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的跑车雷军定价53万!米粉:明天坐稳首富

标配端到端智驾,300万保险兜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一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52.99万起,小米SU7 Ultra量产车开卖!

图片

小米SU7 Ultra凭什么值52.99万,准中国首富雷军亲自解析了:

科技,豪华和性能。

科技,端到端智驾出厂即搭载,支持「车位到车位」,站上第一梯队。

豪华,让雷总感慨“经常买跑车的朋友都知道,这一套没有200万出不了门。”

性能,屠榜中国赛车场,上赛打破保时捷纪录后,雷总继续约战保时捷:

纽北见

图片

小米SU7 Ultra的智能驾驶

雷军认为,智驾是新能源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小米SU7 Ultra出厂即搭载端到端智驾,这是最前沿的技术范式。

图片

支持车位到车位,车子可以自己寻找车位:

图片

找到车位后,自动泊入:

图片

此外,SU7 Ultra还升级了安全功能,“误踩油门不加速”:

图片

或许是对自家智驾很自信,雷总还配备了智驾保障,保障金额最高300万:

图片

雷军还透露了智驾背后的基础设施,其中高机动智驾算力可达11.45EFLOPS。

如果只看数字的话,基本是国内TOP1,但是前面还有个定语,尚不清楚什么意思。

图片

此外,不到1年的时间,沉淀了超1000万Clips优质场景片段。

雷军总结认为,小米已经跻身智驾第一阵营,接下来的目标是站稳。

智能驾驶只是小米重注AI的冰山一角。

在发布会上雷军还透露,2025年要投入超300亿砸研发,其中近1/4押注AI,也就是75亿元。

SU7 Ultra,运动豪华

雷军认为,过往的豪华车有很多,像迈巴赫是老钱风,属于行政豪华。

而小米选择的,是运动豪华

雷军表示,这款车可以不用改装,直接下赛道,因为标配了很多赛道配置:

纽北调校底盘系统,碳陶瓷制动盘,Akebono制动卡钳,前六后四活塞, 21寸倍耐力 P ZERO5轮胎。

图片

强大性能来自搭载三电机,两个是小米自研的V8s超级电机,一个是小米和汇川联合研发的V6s。零百加速1.98秒,最大时速350km/h,快速高铁。

此前在上赛打破了保时捷纪录:

图片

此外还有小米赛道大师软件,增加了可玩性:

图片

车头配备大前铲,U型风刀。

图片

电池包还做了防弹涂层

前备箱105L,车侧有按钮可以电动开启。

图片

支持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售价4.2万元:

图片

整车配备了大量的碳纤维配置,以及24K镀金碳纤维车标。

图片

雷军现场指着PPT感慨:

经常买超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一套下去没有两百万出不了门

打开车门,虽然这是一辆零百1.98秒的性能怪兽,但心有猛虎,内有蔷薇,有三挡亮度和色温皆可调。

图片

座椅有三种颜色,带侧翼支撑:

图片

还带座椅按摩,该功能是雷总亲自定义的:

图片

SU7 Ultra量产车共有5款配色:

图片

此前门店展出的都是闪电黄:

图片

上市前预热时亮相的还有太空银:

图片

鹦鹉绿:

图片

以及发布会上正式亮相的珍珠白:

图片

曜石黑:

图片

售价52.99万元,送5年免费保养,小订用户还有如下权益:

图片

此前多次提到的碳纤维和固定式大尾翼都免费送。

图片

如果觉得固定大尾翼太扎眼,可以选电动尾翼加上车漆和内饰颜色免费送。

图片

还有Ultra Club,年费3999元,首批只有2000个会员,配备专属赛道服务:

图片

可以选装价值10万元的竞速套装,雷军认为相比保时捷近200万元的Taycan Turbo GT毫不逊色。

图片

此外,还有一款纽北限量版,售价81.49万元

年销量1万的目标,稳吗?小米已官宣,10分钟大定破6900台。

图片

小米SU7 Ultra是小米首次冲击豪华市场,让小米股价突破历史新高,一度将雷总送上首富。

One More Thing

SU7 Ultra让小米股价持续走高,发布会前一度涨至58.7港元,对比11个月前小米SU7上市当天收盘时的14.94港元,翻了近4倍。

什么概念呢?
假设你在SU7上市当天,拿买Max的钱重仓了小米,今天就有希望提走1辆Ultra+1辆Max+1根铁丝儿,把两辆车串起来开。

图片

股价走高,雷总身价也随之大涨。

根据此前披露信息,雷总在小米持股比例约为24.12%,以此计算雷军身价超3180亿元,随后股价迅速回落。

图片

股价波动后,“雷军喜提1小时首富”登顶热搜,引发热议,据说雷总本人也关注到了。

图片

有报道称,雷总通过武汉大学校友群回应了“成为首富”,称其为“假新闻”。

虽然与首富失之交臂,但考虑到小米汽车业务仍在增长期,雷总八成以后会坐稳首富。有米粉已经送上祝福了。

你说呢?

图片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