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买平替,我踩坑了

关注
上新
北京电子商务
是一款专注快时尚服装批发的限时拼货平台
最近融资:A轮|数千万人民币|2015-10-19
我要联系
一分钱,一分货。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定焦(ID:dingjiaoone),作者: 温故 布鲁斯 翰墨 星星 向园,编辑:星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图片

“买平替”,正在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看到某件非常喜欢的东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下单拿下,而是掏出手机拍图,然后打开拼多多、1688等平台找同厂同款,或者直接搜“XX平替”。原价好几百甚至上千的商品,价格瞬间降至不到百元。

这样的“跳楼价”让不少人心动。有媒体报道,某电商平台售卖的优衣库“平替版饺子包”,价格不到原价的五分之一,这一款商品就为某店铺创造了30万以上销量。不少商家也从中发现了机会,打出某某平替、同源工厂等噱头,吸引消费者。

不过,想买到一件称心如意的平替,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人没少踩坑。

「定焦」找到了五位爱买“平替”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踩坑故事”。

他们本想花小钱买到和大牌差不多的商品,也做了不少攻略,但收到货后发现,面料、款式甚至质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最终,不仅没能省钱,买东西的过程还十分糟心。

吃过亏后,大家买平替的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人选择买老款,或者提前囤货,而一些人则主动放弃买平替,攒钱买原版。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01宁愿去商场买促销款,也不会再买平替了

小闲 | 21岁 河南 人力资源从业者

踩了好多次坑之后,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能买原版绝不买平替。

我主要是买衣服。大学的时候购物欲很旺盛,但预算很少,加上那段时间代购和原厂比较火,同学间都会互相分享一些小众打版店或者原厂店之类的,就买了很多平替。

现在买平替,经常是落入了商家的营销陷阱。看到同学分享或者在抖音、小红书上看到博主分享的好看衣服,在购物网站搜图的时候会冒出来平替、原厂的相似商品。而且有的衣服国内很难买到原版,或者需要代购,就需要找平替。

这些博主有很多套路,会夸它是国产同厂之类的,底下的评论也有很多在刷好评,价格又不贵,我就会买一下试试。买完之后,基本上都会踩坑。

衣服类的坑最多,基本上所有打着原厂或者打版旗号的C店都可能有坑。它们都不是什么品牌,有号称ubras同产线、snidel同厂同布料、GAP原版打样,但我和朋友们买过后发现,没有一个是同厂的质量。

图片

先不说布料和五金,质感很少有做到差不多的,版型也区别很大。

我买过snidel的面包服,原版是暄软蓬松的哑光布料,穿上蓬蓬的很可爱。我从C店买到的平替,穿上基本上是一个冒羽绒的实心球,让我大失所望。

今年我还买过几次ubras的内衣平替,也基本都踩坑了。原版很轻,贴合度和舒适度都不错,不紧不闷夏天也不热。一个博主在推荐平替时,说得比唱的好听——同样的原材料,同一代工厂,穿起来没有任何区别。拿到手后,我发现面料又厚又硬,版型奇怪而局促,穿一会儿就感觉有点喘不上气。买完没穿几次,我就把它扔了。

有过这些经历之后,我宁愿去商场买促销款,也不会再买平替了。

刚开始踩坑时,我不好意思退货,也不想跟商家掰扯。踩坑多了之后,如果商品价格超过100元,我会要求退货退款,商家大多会爽快答应。价格便宜的小件,我一般懒得退,就给一个图文并茂的好评,但会写明真实情况。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一个平替都没买,只买大品牌或者老品牌的东西,不太敢尝试新牌子,宁愿精简护肤,节省穿衣。

不过,我很容易被修过的氛围图、卖家秀吸引,被一些布料细节展示、打版师1:1打版之类的话术蒙蔽。我只能告诉自己,要克制,降低期待。

我认为不踩坑最好的办法是,平替本身也是个品牌,有自己的工厂和技术,然后你也不会去尝试原版,这样的话平替本身的质量还会有些保障,没有对比也没有伤害。

02买了9件平替全部退货后,自学研究面料提高性价比

雨竹| 34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曾经我也是“大牌党”,但这两年,我对于服装品类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来自于,外部,这两年无LOGO化的服装潮流开始兴起,牌子变得不再那么具有象征意义;内部,“买对”比“买贵”更让我有满足感。

平替中,最常见的就是“同源同工厂”的货。现在很多主播和博主都会暗示自己家的衣服是给大牌代工的同工厂同货,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只是没有贴品牌的标,价格只有品牌的1/3甚至更低。主播们还会对标该品类里的知名品牌,内衣就说是“某内”“某慕”同款,冲锋衣就说是“始某鸟”同款,羽绒服则是“波某登”“优某库”同款。

一开始听到这样的介绍,我是非常心动的,在我看来,服装本身就是个容易贬值的东西,流行趋势每年都在变,同面料同工厂的平替,对于追求品质不追求品牌的我来说,反而“更值”。

我有一家常买的品牌服饰店,今年又涨价了,我便起了找平替的心思。经过不断的搜索,我在淘宝上找到十多家该品牌的工厂店、直销店,这些店铺的名字可能不带品牌,但是店铺里的产品图和产品链接的文字描述,都和品牌店一模一样,有的还会在产品图上用大字标明“质量不好免费退”,我潜意识里觉得这就是同一个品牌的衣服,便想着下单试试看。

经过仔细比较,最终我选定了一家工厂店。这家店只卖该品牌的衣服,品牌上新、他们家也会紧跟着上新,价格却便宜太多。原价299元的新品裤子,这家店只要100多元,原价599元的浣熊绒毛衣,店里只卖198元。我在这家工厂店一共下单了9件衣服,才花了900多元,结果踩了不少坑。

这些衣服是分批发货的,发货地点、时间都不一样,有的还是预售。到手的衣服里,多数是货不对板:一条牛仔裤和原版不同,完全不带弹力;一件自称是100%貂绒的新品毛衣,成分标的却是40%多的聚酯纤维、10%的氨纶,版型也和模特穿上身的完全不同;还有一件衣服款式和颜色都发错了,还没有水洗标和吊牌。

图片

第二天我将衣服全部退货,还有三件没有收到的衣服也直接选择了退款,但因为衣服超重,我还自掏腰包补了快递差价。

我判断,这些所谓的工厂店,有的就是抄袭假货店,有的可能售卖的是工厂初版货或瑕疵样品、尾货等。现在仔细想想,那家店的详情页只有品牌的产品图,没有任何产品尺码、面料的文字介绍,即使投诉,也没有办法举证它与图片不是一件衣服。

有了这次踩坑经历以后,我换了一种找平替的思路。

一种是买老款和原产地款。比如羊绒、鹅毛等原材料逐年涨价,品牌卖的成衣也会逐年涨价,这时候买品牌老款、原产地白牌商家的货以及原料供应商合作厂家的货,就能找到品质不错、价格实惠的“平替”,但要买到这样的货,就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产业上下游。

第二种是提前囤货。其实服装商家每年都会想要推火一个品类,前几年是羊绒驼绒,今年是牛绒、浣熊绒,去年有商家270克的浣熊绒毛衣才卖599元,今年200多克的浣熊绒毛衣800元起。如果能及时捕捉行业热点从而提前囤货,也是寻求高性价比的方式。

换句话说,我觉得确实有平替存在,但要买到真正有性价比的平替,需要花时间去钻研,用时间、认知和判断力来换品牌溢价。

03下单买平替之前,先搜“避雷”的帖子

晓阳| 24岁 四川 IT从业者

有段时间社交平台上经常有博主发:“XX品牌同源工厂,贴两张对比图,通过图片识图可以去电商平台找同款买。”我常会被同源工厂、大牌平替这样的宣传字眼打动。

我注意到这类型同源工厂的产品,价格一般能比原版降低一半以上,给人营造的感觉是花比较少的钱就能享受到跟大牌同样的体验,没禁住诱惑,我尝试买了一些这类东西。

买完发现,这里面的坑不少。比如我曾经买过一个号称跟“奶糖派”内衣同源工厂的内衣,原版卖一两百块钱,这个只要几十块,买回来看外形差别不大,但穿了几天发现这件内衣总摩到皮肤,没法穿。

我还买过类似这样同源工厂的加绒打底上衣,买回来发现衣服掉毛严重,还有一个裤子,买回来的实物跟原版一点都不一样。东西不行踩坑不说,因为价格不高,好几次我都没退货,觉得不值当折腾,最后相当于完全浪费了。

还有一些平价品牌推出了所谓“大牌平替”,也很让人心动。我买过一个口红,号称是某大牌平替,买回来试用后发现,也就是颜色有点接近,实际质感远不如大牌,闻起来也有一些劣质香精的味道。

买平替时可能替我省下了几百块钱,但是实际上东西不好用,花掉的那些钱也相当于白扔了,需要的东西还得重新买,算下来反而花得更多。

图片

某某大牌平替这个说法有一点宣传意味在,本身就有蹭大牌热度的意思。我感觉这些平价品牌把宣传成本提高了,研发成本就少了,还有他们专注于模仿大牌,却不精进自家产品。

同源工厂和大牌平替可以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以更低价格获得同样体验的感觉,作为宣传的角度来讲,算是比较成功。理论上说,一些大牌代工厂,直接卖同类型的东西,没有品牌溢价,没有推广宣传费用,也是可以按照比较低的价格来卖的。

但实际上,即便确实是大牌同源工厂,同一个工厂也会有很多生产线。我认为一个足够大的品牌,就算没有保密技术,也至少有单独的生产线,况且同一个生产线出来的东西,也会有不合格品。所以就算是同一个工厂出来的产品,品控和细节可能也不一样。

目前我的做法是,想买某个平替时,搜一些避雷的帖子,或者找有运费险的买回来试。但我尽量还是不上这些平替的当了,直接买物美价廉的东西,或者攒钱买正价的大牌。

物廉价美的东西其实很多,我感觉“和XX品牌有同样的功能”的产品就很好用,而“为了和XX品牌一模一样而产生”的产品,大部分不好用也没必要。比起“50块的A和100块的B简直一模一样”,我更喜欢“50块的A和100块的B都很好用”。

04买了很多年平替,要么扔了要么又买回正主

小霍| 90后 北京 自由职业者

我一直都有买平替的习惯,不过这些年种类发生了变化。

刚开始工作时,因为资金有限,会不限品类地买平替,特别是日常生活用品,比如衣服、包包。现在多为一些小玩意,像我今年买的平替是出于爱好,比如大型游乐园出的猫头鹰玩偶、帆布袋。

但通常结果是,自己买来的平替,要么不满意扔了,要么没过一段时间,还是对正主心心念念,又掏钱买了回来。

我买过最不值的平替是一双马丁靴。学生时代我就特别喜欢马丁靴,但1000多块,我不舍得买。某次逛街,我看到某品牌有一双300多块的平替,这家虽不是专业做鞋子的品牌,但也算比较知名,商场里的东西质量也比较有保证,所以买了回去。

结果穿了一段时间,鞋子褶皱处爆了皮,我没办法穿它出去见人,最后只能丢了。

一双1000块左右的大牌马丁靴,本来穿个七八年没有问题,折合下来一年也就一两百块钱,和平替的价格是一样的,但使用体验完全不同。所以我当时就意识到,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很有道理。

图片

一直以来,哪怕是平替,我也不会选择三无小作坊,在下单时会看很多博主的推荐,搜同款多方进行对比,所以我遇到的问题多为面料裁剪做工没那么好、版型不够正、粉质不够细等小毛病。

但我还是发现,即便没有大的质量问题,自己还是不满意,因为它不是我最想要的那个东西,而是因为我预算不足买的替代品。

前段时间,我很喜欢环球影城的一个猫头鹰毛绒玩具,差不多两百块,后来逛购物平台时,刷到了一个小猫头鹰挂件,才20块钱,我立刻下单。可拿到后,我还是对那个大的猫头鹰心心念念,它还会转头,莫名其妙地很戳我,于是在同一个月内,我又去环球影城把大的买了回来。

前两天,我又喜欢上了环球影城出的一个小挂件,价格89元,正想着要给它配个包包,结果某平台又推给我这一IP的“原单帆布包”,20多块,而店里要一百好几,我果断下单。结果买来后,这个包我只背了一次。

现在我的消费观念是,攒钱买正主,因为我对平替的不满意,一部分是因为质量,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自己的不甘心。但我也不是完全放弃平替,而是控制自己购买的频率,以及选好类型。

像羊绒衫这种不能买平替,即便同厂同源,都是100%羊毛,但价格低的平替,织数密度、用的毛和正版还是不一样。

还有非生活必需品,单纯取悦自己的东西,我也不买平替。既然都取悦自己了,干脆买个对的,比如香水,都说香水有平替味道,但我闻起来就是不一样,考验自己的鼻子和耐心没有意义。

05一分价钱一分货,别迷信护肤博主说的“大牌平替”

璐璐| 26岁 北京

翻了翻近一年的消费账单,发现自己花的最冤枉的钱,就是买所谓的”大牌平替”。

我原本是混油皮,25岁之前一直在南方生活,去年初,因为工作关系搬到北京生活,没想到皮肤成了混干皮。但没什么经验的我,还一直用之前控油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导致脸上各种起皮、各种痒。我才意识到,得在护肤这件事上下点功夫了。

做了一番功课后,我买了大牌的水乳霜,几乎花了一个月工资。用了一段时间,脸的确“救”回来了。这让我开始“迷信”大牌。

但到了秋冬,面霜成了消耗品,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打工族,我的花销月月都很紧张,面对三千多一瓶的面霜,不得不掂量掂量。

当时不少品牌都在营销“大牌平替”,宣传成分和大牌的一样。关键是价格是很香,还不到正主大牌的十分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我的社交平台给我推的都是各种“大牌平替”,从精华到面霜,应有尽有。我感觉再不缺钱的人,都有可能心动。因为很多成分护肤博主会告诉你:说它是“平替”都是侮辱,因为它跟正主成分一样,比正主还好用。听“专业”的人这么一说,感觉自己再买大牌就是“冤大头”。

图片

我开始着了“平替”的道。去年双11,我囤了一大堆“平替”,从水乳霜到隔离霜、粉底,单个的价格都不高,但加在一起也花了几千。

可以说,每次都是开开心心拆快递,一上脸就发现不对,有些是用了一次就开始嫌弃,因为肤感太差,有些用了一两个月没有效果,但花了钱了还得咬牙勉强用着。我就非常纳闷,社交平台上为什么“大牌平替”的风那么大?

今年初,我闺蜜入职了一家美妆公司,才跟我讲了里面的门道。结论是,大牌护肤品很少有平替,决定一款产品效果的不只是成分和浓度,科技、配方、工艺都能直接影响最终效果。说直白点,品牌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还是存在的。

当然,不一定所有人都觉得大牌平替不好用。闺蜜提醒我,因为我的皮肤屏障受损了,对护肤品的要求很高,所以很依赖某些大牌的产品,我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买更多护肤品,而是要精简护肤,修复自己的脸。

所以今年双11,我没有囤货,只是克制地买了两件大牌的护肤品。

我并不是鼓吹大牌、拉踩平价品牌,而是想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要太跟风平替,更不要太相信博主的话,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消费就好。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晓阳、雨竹、小霍、小闲、璐璐为化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