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芯片,在中国挣翻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支持。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作者:L晨光,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中韩半导体基金项目签约仪式在无锡举办。此次成立的中韩半导体基金,总规模10亿元,由无锡高新区、产业集团及君海锡产共同出资成立。

其中,“君海锡产”由无锡君海联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控股,后者又由君联资本和SK中国通过君海创芯(北京)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双方各占50%股权。据公开资料显示,君海创芯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及上下游领域投资的机构,此前投资了黑芝麻智能科技、眸芯科技、盛美上海、思特威科技等公司。

此次多方强强联手,旨在引导韩国半导体产业链头部企业在无锡实现产业项目落地,并通过基金投资助力韩资企业在无锡实现产业化和资本化发展。

韩国半导体企业,纷至沓来

目前,Nextin和Gigalane项目已经成功落户无锡高新区,这两者都是半导体设备公司。

2023年8月,Nextin落户无锡,总投资2亿美元,专注于半导体晶圆和半导体硅片高端检测、量测装备的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内闪存和逻辑芯片的检测,是存储企业和代工厂的供应商。

Gigalane主要生产半导体刻蚀机、LED元件刻蚀机、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等。其中,LED刻蚀设备出货量,在全球市场中排名前列。据介绍,今年7月Gigalane项目签约落地无锡,将建设刻蚀设备装配生产线和设备产品验证线,同时计划引入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生产。

Nextin、Gigalane两大项目之外,过去一段时间来还有多个韩资半导体项目在无锡落地。

韩国特西氪公司总部及半导体设备项目也选择在无锡江阴市落户,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3.5亿元人民币。项目二期规划建设中韩芯谷产业园,将投资建设宽禁带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封装及晶圆概念工厂。

回溯韩资半导体企业在无锡的布局,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

早在2004年8月,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公司和欧洲意法半导体公司共同投资20亿美元的无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成为当时江苏省投资总额最大的外资项目。在无锡经历20年发展后,SK海力士半导体已成为江苏省内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也是SK集团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

目前,SK海力士依赖中国作为其内存芯片的主要市场和关键制造中心,在无锡、重庆和大连设有工厂。

从这一系列的举措和布局中不难看到,韩国半导体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与重视。

尽管美国正在加大对其盟友的压力,以遏制对华的科技野心,SK集团仍将资金投入一只新基金,旨在帮助韩国芯片公司在中国实现产业化和资本化发展。

可以理解为:韩国芯片,需要中国。

此话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分析一下。

韩国半导体,疯狂出口中国

首先,从韩国半导体出口数据来看。

根据韩联社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2024年7月份,韩国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4.9%,达到了114亿美元,这是自2022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

其中,半导体产品的出口增幅尤为突出。芯片出口同比增长49%,存储芯片出口额同比增长89%,达到68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出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强劲表现,以及中国大陆市场对韩国芯片等ICT产品需求的增长。

今年1月-7月,韩国对中国大陆的出口累计达到748亿美元,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745亿美元),使得中国大陆再次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对象国。

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韩国半导体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随着半导体产业向好势头的延续,预计韩国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将保持增长势头。

据韩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在8月的前20天,韩国半导体出货量同比增长42.5%,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0.3%。

此外,韩国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一直在增长,年初的出口数据超过了两年前半导体行业蓬勃发展时的水平。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月中国进口韩国半导体设备金额为1.4969亿美元,2月份为1.4899亿美元。这高于半导体行业蓬勃发展的2022年1-2月同期,分别同比增长了7.8%和20.2%。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传统半导体产业近期的扩张对韩国设备公司来说是一个有利因素。尽管与美国、日本和荷兰等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强国相比,韩国产业的竞争力明显落后,但随着竞争格局扩大到包括传统设备,韩国设备制造商已经找到了更清晰的机会。

韩国芯片大厂,在华营收翻倍

另外,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程度,从韩国芯片大厂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的布局和业绩走势中也能看出端倪。

三星和SK海力士作为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已在中国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芯片生产设施。据报道,三星电子约40%的NAND闪存芯片在西安工厂生产;SK海力士约40%的DRAM芯片在无锡生产,20%的NAND闪存芯片在大连生产。此外,SK海力士在重庆还运营着封装工厂,三星在苏州建有半导体后道封测厂。

由于AI市场的扩大,HBM的爆发性增长引发了DRAM市场模式的变化。此外,服务器及企业电脑更换需求的增加,再加上搭载AI PC、AI手机的上市,销售额增长的利好消息得到了充分体现。

根据三星上周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来自中国的收入同比增长 82%,达到 32.35 万亿韩元。中国市场约占三星地区收入的 31%,为 104.9 万亿韩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8%。

SK 海力士还报告称,中国市场销售额激增,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增长 122%,达到 8.6 万亿韩元,占其上半年总收入 28.8 万亿韩元的 30%。该公司上周提交的财务报告显示,SK 海力士是先进内存芯片(HBM)的主要供应商。

SK海力士95%以上的营收来自存储芯片。三星对华销售的产品除了芯片外,还包括智能手机和家电。

无论是从韩国半导体出口数据还是企业的业绩趋势,都能看到,中国市场对于韩国企业维持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至关重要。

韩国芯片厂商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体现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动态变化。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策略,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同时,中国市场对存储芯片的巨大需求也为韩国厂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未来展望,随着AI浪潮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计算机等产品的持续复苏,对存储芯片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上升。行业机构预测,今年DRAM的收入将激增至980亿美元,同比增长88%;NAND闪存的收入将达到680亿美元,同比增长74%。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的芯片出口势头预计将更加猛烈。未来,韩国对中国市场的存储芯片出口金额有可能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这一预测不仅反映了韩国芯片行业的强大实力,也显示了中国市场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

中美贸易冲突下,韩国如何选边站?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直以来,美国在芯片领域就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为了阻止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利用芯片技术优势,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了全面封锁,要求美芯企业对中国企业断供外,就连日、韩、欧等国的芯片相关企业也被不断施压。

美国多次呼吁韩国加强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以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今年4月,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要求韩国进一步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和用于制造高端逻辑和存储芯片的工具。潜在的限制措施包括超过14纳米的逻辑芯片和超过18纳米的DRAM内存,这与美国商务部于2022年首次宣布的一系列限制措施一致。

韩国担心中国可能对出口管制采取潜在的惩罚措施,以及一些韩国半导体公司仍在中国经营,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出口规模与日提升。

韩国贸易部长表示,韩国正考虑建立一个多国框架,以审查对半导体相关设备等敏感产品的出口管制。然而,实施任何限制措施都需要数月时间。

在此之前,韩国面对美国类似要求,也多次采取了缓兵之计或更倾向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芯片企业,都曾被美国施压,并且要求不能向中国供应AI芯片。甚至还需要韩国颁布法案,禁止出口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美技术和零部件,相当于彻底断了韩芯对华供应的后路。

尽管迫于压力,韩国不得不听命于美,但考虑到半导体是韩国的支柱产业,且中国市场的份量尤为重要,关乎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以及工业发展,韩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韩国方面对中美的态度始终有点模糊不清,一方面,韩国不想违背美国意愿;但另一方面,韩国也不想失去中国市场。毕竟一旦采取断供打压策略,将会给韩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动荡的局势下,韩国保持了对华供应芯片的强劲势头。只要没有明确的法案和政策,韩国芯片产业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加快对华出口半导体。

关于美国政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影响,有韩国智库科学技术研究院(KIET)研究人员表示,中美贸易战导致韩国企业处于十字路口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韩国企业拥有全球存储芯片60%-70%的市场份额。在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比重较高,从国家/地区的最终用户来看,中国占30%,美国占30%,欧盟占20%。因此,美国不能阻碍韩国企业的生产活动。”

不过,这只是对短期影响的看法,从中长期来看可能会受到影响。

2023年11月,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发布的报告《美国扩大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的影响和启示》称,虽然上述措施短期内不会对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生产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但在该措施的“倒逼”之下,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和AI领域的国产化进展速度可能会威胁到韩国企业。该报告称,韩国政府及半导体企业有必要密切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

可以理解为,未来韩国半导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受到中美贸易战下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在2022年下半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曾一度陷入负增长,对华出口也曾持续下滑。这不仅有全球经济不景气、半导体市场供过于求以及存储器单价下降等方面原因,更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围堵和打压直接相关。

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半导体采取的限制措施引发了对该产业的消极预期。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缩减了在华工厂的扩建与升级计划,并在韩国国内半导体产业中产生了连锁反应。由于向三星和海力士中国工厂供货是韩国设备制造商对华出口的一大业务,因此韩国半导体巨头扩建放缓让韩国供应商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面对美国加大在AI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的对华出口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了自主研发与国产化的步伐,这也加速了技术力相对落后的韩国设备被国产化替代的进程。

当时有报道称,韩国芯片库存逐渐飙升,导致整个产业链出现严重问题。

有韩媒对此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支持。韩国政府在处理中美贸易战或供需矛盾问题时,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政策,而不是简单地封锁中国市场。这样做不仅无法解决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困境,还可能导致更多的损失。

可见,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问题较为容易给韩国利益带来重创。

但随着美国制裁措施的不断升级,中韩经贸关系虽然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与美国干涉影响出现波动,但市场的逻辑与共同利益仍具有推动两国经贸关系转暖强大的内生动力。

韩国企业无法脱离中国市场,中国也积极欢迎韩国半导体回归,双方通过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两国新兴技术发展。

尤其是在中国对AI大模型研发投入稳步提升的背景下,对HBM和NAND闪存芯片的需求必将扩大。因此,在排除非市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韩国对中国存储芯片出口仍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但需要警惕的是,彭博社报道称,美国预计将于8月底公布限制向中国供应HBM的追加措施,或将涵盖“美光、SK海力士、三星电子的HBM2、HBM3和HBM3E等先进内存芯片及相关制造设备”。若这一限制实施,无疑将是对韩国的半导体对华出口的又一记重击,给中韩贸易的前景蒙上阴影。

尽管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出手了,但是这也遭遇了国际社会和很多美国企业的吐槽和不满。除了其他盟国之外,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美国企业也多次反对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出口管制。

写在最后

商业和政治,这些看似纷繁复杂的领域,背后其实都是利益。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在半导体行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这个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就算美国不愿意卖,总有人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肥肉”感兴趣,比如韩国芯片市场。

韩国半导体芯片出口的快速增长,也体现了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和依赖程度。尽管受到美国芯片禁令等影响,韩国政府和半导体巨头正在通过调整战略、加强自身实力积极与中国进行合作。

这也表明中韩半导体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韩国芯片企业无法脱离中国市场,而中国也积极欢迎韩国半导体回归,通过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两国新兴技术的发展。这种互利合作将进一步巩固韩国芯片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在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推动和市场的扩大,中韩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