售价提高1.7万美元,定到10.9万美元,这款纯电动汽车也终于成了售价高达百万元的超跑。

实际上,这不是特斯拉那些年遇到的唯一一个坎儿。

2013年的某一天,埃隆·马斯克与拉里·佩奇私下密会,磋商谷歌收购特斯拉相关事宜。

当时特斯拉跳票多年的Model S刚刚面世不久,手里握着数万预约订单,按常理来说,这时的马斯克离颠覆汽车行业这个梦寐多年的目标只差一步之遥。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由于产能不足,特斯拉最初月产能只有几十辆,再加上组装工艺不佳,这些被用户开回家的Model S频频出现问题,网络上一时充斥着各种关于特斯拉的负面消息。

也是在这时,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做空特斯拉的机构。

特斯拉预约订单的实际转化率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对于本就争议颇多的纯电动汽车,多数人开始犹豫,退而继续观望。

面对接踵而至的内忧外患,马斯克一边发动全员转销售,一边做着最坏的打算。

后来发生的事儿应该用“Thanks God”来形容,就在马斯克还在与佩奇商议收购细节时,“全员销售”战略意外让特斯拉起死回生,特斯拉因此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报(2013年Q1财报特斯拉首次实现盈利)。

这次危机过后,特斯拉还是那个特斯拉,马斯克也终于在汽车行业站稳了颠覆者的人设。

太慢了!

2014年4月22日,马斯克到访中国。

这次到访中国,马斯克是为了亲自将第一批Model S车钥匙交到第一批中国用户手中,特斯拉汽车第一批中国用户一共有八人,这八人分别是:

云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汪东风、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时代集团执行副总裁潘燕明、合一资本董事长许亮、著名央视电视制作人张涵、汽车之家总裁李想、三一投资总经理董晓栗,以及力帆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尹喜地

毫无疑问,这八人是当时中国精英一代,也是特斯拉风靡中国的开始。不过,紧接着另一件大事儿,则直接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造车新时代。

2014年6月12日,马斯克在特斯拉官网上发布文章《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我们所有的专利属于你),官宣将特斯拉电动汽车专利对外开源,包括后续Model S、Model X、Model 3车型的通信、娱乐、自动驾驶代码,都进行了开源。

图片

对于开源,马斯克的说法是: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不是小批量生产电动汽车的其他车厂,而是仍在大量涌入市场的燃油车,毕竟,头部车企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在公司内部不足1%。

这从2014年全球汽车出货量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2014年全球汽车出货量约为235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出货量仅为30万辆。

由于这份开源声明还有一份附加条件——凡是使用特斯拉这些开源专利的团队,无需再签订专利交叉授权协议,特斯拉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团队的技术专利。行业中也有不少秉持阴谋论观点的人认为,马斯克开源专利是一种更强硬的专利保护手段。

既然无法避免别人惦记自己手里的专利,那么,大家也都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一起共享吧。

后来的公开数据并没有统计过,究竟哪些公司在研发电动汽车时有参考特斯拉公开的专利,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中国互联网造车天团成为这一事件最大受益者。

大家熟知的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分别成立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2015年4月,其中理想汽车掌门人就是特斯拉第一批中国用户八人中的汽车之家总裁李想。

中国造车天团的参战只是当时全球电动汽车造车狂潮的前奏,电动汽车由此进入了加速涌现期。从之后几年市场出货量来看,2015年-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出货量分别为:54.9万辆,93.9万辆,144.4万辆。

到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出货量已经超过700万辆,在新车销量中占比首次超过10%

忙活了七八年,电动汽车市占率终于不再是个位数,这其中,最大的赢家自然还是特斯拉。

这一年,特凭借131万辆的电动汽车出货量,特斯拉依然雄踞榜首,面对特斯拉的一路高光,马斯克也依旧淡然。

2022年的一个晚上,一位路人在美国街头偶遇马斯克,彼时的马斯克已经是坐拥千亿身价的世界首富,当马斯克正要跨进自己的黑色特斯拉跑车时,这位路人没有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赶忙上前与马斯克攀谈。

接下来二人的对话很有意思,从后来被上传到网上的视频来看,这位路人一共问了马斯克三个问题。

路人:你能说一下当世界首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吗?

马斯克:其实没什么感觉,我对钱没什么兴趣。

路人:最近特斯拉的销量怎么样?

马斯克:hhh,还可以吧,我认为特斯拉只是我的一个小产业。

路人: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马斯克:我希望帮助人类移民火星。

硅谷门徒马斯克

马斯克绝对称得上是工作狂,而且对待工作要求极为苛刻,他经常为自己的员工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使得特斯拉汽车跳票在过去几年里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而从硅谷发展史来看,在乔布斯之后,大多数人认为马斯克是如今的硅谷传人,马斯克也与上一代硅谷传人乔布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在工作中,两人同样有着极为偏执的一面,偏执、冷酷,经常训斥自己的员工。乔布斯训斥自己的员工是出了名的难听,在这方面,马斯克也毫不逊色。

为马斯克工作了12年的助理布朗仅仅是因为提出希望涨薪,就被马斯克直接辞退了,马斯克也经常因为邮件中的错别字或英文缩写训斥员工,至于那些敢对马斯克提出的需求直接说不的员工,更是会直接被劝退。

在工作之外,两人又都有着与世无争的一面,乔布斯喜欢研究禅学,马斯克在办公室之外更是表现出了极强的亲和力。

2014年4月,在央视一档《对话》栏目中,节目组请来了这一年爱迪生奖两位获得者——联想杨元庆、特斯拉马斯克,节目中两位嘉宾与央视主持人陈伟鸿各执一席展开对谈,当陈伟鸿让两位各自领域大佬「以用户身份为对方领域的设计提一个要求」时,有了如下的对话:

陈伟鸿:杨总,您给汽车设计者会提什么样的要求?

杨元庆:我对怎么改进车的确有很多想法,但是只提一个要求的话,就是Elon先生多和联想合作,想办法把我的思想用到他的设计中去。

陈伟鸿: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Elon。

马斯克:emn……,sure,It's a means,Yeah,emn……,Yeah.

陈伟鸿:如果你是联想的用户,这类电子产品的用户,你的要求会是……?

马斯克:我在想有没有什么有用的建议,我觉得ThinkPad产品线已经很好了,我想到另一个可能比较酷的想法是你能不能做一台专门打游戏的笔记本电脑,因为我觉得现在好像没有专门为打游戏设计的比较好的笔记本电脑,但是我自己很喜欢打游戏。

杨元庆:回去以后我送他一台。

双方是否有采纳对方的意见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马斯克的不争。

此外,巧合的是,联想游戏笔记本——拯救者系列在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正式问世。

而回看马斯克和乔布斯最大的相似之处,也是人们对于两位科技大佬最大的误解是,他们都不是技术创新者,而是伟大的融合者。

乔布斯从施乐实验室学到了图形界面(GUI),由此有了“麦金托什计划”和Mac电脑;马斯克从AC Propulsion的Tzero、莲花Elise学习了电动汽车“造车术”,并从松下那里搞到了18650电池,才有了特斯拉电动汽车。

融合者,也更能改变这个时代。

2023年,52岁的马斯克虽然已经青春不再,他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壮年迟暮,但仍然每天坚持工作16个小时,要打理自己的商业航天公司SpaceX,还要处理收购来的Twitter的一团糟心事儿。

就在昨天,SpaceX的星舰首飞“炸机”,接下来,马斯克又要忙好一阵儿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