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万职场小白追它的网课,面试成功率提升30%;同行还在比完课率,它家已经收到30万份优秀作业

三节课更看重“能力进阶”

一张 333元的门票,先涨到433元,再涨到533元,在距离活动开始还有11天的时候,就被一抢而光了。这是一场什么活动呢?它是一场互联网教育公司三节课和它的粉丝们的活动。

11月26日,将近1000个粉丝在来到五棵松M空间,参加了三节课举办的首届“有可能”互联网大烩,这1000个粉丝大多买过三节课的知识付费产品。不过,这些知识付费产品不同于喜马拉雅、得到上那些99元、199元的音频产品。三节课的付费产品,价格在600元以上,用户购买之后需要投入数周时间,甚至每周还要花几个小时重度投入到线上课程培训,比如产品课、运营课、互联网思维课、品牌营销课……

事实上,2014年9月创立的三节课,能得到近千名粉丝买票来参加是因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3万,而且文章阅读量超过100万,作业提交率超过60%,累计收到超30万件优秀作业。“这30万件优秀作业,是另一种10W+,如果用A4纸把它们打印出来,将能够铺满近2个天安门广场”,三节课在自己的公号里这样对它的粉丝说。

教育的核心是为了职业发展

说到知识付费,大家会想到知乎Live、喜马拉雅FM、 得到等,三节课虽然也在网上收钱,在网上授课,创始人兼CEO Luke却说:“三节课的内核和其他都不一样。”

他认为,与“认知升级”不同的是,三节课更看重“能力进阶”。

在这个领域可以把这些玩家分三种:

大道理:代表有混沌大学、得到、湖畔大学等;

有逻辑:代表有知乎Live、喜马拉雅、插坐等;

可练习:七分练三分学,Luke认为这是三节课在做的事。

课程研发和深度服务

三节课通过一套产品系统来支撑这件事情的,也就是提高后端课程研发能力和服务的标准化能力,最终向学习效果来负责。

首先是提高课程研发能力。

如果是半成品,也就是已经录制好的视频产品,比如李叫兽的视频,三节课会做大量的二次改良的工作,把课程讲得更细,把一个45分钟的视频课剪成三个15分钟的,讲完之后配案例,还有延展阅读,然后再训练和布置作业。

如果是需要从0到1做一个课程,比如最近上线的科特勒营销经典课,三节课专门有一个贴身团队去做前期教研磨合工作:配合老师梳理出课程框架,从PPT到组织文字稿,再到视频到后面配案例配作业。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阶段是和老师深谈一两次确定课程大纲,然后针对用户习惯挑出课程大纲问题,做小组用户内测,反馈修改;第二阶段是视频录制、第三阶段是录完了之后的视频剪辑,课程经理开始案例包装、作业设计;第四阶段是上线,清单检查案例作业、更换、正式开班。

最终,做出来的课程就立体化了:有案例,延展阅读,可以在线被学习了,可以布置作业,可以提交作业点评批改,这样就可以达到可复制可训练的目的。

其次是提高服务标准化能力。在把课程研发出来之后,把服务标准化又是一个难题,毕竟用户没有被关在一个教室里,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

那么如何提高服务标准化的能力呢?

服务要标准化的关键在于助教的工作如何标准化。比如怎么去招募,怎么培训,怎么考核,怎么淘汰,怎么激励等。因为优秀的助教,是有BAT经验的。但是如果三节课的标准高给钱少助教们不愿意干,而标准低的助教胜任不了这些工作。比如在行,里面的大行家接待一次面试或者见一次面五六百,而三节课要找的是小玩家一个月两三千。在合适的价格找到合适的助教之后,用课程的教学手册来培训,做到服务标准化。

服务标准化之后是产品化。三四百个助教不能拉个群来讲,那样体验会非常差,所以三节课开发了系统,能够让助教快速批改作业,快速获得知识点,快速反馈。

服务产品化之后再规模化。10个人、50个人可以用,再到100人、400人也可以用,甚至更多。

最后三节课把自己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到另一个量级。

但是做到“可练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三节课遇到了两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课程标准化难度高。比如有些课程本身不可拆解成可训练的内容,一个文案一个运营方案,它的营销的活动策划怎么去标准化很难。还有不同的课程,它的教研方法又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挑战是班主任、助教能不能服务10万用户。每一个用户都需要深度服务,导致服务成本极高。

今年3、4月份,三节课做了一次大规模的招生,由于服务能力尚未到位,压力特别大,最后不得不写文章道歉——“我们的服务没跟上,大家学没学完都可以申请退款。”

那时候三节课通过“人肉”服务的方式,可以做到服务1、2万用户,但是要做到10万用户肯定不是通过“人肉”的方式了。

理解三节课的人把它当宗教,不理解它的说它像传销。但无论如何,三节课产品的效果改变了一些人的观点。

滴滴产品高级副总裁俞军在过去曾说过,产品、运营等需要创造力的岗位是不能被培养的,产品力要靠天赋”。Luke一次次拿着三节课用户的作品给他看,直到他改变看法:“P6以内的产品经理是可以培养的。”分答产品总监、联合创始人朱晓华甚至在面试时把候选人分成两类——三节课来的和非三节课来的:“非三节课来的人面试成功率18%,三节课来的人43%。”

To C 和 To B

三节课除了现有的产品课、运营课、市场营销课这三个品类之外,将横向扩展的其他课题品类,比如数据分析、UX等,还将向面向企业做课程服务。企业级业务量非常稳定,而且需求量很大,很多企业每年有百万级预算。因此三节课面向企业,给出了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互联网公司,三节课已经和百度、京东、58同城、搜狐、唯品会等达成合作。

在传统公司方面,与链家、招商银行、南方证券等达成合作。具体有三个课程,三天完美入职、六周专项能力提升、互联网思维沙盘。

总之,三节课在未来无论是To C 还是To B,都会加强课程研发能力和深度服务能力,真正做到可练习,帮助更多的用户获得职业发展——在职场上获得就业机会和加薪升职机会。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