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贩零食“超市化”加速,传统零食业绩分化

关注
零食行业的未来,并不会止步于“超市化”或者“电商化”。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楚勿留香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说2024年的零食行业,像是一条骤然分岔的河流,更多传统零食陷入泥沼,量贩零食一路狂奔。那么,2025年,“超市化”则成为零食赛道的一条分水岭。

量贩零食玩家们已经不甘于零食集合店的生意,纷纷试水新业态,或改头换面,或升级转型——从“零食店”进化成“省钱超市”、“批发超市”。

一场以“超市化”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已悄然开始,头部量贩零食玩家试图在零食赛道之外,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

1

1月22日,赵一鸣加盟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赵一鸣省钱超市全新上线。

根据《联商网》的报道,赵一鸣全新店型在门店装修、面积等方面也都做了优化调整,商品结构进行深度优化,品类丰富多元,更契合消费需求。

新店型营业面积一般为180-240㎡,新增SKU超过400种,涵盖百货日化、文具潮玩、鸡蛋等多元化产品,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图片

同时,门店全新上架短保面包,位于门店入口显眼位置,专门陈列新鲜出炉的短保质期面包,并增设了鲜食鲜奶及低温冻品专区,满足社区居家日常所需。

今年1月,赵一鸣省钱超市又公布2025年最新加盟政策。目前,已有多家门店落地。

此前,万辰集团1月10日宣布旗下首家“来优品”省钱超市在合肥开业,覆盖品类从休闲零食到米面粮油蛋奶纸,SKU数量也扩充至3000个左右。

相对而言,在“超市化”方面,赵一鸣和来优品都是后来者。

早在2024年6月,零食有鸣就已经在成都开设了第一家零食有鸣批发超市。

第一家“零食有鸣批发超市”于2024年6月落地成都,截至2024年12月,其门店数已超过1000家。

此外,进入“折扣超市”业态的玩家不在少数,包括零食优选、三只松鼠、恰货铺子等。

9月,零食优选旗下品牌惠真批发超市开始铺货;爱零食则在8月宣布新增便利店业态;恰货铺子通过扩充全品类向超市转型;喜喜零食开出了物小超批发部;来伊份则开出首家仓储会员店,会员费99元/年。

图片此外,三只松鼠也通过并购爱折扣、爱零食发力量贩零食和折扣超市业务,并宣称要在“60天内开设200家硬折扣超市”。

零食量贩店们纷纷进军折扣超市,表面上看的核心逻辑是将零食店作为吸引客流的入口,通过提供高性价比商品和全品类SKU吸引消费者,从而提升门店的客流量,实现营收的增长。

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零食市场,中小玩家已经“卷不下去”了。

逻辑很简单:

第一,零食量贩市场虽然还在增长,但正在趋于饱和。

即便中金公司2024年的报告判断,量贩零食行业3-5年仍有翻倍空间,未来发展前景仍大。但市场反应却是竞争越发激烈,在大肆扩张后,开店步伐已经开始放缓。要想继续增长,就必须扩充品类。

第二,折扣超市的客单价相对更高,零食店平均客单价在20-30元,而超市业态增加生鲜、日化等高复购品类,可以进一步提高客单价,增加单店盈利能力。

第三,供应链优势能够复制。零食集合店依靠高周转、高毛利的“白牌+二线品牌”模式获得成功,而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折扣超市,依旧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

但问题在于,零食集合店能否做得好超市?

2

从运营难度上看,零食集合店的SKU在1000个左右,而超市的SKU往往超过3000个,商品管理、库存周转、供应链匹配难度大幅上升。

从竞争格局来看,折扣超市的竞争对手不仅是量贩零食同行,还有已经在市场扎根多年的区域超市,如乐尔乐等。

要想真正抢占市场,不只是SKU扩充那么简单。量贩零食的本质,是社区硬折扣店,而折扣超市,则是把低价模式做得更彻底。

图片

做折扣超市的难度更大。一是,商品体系更复杂。零食SKU结构简单,而超市涉及生鲜、百货、日化,供应链管理难度大增;二是,成本更高。超市面积更大,租金、人工、物流成本都在上升;三是,竞争更激烈。传统超市如家乐福、大润发早已折戟。

硬折扣模式要求对每个品类进行深度耕耘。消费者不仅需要专注于米面粮油等基础民生品类,还包括生鲜水果、冷冻食品等,而不是表面上挂着零食店的招牌,以生鲜爆品引流再去售卖其他品类。

更重要的是,硬折扣超市需要权衡整体运营效率,如人力效能、物流体系等,不能简单地将不同品类混搭在一起。

事实上,国内曾尝试“折扣超市”模式的品牌不在少数,但真正跑出来的,几乎没有。当然,也不是说量贩零食转型折扣超市没有机会,只不过是要面对的苦难和压力,更多更大而已。

与此同时,传统零食企业也并不平静。

图片

一方面,传统零食品牌三只松鼠高歌猛进,营收再度突破百亿大关,净利润同比暴涨近90%;另一边,曾经的“零食一哥”良品铺子和老牌零食企业来伊份,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亏损泥潭。

1月16日晚间,良品铺子(603719.SH)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2500万元至40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良品铺子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根据预告,公司2024年仍遵循“降价不降质”方针,进一步在门店渠道对部分产品实施降价策略,并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及新品类的尝试,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因此公司的净利润表现为下降。

图片

3

实际上,从巅峰到低谷,良品铺子只用了三年。

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大张旗鼓地宣布“降价不降质”,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价格战的逻辑很简单——在量贩零食的冲击下,良品铺子希望靠降价留住消费者,同时扩大市场份额。

但现实更为残酷,降价换来的是毛利率的下滑,2024年三季度,良品铺子的毛利率从28.54%降至26.84%,净利润增速下滑近90%。

图片

更致命的是,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发生了动摇。曾经的高端零食,如今卖起了“性价比”。

但以“鸣鸣很忙”、“好想来”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迅速崛起、扩张,主打性价比的模式深受消费者欢迎,它们价格更低,渠道更广,良品铺子与之相比,并无优势。

市场格局被重塑,消费者对于高端零食的需求下降,更青睐于“质优价廉”的产品。

此外,良品铺子负面事件频发,品牌形象受损。

2024年,良品铺子因“配料表造假”风波陷入舆论漩涡,尽管监管部门认定举报问题不成立,但事件对品牌形象仍造成了负面影响。

和良品铺子相比,来伊份(603777.SH)的困境更为直接——市场正在被量贩零食蚕食。

图片

2024年,来伊份的华东大本营全面失守,仅上海地区营收就下降了近10亿元。为了突围,来伊份试图押注“零食+社区”模式,与养馋记合资成立量贩零食品牌。

但问题在于,市场早已被零食很忙和好想来占据,来伊份的姗姗来迟,像是一场注定无力回天的挣扎。

来伊份近日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86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4305万元,同比下滑251%;扣非净利润预计为-76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8770万元,同比下滑750%。

相比之下,三只松鼠却强势回归,营收重回百亿,净利润同比增长近90%。

1月21日,三只松鼠(300783.SZ)发布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108亿元,同比增长43.37%-51.80%;净利润4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81.99%-91.09%。

这一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坚定执行的“高端性价比”战略,以及持续深耕的“全品类+全渠道”模式。

三只松鼠不再盲目追求天猫、京东的传统电商,而是把流量押注在直播和内容电商上。

与此同时,三只松鼠放弃了低效的直营店,把重点放在了加盟和零售终端,比如投资量贩零食品牌“爱零食”,抢占下沉市场。

图片

三只松鼠的反攻,靠的不是价格战,而是渠道转型和品牌升级。一个曾经靠淘宝崛起的品牌,再次用新电商翻盘。

当然,零食行业的未来,并不会止步于“超市化”或者“电商化”。

价格战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的突围路径,依然是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品牌力的打造,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捕捉。

在这场零食行业的“淘汰赛”中,只有真正适应市场变化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