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NB的App要过气?难得没有套路,可惜后劲不足

关注
Prisma
加利福尼亚工具软件
照片和视频编辑软件研发商
最近融资:|2016-06-01
我要联系
你们用爆的那个修图软件,邦哥带你和创始人一起聊一聊

即便你没用过Prisma,下面这样风格的图片肯定也在你的朋友圈里出现过:

9月21日,Prisma创始人Moiseenkov来到创业邦2016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邦哥在后台采访了这位帅哥。

Moiseenkov在开幕式论坛发言

Prisma于6月11日作为免费应用软件在App Store正式上线,由俄罗斯一个四人团队开发,一周内席卷东欧10国成为下载排行榜第一名。截至目前,Prisma用户数6500万,有35个滤镜可选,在美国、欧洲、新加坡设有图片处理器。Prisma CEO Moiseenkov告诉邦哥,中国市场的应用APP很快就能离线处理了,图片处理速度会提高很多。

如此火爆的软件,据说宣传费用竟然是零,这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一款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修图的神奇App,Prisma把普通照片一键变成艺术名画的风格,如此新奇有趣,又适合在朋友圈装逼的神器,怎能不火?Prisma甚至吸引了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充当自来水,在Instagram上传了一张用Prisma美化过的莫斯科风景照,获得了7.8万多点赞。(图)加上Prisma在生成图片右下角默默打上的心机小水印,让每一张带水印的分享都变成了自带传播效应的广告。Prisma CEO Moiseenkov在接受采访时告诉邦哥,Prisma运用了神经网络原理,让人们可以用不同以往的风格表达自己。

俄罗斯总理上传Instagram的图片

Prisma正当红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担忧它未来的走向:有脸萌这类爆火又短命的App做前车之鉴,等人们的新鲜劲儿过去,Prisma又能火多久呢?三个多月过去了,Prisma在中国热度的降低仿佛在印证这个质疑。

Prisma真的只是一个跟艺术层面挂钩的装逼工具而已吗?它看起来更高级的图片处理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和影响?人工智能是噱头,还是另有一番新天地?

Prisma在原理上和以往的修图软件有本质区别,图片处理不同于简单地加滤镜或是用ps。以往的修图软件所采用的算法具有固定的表达形式,其模型多是由软件开发者根据自身经验设计,图片的修改结果可以预测。而Prisma的滤镜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原理,在用户在上传图片并选取一种滤镜效果后,软件会从海量图像数据库以及滤镜效果图中自发学习规则并生成表达方式。开发者只负责提供训练数据,至于学习结果是什么,最终生成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完全不由开发者掌握。

这些过程都增添了不确定性,却又让图片处理更高级更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并非第一次出现,严格的说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到首次工业应用,到2012年火了起来。

去年有德国研究者在论文提出,可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让电脑接收一系列的艺术作品,然后“学习”不同流派各自的风格,提取出特征再套用到其它图片上。德国蒂宾根大学论文《艺术风格的神经网络算法(A Neural Alogrithm of Artistic Style)》中写到,“最吸引人的必须是神经系统,因为它可以被训练透过生物视觉,运用演算法来自动学习绘画中特有的风格,并将其分离表现出来。”

听上去很复杂?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

把画变成数字,让机器从数字中学习规则,然后把规则运用在新的图片处理过程中,从数学上让两幅画看上去相似。

利用神经网络来创造图画需要大量的电脑运算量,所以创作过程非常慢。但Moiseenkov的四人团队改写了程式码,省略了一些过程,将几小时的处理过程缩减为几秒钟,提高了 服务器的处理效率,让Prisma 每天都能创作大量的“艺术作品”。

所以 Prisma 不能断网使用的原因就是,它需要将你的照片传送给位于莫斯科的服务器解读,然后再把“改写”好的图片传回来(马上中国也能云端处理了)。

这种更高级的学习方法相比以往公式处理方法必然更高级。试想将这种方法延伸:不仅能分析总结名画风格,还能分析二次元,鬼畜,甚至混搭,ps也可以因此更智能,让机器从以往ps过的海量图片中学习规则,生成不同场景下图片的处理模式,如此人们只需选择图片需要的模式,甚至模式的选择也可以交给机器来搞定,就能生成想要的图片。

技术问题交给机器,人们只需拥有足够的审美,就能做出专业摄影师级别的图片了。

且不论Prisma的idea是否来源于德国人,Prisma把“卷积神经网络理论”变成爆款应用,这与之前Pokemon go让AR火起来一样,作为人工智能图片处理器,Prisma普及 AI 的贡献远大于所谓“艺术风格”图片带给我们的惊艳。

花无百日红?这只是个接力棒

高级归高级,Prisma还是开始过气了,至少在中国是如此。这一点和之前所有昙花一现的图片处理软件并无二致。从产品来讲,简单的生成分享有时尽,今天想留住用户,更需要用户的参与和互动:让使用者参与创作,为Prisma提供图片数据甚至生成风格。

Moiseenkov在接受邦哥采访时表示,Prisma近期内会让用户参与创作,同时还在更新滤镜,进入视频领域,并提出相比VR,他们更想和AR结合,但是具体细节没有透露。

Prisma突然的火爆再次验证了:因为产品足够好,用户的需求由我创造,我给用户什么,用户就接受什么。当年的苹果就是如此,余温延续至今。如果Prisma接下来停留在更新滤镜,追着当下热点做直播、视频,和VR、AR合作,没有技术和产品持续的创新点,就会流入另一层营销模式:用户需要什么,我给用户什么。两下对比,高下立判。

本届创新峰会上的投资人龙宇讲到:不要过于重视技术的作用,当下市场营销才是王道。但Prisma不宣自火的例子,生动展现了产品背后技术的力量。话说回来,如果Prisma最根本的技术原理和最初的idea是借鉴而来,那么其持续创新能力确实值得怀疑。

至于被很多人吹捧的,Prisma的“艺术性”,邦哥认为就不必过分渲染了。真正的艺术是为了表达真实内心而存在,梵高眼中的夜空,就是那卷曲的明亮蓝色。为抽象而抽象的效果,可用于个人装X、商业赚钱,缺乏感情注入的模式化只能量产出商品,层次与商铺的装饰、家中厕所里贴的玻璃纸大致同级,无聊生活里玩一玩的玩意。对艺术,刻意的接近只会背道而驰。Prisma是很好,它对AI的宣传和应用有功,日后即便寿终,也可正寝了。至于其它不必过于兴奋,太上纲上线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道阻且长,邦哥期待这些新技术的新突破和多个分支领域应用的结合,相信下一个IPhone级产品的出现不会太远。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