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Juny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Midjourney
2002年3月14日,刚被赶出Paypal的马斯克在洛杉矶郊区的一个废弃工厂成立了SpaceX。
2024年3月14日,在22岁生日之际,SpaceX成功发射星舰。
回顾这22年,其实马斯克院士的套路从来都没有变过:在一个落后,守旧,但有巨大潜力的赛道,用第一性原理打造极致低成本但足够用的产品;找到商业落地的场景,尽快盈利,然后用高额利润反哺技术研发;更先进的技术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更高的利润,更高的利润投入技术研发,让技术更先进。
只要商业和技术的双向飞轮转起来,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白痴指数
白痴指数,这是一个马斯克自创的概念,用来计算制成品的成本比其基本原材料的成本高多少。
如果一个产品的“白痴指数”很高,那么很可能就是设计过于复杂,或制造过程效率太低导致的,一定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设计和更有效率的制造流程,大幅降低成本。
马斯克很早就在内部普及了这一概念,并对员工说:如果你做的东西白痴指数很高,那你就是个白痴。
马斯克刚创业时计算过当时火箭的白痴指数,一枚火箭的成本比其原材料高50倍。
为了降低火箭的白痴指数,SpaceX付出了大量努力,在沃尔特·艾萨克森的《马斯克传》中,披露了大量此类细节。
一家供应商提供一种能让上级发动机的喷管旋转的驱动器,报价12万美元,马斯克说这东西没比车库门开关复杂多少,要求手下工程师以5000美元的成本做出来。
NASA在空间站使用的一个门闩造价1500美元,SpaceX的工程师改造了浴室隔间门上使用的插销,同样效果,成本只要30美元。
火箭载重舱的空气冷却系统造价300万美元,SpaceX的工程师用造价6000美元的家用空调系统,改造了泵之后,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马斯克问手下工程师,为什么吊车要花200万美元?工程师出示了空军规定的安全条例。之后马斯克成功说服空军修改了过时的条例,最终起重机只花了30万美元。
为了降低白痴指数外,SpaceX的尽可能的多的自己制造火箭零部件,目前的自制比例约为70%。
一枚全新的猎鹰9号火箭的成本大约能降到5000万美元左右,比市场同类型产品的造价低30-50%左右。
火箭发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火箭发射的目的是要把载荷打到轨道上。
SpaceX将单位重量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成本,远比竞争对手低。
按照SpaceX的2022年报价,猎鹰9号火箭的一次性使用不回收的发射标准价格是6700万美元,在当前的市场上,这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算是性价比已经很高的发射选择,但该系列的每公斤发射成本仍然大概在0.8-1万美元左右,最近几年崛起的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开发的新型运载火箭,其发射成本大概在1.5万美元/每公斤以上。
相比之下,猎鹰9号能够把成本压缩到0.3万美元/公斤以下,猎鹰重型火箭更是能做到不到0.2万美元/公斤。
目前市面上主流运载火箭发射服务价格汇总表,创业邦根据公开数据整理,数据来源维基百科、百度、SpaceX、aerospace等
单发成本基本已经秒杀同类型火箭,更不要说其目前独有的复用火箭。
SpaceX颠覆了整个行业的成本结构。
自强则万强
对于SpaceX在崛起过程中与政府的关系,目前的主流观点大概有两种:第一种是,美国政府高瞻远瞩,很早就推出了促进私营商业航天的法案,促成了SpaceX的崛起;第二种是,SpaceX其实就是NASA一手养大的“私生子”,NASA给钱、给技术、给订单,如此的扶持力度,换成任何一家其他公司也能崛起。
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准确。
美国政府的确在很早就用立法的形式,解除了对私营商业航天的限制;NASA也的确又给钱,又给技术,又给订单,但SpaceX自己的努力同样不容忽视。
立法层面,美国政府早在1984年就发布了《空间商业发射法案》,放开火箭发射业务给私营商业公司。时任总统里根甚至说,我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商业航天。
但也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
不是政府大手一挥,制定一个法案或产业政策,相关产业就一夜之间繁荣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005年,C3PO作为NASA的直属机构成立,其宗旨是扶持商业航天企业、刺激航天经济发展。这个时间点,SpaceX已经成立3年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政策节点是2015年出台的《美国商业航天竞争力法案》,这个时候的SpaceX已成立13年,与NASA的合作已经很成熟了。
SpaceX在成立早期并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优待。由波音和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联合成立的ULA,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垄断着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太空发射订单。早在2005年ULA筹备期间,SpaceX就起诉了ULA。
2004年,NASA未经竞标就把一份发射合同授予了SpaceX的一家竞争对手,因为NASA不希望这家公司破产。马斯克愤怒的起诉NASA并且胜诉。
在判例法的美国,这起诉讼对整个美国的私营商业航天的发展都很重要。SpaceX的胜诉让NASA和国防部不再使用过去的成本加成合同。
美国政府对SpaceX的最大帮助,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推动的加速私营商业航天的政策,不是以立法形式,而是以预算过高为由,终结了星座计划,并提名支持私营商业航天的官员在NASA任职。
不管是立法还是产业政策,都是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不可能不考虑现实。
SpaceX卓越的成本结构,多次在不可能的时间里成功完成发射任务,让政府和NASA看到了私营商业航天的潜力,加上合理运用法律手段,才促成了政府和NASA的立法和订单。
一个被讲过很多次的故事是,猎鹰1号的前三次发射都失败了,SpaceX面临现金流枯竭,马斯克曾回忆,如果第四次发射失败,SpaceX必死无疑。在第四次发射成功后,NASA才给了那笔救命的16亿美元订单。
套用某投资机构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强则万强。虽然在这个厌烦“卷”的年代有点刺耳。
美国政府的立法,NASA的扶持都很重要,但并不必然造就SpaceX的成功。
当年奥巴马政府取消星座计划,力推商业航天时,全行业一片反对,包括最先登上月球的功勋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如果不是SpaceX自己争气,多次证明了自己是合格的“备胎”,奥巴马政府如何顶着阿姆斯特朗的反对,强推私营商业航天计划?NASA又如何敢放心大胆的停掉航天飞机?让空间站里的美国宇航员都饿死吗?
站在商业和技术的十字路口
马斯克做SpaceX的初心就是要殖民火星,甚至每周都要召开一场“火星殖民者”会议,畅想火星殖民地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管理殖民地。
殖民火星太贵了,所以才有了星链的构想:发射并运营自己的通信卫星,为付费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根据马斯克最初的测算,全世界的互联网通信业务大概是1万亿美元的盘子,如果星链能有3%的市占率,就是300亿美元的收入,比NASA一年的预算还要多。这就是星链的起源。
星链对于SpaceX的成功,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星链带来的收入和发射机会,让SpaceX有了更多的研发资金,也有了更多的试错和迭代机会。详见《SpaceX: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2018年2月,SpaceX成功发射和部署了两颗星链测试卫星:Tintin A和Tinin B。
2019年5月,SpaceX发射了60颗正式的星链商用卫星。
2019年10月22日,马斯克发推称,本条推文通过太空中的星链卫星发送。
从这一刻起,SpaceX站在了商业和技术的十字路口,双向增长飞轮开始启动,再也无法阻挡。
不到5年后,星舰发射成功。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