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2023:片方不敢冒险,观众也不愿再开盲盒

关注
倍至
北京企业服务
企业云平台
最近融资:Pre-A轮|2500万人民币|2015-09-22
我要联系
跨过500亿大关,但没回到最好的时候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瞳商业(ID:DEEP-FOCUS),作者:向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3年,是电影市场进入低谷期的第三年。

这一年,整体票房的复苏态势,比过去两年明显得多。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12月11日,2023年院线票房达到522.16亿元,比2022年的299.39亿元提升不少。

但尽管影市年票房重回500亿大关,市场寒意依然明显。

实际上,近十年全国电影年票房最佳纪录,依然停留在2019年创造的近600亿票房,2023年的成绩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回溯过去一年的全国影片票房榜单,《满江红》《流浪地球2》《孤注一掷》分列总榜前三,分别贡献了45.44亿、40.29亿、38.48亿票房,合计贡献票房超百亿,占全年票房的五分之一。

其中,《满江红》《流浪地球2》都于春节档上映,并一同杀入中国单片票房历史前十,分列第六和第十位。

彼时,不少电影人猜测,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2》,正是市场复苏所需的那一剂猛药,往后将有更多优质作品把观众拉回电影院。

但接下来,电影市场经历完春节档和暑期档,也几乎消耗完优质作品的库存,观影人潮也随之经历了“高开低走”。

影市经历遇冷的国庆档、常规淡季的11月,终于迎来贺岁档——一直以来冲票房的重要窗口期。

激烈的贺岁档之争中,各方的压力尽显,实际上这也是过去一年的常态。12月初,中小成本体量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开启预售,片方为了刺激消费,安排上千场“下雪场”营造浪费氛围。

这一营销手段,让其预售票房实现破亿,但片方向各大影院发布的通知中,强调了其中风险:

“喷雪罐喷出的雪花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树脂化合物,一旦接触火源很容易着火,属于易燃易爆品。”

压力之下,片方、影院都变得更迫切了。

对于2023这一关键之年,影视公司在重磅新片上押下赌注,以走出阴影,迎来业绩的改善,各大影院也一边配合片方排片,一边在刺激消费、增加收入上另辟蹊径。

但真正的春天,并没有那么容易到来,过去三年丢失的观影人群,能否尽快被找回来?

一、低分电影占比多,观众不愿开“盲盒”

电影市场这几年,先是因疫情影响上座率,后是因库存减少、供给不足,难以挽回丢失的观众。

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2023年电影市场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好片几乎绝迹,票价让人“高攀不起”。

杀入票房总榜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两部新片背后,是电影市场内容供给不足、作品质量下滑的残酷现实。

中国影史上,从来不缺乏现象级电影:

从开启“大片”时代的《英雄》到以小博大的商业片鼻祖《疯狂的石头》;从观众美誉度巅峰的《让子弹飞》到开启“主旋律商业大片”序幕的《智取威虎山》;从现实主义的《我不是药神》到硬核科幻的《流浪地球》。

而到了今年,高票房电影成色明显不足。

“顶流”中仅有《流浪地球2》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前作被称为里程碑,后作也依然展现让观众大开眼界的硬核视效和世界观。

《流浪地球2》开年上映后大获好评,有一定暖市效果,但此后市场整体内容供给的走向,完全呈现了“高开低走”。

《满江红》从上映之初就褒贬不一,豆瓣评分一跌再跌,止于7分,其中的反转设定更是让人直呼“大型古装剧本杀”。

《封神第一部》拿到超25亿的票房成绩单,与2018年《西虹市首富》相当,但除了“代表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准”“十年磨一剑”这些噱头和满屏幕的特效之外,电影从剧情到人物刻画仍有些乏善可陈。

各大档期的供给变化也可以佐证:优质作品存量明显不足。

春节档和暑期档之后,优质电影库存消耗殆尽,使得《孤注一掷》(8月正式上映)之后再无爆款,直到《涉过愤怒的海》在寒冷的11月影市突出重围,以优质口味将大盘带回亿级。

实际上,不仅是好片数量减少,整体影片供给也未完全恢复。

2023年,国内上映影片数量尚未回到疫情前水平,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19年-2023年,上映影片总数分别为611部、365部、677部、378部、563部。

与此同时,飙升的票价,让消费者“高攀不起”。过去19.9元一张的电影票几乎绝迹,动辄50元以上的票价让一场双人行的电影消费轻松破百。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票价达42.7元,比前两年略涨,考虑到通胀因素,似乎尚在情理之中。

但2023年票务平台补贴的退潮与影院新项目“服务费”的双重加持,让不少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票价至少上涨了一倍以上,大有电影院“三年不开张,开张想吃三年”的既视感。

多部电影的口碑不尽如人意,票价的持续飙升,为拉回更多观影群体降低了可能性。

二、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影院不遗余力“搞钱”

尚未完全恢复的观影习惯,将压力给到了中小影院。

电影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格外敏感,票价的每一次上涨都会对上座率构成影响,而中小影院议价能力有限,不得不接受片方的票房分账规则。

中小影院想要“搞钱”,只好另辟蹊径:

收取服务费,被发现就退还,不被发现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影院内的普通座椅,被全部换成共享按摩椅,如果观众一直不消费,按摩器甚至会在身后直戳戳地顶两个小时;

曾经的最佳观影区遵循先到先得的铁律,现在却变成了“价高者得”,同一场电影,不同座位的价格差距10-20元不等。

行业乱象频现,一部分是电影市场消费低迷带来的,另一部分则源自过去一年影院行业的加速洗牌。

包括2023年在内,国内影院数量在近十年一直呈现着增长趋势。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国内影院数量从2014年的4891家,增长至2023年的12566家;疫情前,国内影院数为11470家,2020年-2023年则一直保持在12500家左右。

疫情以来,不少头部影院在低谷期持续扩张,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但2023年电影市场观影人数和频次并未发生明显改善,影院行业能吃到的蛋糕没有太多变化。

头部影院的扩张,让行业带来更明显的马太效应,中小影院的生存状况更加堪忧。

此外,身处产业下游的影院,还需承受来自上游影视公司的压力。

2023年,影院排片被少数几部影片占据的趋势明显。五一档,《人生路不熟》《长空之王》两部大制作电影,票房占比超过30%,其他新片基本沦为“炮灰”。

其中,《长沙夜生活》在五一档综合排片占比仅为1.9%,对此导演张冀曾发长文向影院求排片,并表示“这是我职业生涯到目前为止从未遇到的”。

不久后,电影局原局长张宏森也在朋友圈写下两千字长文,表示目前电影供给侧结构失衡,导致腰部电影“生得艰难,死得难堪”。

影视公司在热门档期挤得头破血流,下游的影院无奈被裹挟入局,不得不增加特定影片的排片。当这些影片无法取得好成绩、上座率较低时,影院没有太多操作空间,无法修改排片,导致大量观众和收入流失。

三、影视公司延续保守策略:不求快,只求稳

过去一年,在不确定性较强的市场,影视公司大多延续保守策略,不再敢于冒险。

各大核心档期,充斥《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等续集电影,与此同时,《红海行动2》《智取威虎山前传》等也正在筹拍。

当下观众观影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影视公司对不同题材的探索有限。

续集电影因已经形成IP影响力,更容易获得不错的票房,而成为影视公司降风险、稳增长的选择。沿袭主旋律商业电影也是同理,这一题材在票房表现上曾创造不少奇迹。

影视公司求稳,便很难跟上观众成长的步伐,渐渐被抛在脑后。

低谷期的电影行业,造就了影视公司更为审慎的态度,但躺赢时代终究将落幕,想要成功越过周期,影视公司必须将作品的差异化和精细化,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让优质影片供应支撑市场的回暖。

2023年也出现了不少带给观众惊喜、甚至撑起大盘的差异化题材作品。如针对女性观众的《消失的她》,第一部“东北大渣子味”的喜剧动画《茶啊二中》、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电影《长安三万里》等,都在细分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新人导演成为各方争夺的稀缺资源,《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宇宙探索编辑部》《鹦鹉杀》都出自新人导演。

部分头部影视公司的业绩回暖,也有望在未来一年产出更多好片,带动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不少影视公司“裸泳”三年后,终于在2023年扛过“水逆”实现整体业绩翻盘。

2023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电影、万达电影、横店影视、幸福蓝海等头部电影公司,都完成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向增长。

其中万达电影高歌猛进,营收增长近半至113.49亿元,净利润增长三倍至11.15亿元,领跑A股影视公司净利润榜。

中国电影凭借《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6部冲入票房榜前十的电影,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79104.10%。

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封神·第一部》的火爆并没有让制作方北京文化一战封神,2023年前三季度净亏损扩大至1.35元,其账面资金仅有3000万。

华谊兄弟已连续亏损5年,累计亏损74.24亿元,截止到三季度末,公司负债率达到75.57%,总负债36.89亿元。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今年上海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指出,过去三年,电影市场丢失了近30亿观影人数,蒸发了1000亿票房,电影公司普遍缺钱。

更多影视公司,开始在短剧、游戏等新市场掘金。

今年年初,柠萌影业旗下的短剧厂牌“好有本领”出品短剧《二十九》成为行业爆款,播放量直冲10亿+;双十一档期,完美世界影视旗下短剧厂牌“她的世界”出品短剧《全职主夫培养计划》也冲上热搜。

短剧与影视行业本就有一定协同性,资源可以复用,与此同时,短剧市场正处于红利期,且具有制作成本低、投资金额少的特点。影视公司下场做短剧,可以拓展出更多盈利方式,同时避开一部分拓展新市场面临的风险。

无论是拓展多元化业务,还是谨慎地发展电影主业,都反映出影视公司距离走出低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也让急待百花齐放的电影市场,并未在2023年等来更多优质作品、更多观影人群。

电影市场的复苏仍需时间,近三年在政策的鼓励下、消费端和生产端的推动下,回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2023年也延续了向好态势。

或许未来一年,电影市场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END

近期好文,点击阅读:

1、《2024,武侠剧还有未来吗?》

2、《QQ音乐持续涨价,网易云音乐直接掀桌》

3、《芒果:万年老四准备抢山头?》

4、《电子竞技,是相信女性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