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陈泊丞
在DeepSeek走红之后,大众发现,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科技厂商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宣告自家的平台接入了DeepSeek系列模型,提供相关的AI服务和能力。
其中不乏国外的微软、亚马逊云科技等科技巨头,以及国内的阿里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等本土头部云厂商。甚至是三大运营商也迅速加入这场DeepSeek的“流量风暴”中。
对此,网络上传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明明是DeepSeek的高光时刻,为何这么多科技厂商们非要掺和进来,破坏了这场独属于AI的“个人秀”?!
事实上,产业背后的发展逻辑并非“独角戏”。现实的答案恰恰是,DeepSeek可太需要科技厂商的“蹭”了。而且,也只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或平台加入这场“流量风暴”中,AI产业的发展才能愈加普及和壮大。
AI产业没有“独角戏”
在DeepSeek走红之后,并不是科技厂商“一边倒”地蹭热度、赚流量,AI的普及本身就需要不同平台、厂商的支持。对应目前各大平台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的科技厂商或平台们为DeepSeek的普及带来了非常关键的三重价值。
一、算力:云平台所拥有的强大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为DeepSeek的稳定运行提供必要支持。
相信尝试过DeepSeek的用户都会被其“服务器繁忙”这一提示给消耗完耐心,最终被迫转向其他平台。
尽管DeepSeek的训练成本对比行业已经有了大幅降低,但是其推理所需要的算力往往还会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而上升,同时DeepSeek也面临着服务器资源不足,无法稳定且高效地响应大量用户的需求,进而限制了AI服务的普及和推广。
而在这方面,云平台凭借过去搭建的计算资源,将能更好地支持DeepSeek运作以及推广。目前,三大通信运营商云依靠强大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作为支撑,如天翼云的“息壤”智算平台、联通云的“星罗”平台、移动云的COCA算力原生平台,正在为DeepSeek的AI模型训练、推理等提供所需的大规模算力,从而加速DeepSeek在各行各业的推广。
二、场景:数智化服务平台的场景接入直接拓展了DeepSeek的市场服务范围,加速其技术的成熟与推广。
现阶段,DeepSeek的走红凭借的是技术纬度的创新与突破,仍需要进一步完成商业维度的验证和落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数智化服务平台的接入就显得更为可贵,依托平台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场景服务范畴,将可以加速DeepSeek的商业化进程。
目前,爱数推出基于DeepSeek的Data+AI架构下的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具有业务语义的智能体Data Agent实现业务与AI融合,并可根据需求开发更多业务场景,落地AI应用,如知识管理、智能运维、找数用数等。
这对DeepSeek的利好十分显著,一方面爱数已为全球27000 +客户服务,能帮助DeepSeek快速触达全球客户群体。另一方面,爱数深耕数据领域二十余年,具备强大的全域数据能力,可以整合多类型数据,通过数据工程和知识工程,为AI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真正实现“DATA for AI”。
三、流程:科技厂商提供便捷的部署环境和标准化接口,简化了DeepSeek的部署、运行流程,更快更直接地触达企业和客户。
尽管DeepSeek是个出色的大模型,但是对于更多行业客户而言,如何来部署和使用依旧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科技厂商所提供的部署环境和标准化接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反复学习的问题,让企业客户能在原本就熟悉或者更简化的环境里直接就能部署和用上DeepSeek。
比如,阿里云PAI Model Gallery平台就支持云上一键部署DeepSeek,用户可零代码实现部署全过程,同时阿里云百炼平台也提供了相关模型AIPI,企业可直接调用。这对于原本就熟悉阿里云平台和流程的企业而言,无疑是省了重新学习和部署的成本。包括,原本作为云厂商的客户,平台为了加速推广AI应用,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和技术性咨询,能更好地帮助用户用好DeepSeek。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实际上科技厂商的入局对于DeepSeek来说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当DeepSeek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走出了第一步,剩下的99步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被科技厂商们给争先解决了,比如上述提到的算力问题、场景问题以及流程问题等等。
DeepSeek的出现,是否会冲击现有的市场格局?
很显然,当各家都在争先恐后地接入DeepSeek,这一大模型的能力已经相当于一个普世的工具,被内置到各大平台中。
那么,对现有市场格局的冲击便不会太大。
对于企业而言,DeepSeek的能力固然惊人,但是其后续的应用尚未被探索和验证,不足以撼动企业数智化的基础。
简单来说,企业在过去平台上所积累的丰富数据以及熟悉的云底座,依旧是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而不是AI能力。像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天翼云等,假设这些平台都不接入DeepSeek,客户也不会因为这一原因而流失。反而真正被DeepSeek所吸引的是原本还没有上云进行数智化转型的新客户。
目前,这些云厂商们似乎已经掀起了新的价格战。中国电信天翼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无问芯穹等云服务都宣布限时免费。
其中,天翼云“息壤”智算平台推出DeepSeek-R1/V3系列模型的限时免费推理API服务。百度限免两周,调用Tokens无上限。阿里云限免1000万Tokens等等。
虽说如此,但DeepSeek的问世同样让人惊喜,特别是对于国产芯片市场而言,其未来的发展格局或许将在此刻迎来变化。
众所周知,国产芯片在单卡算力上仍落后于英伟达的高端芯片,需通过软硬协同优化弥补差距。此外,模型推理的稳定性和精度也仍需进一步验证,部分用户反映国产芯片适配后输出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些都是国产芯片的短板,硬件的弥补很难短时间内追赶,但DeepSeek却带来了一条软件上的优化路径。
目前,已有昇腾、云天励飞、天数智芯等十多家国产AI芯片厂商宣布支持DeepSeek模型的部署和训练,覆盖全链条场景,国产化替代和适配的进程已经在加速,这将更快推动国产芯片在软件优化、内存管理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并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逐步完善国产芯片生态。
或许,当这一路径走通,国产芯片的市场格局将再度改写。
结语
DeepSeek凭借创新算法,以低成本实现高性能,极大降低了AI应用门槛。而当这个门槛下降的一刻,众多厂商纷至沓来,随着合作不断深入,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这将是整个本土AI产业加速崛起的一次重要见证。今天这场由DeepSeek引起,众多科技厂商“煽动”的“流量风暴”注定要成为中国AI发展史的关键节点。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