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角财经(ID: F-Jinjiao),作者:颖宝,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春节,连村口大爷都能唠上几句DeepSeek。
这款国产AI应用在上线20天后,日活便突破2000万,并将大模型训练成本断崖式压低。网友形容其为“AI界拼多多”之余,更有媒体称其“干崩了美股”。
市场对AI概念股信心大涨,金山云作为领先的云计算企业,亦获得提振。1月21日-2月5日盘后的9个交易日内,金山云港股累计涨幅达67.69%。
两件开门红的喜事背后,出现了同一个得利者——
又是雷军。
在DeepSeek彻底爆火之前,便有多家媒体爆料称,雷军欲斥千万年薪挖来DeepSeek-V2关键开发者、95后“AI天才少女”罗福莉。小米借此赚足期待值,在声势上已然分走AI的一杯羹。2月4日,小米市值突破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2月7日,市值又一度突破万亿人民币。
金山云则是雷军系企业的一员。截至2024年末,金山云前两大股东分别是持股37.4%的金山集团、持股12.3%的小米集团。值得一提,金山集团的董事长也是雷军,后者在今年大年初九还专门给金山员工派发开工红包。2月5日盘后,雷军手握的金山云股份市值已超38亿港元。
雷军猛然发力AI,并不令人意外,恰恰相反,这很雷军。
此前的造手机、造车,同样是为迎合时代最大势头,而迈出的商业步伐。顺势而为,似乎已变成雷军在金山之后的创业底色。
但被调侃为“集大成者”的雷军,这次能让小米AI,获得如手机、汽车那般的国民度吗?
小米AI突然火了
引发全球性关注之前,DeepSeek在科技圈里已小具名气。
DeepSeek母公司幻方量化搞AI大模型的初衷,是为基金交易服务,于2020年、2021年相继推出AI超级计算机“萤火一号”“萤火二号”。AI助推下,幻方量化在2021年成为国内售价突破千亿的量化私募基金,跃居“四大天王”。
在2023年7月成立DeepSeek之前,幻方量化已然向外界展示出做AI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实力。罗福莉则在2022年便加入幻方量化,后进入DeepSeek参与研发MoE大模型DeepSeek-V2。
将时间往前倒,罗福莉在学术圈也非素人,谷歌学术主页显示,2018年至今,她发表的论文共被引用2335次,并曾在在国际顶会ACL一次性发表8篇论文(有2篇为一作)。同时,她曾通过阿里星项目进入达摩院,阿里星是巴巴集团校招最高级别,类似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她的“AI天才少女”网络称号便诞生与此。
尽管“雷军千万年薪挖罗福莉”的消息在2024年12月便传得沸沸扬扬,早于DeepSeek出圈的时间——后者在今年1月20日随DeepSeek-R1发布、在1月27日登顶苹果商城的中美地区免费APP排行榜并超越ChatGPT后,才算真正进入大众文化圈层。
但基于前述发展,与其说雷军有挖掘遗珠和窥探行业潜力的眼光,不如说他意识到国内AI产业正处蓝海,才向有所成绩的罗福莉抛出橄榄枝。
招聘网站显示,Deepseek大部分岗位的起薪在2万元以上,薪酬最高的职位是“深度学习研究员-AGI”,年薪最高可达154万元。但雷军的“千万年薪”与之相比,翻了近10倍。
或许这只是小米的营销手段,但仍展现出后者对AI项目的重视——这与9年前的态度有所不同。
小米在2016年就成立AI团队,比华为、OPPO、vivo布局得更早,但直至2024年11月才正式成立AI平台部。因此,当荣耀Magic OS9.0的YOYO智能体已可以用语音点外卖、OPPO FindX8Pro的ColorOS15的一键问屏已能解决用户的搜索需求时,小米AI仍进展缓慢,超级小爱AI助手偶有“翻车”。
最近一次是在2024年12月,卢伟冰直播过程中,超级小爱出现无法唤醒、语音交互没反应、无法语音发微博等问题。此外,截至2024年12月28日,小米15、红米K80等机型,仍未全部上线超级小爱。
而最新的一个乌龙新闻,也再度提升了小米进军AI的热度。2月6日,有网友注意到小米眼镜官方微博已上线,猜测小米将正式入局“百镜大战”,刺激相关AI眼镜概念大涨,虽然之后被小米官方辟谣,但小米无疑又收获了一波在AI领域的关注度。
曾经不紧不慢,如今重金纳贤,似乎再次验证了那个经久流传的观点:雷军不入窄门。
还没发展成风口的事,看不到小米的身影,大势来了,小米就以“集大成”的姿态来收官了。
顺势而为赢了两回
在小米造车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2021年,美国禁止本土投资者对小米等9家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在小米董事会上,有董事问雷军,如果不能造手机了,你会怎么养活三四万员工?
雷军开始奔波做调研。回来后,他就推翻了曾经在小米内部流传的“不准讨论造车禁令”。后来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他解释道,智能汽车就是当下最大的风口,对小米而言,造车是大势所趋。
调研期间,雷军登门拜访过上汽、北汽、广汽、东风等车企。其中,吉利对雷军调研给予高级别的接待和配合,并拉来吉利研究院与雷军展开深度座谈。有媒体如此形容这场面:“无私无设防地开发交流参观。”
但在同年秋季,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以及约20名吉利骨干,以入职顺为资本的方式间接加入小米。据《金融界》报道,雷军给胡峥楠开出了10亿元股权加薪资。再后来,胡峥楠兼任了雷军的顾问。
胡峥楠是吉利的灵魂人物,曾主导吉利浩瀚SEA智能进行体验架构开发,推动吉利迈出智能化、电气化转型的关键一步。顺为资本则是雷军和许达来联合创办的风投机构。
雷军对此事的公开解释,是自主的工作变动,“一个晚上,老胡突然来电话说,他造车20多年,国企、民企都呆过,自己也创过业,他跟前东家的合同到期了,想出来看看互联网公司是如何造车的”。
真相如何,我们无从鉴别,但吉利确实被惹怒了。小米SU7上市前夕,吉利突然连发5款与SU7定位相近的新车,分别是极氪007、极氪001、银河E8、领克07和极越07。极氪007、极氪001的发布会,甚至就在SU7技术发布会、上市发布会的前一天举行,这被外界认为是吉利要激化市场竞争、围剿小米。
SU7发布会前后,雷军公开致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但没有吉利。随后,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发微博讽刺道:“人要是总想着被致敬就完了,但人要是总想着致敬别人也没啥出息。”
有意思的事,小米造手机,也有过类似的恩怨往事。
雷军与魅族创始人黄章相识于2008年。彼时雷军希望魅族作价10亿,他投资30%,以天使投资人身份进入魅族。
据黄章表述,他当即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在考虑期间,雷军曾让彼时在谷歌担任全球技术总监的林斌上门拜访他,探讨做手机的情况和思路。等他想正式答应雷军时,雷军说已决定自己做一家软件公司。
2010年,雷军与林斌共同创立小米。同年,MIUI系统开启内测。后来,黄章在论坛发帖,指雷军打着投资人的名义盗窃魅族商业信息,“我(过去)一直都没发觉他原来是要做手机”。
雷军也承认,自己的创业思路内核是风口论,“我也是到了40岁才明白,努力不是万能的,所以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和自己和解,顺势而为,反而梦想更容易实现”。
无论是顺势而为,还是中途挖角,在商战上的对错或许没那么重要,只能说,小米的成功更让友商们“看不惯但又打不过”。
小米除了总市值破万亿、股价创新高,2024年SU7交付量也已超13.5万辆,2025年小米汽车交付目标将提升至30万辆。此外,2024年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预计达1.7亿部、同比增长16%,而发布于同年10月的小米15手机起售价为4499元,相比小米14的3999元起售价,涨了500元。
走性价比路线多年的小米手机也敢涨价,80万的汽车也敢卖了,无论外界怎么评价,雷军的顺势而为已经赢了两回。
AI可以集大成吗?
“(通用人工智能)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为什么做的问题。”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曾在一场采访中描述做AI的难点。
这也是小米AI团队和雷军将遇到的难题。
雷军目前或许只想明白了“为什么要做”,因为AI即将成为手机市场下一阶段的护城河。
《中国电子报》指出,2027年将达到1.5亿台,而且新一代AI手机所占市场份额将超50%。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我国手机用户规模达12.32亿,趋向饱和。2022年、2023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13.2%、5%,虽然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4%,仍难掩整体增速放缓的现象。
因此,AI技术的实力,将成为手机市场“去泡沫”的判断标准之一。
汽车市场亦如此,AI功能已成常客。前不久,小米超级小爱也正式上线了澎湃OS 2.0最新版本。澎湃OS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链接基础。
对于罗福莉加入的传闻,外界猜测,雷军是看中她成本优化和轻量化模型的经验,这些经验有望加速小米AI与硬件生态(手机、汽车、IoT)的融合。
但小米AI团队最缺的不是经验,而是技术支持和创新力。
去年超级小爱在直播中“翻车”,便体现出其在智性、稳定性、响应速度上的短板。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在去年11月,一位河北唐山的SU7车主在路上试用AI识车功能时,发现小爱同学将一辆迈巴赫S级识别成了日产天籁,此事曾引来网友调侃:“AI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尽管小米已表达“奋身搞AI的决心”——有消息称,小米正在着手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将对AI大模型大力投入。小米副总裁卢伟冰则在去年底表示,2025年小米研发费用将达到300亿元。
但创新力上,小米尚未有明确解法。小米15旗舰机搭载的AI功能,仍局限于写作、识音等基础层面,这些早已不是新奇玩意,从苹果的Siri到百度的DuerOS,再到华为的“华为语音助手”,都已修炼得“炉火纯青”。
因此,如何将罗福莉在DeepSeek的经验转化为畅顺的、新奇的用户体验,才是“怎么做”的关键,更何况AI行业还没有绝对的领先者,已经有团队以不到50美元的云计算费用训练出堪比DeepSeek R1的推理模型。“集大成”的打法未必能成功了。
这次,雷军或许要入窄门了。
参考资料:
财经天下《“霸总”雷军,过得最滋润的一年》
大模型之家《雷军招募“天才AI少女”,小米要做大模型风口下的“飞猪”?》
金融界《只剩卢伟冰?雷军开始对大模型公司动手了》
冰哥说智能体《小米AI战略调整:雷军亲自出马,这次能否逆袭?》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