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纬创投(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经纬创投主页君,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世界电影的神殿闯进一位来自东方的小孩。2025 年的开端,那个顶着黑眼圈、缺颗牙,还总爱把手插在裤子里的 3 岁小孩,摇身一变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顶流。
就在昨日(2月13日),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票房破百亿,成为全球影史首部在单一市场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动画电影。
自上映以来,《哪吒2》便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影史上划过一道道耀眼的轨迹,创造诸多历史——中国影史累计人次纪录、中国影史累计票房纪录、中国影史春节档影片累计票房纪录等35项影史纪录。其中,2月6日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2月7日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如今,导演饺子凭借着《哪吒2》,累计票房破150亿,成为中国影史导演票房第三。
《哪吒 2》的成功证明,不依赖好莱坞特效团队,中国人完全自主也可以打造出世界级水准的动画电影,也能讲好打动人心的中国故事。这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全新的标杆,开启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新篇章。
《哪吒 2》的爆火,犹如一场强劲的经济风暴,不仅带来了票房的大丰收,更让其背后的团队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影片的 IP 衍生品,像造型各异的手办、可爱的周边公仔等,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仅仅两部电影,“哪吒 ”催生出了多元化的消费链条,“哪吒经济学” 应运而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拆解《哪吒2》电影背后的资本局:这部电影票房暴涨后,哪些公司可以赚到钱,衍生IP产业如何被激活?
百亿票房,谁能拿到最大蛋糕?
《哪吒2》上映16天,票房成绩一骑绝尘:打破了除单日票房纪录外的所有国产电影纪录,总票房突破100亿元(含预售、海外),同时创下了2亿人次观影的新纪录,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17名,打破了好莱坞长达几十年的全球票房纪录垄断。
更重要的是,小哪吒成功闹到了海外。目前,电影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等海外6个国家上映,电影票同样是一票难求。毫无疑问,在海外的吸金能力还在持续上升。猫眼预测,《哪吒2》最终票房或将冲破16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动画片票房冠军,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5名。
那么,《哪吒2》百亿票房将会如何划分呢?按照行业规则,票房需先扣除 8.3% 的不可分账部分(5% 电影专项基金 + 3.3% 营业税),剩余的 91.7% 才进入分账池。在这场尚未落幕的票房狂欢中,究竟谁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呢?
乍一看,院线方似乎拿走了大头。根据行业惯例,扣除 8.3% 的不可分账部分后,剩下参与分配的票房中,超过半数大概率会落入电影院的口袋,分账比例大致在 50% - 55% 左右。随着《哪吒 2》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各大电影院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某大型院线在春节档期间,《哪吒 2》的排片率居高不下,观影人次络绎不绝,甚至出现很多观众挤在台阶上观影的场景。一些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县城、小地方电影院,也因《哪吒 2》的热映变得场场爆满,不得不临时在过道加凳子。据拓普数据显示,本届春节档票房达到 150 万元及以上的影院数量多达 1298 家,这是档期影史首次突破千家。单影院日均收益 10.68 万,同比大幅增长 33.6%,仅略低于 2021 年。
《哪吒 2》凭借 1900 多个特效镜头构建出美轮美奂的 “四海八荒”,高精度粒子解算和动态渲染画面,只有搭配 IMAX 3D 才能将沉浸式体验感拉满。也正因如此,本届春节档特效厅票房高达 22.7 亿元,市场份额占比 23.9%,票房同比增长 50.4%,远超普通厅的票房表现。IMAX 中国在春节档票房同比增长 66%,《哪吒 2》就为其贡献了 2.6 亿元票房。不过,这块看似诱人的大蛋糕,要由全国众多电影院经理和工作人员共同分食,具体到每家影院,实际所得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好歹能让大家在资本寒冬中稍作喘息。
那么,《哪吒 2》背后的最大赢家另有其人?没错,那便是《哪吒 2》的制片发行方。光线传媒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包揽了 5 家出品公司中的 3 家,分别是光线传媒、光线影业、彩条屋影业,这 3 家公司存在从属关系,且光线传媒独占发行权,彩条屋影业的分支机构正是饺子的可可豆影业。其中,光线传媒作为主要的资本力量,在电影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具备强大的制作发行能力。根据影片发行通知,制片方大约能获得 40% 的基础分账。假设《哪吒 2》票房达到 100 亿,制片方获得的分账票房大概在 30 亿左右。
2 月 5 日,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2 月 4 日 24 时,该影片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 48.40 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 9.50 亿元至人民币 10.10 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光线传媒收获的可不仅仅是票房收益。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迅速,自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起,光线传媒股价便连日飙升,市值大幅增长。
《哪吒2》爆红让光线传媒进一步夯实了自身的动画矩阵。此前,光线传媒在动画领域持续发力,先后出品发行了《大鱼海棠》《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深海》《茶啊二中》《昨日青空》等众多影片。如今,凭借《哪吒》系列,光线传媒在国产动画领域声名远扬,这笔票房收益更具长线效应,为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除此之外,光线传媒还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聚焦在了 IP 的深度开发上。因为动画电影的投资逻辑不仅仅在票房,它的产业链很长,衍生品、实景开发、伴手礼、游戏等都能产生长尾效应。公司表示,已规划并陆续推出包括潮玩、手办、文具、食玩等在内的多品类衍生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一般能从片方的净利润中获得 5% - 10% 的分成。按照最低 5% 的比例计算,导演可从《哪吒 2》中获得 1.35 - 2.7 亿元的收入,再加上可可豆和自在境界获得的收益,导演饺子此次收获颇丰。由此可见,《哪吒 2》的票房神话,最先让那些用心做内容的人得到了回报。
一吒难求:哪吒的IP经济学
在《哪吒 2》热映的同时,“哪吒”“敖丙” 等周边产品也掀起了抢购热潮,出现了一 “吒” 难求的火爆场面。电影上映之际,泡泡玛特同步推出了 “《哪吒 2》天生羁绊系列” 盲盒,该系列包含战斗哪吒、战斗敖丙等 9 款,其中隐藏款 “敖丙版哪吒” 的出现概率仅为 1:96,显得格外稀缺。据悉,泡泡玛特为此次联名周边筹备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不仅依据电影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产品,还融入了许多独特的小设计。
目前,泡泡玛特联名盲盒在全网纷纷断货,隐藏款 “敖丙版哪吒” 在二手平台的价格更是溢价近 10 倍。泡泡玛特 APP 的线上预售提醒显示,预计要到 6 月 15 日 0 时起,才能开始发货。除了盲盒,徽章(吧唧)、色纸、透卡等哪吒系列 “谷子”(源自 “goods” 音译,指 IP 衍生周边)同样受到市场热捧,不少产品一经上架便迅速卖断货,在二手市场甚至出现溢价数倍的现象。
生产端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该电影周边 3D 塑胶类食品级玩具的全国唯一 IP 授权生产制造商,桑尼森迪的工厂在春节期间便早早开工,全力投入到哪吒周边公仔的生产中。桑尼森迪公司透露,目前该公司全国五个生产基地共计 40 条生产线,其中 60% 都用于生产哪吒周边产品。每天的产量可达 40 万个,仅哪吒这个角色的产品就占了一半。工作人员笑称:“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样,只为保证哪吒周边的供应。”
《哪吒2》周边的爆火,有力地证明了哪吒已发展成为一个优质 IP。电影中的角色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而盲盒、谷子这类产品又恰好迎合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才使得衍生品市场如此火爆。如今哪吒周边频频售罄,并非是商家故意进行饥饿营销。
实际上,手办、玩具等产品的制作周期通常较长,参与其中的第三方玩具公司往往难以精准预测电影的火爆程度,一般要等票房稳定后才开始着手生产。所以,在备货方面,通常采用批量备货、预售模式或者众筹模式。即便泡泡玛特提前做了充分准备,依然无法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
也正因如此,部分衍生品会采用众筹的方式。例如,由 FunCrazy 和《哪吒 2》共同打造的官方正版手办众筹项目,筹集资金已达到 1853.3 万元。此前,《流浪地球 2》上映后,机械狗笨笨、人工智能 MOSS 以及数字生命卡等周边也曾引发抢购热潮,9 天众筹金额就突破了 1 亿元,创造了中国影视 IP 周边衍生品众筹的历史纪录。
然而,当正版授权周边现货供不应求时,高额利润吸引黄牛入场哄抬价格,大量价格低廉的盗版商品也趁机抢占市场。这是 IP 开发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IP 热度有时就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若想让哪吒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 IP,就必须精心规划产品矩阵,在创新、艺术性和质量等方面不断深耕。
不过可以看到,哪吒衍生品的火爆,充分表明情感共鸣与工业化品质的完美平衡,是 IP 裂变的关键引爆点。随着哪吒走向全球市场,这意味着中国 IP 将与迪士尼等 IP 巨头展开正面竞争。
众所周知,迪士尼堪称玩转 IP 营销的大师级存在。自 1923 年创立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一个创造了无数经典 IP 的娱乐帝国。迪士尼的 IP 变现逻辑主要有两种:其一,先通过打造精彩的电影或动画片塑造 IP 角色,为每个 IP 赋予一个经典故事作为支撑,像广为人知的米奇家族、维尼熊、迪士尼公主系列等;其二,则是推出没有特定故事和作品的 IP 角色,将创作权交给粉丝,例如达菲家族的星黛露和玲娜贝儿。这些角色在不同时期都成为了推动迪士尼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
仅靠哪吒一个IP可能很难匹敌迪士尼。但《哪吒 2》的火爆,让更多人见证了 IP 从荧幕走向现实,其影响力逐渐蔓延至消费、文化、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过程,这正是 “哪吒经济学” 的生动写照。目前,从电影的出品、发行、院线放映,再到衍生品开发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盈利,衍生 IP 产业也被成功激活,哪吒驱动着一个完整的经济链条逐渐走向闭环。
结语
《哪吒 2》的成功,其意义远不止于票房的大卖和周边产品的抢购热潮。更为关键的是,这部电影让更多观众看到了 138 余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共同努力,见证了中国特效技术和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
曾经,国产电影的特效与国外大片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哪吒 2》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仅依靠国产特效团队,同样能制作出高品质的中国电影。
过去这 5 年,《哪吒 2》背后的特效团队尽了最大努力。《哪吒 2》的镜头总数达到 2427 个,其中特效镜头就有 1948 个。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仅靠任何一家动画公司都难以完成。饺子在采访中曾感动地说,有些公司即便明知道报酬微薄,甚至可能没有报酬,依然选择与他合作。大家相互扶持,携手前行,只为打造出一部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
如今,《哪吒 2》展现了高水准视觉特效水平。饺子导演也不由得感慨道:“以前,我们总是仰望国外的很多特效,觉得人家非常了不起。现在发现,只要我们用心去钻研,死磕到底,也能达到那个高度。当我们踮起脚触碰到那个高度时,大家的信心就都被激发出来了。”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这些后期制作公司大多是以外包形式参与制作,或是出于友情帮忙,只参与制作环节,并不参与影片投资出品。因此,多数公司仅能赚取微薄的制作费用,电影后期产生的收益与团队基本无关。一位参与特效制作的公司创始人无奈地感叹,他们就像电影中的 “土拨鼠” 一样,只是这个产业链中的底层打工人。
相比之下,国外动画产业在薪资待遇方面相对成熟。根据美国劳工局的统计数据,近五年,动画与游戏设计行业的平均薪资达到 7 万美元 / 年。而且,视频游戏、电影和电视等领域对动画和视觉效果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大幅增加。去年,美国就有 67,500 个动画设计师的职位虚位以待 。
如今,中国动画人为《哪吒 2》精心编织了 “真正意义上动画界的万鳞甲”,用东方美学震撼了全世界。相对应,《哪吒 2》也带领着中国动画人悄然改写好莱坞主导的影视工业格局,以本土方法论重构工业标准,验证了众多动漫企业分工协作机制的可行性,也让动画产业朝着成熟迈进了一大步。
仅凭哪吒一部电影,中国电影不可能迅速比肩世界电影。但它或许将成为中国 IP 走向全球化和工业体系化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中国 IP 产业步入一个更为稳健的成长期。
References:
1/揭秘《哪吒2》背后的成都视效团队:他们和饺子导演一起“死磕” by:红星新闻
2.一张卡片炒至过万,潮玩发货排到8月,哪吒周边卖疯了 by: Tech星球
3.票房神话《哪吒2》,到底有多赚钱?by: 晓芳聊财经
也许你还想看:
经纬张颖内部讲话:2024,四大关键决策
经纬徐传陞:做VC这么多年,人们总在问我同一个问题
经纬张颖:2025,4个重要判断
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 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DeepSeek的文采如何炼成?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