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生产海量「垃圾视频」
蹭着抖音全民任务,一堆内容创作者制造出了海量“垃圾视频”。
不知道你在刷抖音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过这样一类视频——它们用着统一的AI配音与一眼看上去就是二次剪辑的内容,讲着一些毫无营养的故事,然后还会突然露出一些与所讲内容完全没有联系的产品营销画面,并且还会在标题处@产品的品牌或厂家。
而当你刷到此类视频之后,如果没有点击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快速划走,那么像这样的视频就即将要占领你的推荐,成为浪费你时间的最大“杀器”。
这类“垃圾视频”,大量都是各类内容创作者蹭品牌投放的抖音全民任务制造出来的赚钱载体。抖音全民任务,则通过几百和几千元奖励的“大饼”和几毛钱的成本,就让大批内容创作者沉迷其中。
01
全民任务,自己做似乎费力又不太挣钱?
全民任务,抖音给出的定义是一类创作者激励任务,参与对应任务可以获得现金、流量等多种奖励,轻松实现账号变现。而任务的类型,则包括拍摄任务、众测任务、看播任务、轻任务、小飞盒与直播任务六种。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拍摄任务了,顾名思义,就是要根据需求进行视频拍摄并且发出,方可完成任务。
不过,既然品牌方拿出了真金白银在抖音上推广,那就自然有不同的要求,以“时代少年团溜溜梅手势舞”任务为例,官方就对产出视频的时长、真人出镜、视频内容动作、视频发布具体细节进行了规定,如果不同时满足以上要求就无法拿到奖励。而在“必做任务”外,参与任务的创作者还可以完成“附加任务”,以瓜分更多奖励。
而其他的众测任务、看播任务、轻任务、小飞盒与直播任务,也都大抵相同——众测任务要求创作者进行实物测试、看播任务要求参与者在指定直播间关注并观看一定时长的直播、轻任务与小飞盒则仅要求参与者进行搜索、分享、浏览或点赞即可。
乍的一看,品牌方获得了流量,抖音完成了商业,普通用户也赚到了钱和流量,好像是品牌方、抖音、普通用户三赢的故事。但事实上,在极其低的投入产出比的影响下,却逐渐演变成了“以量取胜”的玩法。
具体来说,就是因为九成九的拍摄任务与众测任务的奖励都很低,所以与其真的花几个小时老老实实为品牌方拍摄宣传视频,还不如均匀押宝,发布十条甚至几十条视频,在不同的任务下面都用劣质的视频横插一脚。
至于任务的奖励能有多低,看图其实就知道了。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些品牌方出手大气些,能把最高的奖励金额抬升到数百元的位置,只不过其他的奖励大多也都超过不个位数,但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很多任务官方指定的优质精选视频列表中,并不乏零点几元奖励的“优选视频”。
“前两年做全民任务拍摄的话收益还算可以,就算没有很多的粉丝和流量,每天发几个视频也能赚到一天的饭钱,但现在就不行了,你要是没有之前攒下来的粉丝基础,还不想着花时间认真去拍的话,每条视频结算的时候之后几毛钱几分钱简直太正常不过了”,玩全民任务好几年的王阿姨对新识研究所说道。
这样的收益看起来已经够低了吧?其实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虽然花十分钟去拍一个视频的收益大概率只有几毛钱,但还有突然爆火的可能,而那些门槛更低的看播任务,可比拍摄与众测任务更加“折磨”。
据韩琳发文所述,在某头部手机品牌的新品发布会直播中,她持续观看了349分钟,并在这接近六个小时的时间里发出了1193条被系统审核判定为有效的评论,最后的收益仅仅只有2.35元。
无独有偶,像韩琳这样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一头埋进去看直播刷评论,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仅仅换来一元两元收入的大有人在。
“看了六个小时,也发了四百多条评论,最后的任务收益怎么只有3.3元?”、“全民任务太坑了,看了五个多小时,一直不停地发评论点赞最后竟然只有不到两块钱”、“我看过一个超长直播的远程,只给几毛钱”......像这样的吐槽,屡见不鲜。
这样付出与收获极其不对等的情况,在劝退了想要赚些零花钱的正常个体用户后,反而成为了“科技与神仙”的角斗场,并且正在进一步危害着抖音的内容创作生态。
02
单月轻松十条爆款,专业批量输出“垃圾内容”才能赢?
既然只凭借一个人的能力,不太能薅到抖音全民任务的羊毛,那么“专业团队”就要登场了。
由于看播任务的奖励会和观看时长、点赞和评论挂钩,而观看时长又是一定的,所以到了现在还在做看播任务的有九成九都是开着连点器的用户,直播开始设置好评论词后就只需要放在那里让程序自动刷取即可。
而更加极限的玩法则是属于那些灰产玩家了,无论是同时使用数十台手机还是模拟应用多开,在不少平台上只需花费几十元就能买到教程和玩法。
不过,虽然看播任务几乎都是用连点器的专业玩家,但这并不会影响直播的观感体验,反而有了这些“人形NPC”直播间里还能更热闹一点,但那些需要发布视频才能完成的拍摄任务和众测任务,却在潜移默化地生产“垃圾”。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发布的视频是事实上的海量且毫无营养,反而却能抓到抖音流量推送的敏感点。
发布海量的视频来参加任务,很好理解。既然是在“赌”视频能爆火换来平台的奖励,那么数量越多,视频爆火的概率自然越大。更何况,这些几乎都是,由AI生成无需耗费太多人工投入的视频。
但在发布视频的内容上,虽说是承接了为品牌方打广告的任务,但单纯广告的流量当然不会理想。于是他们就会把广告片段插入一些毫无意义但还会吸引人留存点赞的视频当中。
譬如,下面这条“中国人好像都有请假羞耻症”的视频,从头到尾、从文案到视频再到配音,几乎都是从知乎抄袭后用AI拼接生成的,文案可以在其他平台找到出处,视频也能看出来十分随意,唯一能吸引大家的也只有“中国人好像都有请假羞耻症”的标题和文案了。
但就是这样一条拼接视频,却能有5.5万的点赞。而像这样的视频也并不少。我们看到一个粉丝量不过万的抖音内容创作账号,一个月就有十来条类似流量的拼凑视频。
可以说,像这样的内容创作团队已经抓住了钻抖音全民任务空子的方法。使用吸引人的话题进行引流,掺杂体感较低的广告,再使用AI技术成量级地进行裂变复制,轻轻松松拿下普通人不敢想的任务收益与流量收益。
不过,这种视频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们来说,可真的是遭老罪了,不仅被当作了赚钱的流量,系统还在一直猛推这类毫无价值的视频,刷抖音的体验直线下降。
更令人感到无语的是,这样取巧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明显有效的制止,似乎还找到了顺应流量推送机制的方法。一些为品牌方做宣传的低质全民任务视频,也在商业的驱动下得到大量推流。
从长期来看,对于用户使用体验和抖音创作激励生态来说,即使是平台规则之下生产和推送海量低质视频,最终也会造就劣币驱逐良币的平台内容生产生态和用户体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