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哪吒2》官方海报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9日19时50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总票房(含预售)成功突破了80亿元大关。
这一成绩使其超越了《007:大破天幕杀机》《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侏罗纪公园》等诸多影片,在全球影史票房榜80亿元人民币俱乐部中位列第36位,打破了好莱坞影片在80亿元人民币票房俱乐部的垄断局面。据悉,该片将在2月14日于北美院线全面登陆。
《哪吒2》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其高达5.2亿元的巨额制作投入以及先进AI技术的完美融合。
导演饺子曾透露:整部《哪吒1》的制作堪称一个浩大的工程,80%的特效,汇聚了国内20多个公司,超过1600人参与其中。《哪吒2》整个故事更为宏大,特效镜头1900多个,远超《哪吒1》,其特效质量难度是《哪吒1》的3-5倍,细节也更加讲究。
据了解,在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 AI 技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特效制作方面,有两家特效公司,即倍视传媒Base和天工异彩,参与到了电影的制作当中。
一、《哪吒2》登顶背后隐匿的AI公司
据相关资料显示,倍视传媒Base曾经参与了《哪吒》《姜子牙》等多部作品的特效制作,并且在2016年获得了CMC资本的投资,到了2020年,又被融创文化集团所收购。
天工异彩这家特效公司则是由资深电影人常洪松创办的,他先后负责了《风声》《非诚勿扰》等众多中国一线影片的特效以及营销素材相关工作。同时,影视圈内颇具影响力的大咖陈国富和冯小刚,也是该公司的主要股东以及高管。
睿兽分析显示,天工异彩历经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乐视网、富汇创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与AI可以说实现了深度融合。
2024年11月,天工异彩申请了一项名为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发行物料打包系统” 的专利,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该专利借助计算单元,能够深入分析每一个视频片段的复杂度,进而有效地调整压缩策略。通过将每一帧视频输入经过调整的视频压缩模型,实现了更为高效的压缩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视频质量与压缩比。
倍视传媒Base则是少数能够参与好莱坞大片视效制作的中国工作室之一。集团旗下包括三大主要业务:为影视客户提供视效、设计、previs和post-vis及动画服务的Base FX(倍视视效)、开发并制作原创动画电影IP的Base Animation(倍视动画)、专门开展产业人才培养的Base Academy(倍视学院)及Base Camp(倍视实训营)。
其视效总监在计算机图形领域扎根深耕了将近25年的时间,可谓是亲身见证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浪潮。
据报道,倍视传媒Base目前主要使用皮克斯开发的USD(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框架、开源工具Blender和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等。他们将ChatGPT以及ControlNet融入已有工作流,帮助进行概念艺术创作。
以Blender为例,可以具体展示如何结合ChatGPT进行动画人物的模型生成,这其中包括AI 渲染、AI分镜处理以及AI视觉预览等多个环节。
首先,制作人员会以生成风格化的故事版图片作为参考图,随后利用Stable Diffusion的图生图功能,创建出动态的故事板视频。除此之外,还会通过图片资料训练出专属的风格,从线稿推导出效果图。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快速地呈现出导演所期望的效果。
如果导演表示喜欢某个特定的动作,而且制作人员能够从视频或者电影中获取到这一动作画面,那么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符合所需风格的版本。制作人员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挑选出合适的输出版本并进行转换。
图源:娱乐资本论
在工作流的开发方面,通过使用简单的色块贴图,可以将AI生成的图像用于3D画面的渲染,极大地解决了连续图像在经过处理后出现的跳跃、不连贯等难题。一旦这个流程测试成功,就能够迅速地更换不同的地点、光线等信息,快速出片,从而支持艺术家快速地验证其创意。
据相关介绍,在倍视传媒Base内部,还会使用ChatGPT来激发创意。
他们会将ChatGPT定位为一个专业的摄影师、后期处理师等角色,会把问题尽可能清晰地编写为prompt(提示),然后交给 ChatGPT 进行处理。通过加入相机移动、镜头语言等专业术语,也能够促使ChatGPT调用其专业知识。
除此之外,还会利用ChatGPT的编程能力,编写Blender能够识别的程序脚本。ChatGPT所编写的代码不仅错误率较低,而且在被指出错误之后,还能够进行自我修复。
如今,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投资也越来越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
作为天工异彩的投资方,深创投执行总经理刘纲就曾经明确表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AI、VR等均能够对未来文化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些爆发性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
二、你看的影视作品越来越“AI化”
2023年,利用AI制作一部电影尚且只停留在畅想阶段,然而如今,这一设想已然化为现实。
在2024年,一部由AI主导创作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于洛杉矶举行首映式。
与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通常仅有几分钟时长的AI视频、AI电影预告片不同,《Our T2 Remake》是由50位AIGC创作者经过数月时间分段协作完成的,全片时长接近90分钟,达到了常规商业电影的放映长度。
从几年前开始,AI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影视创作的全流程之中,涵盖了虚拟拍摄、剧本分析、动漫绘制等诸多环节。
举例而言,在《传说》这部影片中,借助最新的AI技术,成功重现了27岁时的成龙形象。于《大唐狄公案》里,依靠AI再现了长安城那宏伟壮观的景象。《清明上河图密码》则大规模地运用了虚拟拍摄技术。而在《异人之下》中,超写实数字人厘里开创了数字人参与电视剧演出的先河。目前,国内首部AI全流程动画大电影《愚公移山》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当中。
在过去,一个演员可能需要连续拍摄9天才能完成工作,但如今,在AI技术的辅助之下,他们仅需2天便能完成大部分拍摄任务,这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片酬成本,还能显著提升拍摄效率。
有的影视公司强化AI技术在内容创意、内容制作、内容宣发等影视生产全链路应用;还有的内容公司利用版权优势,助力AI大模型训练,并衍生新的商业模式。
在广电领域也同样如此。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运用 “智能云剪辑师”,实现了自动匹配字幕、人物实时追踪、画面抖动修复、横屏速转竖屏等一系列技术操作;2022年冬奥会期间,央视视频借助AI技术制作并发布了冬奥会冰雪项目的视频集锦;2024年2月,央视总台利用AI技术将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为国风动画《千秋诗颂》……从辅助到自主,从图生图到文生图,AI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丰富,甚至多地的广电机构都已经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AI让我们的影视业和好莱坞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的确,从概念创作到3D渲染,AI的应用正在改变动画制作的面貌。
电影制片人陈洪伟曾经指出,AI影视制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板块:
其一是数字资产,这是 “算据”,演员、场景、道具等均归属于此类;其二是数字引擎,这是 “算法”,在未来或许不再需要摄像机,完全可以凭借引擎进行操控;
其三是AI的全面介入,在那个阶段,人类导演就如同上帝一般的存在,只需把数字资产交给AI,告知AI想要的风格、时长等要求,AI就会给出各种画面选择,人类所要做的,就是进行选择。
三、AI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导演
自Sora面世以来,业界普遍认为AI将会颠覆传统的影视内容生产模式。
好莱坞超级制片人兼导演、拥有美国最大制片厂之一的泰勒・派瑞(Tyler Perry),在接触Sora短暂几天后,便主动放弃了价值8亿美元的电影制片厂扩建计划。
在他最新的两部电影中,已经运用了部分AI技术,借此节省了几个小时的化妆时间。
泰勒・派瑞认为,尽管AI能够降低成本,但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大量人员失业。他十分担忧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因为AI的影响范围极广,几乎波及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演员、摄影助理、照明师、交通协调员、音效师以及编剧等众多岗位。
此前,梦工厂创始人杰弗里・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曾预言,在未来3年内,AI将削减动画电影行业90%的工作岗位。
不过,也有众多电影人和影视公司对AI的巨大潜力持乐观态度,并积极主动地拥抱这一技术浪潮。
图源:Stability AI
去年9月,生成式AI独角兽企业Stability AI官宣,奥斯卡获奖电影制片人詹姆斯・卡梅隆已加入其董事会。
卡梅隆在声明中表示,他对探索新兴技术以推动故事叙述的可能性充满热情,他认为生成式AI和计算机生成图像(CGI)的结合将是电影制作行业的下一个重大突破。
事实上,卡梅隆此前就因在《终结者 2》《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等大片中运用计算机生成图像而闻名遐迩。
就在同月,狮门影业也与AI视频头部公司Runway开启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合作,将其两万多部电影的资料库做一个新AI视频模型,来整个重塑他们的工作流。狮门影业正是《敢死队》、《饥饿游戏》等著名电影的出品公司。
国内的科技巨头和AI公司也在加紧布局影视行业。
自2021年起,华为先后与鸣锣影业、华策影视、中国电影科研所、上海度假区管委会等,在5G数字影视产业、影视行业AI应用等方面展开合作。
商汤科技则先后为《阿凡达》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建军大业》等多部大制作电影提供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
联想集团与陆川导演联合宣布共同建立AI影像实验室。此外,还有张艺谋参与投资的当红齐天公司。
AI创作公司的投融资事件、新品发布更是好不热闹。
成立于2020年底的AI生成内容公司诗云科技,在2021年分别获得了红杉资本及IDG资本的数百万美元投资;之后该公司接连完成了3轮融资,达晨财智、蚂蚁集团等均参与其中。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12月,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国科投资、光源资本出手,参与其约3亿元A+轮融资。
今年1月,豆包公司最新发布了AI视频模型,该模型在语义理解、镜头控制、多镜头切换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在美学风格和比例支持方面,豆包AI视频模型能够生成具有影视级画面质感的作品,涵盖黑白水墨画、3D动画等多种风格。
此前,快手在2024年发布了名为 “可灵” 的视频生成大模型;2024年9月,阿里云CTO在云栖大会上宣布通义万相已全面升级,并发布了全新的视频生成模型;智谱AI也推出了AI视频工具 “清影”,并开源了模型 “CogVideoX”。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当AI全面参与到影视制作中,你无需掌握摄像、剪辑等技能,只要你拥有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AI就能够帮你将想法实现。
它让普通人有机会成为导演,给予了更多普通人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正是科技最迷人的地方所在。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