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技术创新推动的新一轮娱乐浪潮

各位投资人对在近期最感兴趣的细分领域,什么样的公司是最感兴趣的?

1.jpg

5月22-23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9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峰会在上海嘉定喜来登酒店召开。LINE Corporation大中华区投资负责人何劼、诺基亚成长基金合伙人葛瑶、微影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肖明、盛景嘉成投资管理合伙人刘迪、正心谷创新资本合伙人叶春燕进行了名为《技术创新推动的新一轮娱乐浪潮》的圆桌论坛。

犀利观点如下:

葛瑶:我偏好平台性的公司,随着新用户的崛起和技术的变革,体验方式的变革,其实我们认为还是密切关注平台型的机会。

唐肖明:移动互联网媒体和前面几十年的媒体是两个物种,已经把内容、流量、品牌、营销、消费、渠道很多东西柔和一起了,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关注内容+消费的公司。

刘迪:我们会去投一些能赚钱,并且能持续赚钱的公司。如果说再说的稍微更细分一些,第一个是垂直领域的平台,第二个是会关注一些类似于企业服务里面的AI的公司在行业里面的应用。

叶春燕:整个圈层兴趣人层的分化越来越多,只要深度服务某一个细分人群,真的可以出新的品牌和新的技术,所以我们更多看好跨界的机会。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实录,未经对方审核:

何劼: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创业邦能够邀请到各位在大文娱这个行业活跃的第一线的投资人们,之前是有一些从企业家,从创业者的角度大家谈的行业的看法,接下来我们从VC从投资方的角度看一下对大文娱,对新科技的看法,先从各位的介绍开始吧。

葛瑶:大家好,我是葛瑶,现在是在诺基亚成长基金。何总刚刚讲的一线投资,我们现在不算非常活跃在文娱一线的投资人,我之前过往的经历,最早是在A股的上市公司掌趣负责投资,之后在南山资本,到后面做了第一支基金也是投了非常多的平台和内容型的项目,那个时候相对比较活跃,现在在NGP我们主要是放在大消费领域看,也会有一些文娱的投资,NGP除了文娱和消费之外,我们还会有一些像企业服务,智能交通和物流,包括人工智能和5G方面的投资布局。

刘迪:感谢主持人也感谢创业邦的邀请,我是来自盛景嘉成的刘迪,盛景嘉成是母基金,也是国内比较知名的企业家母基金,整体的管理规模超过一百亿,包括红杉中国等等一系列的国内比较优秀的GP,我们都是他一期或者是多期人民币基金的LP。很少人知道的是盛景嘉成我们也是在文娱消费包括科技领域的一个自己下场投资的身份,在这么多年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也有幸投资到了一些公司,当然很有幸参与了创业邦的投资,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交流一下文化和科技这方面的投资趋势,谢谢!

唐肖明:大家好,我们的机构是叫微影资本,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的资产规模各期各项目之间加起来是40-50亿的样子,主要投资于文化传媒相关的赛道,最近在文化在消费,文化在科技的领域里面正在拓展,总体的投资策略比较偏中早期,有时候也偶尔做一些稍微偏后期的项目,TMT中间的M我们会比较专注专业一些,在其他的领域正在学习。

叶春燕:我们公司叫正心谷创新资本,2015年成立,人民币大约120亿,美元有两期,两期分别是4亿美金。我们投的案子大家会清楚一点,比如说像平台型的有B站,投了1亿美金,像网易云音乐,今日头条,会有比较头部的内容公司,逻辑思维,开心麻花等等,我跟老唐是文化基金的老同事,所以我们也是在中间M投的多一点,我们跟别的基金不太一样,我们会投一些其他的方向,那个就有其他的合伙人在投。

何劼:就如刚刚另外一位嘉宾分享的,2018年是变化非常大的年份,其实刚刚有看到在A股进行IPO的,文娱类的去年得了一个零蛋,但是在香港在美国又有一些很大体量的中国创业的公司进行上市,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不知道各位投资人对2018年或者是2019年整个行业的判断是怎么样的?大家觉得整个行业的趋势或者是大的环境是怎么看的?影响这些大的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葛瑶:大家感受差不多,去年特别的消沉,一方面是资金方面,国家的去杠杆,包括银行资管的限制,外汇的管制在资本方面对各行各业影响非常大,文娱行业尤其这样。刚刚说的退出通道,我之前在上市公司感受特别明显,过去几年在文娱行业经历了从非常火热到冷却,从2019年开始慢慢回暖的过程。之前其实无论是平台型的公司还是头部的内容,无论是上市还是并购,退出渠道相对比较通畅,过去两年有比较大的调整,我们觉得这个市场也是好事儿,就是很多的公司一方面是估值慢慢回到了正常的比较合理的水平,另外一方面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头部的这些我们认为只有大浪淘沙真正长期创造价值的跨越周期的公司才能真正走到资本市场下一个阶段,我们认为对行业讲也是好事儿。

另外一方面讲到管制,这个也是非常明显,因为文化行业在中国各个行业里面其实相对来讲是强管制的行业,我们之前遇到很多我们觉得从公司本身角度讲非常不错的基本面还是很不错的,包括之前我们看过一些,比如说毒蛇电影,无论是收入和利润业务发展都不错,可能在政策上面的限制,一下子整个公司就没有了。这也是文娱行业面对比较大的风险,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公司在进行自我审查,以及对于政策的关注上面其实是越来越在乎了。

另外一方面比较大的趋势是,我们长期来讲未来的几年文娱行业,我们认为每一次比较大的发展,其实科技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推动力。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电影的发明,互联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带动整个视频行业的发展,5G包括人工智能大的发展,对于未来在文娱行业,无论是平台还是内容性的公司在很多的角度其实都会有一波新的机会出来,特别是在中国,新的消费群体站到主流的舞台,他们的消费行为文化偏好产生很大的区别,所以科技+新人群在未来的几年当中还是会有一波非常大的机会。

刘迪:简单回答一下主持人刚刚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2018年的总结包括2019年的预判,刚刚金城总讲的完全代表文娱投资人的心声,2018年终于过去了,终于到了2019年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向好的一个年份,对于第二个问题来说,可能从这种产业的宏观的经济来分析,有一个模型是相对来说屡试不爽的模型,就是PSP的模型。从政治的角度讲,葛总提到在2018年整个文化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强的监管,但是我们试图分析一下说为什么会遭遇到这样的强监管?可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过往的一段时间粗放型的发展导致的这样的原因,这里面其实也回到国家一个脱虚向实大的调子看,我们更希望更多的资金是流向到线下,流向前端,可能更具备生产力的这样一些公司里面去,但是反而可能在后端,在一些偏虚的产业里面他们拿到了一个附加值会更高一些,这个可能反而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

第二个对于文化的这些从业者来说,其实他们应该是最有政治觉悟,或者是最应该有政治觉悟,政治敏感度的一群人,反而我们接触很多的文化创业公司来说,他们更多想的打擦边球,或者是通过一些相对来说更下三路的东西获得短期之内估值快速的增长,这个包括跟我们之前政策的导向,包括跟一些资本的涌入都是脱离不开关系的。所以说经过2018年的资本寒冬,对于整个的文化产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让从业者投资人意识上面清醒很多,所以2019年是非常不错的态势。

刚刚金城总有一页PPT提到,我们看2019年,回顾2018年整个的文化产业增速还是很明显,包括在2018年金总列了一个数据,2018年年终整体文化企业的营业收入的总和,这个数据到了2018年底已经接近了9万亿,大概是8.9万亿的数字,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整个文化产业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高,都是在4%左右徘徊,去年大概数字没有统计,但是2017年应该是在3.4万亿左右,占GDP的比重大概是有4.1%,4.2%,去年的增加值可能也不会特别多。所以说2020年的时候,如果说我们要达到一个跟GDP增速差不多,在6%-8%的增速,其实我们会发现,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还是有很多的路要走,在这个里面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营收的规模这么大,头部的几家公司能看到,整个电影市场600亿的规模, 爱奇艺200亿的规模,离开总的营收的规模占有率还是非常小。这里反映出国内的文化产业出现核心的问题,大多数的投资其实还是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建设,在之前都是多部门管理的极致,但是在去年的时候,因为文旅部的成立,各地纷纷都在成立对应的文旅委和文旅局,这里面就是从2019年我们预测,度过2018年磨合期之后会有大量的政策出台,扶持线下的文旅产业。

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来看,其实最近也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变化,第一个趋势是说00后开始上大学,第二个是00后的父母75后他们孩子上大学,所以他们自己在家更多的时间是二人世界,他们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承受能力,更高的消费意愿,以前是因为孩子在家辅导上学被压抑了,孩子进到校园之后他自己更自主独立一些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所以这个事情我们会发现,最后会慢慢的反映在我们整个的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个事情其实就拿昨天的一个热搜来看,昨天热搜有两个新闻是比较好玩的,第一个是一个00后的小朋友在公共场所抽烟被人家抓住了,第二个是一个69年相声艺术家在网上随便的看一些帖子也被人家抓到了,这两个我们也发现就在反映着当下社会的整个的消费体系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跟着这两波人我们再往下看,其实我们发现从原来的对消费的一二三线城市的定位,现在加年龄性别从事教育的背景多个纬度分析,所以说我们会觉得综合的平台机会会越来越难,但是对于这种垂直类的平台我们觉得可能是后续还会有一定的机会,这些机会就是来自于细分人群不断的垂直再细分,垂直再细分,2019年整个文化投资的态势我个人比较看好,谢谢!

何劼:好,唐总。

唐肖明:去年从宏观的角度看是文化产业最差的一年,我记得去年在哪看到一张表格,银行业,上市公司利润1.48万亿,传媒行业倒数第一名,281亿,这个对比挺具有戏剧性的,但是同时就如刚刚刘迪总讲的,我们看到行业还是健康快速发展,是少数几个能够交出比较好的产业成长性的。问题就来了,对我们做VC的来说明显机会,做VC不能看二级市场也不能看宏观政策,因为做VC是看3-5年之后的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退出时候的环境,所以说相应的我们在去年加大了投资力度,去年就我们自己的机构投了20多个项目,有点疯狂,但是比较偏中早期,也是刚刚刘迪总刚刚提到的一些产业结构变化的地方加大布局,加快布局。

第二个我认为中国传媒行业的传统集团的力量没有形成,没有进行整合,不像迪士尼很强大,上中下游有线无线网络有发行,还有地面的主题乐园,自己做付费的电影网站把Netflix吓的够呛,他们的能力很强资源很多。中国从来没有整合过,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设备的人均持有率,包括人均在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消费的媒体时长都远远超出美国,正好又处于消费者换代,正好又处于消费渠道和消费力下沉,正好是处于中国传统消费领域的品牌以及物流,以及供应链能力都很弱,我觉得这两三年正好是做内容,做流量,然后用内容和流量影响消费,消费本身也是一种内容,这两三年简直是VC行业的黄金年代,也是跨界创业者的黄金年华,有点像03,04年的时候,互联网创业者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个是我们的一个投资商的基本观点。

何劼:谢谢,叶总。

叶春燕:大家困难说了我就不再说了,唐总的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都还是因为一季投资基本穿越周期还要跟企业很多年,所以我们还要看长期,2018年确实是资本上不那么友好的一年,政策上不那么友好的一年,但是确实发生很多很好的变化,短期逐利的资本走了以后,耐心深耕这个行业的资本越来越专业,创业者更能沉下心来打造内功,2018年慢慢有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逐渐出来了,从我们机构看到的机会讲,第一个大的趋势是总体是强者恒强,第一个是体现在平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第二个就是刚刚唐总反复提到的就是,中国整个各个细分垂直行业传媒的整合还没有开始,将来出现每个细分领域很多的集团型的公司,这块我们也看到一个大的机会,也是我们一直在布局的。从人群的角度来讲,我们专注在90,00后将近3个多亿的年轻人群,因为这部分是天然的网生人群,移动互联网天然具有互动性影响性,对品质的要求更高,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在全面的在内容的需求和消费的需求上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会从用户的角度关注这一块变化,刚刚老唐提到了,现在文化跟消费,文化跟教育所谓的跨界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在沿着这个方向去做比较大量的布局。

第三点是我们还是会更多的关注大家在用户时长,大家在哪个上面花时间。这个时间维度可能跟其他的数据比更关键的一点,主要是在哪些APP,哪些品牌,哪些具体线下场景里面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这个时间会决定将来的价值,这个是我们关注的维度。

何劼:谢谢,我感觉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从过去2015-2016到2018-2019年从讨论商业模式创新到讨论技术的创新这一点,所以在大文娱这个行业里面,想问问各位嘉宾对于新技术这一块大家是有哪些比较感兴趣,或者是比较关注的?同时这些新技术,大家有没有感觉有哪些比较特定的技术大家已经觉得已经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在两年间有大的爆发?

葛瑶:说到技术创新,因为NGP本身的,我们既做母基金也做直投,母基金我们投过晨星还有一些中早期的一些基金,另外做直投刚刚说几个方面有布局,技术这一块因为我们自己本身LP的原因,我比较想聊聊5G。诺基亚拥有全球比较知名的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是基于5G包括人工智能方面有非常多的底层技术的研发。过去曾经出过14位左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图灵奖获得者,总部是在上海,我们跟他们交流比较多,基于这个我们对于5G的未来非常看好,也不至于未来1-2年发生量变到质变,但是起码未来的3-5年。虽然华为和美国受到比较大的抵制,但是长期来看,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在短期讲,特别是未来的3-5年,5G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会有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到文娱行业来看,5G本身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使得对于整个的速度的加速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包括一些VR和AR的技术,通过5G的特性讲会有一波比较大的发展,而这些包括内容生态重新的形成,包括硬件系统的新一代的智能硬件快速发展,未来都会在文娱体验方面带来新的机会,甚至包括出现未来新平台的可能,我们认为也是有比较大的机会在的。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广告技术,文娱行业很多的公司商业模型都是广告变现,基于未来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的提高,未来包括在眼球、手势识别,未来在广告,在人与企业和用户的互动方面会产生一些非常新的变化,也会对于广告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发展,游戏行业在体验方面通过增加了一些新的维度,包括热度,力度触觉对于整个游戏行业无论是内容还是渠道讲都是有一波比较大的机会在的。

何劼:谢谢,我觉得一谈到技术或者是说大家的对未来投资趋势的预判,可能越往后面说越不合适,因为大家作为投资人来说,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关注的行业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在技术领域,刚刚葛瑶总把5G,基于5G带来的细分领域垂直的投资的热点给大家介绍的非常清楚,所以我这边稍微补充一下我们对其他行业的一些看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提一个,对于超高清视频的判断,葛瑶总在刚刚开始发言里面提高到,每次的工业革命带来场景的落地都是文化产业,第一次从纺织业开始,最后落脚在印刷业,是通过印刷业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知识和教育,更方便更快捷,所以说其实我们会发现所有在文化产业的一些创业也好,新技术,都是占领你更多的时间,通过你的时间去转化成为你自己能够吸收的一些知识,或者是转化成其他的技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公司来说,从中间去赚取一定的收入。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模式,具体落脚在超高清的产业,从最早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所有的创业方向都是越来越往小屏化的方式演进,但是整个的方式可能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就是因为第一我们视频的码率格式不断的升高,升高的时候用7寸9寸屏很难达到很好观感的体验,第二个即便是有5G的新的业态的爆发,利好其实也是VR,AR的场景,这种场景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是沉浸式,是大屏能够更好做交互的方式,包括现在很多VR,AR的企业往这个方向做探索。

从我们来看,国家在3月份的时候出台了一个国内超高清视频发展的办法,这个目标是为了2020的冬奥会的应用,所以说依照这个为依托,国内有大量的电视台会上这样的超高清视频的装置,这样其实对我们后面的创业方向有非常大的利好,我们未来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如何小屏向大屏演进,给用户更多更好的体验。

唐肖明:中国很多的产业和环节的效率很低也很分散,很多行业都值得以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理念重新做一遍,所以我认为后10年出现的独角兽公司70%-80%集中在模式创新。

第二个同时我们关注技术应用于文娱产品导致的新体验,刚刚几位同行已经提到我们比较关注VR和AR技术,或者是一些互动技术和一些全息投影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往往最高精尖的应用就这两个方向,一个是军事,一个是娱乐,所以我们比较关注这个方向上新产品的涌现。比如说也曾经重磅投资过斗鱼,本来上周应该去敲钟的,因为中美贸易战影响延迟半个月。我们一直探索5G出来以后出货量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怎么处理VR直播的事情,现在很大的流量还是游戏,电竞,娱乐,探险等等,未来好的内容是不是可以通过VR做,这样调动出一个很大的付费市场,中国文娱产业对内容付费还有很大的空间要走,知识付费,或者是爱奇艺的付费会员只是小小演练一把,我们认为还有10-20倍的提升空间,以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加好的互动的感觉把新的娱乐产品做出来,包括互动剧,互动游戏,包括各种各样的新手段的使用,包括人工智能的使用,语音交互等等,我们在这一块还是投入期望很大的。总而言之投资策略3:7开,30%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叶春燕:首先是谈底层的技术创新还是谈行业应用层面的技术创新?底层的大家都提到,无非是未来的AR,VR,AI,5G。文娱行业我同意唐总讲的,更多的是模式创新,如果从前端的生产开始讲,我认为生产方面有一些技术也有创新,比如说越来越通过机器的流程化的生产也看到很多的AVG的生产,原来大家靠手工一个一个人来堆,机器开始慢慢把所有的东西分解完之后会做流程化的生产,在内容的生产端有可能就会有一些技术上的创新,包括在生产创新的另外一点,不算大的创新,但是算小创新是编辑工具的创新导致了用户自己创造内容的门槛越来越低,这个也是为什么很多UGC的平台能够继续涌现。这个是在生产端。

在呈现端,如果你回顾几百年历史,每次呈现端的历史是最大的,从原来最传统的纸媒到最后电视为主题的终端到移动互联网,其实移动互联网没有完全走完,AR,VR可能对呈现终端所谓的家庭娱乐又涌现,家庭的大屏又有机会,所以这一块也有技术创新带来的机会。最后还有一些在分发上面,分发的逻辑跟AR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现在所有的地方都是开始越来越数字化信息化,所以从用户的获取到用户的转化,到用户在这边所有的行为及平台都可以搜集到闭环的信息,可以给用户做更多个性化推荐和分发。所以在这部分的分发环节,AI会对整个文化娱乐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大家也看到很多这个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机会。

回过来讲,我自己更加看好,因为5G最大说的是带宽和数据这一块的变化,我更看好VR,AR带来的在视频和游戏上面大的应用,因为这两个领域是行业里面最能够贡献钱,大家最愿意花钱的两个领域,也是最容易能够把VR,AR的效果通过5G展现出来的两个领域,所以我们也在持续的看一些。

何劼:谢谢,我们今天进入最后一个问题的环节,也是我们现在的创业者比较感兴趣的,各位投资人对在近期最感兴趣的细分领域,什么样的公司是最感兴趣的?

葛瑶:我偏好平台性的公司,B站,斗鱼之前跟叶总和唐总都有过合作,这种公司可遇不可求,投一家少一家,但是我们认为随着新用户的崛起和技术的变革,体验方式的变革,其实我们认为还是密切关注平台型的机会。

另外我们认为基于对新用户的洞察,基于数据的挖掘和基于技术的创新带来的头部的内容型的公司,我们也是比较关注的,还有一类是纯技术类的,比如说unit的游戏引擎,或者是看了很长时间的电影特效技术型的公司,VR,AR,除了硬件我们认为技术和服务类型的公司我们也是比较关注的。

刘迪:我们会去投一些能赚钱,并且能持续赚钱的公司。如果说再说的稍微更细分一些,关注的可能是第一个是垂直领域的平台,第二个是会关注一些类似于企业服务里面的AI的公司在行业里面的应用,谢谢。

唐肖明:移动互联网媒体和前面几十年的媒体是两个物种,已经把内容、流量、品牌、营销、消费、渠道很多东西柔和一起了,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关注内容+消费的公司。

叶春燕:其实观点我表达过了,会总体强者恒强,但是垂直细分领域的平台暂时看不到很多新的出来,所以说一句狂妄一点的话,基本扫过了,能投的都投了,所以更加跟唐总的观点类似会投跨界的,尤其是文化+教育,文化+消费品牌结合的,确实会觉得有整个行业重构的机会。最近有人说所有消费行业每个消费品类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这个也适合教育和文化细分的每个品类,包括你仔细看,整个圈层兴趣人层的分化越来越多,只要深度服务某一个细分人群,真的可以出新的品牌和新的技术,所以我们更多看好跨界的机会,以及能够利用文化比较强势的一些能力去赋能其他的领域,所以我们觉得这种重新定义细分垂直品类的机会还是蛮多的。教育里面也是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何劼:谢谢各位的干货分享,咱们这个环节到此为止。

来源:创业邦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