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部《我不是药神》大热,让大病医疗问题重新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而萦绕其中的一个关键字,就是“穷”。动辄数十万的医疗费,让很多人向命运妥协。
但轻松筹似乎为这些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口,在平台上发起众筹,通过微信进行传播,就可以获得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自2014年9月19日成立以来,目松筹至今已经拥有5.5亿用户,救助了253万大病家庭,共筹集了255亿元善款。
“当时我们必须给审核部门的客服做心理疏导,他们每天看到的病例都特别惨。这些家庭的故事,基成小说都会觉得有点假,很多时候经常是一家人连续得癌症,这可能与跟他们地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存在很大有很大的相似性有关。”轻松筹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亮说。
而伴随着这些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轻松筹也已经走入了C轮,在2017年初就宣布获得2800万美元的C轮投资,由IDG资本旗下成长期基金领投,德同资本、同道资本、腾讯、道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同时,轻松筹也逐渐摸索出了大病保险的商业模式,在救人的同时,维持良好的自身运营。
确立医疗救助方向
于亮曾经是赛迪传媒华东分公司总经理,也曾担任过《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PC Magazine》总编及IDG市场总监,就是在那时候,他接触了很多国内外先进的模式和创业项目。
2014年,美国的众筹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中国也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中国有很多小的团队、团体以及个人,他们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理想,但是缺少资金筹措的渠道,所以我觉得众筹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筹款通道。”这是于亮最初想要立轻松筹的动力来源。
因此,一开始轻松筹并不像如今一一款大病众筹软件,而是三个方向并行:
一类是农副产品的众筹;
第二类是梦想和偏梦想型的众筹,比如说出书、出歌曲、拍电影等;
第三类就是医疗救助众筹。
后来于亮逐渐发现,在中国的医疗救助可以切实地帮助到很多大病家庭,所以,轻松筹的整个重心从传统的社交众筹,调整到以医疗救助众筹为主。
但医疗救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在政策监管上,医疗救助众筹当时还处在边缘地带,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法律。直到2016年《慈善法》颁布,才明确了个人求助的行为不属于《慈善法》的范围,但是它并不违反《慈善法》。“所以基本上属于法律承认它的地位了,它不违法这个事情起码已经成立了。”于亮说。
相比政策监管的不确定性,轻松筹还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用户的质疑和不理解。于亮说,他们接受最多的质疑还是“骗钱”,说他们故意让一些骗子在平台上发布项目,骗取大家的捐款。“这对我们心理上的影响很大”,尽管如此,于亮也理解这种想法。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轻松筹的机制,将它等同于慈善组织的公开募捐。但事实上,轻松筹是基于微信进行传播,也就是向“熟人”发起募捐,这些熟人一般都清楚发起人的真实情况。”于亮说。
此外,由于规模和技术限制,轻松筹在一开始无法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审核体系,便选择了最“笨”但最可靠的办法:通过人工进行核实,比如打电话、视频及实地走访,来证实项目的真实性。
当时,个人求助这种模式存在着部分争议,投资人也一再建议:项目本身并不盈利,还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及社会的种种争议,不如放弃这块业务。
但最终让于亮坚持下去的是2015年,一位求助病人因为是“黑户”,无法提供身份验验证信息,需要他们去医院实地走访。到那里他们发现,这个孩子是一个未婚妈妈所生,一生下来就发现患有母细胞血管瘤,因为巨额的医疗费,父亲选择抛弃了孩子和这位母亲,所以孩子无法落户。但这位母亲并没有放弃,靠着她姐姐的支持,带着孩子从东北来到北京治病。当他们见到孩子时,他整个脸部肿得非常厉害,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们当时觉得,轻松筹确实给了他们一次自救的机会,如果没有地方去筹措资金的话,他们就真的只能放弃了。”于亮感慨道,“我们当时觉得不管投资人给我们什么建议,我们也要把这个项目做好。”
直到现在,那位母亲每年还会在在平台上筹钱,为她的孩子进行化疗。
轻松筹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亮
审核体系日益逐渐完善
“很多用户也在担忧,担心自己的钱能不能拿到,担心平台是一个骗子,把钱卷跑了。这要靠时间来积累的,积累用户对我们的口碑。”如今,面对质疑,于亮已经多了一份坦然。
事实上,一开始项目发起人也会引导捐款人将钱直接通过支付宝、微信发红包,或者汇款给他们,而不是打给平台。但随着品牌的口碑逐渐提高,项目发起人反而会劝导捐款人信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捐款。因为对于这些项目发起人来说,如果捐赠的人越多,就越说明这个项目的真实性,越能带动身边的人来捐款,让大家更愿意帮他。
“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事情,一个新的模式肯定要遭到社会的质疑。但是随着我们自身的严谨,让每一份爱心都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会形成口碑,帮助我们进行宣传。”于亮说。
对于当时的轻松筹来说,还有一个需要要面临的一大难题还有:与和支付接口的磨合。
当时,众筹属于金融属性较强的模式,各个移动支付平台都担心众筹模式涉嫌非法集资或经济类犯罪,加之当时的众筹平台上大都由较小的创业公司建立,所以他们对于支付的开放也异常谨慎。因此,轻松筹反复和微信及支付宝沟通,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信任,让微信知道轻松筹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
如今,轻松筹也已经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审核体系和风控体系:
首先,他们会通过公安部对接的身份验证系统,去验证项目发起人和病人的真实身份,防止有人伪造病人身份来筹款。
其次,轻松筹要求项目发起人拍照上传病人真实的诊断信息,在拍照上传的过程中,轻松筹会通过“AI筛选+人工”的审核方式,来判断上传资料的真实性。其中,AI的筛选包括通过图片识别和关键字识别,提取病人病例中的一些关键数据,从而判断他的病例是否有涂改或不对的地方;而人工审核主要是对机器不能识别的,比如说针对手写的病例进行二次人工筛选。
同时,轻松筹在全国的肿瘤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都拥有一批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会协助他们去医院查证病人的病情并进行核实。
最后,轻松筹还设立了举报制度,通过群众监督,给项目进行第三层把关。
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如今看来,轻松筹赌对的,不只有医疗救助众筹这一项,还有基于微信的关系网络。
当时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众筹平台,如以智能硬件众筹为主的点明时间,以及基于传统PC端的众筹网、追梦网。而轻松筹选择直接切入移动端,并以微信为基础。
2015年,国内基于PC端的众筹平台纷纷关闭,但基于社交的众筹平台却发展越来越快。
这是传统互联网众筹没有解决信任问题,因此发起人很难得到普通用户的支持;而轻松筹完全是植根于微信的生态体系,而那时候,微信本身是一款熟人的社交产品,用户之间的相互信任度较高。同时,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体验远远好于PC端的支付体验。
在页面设计上,轻松筹也不同于国外网站,可以浏览各式各样的项目,甚至搜索可能感兴趣的项目;登录轻松筹平台的用户看不到任何项目,只能看到发起界面和一些帮助教程。“因为我们是通过用户在社交传播来获取支持的,所以我们没有参考国外的任何模式。”于亮说。
而这些判断,都基于创始团队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用户心理状态的了解。前几年,电信诈骗猖獗,中国人的信用体系并未搭建,大家也并不珍惜自己的信用,使得普通百姓很难相信网络上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涉及到金钱交易,信任度更会大大降低。
“所以你把一些不认识的人,也不是很知名的人想要做的事情放到公共平台上,让不认识他的普通老百姓去浏览、给他钱,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于亮说。
相反,如果项目发起人和项目支持者生活在同一个社交圈,或者是同事关系,那么信任问题就迎刃而解。而有了第一层信任链条,就可以把信任向下传递,用自己的信任背书往下传递,解决了项目传播渠道问题。
随着用户的积累,轻松筹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销售以健康险为主的保险产品。从2017年业务开展以来,保费一度呈几何数增长,目前,月规模保费超过3亿元在轻松筹的平台上产生。
当然,除了盈利本身,它的意义还在于,对于患者来说保险是重要的保障。正如于亮所说,面临重大疾病时,通过社保、医保报销一部分资金,再把剩余的自费药部分通过商业保险进行报销后,家庭需要承担的费用就非常之少了。而这样,也可以把更多的社会资源节约下来,通过公益基金会的方式给到无法承担商业保险的贫困家庭。
此外,轻松筹还在尝试做一些健康服务,如体检、基因检测、癌症筛查、保健品等等。
接下来,轻松筹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尤其是在大数据、AI以及区块链方面的投入。同时,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他们希望通过轻松筹阳光链这个公有链赋能更多公益组织,让他们拥有和轻松筹一样的筹款能力,同时,也让公益变得更阳光、透明。
“公司发展到今天,众筹业务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公司持续运营的商业成长问题。”于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