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巴里
2023年10月25-26日,第17届DEMO CHINA活动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33 Meta Club举行。众多优秀的早期科技公司、创业团队,创新成果在这个国内最大的Demo Day上亮相。
石景山区人民政府为本届大会指导单位,创业邦为主办单位,当红齐天集团为协办单位,惠普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石景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石景山区商务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石景山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石景山区国际商会为特别支持单位。
本届大会以“AI Takeover ”为主题,覆盖AIGC、新型商业、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新能源与绿色经济、智能互联等六大赛道。获得展示机会的团队通过了创业邦早期科技企业加速营-星际营3个月的加速,在DEMO CHINA上与一线投资机构互动。自2006年以来,由创业邦主办的DEMO CHINA每年聚集200+优质的早期科技公司,1000+投资人与创业者现场对接,帮助企业融资200亿+。
会上,7位国内智能制造领域资深投资人在《智能制造2023,长坡厚雪》DEMO 会客厅中的精彩观点如下:
1.新加坡电信Innov8董事总经理苏放:AI在工业场景的落地,我们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AI能不能深入实际应用场景,快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达到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另外是否可以快速复制,形成标准化的产品。
2.同创伟业合伙人陈凯:现在各家公司都在泛AI化,单纯贴AI标签,反而没有那么强的稀缺性。我们更关注的是AI能否实实在在地带来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
3.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管理合伙人、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副主席马建平:智能制造有三个要素:“智”是AI,“能”是算力,“制造”就是现在做的事情。智能制造一定要把AI和芯片的底座加上,才能叫做智能制造。
4.住友商事亚洲资本副总裁麦定邦:无论经过多少迭代,AI始终是一个工具,最终怎么应用在先进制造里,其实就是要解决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这两个问题。
5.三行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孙达飞:作为一家公司,战略和能力的匹配至关重要,一定要在关键的时间点做到落实,小行业只有前一前二的机会,大行业还有前十的机会,一定要把自己的行业地位做到这个范畴内。
6.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智能制造最大的革新是未来整个产线自动化或者机器人完整解决方案的应用,虽然相对长远,但三五年之后“机器+智能”整个组合在未来智能制造当中,尤其在复杂需要用大量人力的环节中进行规模化替换,一旦实现,价值就会非常大。
7.OPPO巡星投资总经理乔雨婷:AI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的一大挑战就是数据,数据不仅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比较割裂,很难通过现有的数据进行训练。
以下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乔雨婷:先请各位介绍一下自己。
陈凯:同创伟业是一家历史比较悠久的创投机构,到现在已经第23年成立,我们主要专注于科技和医疗投资,目前已经投资接近700家企业,其中117家已经完成上市,希望以后可以跟大家在产业和投资上多交流互动合作,谢谢。
苏放:我们是新加坡电信下面的CVC,是纯美元基金,在新加坡、北京、以色列、特拉维夫共有四个团队,我们对于智能制造的定位比较大,其实从电信网络运营来讲,是智能制造的网络赋能者,从5G、公有云到边缘云,还有算力平台,我们希望可以赋能新一代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包括软件、硬件,智能制造的客户,更加高效自动化的完成生产、物流等各方的供应链,我们在中国大概花30%的时间看智能制造相关领域。
孙达飞:三行资本是2015年创业,到现在为止8年时间,专注于投泛半导体和储能。泛半导体基于光伏、显示屏、半导体制造三个方向的核心器件的产业链,去年拓展到储能,因为跟光伏相关,40亿的管理规模累计投资35个深挖产业链的项目,60%投到材料,25%投到核心零部件,15%投到设备,含一级市场的估值已经达到2000亿人民币,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投进去的,极少的项目会在Pre-IPO轮投进去,有80%的项目是领投或者有董事席位。
王光熙:大家好,我是联想创投的王光熙,我们是联想集团的CVC(企业创投),我们2011年左右最早开始做天使投资,2016年正式成立,到今天累计投资了200多家企业,整体方向投资IT产业的未来,同时与联想集团进行生态协同,属于比较标准的早期科技、CVC定位。
主要围绕四个核心方向进行投资,第一是与大计算相关的软硬件,包括半导体设计和上下游;第二是与今天主题相关的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制造相关的垂直行业(新能源等)。
第三是AI相关布局,以及AI跟物理终端延伸的板块,比如机器人、AR、VR方向。第四是原始创新,包括医疗、合成生物等。
麦定邦:大家好,我是住友商事亚洲资本的麦定邦,住友是日本一家四大商社之一,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贸易类、制造业等方面,作为一家日企,希望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帮助中国的企业出海,同时把外面一些好的技术也带到中国使用,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我这边主要负责硬科技类的投资,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多向向大家学习和多作交流。
马建平:大家好,我是启航投资的马建平,启航投资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市场化直投平台,现在投了300多的项目,大概的历史管理规模80多个亿。
主投的方向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方向偏向于机器人、空天科技、还有现在的智能网联车,所以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这方面的投资理念,谢谢。
乔雨婷:我是来自OPPO巡星投资乔雨婷,我们的投资平台是OPPO对外进行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还有生态布局投资的平台,累计投了100多个项目,有100多个亿,主要向上游半导体、传感器、智能硬件、新材料以及软件、AI算法,甚至包括XR等应用。
创业公司先选择大市场,还是先切入小市场再拓展?
乔雨婷:刚刚讲到创业公司选择市场的问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滤波器我们上游用的很多,但是现在滤波器国内所有的创业公司面临巨大的危险,甚至竞争非常激烈,包括上市公司全部都在布局,因为趋势一定是模组化的,又不赚钱,所以究竟创业公司要选择大市场,但是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还是切入一个小市场再逐步拓展,这是蛮有意思的问题,也请两位分享一下。
王光熙:这两种路径有不同的风险,因行业而异。比如有些做巡检类的企业,它是用全新的探测手段,那么它的竞争来自于很多相对传统的视觉等检测手段,它面临的风险是如果没有办法在技术产品上产生代际的差距,创造新的应用模式和场景,可能技术、产品做得再好,但最终依然是小众的市场,做生意是可以的,但对投资人来讲可能缺乏想象力。
大市场也要分行业,有些行业卷得很厉害,卷得东西会是阶段性,最后还是像海外一样收敛,形成两三家巨头的格局。最后怎么能变成存活下来的头部两三家,这时候技术就变得很重要,如果有核心创新,至少可以避免在一开始就进行非常同质化的竞争,这是这一类赛道里面。
如果有基础性的技术创新,一旦可以走通,至少可以给你2-3年的窗口。但作为可以给大厂持续供货的核心供应商,它也需要供销服全方位的能力。
孙达飞:乔总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我们跟企业家讨论的时候,经常会问一级、二级、三级火箭分别是什么,总结下来就是两个最主要的拓展方式:
第一,跨行业、跨领域;
第二,拓产品。
做制造业这两个是必由之路,以我们已经投成的两家上市公司来看,我们都是在很早期投进去,精智达从京东方的TP点胶设备开始做,三年设备就没有市场机会,变的很小,转型做OLED模组端AOI检测设备的时候,我们看到就是四年的市场,可以看到五六亿的收入体量、40%毛利、1个亿的净利润。
可以上市,但没有二级火箭助推的增长,上市会有不确定性。所以,当时投他的时候深入探讨,要么跨行业、要么做新品,原来从做TP点胶到AOI就是一个新品的变化,那么下一步往哪里走?
想了想他告诉我说,AOI设备可以往存储的厂去演进,可以先尝试,论证完之后发现的确可以,我们就把二级火箭定在那里。在次年就开始产品的预研,上市当年就实现存储板块1亿的收入,所以这个逻辑是通的。
第二,材料案例是德邦科技,它是材料起家做胶黏剂的公司,面对100多亿的市场,它可以在封装行业里成为02专项的两家牵头单位,这个市场问题是华为等给他的量非常慢,虽然技术突出但还没有量,我说你怎么办?他说要在光伏、电池等跨领域找到突破量的东西。
今年回头看,量最大的来自于宁德、隆基,但是毛利低,量相对小的来自于先进封装,但是毛利高,所以公司同时实现跨行业和新品的拓展,这就需要企业家充分想清楚,五年策略怎么发展。
做设备最难,四年是设备一般的采购周期,五年可能就没有了,材料虽然每年都会有,但毛利每年会加剧下降,做零部件也同样跟材料相关,这个时候要么跨行业、要么做新品,还要讲清楚跨行业以及做新品如何做成行业第一。
所以,现在创业和投资都是极端挑战的事情,找到这样的企业很难,投进去很难,这样的企业家更难。
乔雨婷:谢谢两位分享,也是给了创业公司一定战略方面的指导,请麦总分享一下。
麦定邦:制造业这里有几个很大的主题,是我最近可以观察到的,五家路演企业都偏向于一个大主题——国产替代,另外比较大的三个主题是自动化、精细化、人机融合化。
刚刚几家路演企业集中在国产替代的大方向上,逻辑跟另外三个不一样,因为是专门针对国内市场,往往在这个主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最高端的通常比较难代替,开始只能替代前几代的国外产品,这种情况下国内的竞争又很激烈。
所以像刚刚另外一位专家讲的,市场规模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最高端的High Margin又替代不了的情况底下,底层的生存环境通常有一定挑战,所以在战略上考虑怎么在不是特别大的市场里面,先在红海市场生存下来,再往上面做国产替代,这个战略对于刚刚那几家公司来讲是比较重要的思考方向,也是我看这类企业比较大的共同特点。我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分享一个思考点而已。
马建平:刚才看了四家路演企业,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从机床到金刚石基的滤波器,还有光纤光栅的芯片都是很好的创新。
现在提到一个现象,中国低增长、美国高通胀,为什么美国高通胀?因为原来高性价比的产品不断输入美国,所以美国人很高兴,他们的通胀水平降下来了,我们实现了高增长,可是现在的产品出不去出口停了,原因是我们想提升附加价值,要制造高精尖的产品,这就动了人家的奶酪,他一制裁廉价产品出不去美国通胀率必然提升,我们增速必然下降。
但是我们依然坚持往高端走,那么就要跟所有原来不敢碰的说Hello,这里面就不是性价比,可能是性能要好、价格还要好的领域。这些领域都做到像华为一样全面的创新是很难的,但如果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龙头,那也挺厉害,如果细分领域成不了龙头,在某个点上如果足够有卡脖子的替代技术出来,我认为也非常好。
现在的创新确实进入深水区,智能制造从基础层到技术层再到应用层,每个层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所以我认为这个挑战应该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从点线面的创新,才能解决目前高端装备制造,我们冲不到前面的问题。
反过来讲,所有智能制造底座还是跟智能有关,我们在数字化、网联化的方向已经做的比较好,但智能化方向我们做的一直不行,智能化到底在哪个环境给制造赋能?是边缘侧还是在某个端侧?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我也特别同意几位投资人的观点,重复在某个局部点上的创新,其实是内卷,例如射频,因为我们也投了几家射频,其实卷的很厉害,射频前端基本都集成,模块化,很难有在信号链上的某个节点现在还能跑出来的公司。
当然金刚石确实是很不错的方向,三代半或者四代半导体都是属于不错的材料上的创新,但我觉得这个路真的很长,今天的主题叫长坡厚雪,这个厚不敢说,但一定是长坡,需要极其的耐心,奉劝各位我们真的需要极大的耐心,进行点线面的创新,当然可能投资机构现在也在想,我有足够的耐心,我把钱投进去了,但是国家或者政策端能否开这个端口,让我有足够的信心持续耐心下去。
主办方问我,马总你去哪一个赛道看?我说就去看一下智能制造,大家都知道科创板630之后收紧了,谁有机会短期内可以把收入利润做起来,智能制造可能会快一点,所以今天看了很多项目,特别关注谁解决了核心的技术问题,有硬核创新同时收入还可以并且还有利润,没准是个大体量的投资机会,我们今天参会看智能制造的投资人最多,分了两组,估计这是核心原因。
无论如何希望在座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咱们真的是需要耐心、冷静,需要真创业、创实业。
乔雨婷:其实智能制造对于创业公司来讲,真的是很难做的市场,中国制造业对于供应商的毛利要求,价格压的很低并且定制化,其实对于创业公司来讲都极具挑战,技术上的突破怎么可以真正通过新的技术来增强能力,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投资人看好智能制造赛道的哪些趋势?
乔雨婷:今年DEMO CHINA的主题是AI TakeOver,所以想请各位谈谈,AI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趋势。
陈凯:AI现在非常热,曾经AlphaGo出来后热了一次,现在ChatGPT又把它带到第二波的热度和高潮上。在大方向上,产业内都有非常强的共识,今天路演的项目也在借助一些AI技术,大家对传统的技术做升级改造,从这个角度讲是一大方向,但我们要在里面做什么,因为现在大家都要泛AI化,时间长了单纯贴AI标签,反而没有那么强的稀缺性。
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AI是否实实在在地可以带来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这是我们要考虑的,而不是单纯贴上标签。刚才提到创新是进入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阶段,后面怎么做,其实需要我们自己摸索新的打法,包括AI引领创新,既要做突破性创新,同时在商业化上也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变成长期不能落地的方向。
从这点来讲,这是产业界要思考的,包括投资也在做这件事,怎样帮助企业协调好这个阶段和创新点,包括在资金上,比如我们做了从天使轮、种子轮到中后期不同阶段的投资覆盖,包括后面帮助被投企业在产业赋能和产业整合上做了很多尝试,也是在加速未来创新的过程。
苏放:谈到AI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其实我们的标准很简单,就是AI能不能深入实际应用场景,可以快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达到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另外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快速复制,形成相对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我们看的比较细,大概把全国工业企业分成多少种类,专门找生产线比较多的,比如全国有好几千条SMT的生产线,能不能在电子制造、代工厂里面找到AI的落地场景,让SMT的排班快速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其实就是想了很多,按照应用场景找相关的投资标的。
因为智能制造非常大,不能大海捞针,而且我们的机构在中国人也少,所以不可能一个个看,所以Homework要做好,按照这个图去做。
王光熙:简单来讲,AI确实在很多行业可能是颠覆性的,甚至会重写很多过去的做事方式,但智能制造可能不太一样,因为毕竟最后要落在物理的实质上,但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方向:
第一,我们过去做了很多制造业数字化的工作,所以围绕数字化、数字孪生,在这上面做了包括生成设计、仿真等一系列的事情。智能化、自动化提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我们可以看到明显价值的方向。跟基础材料相关的可能相对离的远。
第二,整个智能制造领域最大的革新是未来整个产线自动化或者机器人完整解决方案的应用,这个确实大家也都很关注,虽然距离现在相对远一点,但既然很多大厂、技术大咖开始纷纷下海往这个方向做,虽然是比较长的周期,但三五年之后整个“机器+智能”组合可以在智能制造当中,尤其在复杂需要用大量人力的环节进行规模化替代,一旦实现价值会非常大。
麦定邦:其实AI就是一个工具,无论要经过多少代的迭代,它始终是一个工具,最终说怎么应用在先进制造里面,其实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效率。
第二,生产质量。
投资人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带来的价值在这两方面有没有体现,可能对于各位创业者,也是需要在这两个问题上多思考,AI工具到底给企业带来什么,把问题回答好了,整个市场也是很乐意往这方面投的。
马建平:智能制造有三个要素:智是AI,能是算力,制造就是现在做的事情。智能制造一定要把AI和芯片的底座加上,这才叫做智能制造。
现在来看,算力的问题很大,现在4090显卡也没了,H800芯片也没有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模型没有这么大算力跑不出来,我们从代际来讲,别说跟GPT-4比,是否能跟GPT-3比,这里面需要做的东西还有很多。
第二,在制造方面,不仅是设备,零部件也很重要,包括刀头、光刻机里面EUV的激光都是很核心的东西。有些时候制约智能制造的不一定是全面创新,可能是某个点上的突破。还是希望大家在这方面要坚持,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创新都是如此。
乔雨婷:其实我觉得AI应用在智能制造领域,还有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数据,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比较割裂,很难通过现在的数据进行训练。
最后,想请各位说一句话,给创业公司鼓励一下,谢谢。
陈凯:创业创新改变未来。
苏放:坚持初衷,在创新的路上继续前行。
孙达飞:作为一家公司,战略和能力的匹配至关重要,一定要在关键的时间点做到落实,小行业只有前一前二的机会,大行业还有前十的机会,一定要把自己的行业地位做到这个范畴内。
王光熙:中国智能制造还是要坚持拥抱创新和拥抱智能化的新技术变量。
麦定邦:中国最大的竞争力就在制造上,感谢各位在这方面做的各种努力,这是你们对国内很大的贡献点,应该多多支持、多多加油。
马建平:大家一定要冷静思考,真实创业,要解决真实场景的问题,真正解决这些需求的问题,我认为智能制造一定会长坡厚雪火起来。
本次 DEMO CHINA 获得展示机会的团队均通过了创业邦早期科技企业加速营-星际营3个月的加速。星际营于2015年成立,为早期科技企业提供加速计划,通过与顶级资本、产业公司及行业专家的深度合作,帮助初创-A轮的创业者完善底层逻辑、助力融资加速。截至目前,星际营已成功举办24期,累计从20000+报名企业中甄选 1000+优秀创业者进入孵化体系。数据显示,通过星际营登台DEMO CHINA展示企业的融资比例达 4.3%。学员单次融资最高金额达9亿。
点击上方图片,报名星际营25期。2024年 DEMO CHINA舞台,期待你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