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品牌日,中国电动车如何站上全球C位?

关注
向上之路,势不可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无忌( ID:caijwj),作者山核桃,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1月,在全球最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年度展会——国际电子消费展(CES)上,“电动车之王”雅迪的惊艳亮相,刷新了世界对中国两轮车的认知。曾几何时,世界舞台上,“有品无牌”的尴尬笼罩着很多中国企业。但眼下,强大的中国“品牌军团”正深入全球竞争格局,站上C位。

过去一年里,我们见证了许多属于国货的“名场面”。“含中量”十足的世界杯、上海车展上国货品牌的集体崛起......

站在第七个“中国品牌日”,再看“雅迪们”的品牌之路,曾仰望他人的中国品牌已然有了更多的自信与底气。

从“制”到“质”

时间拨回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品牌日”,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在署名文章中指出:

“品牌是价值和信誉的载体,这个过程犹如一次‘惊险的跳跃’。

这句话也是雅迪品牌叙事的关键注脚。

曾几何时,“低价劣质”曾是两轮电动车最初的标签,行业一度陷入“价格战”。

作为行业破局者,自2015年开启高端化战略以来,雅迪以差异化的战略,通过品类创新与产品迭代,让两轮车成为了令用户信任的出行工具,并连续6年保持着“全球电动两轮销量第一”的好成绩。

这背后,离不开雅迪持续的产品迭代创新。覆盖面广泛的产品线与强调个性化功能的产品品类,让雅迪的产品矩阵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与骑行体验。

如最新上市的雅迪冠能旗舰,延续冠能系列的“销冠体质”,因兼具极致性能与复古美学,成为了时下的“断货式热销产品”,线上线下引发热议的同时,也让日常出行成为了一门新艺术。从“制”到“质”的跨越,雅迪实现了“惊险一跃”,也推动两轮车行业完成了“制造者”到“质造者”身份的转变。

从“质”到“智”

“未来十年,缺乏品牌的企业将被淘汰”。

多年以前,有营销学者发出如此预言,鼓励中国企业跳出产品、营销等单一维度,重新理解品牌的价值。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做品牌”需要筑牢根基,只有打破技术依赖,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话语权,才能在充满不确定的形势中找到竞争锚点。

为了牢牢把握产业链的核心话语权,雅迪以多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围绕核心技术、人才创新等领域不断裂变,进一步实现了从“质”到“智”的进化。

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投入,让雅迪掌握了核心部件的自产能力,始终立于技术风口。

以电动车的“心脏”电池为例,雅迪目前已实现了石墨烯、钠离子、碳纤维锂电池“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能源产业突出布局,其中石墨烯、钠离子电池均引领行业进入新技术时代,彰显出技术的突出性。

在研发基础设施上,雅迪远超行业的研发投入,平台化与系统化的研发机制已撬动起“研发-生产-市场”的增长飞轮。

财报显示,雅迪拥有2个CNAS国家级实验室、6家技术研发中心和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超1000位研发人员组成了坚实的研发底座。

对技术的不懈追求,也让雅迪收获了央媒的认可。人民网就曾评价雅迪:

“以科技赋能产品升级,引领更高端制造,实现中国电动车企业在科技上自立自强。”

从“智”到“品”

在中国品牌的内心深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使命始终萦绕心间。

当前,全球竞争早已步入“品牌时代”,品牌唯有通过持续的本土化品牌营销与价值创新,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走出去”尤为不易,但已有先行者提供了方法论。

从2007年算起,十六年的出海征程让雅迪成为了一张代表中国智造的耀眼名片。截至目前,雅迪全球用户超7000万,产品收获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的喜爱与认可。

探究雅迪的出海方法论,一方面是“接地气”的品牌营销,与海外用户建立深度连接;另一方面,是深入本地,以产业链优势实现本土化经营。

在卡塔尔的绿茵场上,身为官方亚太赞助商的雅迪站上了世界舞台;在西班牙马德里,雅迪的首个跨国发布会备受瞩目;在全球最大的消费技术产业盛会上,雅迪的最新产品与核心技术引发了北美市场热议......

蒸腾的全球之路背后,中国品牌的向上,已势不可挡。

回望“电动车之王”的品牌崛起故事,展现了中国企业的智慧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品牌创建的决心。随着雅迪全球化与绿色科技战略的稳步推进,“让亿万人享受美好出行”的使命将落地现实。

对中国品牌而言,这将是一个更充满想象的历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