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人,1.0到4.0,拼啥?

心气拼上来了,便是企业家精神繁花似锦的春天。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陈惠湘,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到江西赣州的丫山国际度假村,住了三天。第一天住在山顶云野驿的森林别墅,房子的基础是用钢桩支撑的,底部悬空,开窗便是伸手可及的原始森林。

晚上在海拔800米的山顶赏月,黎明看日出。头天还阴雨绵绵的丫山,自我们上山,便月亮皎洁,红日也喷薄而出。太阳从东边地平线升腾至一人高的时候,西边目之所见的罗宵山脉,也渐渐一片金黄。

吃完早饭,一行人沿山而下,去兰香谷赏万株兰花。第二晚就住在半山腰的书院别墅,夜晚听卧龙谷的瀑布和山谷潺潺的水声。万亩竹海,把空气都浸润得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第三天住到离山脚最近的度假酒店,不远处便是千年古庙灵岩寺。据载,上世纪40年代初,时任赣州督察专员的蒋经国,曾在灵岩寺主持“赣南干部讲习班”。也是这期讲习班里,蒋公子提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倡导。

同行的还有两位企业家老友。住到书院别墅的当晚,酒足饭饱后,度假村的老板唐总提议,四个人正好一桌,可以打掼蛋。唐总是经常掼蛋的,客人们全都不会。唐总便自告奋勇可以当师傅,我们几个完全不会的人,也觉得掼蛋都“网红”了,还有正规协会,当学。

于是,就明牌打了两把,唐总指着各位手里的牌,耐心讲解规则与出牌方法。从第三把开始,我们就似懂非懂地组队正式开战。新人手气壮,我和另外一位企业家朋友从2开始节节攀升,一直打到9才败下阵来。把手里剩牌亮开看,对家手里窝了3个9。其中2个红桃9,既不百搭当炸弹,也没百搭当顺子。他忘记了百搭牌的用法,一把好牌糟蹋了。

打牌这种事是有灵性的。你把一手好牌打烂,天意便是好牌再不上你手。轮到对手坐庄,秋风扫落叶,从2到A直捣黄龙。于是,起身散伙。

临睡之前,走到阳台呼吸清冽甘甜的空气,山谷中竟然有萨克斯名曲——卡萨布兰卡,悠扬的旋律穿越林海,在夜空中回荡。万籁俱寂,山野之中竟有如此优美的演奏,感觉这种情景很魔幻,令人会情不自禁联想到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

兴许是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发,山风、山泉、萨克斯,片刻陶醉,思绪又回到现实当中。心里自嘲:俗人便是俗人,没几个人能够真正归隐山林。

五一前开始,网媒刷屏的新闻很多。一是各地政府激活楼市的政策纷至沓来,大水漫灌,五花八门;二是主张市场经济的周其仁教授,受邀参加高层领导人出席的座谈会;三是各类大厂裁员的消息;四是供过于求,网约车司机越来越难赚钱了;……顺带着又知道了一个新名词:灵活就业者。

我们中国有说话讲究的传统。例如怎么定义没有工作的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把这些人称之为“待业青年”,本世纪初,我们称之为“自由职业”,现在则称之为“灵活就业者”。

我们的经济形势严峻,灵活就业人数激增。大厂的情况稍好,虽然也都降本增效搞裁员,销售收入、利润还挺得住。只有拼多多还在创造奇迹,2024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1%,公司市值已超过阿里巴巴,一举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电商企业。

一个拼多多等于五个京东就值得深思,至少有两点:

一是拼多多肯定进城了,可能进到了北京二环,也可能进到了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三、四线市场没有支持拼多多销售收入翻番的购买力。一、二线城市吃瓜群众也刷拼多多。

二是拼多多市值相当于五个京东,对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大概意味着:再回到从前。

当然,再回到从前,光有一个拼多多是不够的。北京、上海、杭州乃至各地悄然兴起的地摊、夜市,大行其道的白牌商品,都可以让消费者想起从前。

总是要给上亿的灵活就业者创造些机会,总是要给不敢花钱的吃瓜群众创造些购买愿望,总是要给胆大的投资者创造些继续买房的可能。

很多现象光怪陆离,很多真相扑朔迷离。“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1989年,崔健发表这首歌的时候,28岁。我第一次听他唱现场的时候,30岁,当时仿佛听懂了。今天才发现,30岁听摇滚其实只是情绪消费。

2019年,秦朔发过一篇文章,标题叫《中国商界进入拼人时代》。文中以他根据自己对阿里、华为、平安、海底捞的了解,谈了一些认识与分析。我觉得文章对很多企业应有启发,转了。

当天便有几位企业家朋友私信我,说文章很好,各有心得。之后,我就顺着秦朔挑破的这个话题,一边看风云变幻,一边断断续续地想。

其实,我们一直在拼人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最终都是拼人。

拼人,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我们去复盘,就会发现拼人是中国企业兴衰的关键抓手。

以阶段划分,四十年间,中国企业的拼人大致可以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企业拼人的1.0阶段,我把这个阶段定义为拼本能。核心任务是如何尊重人性,解放生产力。这个阶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持续到九十年代初。

先是社会层面的拼人,标志性的事件是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和城市个体工商户。我们产生了包产到户的小岗村,产生了大量的乡镇企业,产生了马胜利、步鑫生这样一些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典型。

然后是区域经济的温州模式、深圳特区、中关村科技人员下海创业;……所有这些创新,都是这个阶段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的。在此之前的计划经济,人民公社把农民捆死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大锅饭、铁饭碗把城里人捆死了。

所以,这个阶段的拼人实质上是要释放人们脱贫致富的本能,从而解放生产力,解决就业解决供应短缺。

1978年,中国人口总数9.63亿,农村人口7.9亿。另外还有近两千万城镇待业青年。如果没有这个时期的改革起步,我们不仅解决不了7.9亿农民的脱困,也解决不了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之后返城的知青就业问题;我们无法消灭粮票、布票、油票、工业券,还有副食本。因为,全社会生产系统、制造系统的低效率,没有能力去支撑近十亿人的需求满足。

整个八十年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了社会的主基调,越来越多的人以“万元户”为奋斗目标。个体户、乡镇企业如同蚂蚁雄兵,国有企业也开始由习惯于“找市长”到被逼着学习“找市场”。

改革开放对人民的激励是简单而高效的,充分调动了人的本能,勤劳致富,越富越光荣。人们只要舍得力气舍得脸面敢于承担风险,开个饭馆弄个馄饨摊,十之七八都能挣到第一桶金。

那些洗脚上田的农民、返城待业的知青,一、两个月没有来钱的门道,吃饭便都是问题。他们没有今天中国那些“灵活就业者”的幸运,三、五个月没工作,大多数人还能啃老、啃积蓄。因此,农民、知青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另外的先行者是从五湖四海去深圳的、以及中关村创业的那些人。他们原本是有饭碗有职业的,主动下海需要更大的勇气。让日子过得好一点,是人的本能。

中国企业拼人1.0阶段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同样是拼本能。它们开始搞奖金制,搞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所有的激励都是拿钱说事。草莽英雄,大碗吃肉大秤分银,比什么都实惠。原因很简单,大家都穷怕了。所有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都会说改革开放好,因为他们有比较。

改革好在哪里?尊重人性不压制人的本能。国家发展拼人,企业发展拼人,个人发展拼命。没有人愿意过酱油都买不起的苦日子。用今天的语言说,这也是向往美好生活。

在今天50岁以上中国人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有的激励制度与政策,因为适配人的本能激发,从而极为高效。对于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而言,愿意“拼人”和学习“拼人”,绝对是历史性的进步。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中国企业拼人的2.0阶段,如果用事件进行切分,应以1992年小平南巡作为标志比较恰当,直到本世纪初结束。我把这个阶段定义为拼能力阶段

它的初始背景是,民营企业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完成了原始积累,面临规模化全球化发展的任务与挑战。国有企业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体制、机制、文化与市场经济竞争要求脱节的矛盾凸显,能力不够。

跨国公司也由之前的产品输入中国,转而在中国设立企业,在中国就地开展生产销售甚至研发等工作。宏观层面,政府力推国有企业改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外国企业投资。归结到底,还是在拼人,是升级版的2.0。

中国企业在这个阶段里,一方面是开始学习提升规模化全球化必须具备的战略能力;另外一方面则是探索提高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组织能力。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完善的组织热情,在全球范围内也毫不逊色。

《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第五项修炼》,也包括拙作《联想为什么》在中国引起的巨大反响,都说明中国企业的拼人到了拼能力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包括国有企业),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和打造学习型组织。所有这些工作,都是要激发人的潜能,是拼人阶段的升级。

光是1.0阶段的拼本能不够了,还要有2.0阶段的拼能力。所以,很多企业都搞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事情,搞员工持股计划。志同道合加上物质激励,拼人的政策、理念、方法全面升级。

拼能力的直接结果,便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拾遗补缺的跟班角色,登堂入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是改革的成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民营企业创造的税收、就业、GDP,对我们国家的富民强国,居功至伟当仁不让。

同时,更为珍贵的是,民营企业在拼人方面取得的文化、观念、政策、方法的进步,意味着他们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更坚实。

本世纪的前十年,中国企业的拼人进入到3.0阶段。经历了拼本能、拼能力两个阶段之后,3.0的这个阶段实际上可以定义为拼智力。也就是拼人的智慧发挥,拼创造力。

想象一下那个阶段竞争环境的变化,看看今天那些创新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企业拼人阶段的继续升级。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等,看上去都是技术,实际上是要拼组织的创造力。而组织的创造力源泉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智慧发挥。

互联网企业给我们贡献了很好的管理实践,例如合伙人制度、优先股设置。无论腾讯、阿里,所有互联网企业无不如此。而另外一些新技术企业包括新商业模式的企业,他们也在进行着类似的实践。即便是备受关注的华为员工广泛持股和企业文化,其本质也证明华为公司就是一个知识合作社。

还有张瑞敏卧薪尝胆十年一剑的“小微创客、人单合一”,归根结底是复制企业家精神。在更加传统的餐饮行业,像海底捞这样的企业,它打破了那种固有的传统观念,用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把我们通常容易归类到体力劳动者的餐厅服务员,变成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的创造者。

市场经济的进步,令餐厅服务员、快递小哥赚到了票子,也挣到了尊严。这是因为当拼人进入到拼智力的阶段时,我们对人的价值尊重、对人性的尊重有了升华。

秦朔的文章中有一段话很好:“善因结出善果。产品,技术,营销,服务,管理,创新,这些都很重要。而更根本的是,人走多远,企业走多远。这里的人,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一个整体,是持续成长与发扬光大的过程。一撇是我,一撇是你,一撇是物质,一撇是文化,一撇是今天的执行,一撇是明天的愿景。人字的结构永远是相互支撑。”

我猜想秦朔这段话应当是由企业实践总结分析中得来,就像我二十多年前从柳传志那里借鉴“小公司办事,大公司办人”一样。当然,新世纪之后,我觉得大公司要办人,其实小公司更要办人。因为小公司除了人,你可能什么都没有。

拼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有了相当数量的创新型企业,有了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社会层面,60后、70后企业家群体成为中流砥柱。企业层面,80后乃至90后成为骨干群体。这个阶段的拼人本应进入到4.0阶段,我们可以定义为拼心气的阶段。

放在一个大的时空距离下回望,中国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前三十年始终在拼人的轨道上,是一以贯之的长期主义行动。这得益于国家持之以恒的改革开放。

为什么说4.0阶段是拼心气呢?外部环境一如崔健所唱“不是我不明白”,各种扑朔扑离,企业家看不懂的无解,看得懂的无奈。马斯克到中国,一阵旋风;黄仁勋到中国,又是一阵旋风。尽管互联网媒体一波一波地鼓噪,也改变不了人家来无影去无踪的风格。

马斯克要忙活他的星舰第四次升空计划,并且最近居然成功了;黄仁勋每周要工作7天,要听60位高管的汇报。这是怎样的心气?他们的心气是怎么保持的?中国企业家需要这样的心气。

鸟无头不飞或者乱飞,企业家的心气颓了,企业则拼无可拼。再看企业内部环境,怎么拼心气也是无所借鉴。

为什么呢?80后、90后乃至00后的中国人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无法纵向感受不同时代的苦和乐。但是,他们有足够的资讯甚至亲身体验,拿中国企业与欧美日韩的优秀企业做横向比较。他们成长的过程甚至一出生就有互联网伴随,那里有他们深爱的虚拟世界。他们接受过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没有养家糊口之累。因此,他们会有足够独立或者独特的人生观。这是中国企业今天必须依靠的主力人群,我们怎么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呢?

拼人的4.0阶段,我们不拼心气还能拼什么?而面对这样一个人群主体,我们该怎样拼心气?

这些年,中国企业超级内卷——卷行业、卷技术、卷价格、卷规模……总之,但凡看得见想得到的,一切都卷。唯独不知道该怎么卷的是心气。得人心者得天下,拼不起心气的内卷不过是内虚,我们还能指望这样的企业有创造力吗?

也许我们输给了环境,也许我们输给了传统,中国需要创造力,创造力需要企业家精神。

心气不足,何来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拼人浪潮,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也是前无古人的拼人历史。

2023年底,中国人口总数14.09亿,城镇人口9.3亿,我们依靠什么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我坚信,中国企业还会步入拼人的正轨。心气拼上来了,便是企业家精神繁花似锦的春天。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