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刘旭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地旅游市场一片火热,“每个城市都来了 1 亿人”“游客攻占多个旅游城市”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井喷式”爆发的旅游消费之下,不少城市都在摩拳擦掌,希望抓住出圈机会。
“五一”前夕,南昌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发出“爱英雄,就来英雄城——五一南昌见”的邀请。不久前,南昌党政代表团还先后前往成都、西安、洛阳等城市考察,文旅消费都是重要关注议题。
根据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南昌酒店预订增速位列省会城市第二,度假产品预订量增速位列省会城市第三。此前,南昌还跻身“2023年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曾经异常低调的“小透明”省会,如今已初显“网红城市”气质。
即便如此,南昌仍有挥之不去的流量焦虑。2023年,南昌旅游收入、接待游客不仅不及武汉、长沙等周边文旅强市,甚至被省内的上饶“双杀”。
实际上,南昌长期留有“不好玩”的大众印象,近年来虽在文旅领域动作频频,但要撕掉旧有标签、重塑城市形象,非一朝一夕之功。
流量
在当地媒体的总结中,2023年被视为南昌“网红城市”元年。
去年以来,“特种兵式旅游”刮起文旅旋风,南昌顺势收割了一波流量。2023年全年,南昌共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7.7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当流量狂飙,南昌有了更大的野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广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南昌将围绕打造“面向国际、辐射全国、突出中部、引领江西”的国际生态文化城市、享誉国内的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推动南昌从“网红”变“长红”。
客观来看,南昌文旅产业相比周边旅游强市,仍有不小差距。
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是城市旅游消费市场最直接的反映。2023年,长沙接待游客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93.05亿元;同期武汉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69.85亿元,均明显突出南昌。
即使在江西省内,南昌也不是全省文旅市场的绝对核心。虽然近年南昌旅游人次和收入超过了九江,但仍被上饶稳压一头。
纵观全国资深旅游城市,几乎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比如成都的美食、长沙的文娱、苏州的古镇、三亚的热带风光,莫不如此。但南昌的城市形象,显然辨识度不高。
实际上,“不好玩”一直是外界对南昌的刻板印象。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道:“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城市中,南昌算是不大好玩的一个。”他原本是想借此烘托青云谱,却无意中给南昌贴上了一个略显尴尬的标签。
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名的南昌,文旅底子其实不差——有滕王阁、海昏侯、 万寿宫、绳金塔这样的历史文化IP,也有胜利路步行街、八一大桥、南昌之星摩天轮等网红打卡点,还有江西小炒、南昌拌粉、瓦罐汤等特色美食……
万寿宫景区
尽管如此,多年来,南昌始终没能走出“产业不强、名气不响”的困境。《南昌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对标周边省会城市,南昌文旅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于“文旅产品市场辨识度不强,认可度不高,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尚未形成”。
南昌的逆袭之路,正是致力于撕掉“不好玩”标签,重塑南昌印象与城市品牌。根据此前规划,到2025年,南昌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要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倍增”“翻番”,旅游产业主要指标增幅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重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城市。面对文旅消费爆发的风口,南昌其实一直在默默努力。
比如本次“五一”节前,南昌就自信喊话,表示将“用最满的诚意、最佳的品质、最优的服务,让每一位来昌的朋友满载而归”。
积极发声之外,关键还是行动。
为了迎接“五一”旅游大军,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赶在小长假前完工,“网红”小吃街大士院也全新亮相。5月1日,八一大桥白猫黑猫拍照打卡平台也正式开放,让市民和游客能更方便地与城市地标同框,还能登台远眺一江两岸胜景。
南昌八一大桥
今年春节前,南昌还结合滕王阁、万寿宫、绳金塔,推出首个城市文旅IP“王万金”,期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南昌的民俗文化传播出去”。
按照规划,南昌还将加快推进滕王阁与周边景区、街区连片发展,打造“滕王阁—万寿宫—绳金塔”核心文旅商圈、城市时尚文旅休闲街区和文旅消费集聚区。
与此同时,近段时间,南昌党政代表团还密集走访中西部热门旅游城市。
4日13日至16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红军率队,先后前往成都、西安、洛阳等城市,参观了成都春熙路太古里商圈、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阳洛邑古城等点位。
4月18日至20日,南昌“文旅大区”西湖区也紧随其后,由区委书记陶亿国带队,赴成都考察文旅等项目。陶亿国表示,要认真学习成都经验做法,结合西湖区实际,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向城叔谈到,南昌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强势的中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不算差。以2019年为例,南昌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为33.4%,略低于西安,显著高于长沙、武汉和成都。
不过,秦尊文认为,“相比成都、武汉、长沙,南昌还缺乏非去不可的爆发点”。他进一步解释,南昌长期给人旅游业实力不强的印象,是因为文旅消费的产品驱动力不足。比如,南昌目前还没有类似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大唐不夜城等知名旅游街区。
“当然,跟成都比美食、跟长沙比文娱,南昌不一定拼得赢。”秦尊文提醒,南昌向外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迷失,必须发挥自身特色。南昌的优势在于旅游资源品种齐全,应当充分挖掘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旅游”潜力,提升文旅竞争力。
强核
南昌文旅产业崛起,对江西全省也至关重要。
多年前,江西就提出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根据最新目标,到2025年,江西要力争实现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不断提高。
2023年,江西接待游客8.18亿人次,低于河南9.95亿人次、安徽8.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668.0亿元,对比2019年成功实现对湖南的反超,但身后的河南也在加紧追赶。
秦尊文认为,江西文旅产业的含金量一直很高。江西以少得多的GDP和人口数量,创造出和河南、安徽、湖南接近,高于湖北的旅游收入,说明江西文旅产业发展卓有成效。
规模上看表现尚可,但江西短板也很明显。此前有分析指出,与周边省市相比,江西旅游产业整体协调性差,红色文化、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三大类型旅游线路各自为政,景点比较孤立,不利于对旅游资源进行更深层次开发。与此同时,受江西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旅游产业资金投入及人才供给等都不足以壮大本省旅游产业规模,竞争力难以提高。
在此背景下,南昌被赋予了成为江西文旅产业发展“极核”的期望,明确要推进建设以南昌为旅游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体系,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不过,上述《规划》也指出,南昌长期只是扮演旅游中转站的角色,“过境不过夜”是南昌市旅游的一大痛点。而且,大南昌集散中心地位较弱,客观制约了江西全省文旅产业的发展。
换个角度来说,城市文旅显示度尚不算高的南昌,可挖掘潜力还有很大。
图片来源:《南昌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为此,《规划》勾勒出一个大南昌都市文化和旅游圈,将形成以南昌为核心、九江与抚州两个次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其中还提到,大南昌都市文旅圈将发挥在全省的示范作用,成为引领带动江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在秦尊文看来,大南昌文旅圈的构想也有利于南昌都市圈乃至整个江西的发展。
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 年,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
时至今日,南昌都市圈还未从国家层面获批,秦尊文认为,这证明其发展条件还有欠缺。而从文旅着手促进区域融合,也是对南昌都市圈建设的一大支撑,进而可以支撑起整个江西的经济建设。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